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都紀行~泡在加都(十)10月1日16:37長城窗台CHANGUNARAYAN、BHAKTAPUR

作者: 辣兔子

導讀早上精神飽滿的出發,去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CHANGU NARAYAN.車子開出加德滿都,就進入了農村,一幢幢漂亮的小樓,各具風情,鮮艷的外牆顏色和熱烈的杜鵑花相映成趣:綠色的清麗;紅的爛漫;黃的寧馨;灰的簡潔;藍的靜謐。。。簡直就是色彩的海洋。路上牛羊成群;小販表演雜耍似的頂著大大的籮筐;不同年紀的男人成群結隊的蹲在路邊消磨著時間;� ...

早上精神飽滿的出發,去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CHANGU NARAYAN.車子開出加德滿都,就進入了農村,一幢幢漂亮的小樓,各具風情,鮮艷的外牆顏色和熱烈的杜鵑花相映成趣:綠色的清麗;紅的爛漫;黃的寧馨;灰的簡潔;藍的靜謐。。。簡直就是色彩的海洋。路上牛羊成群;小販表演雜耍似的頂著大大的籮筐;不同年紀的男人成群結隊的蹲在路邊消磨著時間;還時不時有輛80年代中國農村常見的手扶拖拉機出現在路旁。一路行去,隨著視線的開闊,兩邊的景色漸漸清晰起來,紅的花、綠的田、藍的天、白的雲、黃的土,一直到遠方的地平線。上山的路非常難走,蜿蜒崎嶇,路況也不是很好,經常在意想不到的時候在狹窄的山路上來個75度的大轉彎,不時有輛從山上呼嘯而下的摩托車幾乎零距離的擦身而過,即使有經驗豐富的Krishna開車,我的心也吊到了嗓子眼,聽說前兩年有兩位援建公路的中國工程師自己開車上山就撞車身亡了。路上偶然能見到一兩個歐美游客,徒步或者騎著自行車上山。車到山頂的空地上停下,進山的門票是220RS/人(附送一份印刷精美的指南),另外還需在售票處買張50RS的Museum的門票。一路進門,游人很少,居民的生活狀態依然保持幾百年來的傳統。進門就看見一個老婦人在用一種木制的工具打谷,陽光下汗流浹背的勞作著。距離大門十多米的右手方就是Museum,從門口看就是一幢原住民的三層小土屋。一個年輕的小伙子過來剪了票,隨他彎腰低頭進入矮小的門洞。對著門口的一面牆上掛著一面無比堅硬的犀牛皮盾牌和三把不同形狀的Khukuri Knife,陳舊的外貌顯示了它們的年頭久遠。屋子的角落裡陳列著一架古老的織布機,很久很久以前是不是有個美麗的姑娘曾用它來織過新婚的嫁衣?現在只留下它獨自靜靜地述說著滄海桑田的變化。尾隨小伙子走上狹窄的木制樓梯,它仿佛不堪重負似的吱吱啞啞地抗議著。樓梯轉彎的角落裡是釀制米酒的器具,和中國南方農村的釀制方法差不多。二樓是歷代錢幣的陳列室,從公元前1000年到現在各個王朝的大大小小的硬幣,用鏡框整齊地掛在牆上向游客展示著。據說世界上最小的貨幣就在這裡,小得要用懸掛在鏡框邊的放大鏡才能看清楚,真不知道古人的視力都好得能找見掉在地上的這種小小的硬幣嗎?反正我是戴著眼睛都未必能找著。還有一個價值50000RS的非流通用的紀念幣,這大概是NEPAL最大面額的錢幣了吧!通向三樓的樓梯腳下有個很小的房間,裡面是不允許拍照的據說是為了保持神秘感,其實也不過就是些國王和皇後的銅像,還有些依次排列的木制盛器,原來是古代的計量用具,就像中國古代的合和鬥差不多。木地板上躺著一只皮毛蓬松的大狗,很和善地和我握了握爪子,對我的參觀表示誠摯的歡迎。