常家莊園――中華儒商之魂

作者: cici_mag

導讀在清朝盛世,三晉大地崇商習賈的民俗和社會文化氛圍,成就了縱橫天下的晉商大戶。在燦若群星的晉商中,榆次常家是最輝煌的一顆,他們制茗於武夷山,扎莊恰克圖,以車馬、駝隊開辟萬裡茶路,進入俄國及歐洲市場,被譽為中國外貿第一家;他們崇儒學商,逐利四海,財取天下,又被稱為中華儒商第一家。在常家生意鼎盛時期,他們不惜工本建造自己的生活家園和精神� ...

在清朝盛世,三晉大地崇商習賈的民俗和社會文化氛圍,成就了縱橫天下的晉商大戶。在燦若群星的晉商中,榆次常家是最輝煌的一顆,他們制茗於武夷山,扎莊恰克圖,以車馬、駝隊開辟萬裡茶路,進入俄國及歐洲市場,被譽為中國外貿第一家;他們崇儒學商,逐利四海,財取天下,又被稱為中華儒商第一家。在常家生意鼎盛時期,他們不惜工本建造自己的生活家園和精神家園,隨著時代的變遷,常家的商事如風而逝,常家莊園卻如同一部厚重的家族史、文化史在山西榆次默默地講述著關於常家人漠北江南出生入死的經商故事.歷史民居的巔峰之作

從太原換乘到常家莊園的專車,半小時之後,隨著一聲驚嘆,常家莊園雄偉的東堡門已霍然矗立在眼前。此時不管你有何等高貴的身份和傲氣,都會被常家承天接地的大氣和堆金如土的財力折服。過二丈五尺寬石拱橋,穿七丈二尺高堡門,就進了常家莊園,迎面一條650米的石板街鱗次櫛比地排列著“北常”一山一閣、兩軒、四園、五院、六水、八貼、九堂、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院,共968 間古建房室、220間廊房,洋洋灑灑占地300余畝,絕對讓你感慨紅樓夢中“白玉為堂金做馬”的榮寧二府也不過如此,王府衙門也相形見絀。

踏進常家起居的深深庭院,仿佛進入了儒家的殿堂,藝術的天地。從大處看,每個堂院布局舒展大方,尊卑有序,處處體現著儒家不可逾越的方正規矩;從細微處著眼,無論是磚雕石塑、木刻彩繪、匾聯字畫,都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主人對儒學文化的推崇和對建築藝術的追求,窮盡了一代匠人的智慧與技藝。東堡門兩側牆壁上各高3米、長13米的《豐樂亭記》、《醉翁亭記》磚雕作品,青灰色的靜雅襯托著蘇軾蒼勁豪放的筆鋒,又為本以絕妙的辭章增無限之光彩和韻味。靜園內的八卦影壁和兩側以春夏秋冬為題材的四座花牆,其雕刻之精美和構圖之巧妙堪稱世間極品。據傳,此幅巨大的磚雕組件是常家商業好友從江南無錫親自千裡護送而落戶常家的。

常家深深庭院裡有千百幅門聯字畫,無有一幅寓意權勢富貴,其內容皆為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有數不清的磚雕彩繪,但無有一處刻畫金銀財富,取材皆為梅蘭松竹、人文典故。這裡雖游人絡繹不絕,不乏鮮衣怒馬青春年少之輩,但每一個都低音緩步,其原因是這裡無處不在彰顯的儒家文化在感染著每一個人,約束著慣常桀驁不馴的性格。但就在這平靜之中,每個人的心思又都隨著景致的變幻而驚詫、感慨、唏噓。

締造商業奇才的文化家園

常家莊園作為居所無疑是奢華的,但就其建築藝術和文化內涵來看,它更是不朽的。這正是常家莊園的可貴之處,也是其它晉商宅院所不能比擬的。常氏家族之所以英才代出、500年團結一心的根結就是為全族人營造良好的成長空間。

任意走進常家的一個房院,都會在最恰當的位置發現儒家的珠玉之言。石芸軒書院則更是常氏推崇儒家文化的極至表現。書院內水木相映,雅趣橫生,體現了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理念。前院以論語命名的“德有鄰”、“志於道”、“學而思”、“思無邪”四亭。中院內三廊環繞一水,三廊上的“石芸軒法帖”、“ 聽雨樓法帖”、“44位帝後書法鐫刻”和“常氏遺墨”,不但是稀世書法碑帖珍品,所刻內容也俱為先聖前賢的至理之言。

