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淨山之旅

作者: badboy2728

導讀春陽照耀下的是泛著光澤的青山,一簇又一簇嫩綠的樹叢把山野點綴得像一幅水粉畫。懸掛在山腰的流泉潺潺地流成一串串銀鏈,依山壁常有噴濺而出的飛瀑轟隆隆地墜下,山溝中的溪流在一個個翡翠般的潭中奔走。這樣的風景讓我留連忘返。我在從2500米的梵淨山頂走下來後,放棄了坐車,又再花了三個小時,漫步了十公裡——這只是被稱為梵天淨土的梵淨山的附屬風景——� ...

春陽照耀下的是泛著光澤的青山,一簇又一簇嫩綠的樹叢把山野點綴得像一幅水粉畫。懸掛在山腰的流泉潺潺地流成一串串銀鏈,依山壁常有噴濺而出的飛瀑轟隆隆地墜下,山溝中的溪流在一個個翡翠般的潭中奔走。這樣的風景讓我留連忘返。我在從2500米的梵淨山頂走下來後,放棄了坐車,又再花了三個小時,漫步了十公裡——這只是被稱為梵天淨土的梵淨山的附屬風景——很可惜,對於大多數並沒有太多耐心的旅游者特別是那些“到此一游”的人來說,幾乎都把它給錯過了。俗語說:上山容易下山難。那天,我早上6點半在住宿的木屋小店吃了一份“來一桶”後,便爬上新、老金頂,下來後,再走下七千級後,已是中午1點多。欣賞了這段風景,更是下午4點。我雖然依依不舍,也不得不一步三回頭地步出山門——我的肚子抗議了——在山門的小店,我吃得很香。 梵淨山就好像它的名字,雖然山上並沒有像別處佛教名山那樣有許多大的寺廟,卻常有禪意在身旁。在你沒有努力、在你放棄努力時,它是不會把絕美的風景讓你看的,那怕只差一步。真應了佛語:心誠則靈。

先說大路吧。不論你從西邊的貴陽方向還是從東邊的湖南方向,你都要轉幾次40——80公裡的車:貴陽—玉屏—銅仁—江口—梵淨山腳,吉首(懷化、鳳凰)—銅仁—江口——梵淨山腳。這還沒完,由於時間的關系(要在天黑前上到山頂下的旅店住下,第二天方便看日出或雲海)和應付那很消耗體力的7000級,一般人都要坐景區內的面的去到第一級。

我在去之前,看有關資料的介紹後,就覺得很瑣,曾有打退堂的意思。而實際上也不算太繁瑣——每站之間的連接都還算方便,即便打的也貴不了多少(如果湊巧4人,打的實在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我們兩人在從銅仁至江口時因為下雨選擇了打的,包一部車40元,而中巴為10元/人)。

從邁上第一級開始,就得靠你的一雙腳板了(值得稱贊的是,這裡雖然比泰山、黃山等都要高出許多,但卻沒有索道,在沒有讓人偷懶的同時,也保持了這裡完好的生態。當然,你也可以花幾百元叫人把你抬上去,但那實在失去了此行的意義,不來也罷——即使上得山,八成也會失望的)。雖說每隔大約1000級都有一個涼亭供游人休息,但即使是每千級,對一個長期在都市生活和坐辦公室的人來說,也的確是一個很嚴峻的考驗——與其說是對體力的考驗,倒不如說是對意志力的考驗,特別是在走了二、三千級,生理上出現“極點”反應後,你會有一種遙遙無期的感覺——事實上,你只要咬著牙堅持下來,並不像想像的那麼艱難。而路途的艱辛常常能給旅程增添一些快樂——當你終於站在山之巔峰時,那種一覽眾山小的征服感會令你揚眉吐氣——你付出的越多,這種感覺就來的越是強烈。

第二天一早,我首先站在了新金頂的峰巔。別以為走了七千級,美麗的風光就在眼前了。我的一位同行那天早上就站在新、老金頂之間的平地上,一聲嘆息:“那麼辛苦,就看這個破風景,我不上了。”我知道人各有志,並沒想去說服他,連自己的行包也沒想讓他看,便獨自去爬了——是真正的爬。那些金刀峽、一線天、仙人橋、釋迦廟、彌勒廟等著名的風景和站在金頂上的風光,只有在爬中和爬後,你才能看到和感覺——我的那位同行當然是沒有這個福分的了,盡管他也辛辛苦苦走了七千級,雖然他就離金頂咫尺之遙.在下金頂的時候,在我前面的一個小伙一邊膽顫心驚小心易易地和另一位小伙互相幫助地下著,一邊念念有詞地自語“真險真險、真難真難”,真叫我難受極了——這那是個漢子呀!他們身上沒有背包手裡也不用拎袋,還兩人可互幫又年紀輕輕的。不用比我——我可是背著行李包手拎相機袋孤家寡人的老人家(說笑,但肯定年紀比他們大)呀,就比我身後的一個少女吧——人家可是一人一聲不吭神態安然地下著。

討厭歸討厭。俗語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已。正當我興致勃勃地在一邊欣賞難得的梵淨山雲海一邊謀殺膠卷的時候,我的同行很不耐瑣地過來說:該下山了吧。考慮到他在此已經“傻”呆了兩個多小時,我雖不情願,也不忍心再讓他“等”我,只好深情地望了最後一眼美麗的雲山,絕然而去。回來後,我越來越後悔——那梵淨山是那麼容易去一次的嗎?那雲海是每去一次都可以看到的嗎?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