二樓到三樓的樓梯邊的牆上掛著各種務農的工具,類似鐮刀一類的東西。三樓是廚房,樓梯口的邊上有個很矮小的雙眼灶,兩面的牆上陳列著琳琳琅琅的鍋,有燉肉的,有蒸MOMO的銅鍋,有石雕的盤子,還有各式盛水用的容器。正對著樓梯口的是用木柵欄圍起來,差不多占了廚房面積一半的神龕,昏暗的光線很難看清裡面的擺設。走出Museum,強烈的陽光刺激得人一下子睜不開眼睛,有種恍如隔世,重回人間的感覺。拾階而上,兩邊有些小小的店鋪。走進一家Thang-ka School,說是學校其實就是一個手工作坊,一個師傅收幾個徒弟,邊學邊畫。一副精美的讓人眩目的Thang-ka要價8000RS,據說是有經驗的老師傅畫的。Thang-ka是畫在一種很厚實的紙上,紙中間好像還夾有布樣的纖維,據說保存幾百年也不會發脆變色。這裡的Thang-ka明顯感覺比THAMEL的精致許多,真後悔沒有買張帶回來。隔壁是一家織布的作坊,夫妻店的樣子,妻子織布丈夫迎客,銷售一些民族服裝,摸上去的手感和中國農村的土布很像,直接穿在身上應該會扎得慌。挨家挨戶地走進這些小店,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因為都是自產自銷,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制作過程。服裝店的隔壁是個做面具的小店,門口掛著各種面目猙獰的面具,店裡木材、木屑、半成品、堆了一地。最後一家是出售銅做的小工藝品,神像、首飾、煙缸、轉經輪擺了一地,架不住熱情的女主人,買了個100RS的絞絲銅手鐲。一路上竟然沒有碰見一個游客,走進山門,就能看見著名的那羅衍金翅鳥廟是座兩層金頂寺廟。廟外用加德滿都谷地中樣式最好的石雕、木刻、金屬手工制品裝飾。顯得金碧輝煌,古樸大氣。李查維王朝始建於公元323年,直到5世紀才正式建成,至今已有1600年的歷史,被公認為尼泊爾已發現的最古老的印度教寺廟.1702年,該廟因火災重建,但毗濕奴的坐騎—半人半鳥的金翅鳥(哥魯達)石雕仍是5世紀的古老作品。廟門左右石柱上安放著毗濕奴的標志:法圈和海螺殼。廟門和門楣為一塊完整的巨型銅鑄神像圖案。廟內檐柱上布滿精美木刻。廟中敬奉的神為毗濕奴及其十種化身(尼泊爾常稱為那羅衍)與梵天,哈裡·杜塔·瓦爾馬國王將雪山女神的化身“無頭者”亦祀奉在內,廟內石刻碑銘是尼泊爾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文史資料。山門的右面廟的兩面是住家,女人們悠閑的曬著太陽挑豆子、整理紗線,孩子們則在四下嬉戲。一走進門就被四、五個孩子團團圍住,爭先恐後的向我們介紹各種神像及其意義。很奇怪的是只見男孩子,女孩子可能被媽媽關在家裡學做淑女吧!在廟裡正好有群中學生摸樣穿著校服的孩子來參觀,參觀完了還在一個小教室裡聽老師講歷史知識,如果中國的歷史課也能上得這麼生動,相信孩子們都會喜歡的。臨下山前一個小男孩送了一朵大大的紅花給我,最後和這群調皮的小家伙合了張影,並給了30RS做為他們陪同的小費。一個小家伙依依不舍的跟我出了門,給了他一些巧克力和大白兔奶糖,就把他樂得笑開了花。下了山驅車趕往不遠處的加德滿都谷地三大皇宮廣場之一的巴德崗(BHAKTAPUR),距離加德滿都以東14公裡。到那裡差不多就是午飯時間了,山下的停車場停了車,順便就在停車場內的餐廳吃飯,這頓飯讓我充分領略的NEPAL速度,我點了個200RS的NEPAL套餐和一壺55RS的Hot lemon tea,結果等啊等,等了半個多小時終於等來了我的Lemon tea,而套餐則在經過無數次的催促後,又等了差不多四十分鐘才上來。