正廊之後就是常氏子弟研讀詩書、修身立命的聽雨樓。中國素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言論,歷代統治者對此也屢試不爽,常家卻把此說引入經商之道,開創性的提出“學而優則賈”的概念,並以此為訓,代代恪守。十年寒窗,不為功名,而是商海揚波,譜寫了晉商富甲一方神話。

常家子弟雖不入仕,但卻體現了“率土皆臣”、“以天下為己任”的儒家治世思想。在清朝時期,常家因捐贈國需,受封官銜上起二品下至九品,多達132人,受封女眷也有100多人,可見當時國庫存了他家多少銀子。

如果說,石芸軒書院是常家培育後人的課堂,其祠堂則是約束族人的寶杖。

常家祠堂修建於光緒5年(1875),耗銀2萬余兩,院寬25米、進深100余米,規模之大為中國民間第一祠堂。祠堂外肅穆的石欄、高挑的旗杆、威武的雄獅、闊綽的高台門樓顯得既莊嚴又神聖,而樓檐下寫著忠、恕、孝、悌的大紅燈籠則在風中昭示著中華美德。步入常家祠堂,無形中一種敬虔之心油然而生,深深的感受到中華家族史的淵遠。這裡供有常氏先祖160多位,配廳中的巨幅家譜可查人口成百上千,可見常家不愧為晉商第一望族。

常家祠堂不僅是供奉祖宗的場所,同是也是常氏集團的總公司,選擇這裡議事、分紅、任命人選,目的是為了每個人的行為和決策都不可包含私心,愧對祖宗和後人。事實證明這種以忠孝為基礎的管理方法也是有效的,至少常家沒有出現今天為財為利夫妻反目、父子成仇、兄弟相殘的現像。

天人合一的生命追求

常家子弟,少則在家修心礪志,稍長便外出經商,奔走大漠,人人身經百事,看盡滄桑。故回歸之後更加追求道家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修造了占地120余畝的私家園林——靜園。

從常家的層層院落轉出,一步踏入靜園之中,緊繃的心情剎那間得以放松。這裡亭台錯落,風清水澈,四季花草伴著奇石,南北相融透著靈性。無論是登高遠矚,還是湖邊小憩、幽徑遣懷,都有一種置生命於山水之間的感覺,真所謂入世學孔孟,出世學老莊。

觀稼閣是靜園內的標致性的建築。五層樓高的觀稼閣飛檐翹角,俊俏倜儻,遙望似聞錚錚琴韻之音,近覷則高而不傲;不管遠觀近覷,萬木叢中觀稼閣都顯得分外妖饒。登樓遠眺,極目處是呂梁、太行,自胸懷萬裡,恬天淡地。北觀萬頃良田,看草木榮枯,知時事盛衰,感人生榮辱。觀稼閣前一池十畝春水靜若碧玉,岸邊依依垂柳輕搖萬種風情。遠觀近望一步一景,景隨人移,人隨景動,一切師法自然,自然而然中便使自己的生命得到超越和升華。

從觀稼閣緩步而下,一路逶迤東行,千年杏樹,潺潺的琴溪,清澈見底的小石潭,野趣橫生。獅園中形態各異的百頭雄獅,杏園中的花木奇石,可園中的山水人物寫意,等等融山入水的點綴,讓人心曠神怡,留連忘返。再想像一下這人間仙境般的景致,如逢冬日的雪霽、春時的飛紅、秋末之靜謚,又會比這夏日之蔥翠憑添多少詩意呢?由此,也可以體味來到常氏家族雖沉浮商海卻又能淡泊心志的真諦。也難怪昔日儒士譽整座園林為可燕居、可耕讀、可修身、可遐想、可觀賞、可瀏覽、可悅心、可詠嘆的“八可”莊園。

後記:如果說北京的故宮是皇室集權的像征,那麼山西的常家莊園則是民間的歷史文化的結晶,其建築藝術是民間建築史上的奇葩,其文化內涵是中華儒商的豐碑,其家族的歷史是一個民族的縮影,是隔壁老爺爺那一臉的眷念。如果說走進故宮,走近皇帝的寶座有一種威儀天下的感覺。那麼走進常家莊園就有一種時光回轉、親近先人的味道。我們再翻開中國史冊,看到的都是帝王將相的記載,而對於億萬平民百姓,撰寫史冊的人似乎是那麼的吝嗇筆墨,而常家莊園恰恰添補了史冊的缺憾,在山西榆次默默地講述著它所走過的年代,你若要傾聽的更仔細一點,就放慢腳步,放開思絮,到常家看看,它帶給你的將是對靈魂的衝擊


精選遊記: 太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