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開陌生的門,敲不開陌生的心

作者: chenrubin

導讀敲開陌生的門,敲不開陌生的心陳儒斌 在美國,如果非法闖入民宅,主人可以用“正當防衛”的借口而開槍,這樣的極端例子不是沒有發生過。美國似乎是個特別保護個人財產的國度,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住在紐約,就像中國的大城市一樣,居民輕易不會隨便串門,如果不是同事、朋友,人家不會隨便邀請你到他家裡做客。 當然,如果你想敲開紐約人家的門,知道紐� ...

敲開陌生的門,敲不開陌生的心陳儒斌

在美國,如果非法闖入民宅,主人可以用“正當防衛”的借口而開槍,這樣的極端例子不是沒有發生過。美國似乎是個特別保護個人財產的國度,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住在紐約,就像中國的大城市一樣,居民輕易不會隨便串門,如果不是同事、朋友,人家不會隨便邀請你到他家裡做客。

當然,如果你想敲開紐約人家的門,知道紐約人住得怎樣,想進入紐約人家的住宅甚至臥室參觀一番,有一種最好的辦法,那就是去參觀“公開展售”(Open House)的房子。

紐約的二手樓市交易非常頻繁,隨時可以見到插著醒目的“待售”標牌的房子,大多數都是由房地產中介公司代理,有的房子即特別標明“屋主自售”。

每逢周六和周日,便是看房子的最好時刻,買一份當天的報紙,不管是中文的還是英文的,總會有很多“公開展售”的售樓分類廣告。如果你有時間,又不怕辛苦的話,一天之內可以看十處二十處房子,城市大了,買賣房子的人也多了。

參觀者都會受到主人或者是訓練有素的銷售員格外熱情的接待,因為每一個來看房子的人都可能會成為這個房子的新的主人。一些參觀者明知自己目前還無法購買房子,但是為了找到自己跟房東之間的經濟差距,也為了熟悉買房子的程序,也會去看房子。反正,這種參觀不但不需要購買門票,而且還會有專人為你詳細介紹這個房子是如何的好。這不像國內大城市的專車看樓,因為你看到的都是“樣板房”,而不是你可以住進去的房子。在紐約,你看的就是可能會居住的“目標房”。

在大多數情況下,房子的主人還在裡面住著,看客就紛紛前來,所以,一旦決定“公開展售”的房子,對於房東而言,已經完全沒有隱私可言。房間有多麼大,陽台怎麼好,廁所是多麼的干淨,哪些窗口如何看得見美麗的風景,看客都可以要求親眼目睹,主人也總是有求必應,只有一次,我想出去看看他們家的大陽台的時候,主人說,你介意外面那個大狼狗嗎?看著那個搖著尾巴的大家伙,我趕緊說聲明不要看了。

只要你有興趣,你可以從地下室到樓上的兩層一口氣看個夠。買不買不要緊,反正你有觀看和提問的權利。

除了房子的硬件和周邊環境軟件設施之外,我總還會問一個問題:這麼好的房子,您為什麼還舍得搬走呢?

我聽到的答案是:第一個說在外州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第二個說,我已經退休,去南方陽光燦爛的地方居住;第三個說,我買到了一幢更好的房子,所以這一幢只能夠割愛了。不知道這些說法是真心還是借口,也難以考證。反正,房子的主人個個都是王婆賣瓜,總會說房子的好話,因為別的種種原因才出售,信不信由你。

看房子看多了,就會發現紐約人的居住面積其實挺大的,通常一幢房子建築面積大概三四百平方米,還擁有前院後院,這麼大的房子有時候僅僅住著兩口子。我的一個鄰居,老兩口住著兩幢這麼大的房子,他們的孩子大了,都搬了出去,偶爾才開車回來看看老人家。

在一條街道上住久了,就會看到房子買來賣去,房東搬進搬出。我們街道一個意大利裔的退休老先生,每天見面總會熱情地跟我打招呼,有時候下班時,會跟我講本街的故事,他們夫妻已經在這街道上居住了三十多年,他說看著第一家中國人搬進來,然後中國移民慢慢增加,但是他不明白為什麼這些新來的中國鄰居總不跟他們講話,也不明白那個台山老太太經常到門口燒香究竟是為什麼。另外,還有一種參觀民宅方法,就是去租房,紐約的出租房多得很,大多數住在郊區的居民通常只是住在住宅的一層,另外一層和地下室,往往用來出租。看著報紙的分類廣告,一個一個電話打過去,洽談條件,約定看樓的時間,最近一次租房,我們在一個星期天下午連續看了6處房子,從駐地旁邊一直看到海邊,結果半天功夫就選定了其中的一處房子,當天晚上就交了定金。

在紐約,,絕大多數的新移民都是從租房開始,通過辛勤工作慢慢地積累,然後才開始購買自己的房子,大多數人都不是一次付清房款,而是先付若干比例的頭款,然後選擇15年或者30年的供樓計劃。實際上,只要你籌夠了頭款,擁有穩定的收入,房子就有了著落。

當然,在紐約,敲開一個待售或者待租的陌生人的大門,易如反掌。

不過,紐約人也許是全世界最冷最酷的人,在地鐵下鐵,幾乎看不到聊天的人,有的只是一片寧靜。可以跟你談天氣,談體育,談風月,但是不會跟你談心。

How are you? How are you today? 你好嗎?你今天好嗎?這僅僅是一句客套。你好不好,那是自己的事情,原本跟別人沒有關系。

也許,能夠敲得開一個陌生的門,已經夠了。

敲不開陌生的心,隨它去吧。



(紐約郊外的豪宅)


精選遊記: 紐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