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克林橋通向哪裡?

作者: 沙地黑米

導讀布魯克林橋通向哪裡 沙地黑米 曼哈頓島是英國人當年用一把獵槍,從印地安人手中換取的。據說後來印地安人每次隔著哈德遜河遙望該島,就會發出“曼哈頓,曼哈頓”的感嘆,這句話在印地安語裡是“上當了,上當了”的意思。這是兩百多年前的故事。 如今在曼哈頓島和布魯克林區之間,有一座跨越東河的懸索大橋,叫布魯克林橋。布魯克林橋建成於1883年,外觀富麗典 ...

布魯克林橋通向哪裡

沙地黑米

曼哈頓島是英國人當年用一把獵槍,從印地安人手中換取的。據說後來印地安人每次隔著哈德遜河遙望該島,就會發出“曼哈頓,曼哈頓”的感嘆,這句話在印地安語裡是“上當了,上當了”的意思。這是兩百多年前的故事。

如今在曼哈頓島和布魯克林區之間,有一座跨越東河的懸索大橋,叫布魯克林橋。布魯克林橋建成於1883年,外觀富麗典雅,高塔和鐵索都是畫家們競向描繪的對像,美國近代詩人哈特·克雷恩還專門為它寫過一首長詩,詩名就叫《橋》。這座橋與帝國大廈和昔日的世貿中心雙子塔樓一道,一直是紐約的標志性建築,而工程師羅伯林一家兩代三口人的傳奇故事,更是給大橋增添了華美的光彩。

布魯克林橋由老羅伯林設計建造,但剛開工三個月,老羅伯林就因受傷感染破傷風,不治去世。那年小羅伯林32歲,他繼承父志繼續施工,長期在水下作業,三年後因患潛水病全身癱瘓,從此坐在家裡的窗台前,用望遠鏡指導每項工程。小羅伯林的妻子艾米莉,更是不同凡響,為了把丈夫的指令准確傳達給工人,她自學高等數學、力學、橋梁學等課程,每天往返於工地和家中,擔負起大橋工程的實際指揮重任。十二年過去,大橋建成通車,當天有15萬人次從橋面上走過,舉行慶祝儀式,但小羅伯林夫婦沒有露面。

筆者在布魯克林橋南端眺望的那天下午,碰上一位小學地理老師,帶著一群黑人孩子,來橋下上室外課。老師是個英俊的白人小伙子,一副熱情洋溢的樣子,他拿著老羅伯林和小羅伯林夫婦的畫像,向孩子們講述當年的建橋故事,講得自己都感動了,眼睛一閃一閃的。

孩子們圍成一圈,一邊聽,一邊東張西望,更多的注意力被對面繁華的曼哈頓樓群吸引過去了。大橋上車水馬龍,江面上輪船來來往往,紐約已經不是1883年的紐約。老師講解完畢,把畫像收起來,開始向孩子們提問。

——有誰知道,我們今天來這裡,是要看什麼?

孩子們紛紛舉起手。

——看水。一個孩子說。

——看輪船。另一個孩子說。

老師搖搖頭,快活地糾正大家。

——記住了,是來看布魯克林橋,布魯克林橋。

——記住了,記住了。孩子們急於想去看輪船,心不在焉地回答。

——那麼有誰知道,布魯克林橋,從這裡通向哪裡呢?老師接著又問。

孩子們又紛紛舉起手。

——佐治亞。一個孩子說。

——新澤西。另一個孩子說。

——天堂。第三個孩子回答。

眼見孩子們的回答都不對,我站在旁邊,這時忍不住了,也舉起了手。老師笑嘻嘻朝我點了點頭。所有黑孩子的眼睛都轉向我。

——曼哈頓。我說。

——記住了,是通向曼哈頓,曼哈頓,好,今天的課就上到這裡。老師說。

孩子們呼啦一下跑向了河邊的欄杆。

——就是通向天堂嘛。我爺爺去世時,就過這座橋被送到了天堂。

那個黑孩子瞟了我一眼,一邊走,一邊低聲咕噥了一句。

2005年7月


精選遊記: 紐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