BHAKTAPUR門票750RS,但持中國護照只要付50RS,這裡可能是全世界對中國人民最友好的地方了。 巴德崗是14-16世紀加德滿都谷地的首都,有‘露天博物院’之稱。這裡有許多精美的古跡:宮殿、庭院、寺廟、雕像等,被譽為‘中世紀尼泊爾藝術的精華和寶庫’,但是由於風吹日曬,再加上年久失修,很多建築和雕塑嚴重損壞,德國人於上世紀70年代末建立了巴德崗發展項目基金,組織修繕,進行建築的保護及維修。檢票進口,踏入BHAKTAPUR Durbar Square,這個廣場上的最吸引人的無疑是55扇窗宮(The Palace of 55 windows)、和金門了。55扇雕花木窗鑲嵌在絳色牆壁上,每一扇都鑲嵌著紅玉、孔雀石、琥珀等不同色彩的寶石,使宮殿顯得既古色古香,又典雅華貴。在這精致牢籠裡曾經“囚禁”著55個妃子。她們與外界的唯一溝通就是通過這些密地不能再密地細密網格的縫隙。金門上有舞蹈的濕婆像,Shiva是毀滅者,掌握世界的輪回,他的舞蹈預示著滅亡也孕育著重生。披像皮,束發,持三叉戟,斧頭,劍和盾。金門是進入55窗宮的入口。金門被認為是谷地裡最重要的一件藝術珍品。可惜我們去的時候正值55扇窗宮修葺中,所以無法一睹她的全貌。有個據說是在這裡一個Tangka School學畫畫的小伙子,一直跟在我們身後,一路介紹著。跨進金門是個院落,據說是以前國王和皇後洗澡的地方,一條眼鏡蛇的石雕圍繞著池子的三面,另一面有個巨大的蛇神那嘎銅像。國王與蛇的關系可以追溯到vishnu和蛇的關系,國王是vishnu的化身。Vishnu一方面通過蛇來掌控季風和水,另一方面vishnu長有雙翅忠實侍從garuda卻和蛇勢不兩立,除之而後快,vishnu果然懂得為君之道。池子裡水只有一點點了,而且很髒,綠油油浮萍蓋滿了池水。拾階而下,眼鏡蛇銅像的正下方是個銅制鎦金的龍頭。泉水自蛇神那嘎的嘴裡噴出。水池的右面是一間用來做更衣室的小屋子。院子裡雜草叢生,一副敗落的景像,當年這個小院可是鶯歌燕語,珠翠環繞的後宮之地,國王和他心愛的女人在明媚的陽光下共浴,銀鈴般的笑聲回蕩在甜潤的空氣中。。。小院的另一邊還有一進院落,是印度廟Taleju Chowk 和 Kumari Chowk,只有印度教徒才能進入,聽說裡面有全尼泊爾最精美的木雕。門口有警衛看守,不讓拍照。我等外人只能在門口探頭張望一番作罷。正對著金門的是國王雕像,盤坐在一根高柱上,眼鏡蛇從其後罩住國王的頭,還有一只小鳥站在上面。相傳以前有一位勤政愛民的好國王,人民希望這位國王永遠相伴左右,拗不過人民的要求,國王便說只要頭頂的小鳥在,國王永遠活著,至於蛇則是相當於屏障遮陽的功能。為了確保小鳥不飛走,面對國王雕像的窗戶永遠是敞開的,備有食物和水,供小鳥取食。金門的邊上有個Museum,60RS/人,如果要拍照就加20RS/人,不拍的話不能把相機帶進去,要鎖在售票處的小鐵櫃子裡,鑰匙可以自己拿著。裡面陳列的是出土文物,主要是石雕、精美的銅像和工藝品和不同年代的Tang-ka,還有NEPAL歷代的國王像和生平簡介。我最喜歡的Tang-ka,很多都是像連環畫一樣,多幅組成一個故事,雖然不太懂佛教的教義,但是可以看出很多是講解由人變成神的經過,這就是佛教的平易處~凡人也能成為神!Durbar square東部的Fasidega神廟,潔白的鐘形建築在矗立在6層平台上,這是Bhaktapur的地標,很是醒目。通向頂端的台階兩側分別立著石像、石獅、石牛,像征著不同的力量。