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阿裡(十六)——薩迦寺和扎什倫布寺

作者: qingniao1817

導讀在拉孜,大家都起床比較晚,吃完早餐出發已經9點多,薩迦寺距離拉孜只有25公裡,門票要45元/人,當然也是可以講價的。 薩迦,藏語意為“灰白色的土地”,寺廟的外牆繪有像征文殊,觀音和金剛手菩薩的紅、白、灰三道不同的顏色,成為薩迦派寺廟獨特的標志,因此薩迦派又俗稱為“花教”。 薩迦北寺由昆·貢覺傑布創建於1073年,並由此逐漸形成著名的薩迦派,但如今� ...

在拉孜,大家都起床比較晚,吃完早餐出發已經9點多,薩迦寺距離拉孜只有25公裡,門票要45元/人,當然也是可以講價的。

薩迦,藏語意為“灰白色的土地”,寺廟的外牆繪有像征文殊,觀音和金剛手菩薩的紅、白、灰三道不同的顏色,成為薩迦派寺廟獨特的標志,因此薩迦派又俗稱為“花教”。

薩迦北寺由昆·貢覺傑布創建於1073年,並由此逐漸形成著名的薩迦派,但如今已蕩然無存。薩迦派第五代祖師八思巴建了薩迦南寺,經歷代擴建,形成今天所見的薩迦寺規模。

我喜歡這個花教寺廟紅、白、灰的色調,陽光下自有一種肅穆威嚴。薩迦寺歷史悠久,至今還保存大量文物,寺中藝術珍品浩瀚,文物價值極高,因此還被稱為中國“第二個敦煌”。寺廟裡的一個小喇嘛夏加堅贊給我們熱情地講解寺廟裡的典故,告訴我們寺廟的四絕是“經書、壁畫、瓷器、佛像”,薩迦寺所藏經典浩瀚,全寺藏書四萬余卷,僅大神寶殿後壁的一個木制書架,就堆集了數以萬計的經卷,其中很多卷是元、明時期的手抄經典,發源於古印度、有上千年歷史,並且這些經書部部都由金汁、銀汁、朱砂或墨汁精工寫成。薩迦寺的壁畫可謂集西藏壁畫之大成,堪稱一絕,元代壁畫總計有上萬平方米,以薩迦歷代法王畫像和曼陀羅最有特色。薩迦寺收藏的各種瓷器約有2000余件,其中多為元、明時期的瓷器,也有少量宋瓷,收藏各種佛像約有兩萬多尊,其中很多系元、明以來的珍貴文物,其中鑄有“大明永樂年施”款識的銅佛有數十尊.

夏加堅贊還給我們講述大經堂內四根柱子的故事,大經堂面積5700平方米,由40根紅漆巨柱直托殿頂,以中間四根直徑約1.2米的柏樹原木最為突出。這四根柱子被稱為四大名柱,即“元朝皇帝柱”(據傳為忽必烈所賜)、猛虎柱(相傳此柱由一猛虎負載而來)、野牛柱(相傳此柱為一野犛牛用角頂載而來)、黑血柱(相傳是海神送來的流血之柱),聽那些遙遠的傳說很有意思。在大經堂參觀的時候,寺廟裡有高僧正在吹奏一個白色的海螺,夏加堅贊叫我們趕快上去排隊讓海螺摸頂,原來這個白法螺有上千年的歷史,是薩迦寺的鎮寺之寶,是當年忽必烈送給八思巴的,歷任活佛都曾經吹奏過,寺中僧人視其勝於生命,只有宗教吉日才捧出海螺由高僧吹奏,我們能得到海螺摸頂,是吉祥的幸運。薩迦派與其它教派有一個明顯不同之處,那便是准許教徒娶妻生子,且該教派的政治權力父子相傳,宗教權力則叔侄相傳,活佛是世襲制的,即傳給兒子、孫子,一代代傳下去的,現在寺裡的兩大活佛一個在印度一個在美國,大殿裡掛著他們的相片。薩迦寺無聲無息地顯露著它的豐富內涵,讓我們大開眼界,時間不知不覺地過去,大家都不願走,直到巴桑來催促,出發時已經12:00,趕路,14:30到日喀則,這是我第四次到這個城市,還是住在高爭大酒店。簡單午餐後我們去扎什倫布寺,太陽猛烈,天氣特別熱,大家都走的很難受。扎什倫布寺是日喀則地區最大的寺廟,與拉薩的哲蚌寺,色拉寺和甘丹寺以及青海的塔爾寺和甘肅南部的拉蔔楞寺並列為格魯派的六大寺廟,也是班禪的行宮,是去西藏不能錯過的一個景點,旅行團熙攘而入,游客眾多,門票55元/人,在裡面逛了一個下午,看了十世班禪靈塔殿和世界上最大的強巴佛銅像,扎什倫布寺的金頂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可是我還是更懷念跟夏加堅贊一起坐在薩迦寺的院子裡,沐浴陽光的感覺。



(薩迦寺的小和尚)


精選遊記: 日喀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