小伙子帶我們走進一條小巷子,原來他的主要目的是帶我們看他的Tang-ka School,在底樓禮節性的看了會兒,他又帶我們穿過一道狹窄的門,裡面別有洞天,坐落著一大一小兩座精美的苗裔,小的供奉濕婆(Shiva),也稱大自在天,是由吠陀神話中樓陀羅(Rudra)演變成而成。大的供奉著毗濕奴(visnu),是由吠陀神話中樓陀羅(Rudra)演變成的,保護神,宇宙的維持者,能創造和降服魔鬼。Shiva和Visnu印度教的三大主神之二。婆羅門教認為創造神梵天(Brahma);維持神毗濕奴(visnu)與破壞神濕婆(shiva),是三位一體的宇宙最高神。兩座廟門都緊閉著,小伙子告訴我們,當地人每天早上都會來這裡參拜。我一直以為敬奉Shiva是防止他來破壞,其實不然,滅亡是重生之始,印度教的輪回觀念是滅亡不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傍邊一個簡陋的神龕,供奉的是愛神和他的妻子,叫什麼就不知道了。七轉彎八弄堂的來到陶彌嘿廣場(Taumadhi Square):這裡是Bhaktapur的精華所在。尼泊爾最高的寺廟建築——尼亞塔波拉塔(Nyatapola Temple)和拜拉那神廟(Bhairavnath Temple)。夕陽輝映下的Nyatapola Temple顯得宏偉、莊嚴,5層30米高的神廟建在6層平台上,是傳統尼泊爾神廟建築的範本。Nyatapola是大力神的意思,所以這個寺廟更為人知的名字是“大力神廟”。平台自下而上的階梯兩旁分別是傳說中有十夫之勇的摔跤手、像、獅、怪鳥、女神,每一層的神力都較下一層有10倍的增長仔細觀察會發現兩尊對應的雕像有著微妙的差別,應該是代表不同的性別。台階很高,我一鼓作氣爬上去,可以環視整個廣場的全貌,下來的時候可有點雙腿發軟,只能扶著石階邊慢慢地挪下來。今天可能是有什麼活動,廣場上聚集了很多人和持槍的士兵。還有整齊排放的椅子。孩子們在金色的夕陽下跑來跑去放風箏、三五成群地嬉戲著、還有很多孩子吃力地背著比自己更小的孩子。Bhairavnath Temple底層在朝向廣場的一面有個內嵌的佛龕,各色的供品充斥著整個佛龕,佛龕上面隨意地棲落著幾只潔白的鴿子。Bhairavnath Temple的對面有一個三層高的小建築,從外形上看應該曾經是一個神廟,如今被改做古色古香的咖啡吧。看著老外們倚坐在看起來很不結實的欄杆邊,極不安分地伸出毛茸茸的腿在晃悠著,還不時地端起相機喀嚓一兩下,在放下相機端起啤酒。不經心癢的有些躍躍欲試,但是因為要趕回Thamel,看者天色漸暗,只能作罷。廣場的西南方向是potters’ square,周邊的小巷中有陶器作坊,手工藝人們在廣場上和自家作坊的窄門後干淨利落的轉動陶輪制作陶器,廣場上晾曬了大量的陶器。因為時間原因沒有去成塔特拉亞廣場(Dattatraya Square),這個名字源於廣場上供奉印度教「創造者」大梵天(Brahma)「保護者」昆濕奴(Vishnu) 和「破壞者」濕婆(Shiva)三位一體神的Dattatraya Temple,據說這座三層寺廟是用了一棵樹的木材建成的,可惜沒能一睹她的風姿。還與代表BHAKTAPUR木雕經典的美麗的孔雀窗失之交臂。那個熱情的小伙子陪了我們半天,今天知道的很多東西都是他告訴我的,收益非淺,為表示感謝付了100RS做為報酬。累死了,回酒店休息


精選遊記: 加德滿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