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走中原

作者: yu2yu2

導讀那些個地方太遠古了,動輒幾百上千年地向前數,叫我不得不調動遙遠了的記憶拼命往後翻找高考時背過的歷史書,甚至聯想起了班主任歷史老師那付厚厚圓圓的眼鏡。十幾年前的高考都退縮得模模糊糊了,又如何掰算得清曾經的古都呀。93年時出差去過鄭州,順帶著游覽過少林寺和開封。少林寺的塔林有點像各個朝代建築風格的壓縮版,塔下的高僧或許有名,但我只知道唐玄 ...

那些個地方太遠古了,動輒幾百上千年地向前數,叫我不得不調動遙遠了的記憶拼命往後翻找高考時背過的歷史書,甚至聯想起了班主任歷史老師那付厚厚圓圓的眼鏡。十幾年前的高考都退縮得模模糊糊了,又如何掰算得清曾經的古都呀。93年時出差去過鄭州,順帶著游覽過少林寺和開封。少林寺的塔林有點像各個朝代建築風格的壓縮版,塔下的高僧或許有名,但我只知道唐玄奘、鑒真、芳草碧連天的弘一法師。倒是寺中的“練武場”親近游人,沿一組組塑像群走一圈,按塑像的架勢比劃下來,悟性好的話真能成就一套功夫呢。開封府挺像俄羅斯套娃,大娃套小娃似的將一個個景點悉數圈進城市,龍亭,大相國寺,天波楊府,鐵塔,包公祠,山陝甘會館,等等。那年好像是時間的緣故割舍了洛陽。今年4月,又有幸再走中原,重游少林和開封時,雖說又有新景清明上河園、翰園碑林,又滿足了購物嗜好,買了少林寺的功夫餅,買了仿制的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又特地去了開封著名的“第一樓”,對著餐桌上10籠寶塔般的灌湯包好一頓大快朵頤,可心裡面還是將期盼的目光早早對向了當年失之交臂的洛陽。

從開封到洛陽,走高速,大約2小時。當江南正值桃紅柳綠細雨迷蒙時,這兒卻一下子從忽然的一夜大雪跳躍到了接近30度的高溫。高速路旁,干涸的河床裸露出厚實的黃土,有點蒼涼。

洛陽的同仁恭喜我們:今年早到的高溫催開了牡丹,趕早不如趕了個巧。哈,比起武則天,真不知何處修來的福分呢。

其實,我除了知道1元硬幣中有牡丹的圖案,除了知道許多美術作品偏愛描繪“國色天香”,除了知道武則天這檔子不知真假的傳說,除了知道把洛陽和牡丹可以連在一起念,除了知道“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的“名言”,真是從沒動過來洛陽看牡丹的念頭,更壓根不知道牡丹花開幾月了。

走馬洛陽用了2天, 4月13、14號。到了洛陽才知道洛陽每年的4月15到25號都要舉辦牡丹花會,真是慚愧。好像就是那幾天,中央電視台的出行指南特別推薦了洛陽線路,難怪被人說我們趕早不如趕巧了,無意間湊了這麼個大大的熱鬧。雖說我更喜歡荷花,從小就愛在紙扇的背面題寫那首“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並由此喜愛上了擁有夏荷的杭州,不過劉禹錫的兩句“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倒一直令我耿耿於懷,很有點半信半疑。這回可以印證了。

陷進花海裡左聞右聞,到處是哢嚓哢嚓地拍照,想試試誰能閉月羞花?

99年去昆明采訪世博會時,也曾被包裹在滿城滿園品種各異的花海中,但那是精心打理組合過的錦繡絢麗。而洛陽不同,單只牡丹花就能這樣熱熱鬧鬧地開成花海,是財大氣粗似的肆意。有席著地開放的也有一人多高的,紅白黃綠黑粉紫,占盡五顏六色。用心記過一些品種的名字,很香艷很華麗的,但竟然忘了。唉,好記性不如懶筆頭啊。

不過來洛陽之前,倒匆匆從網上復制了這樣幾句:

洛陽位於河南省西部,興建於公元11世紀,北依邙山,南對伊闕,洛、伊等4水縱橫蜿蜒其間,地形險要。先後有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後梁和後唐等9個朝代在此建都,素稱“九朝古都”。

伊水靜流,山巒相望,龍門石窟就在這道山河壯麗的“伊闕”之內,連綿伊河西岸崖壁之上。據說石窟群造像有十萬多尊,最大的奉先寺中的盧舍那大佛高達17.14米,小的記得好像只有2釐米。歷經1400多年風雨滄桑,殘損盜掠,似能羽化的精美雕像依然令人深深動容。停停看看的,竟和同伴們走散了,干脆尾隨這一撥那一撥的導游,一洞一洞細聽來由。從奉先寺回望伊水,絲絲溫柔氣息撲面,如此千年恆久的守伺,伊水之於石窟,情如姐弟。記得登樂山大佛時,也曾對環繞山腳的沫水、若水良久凝望,心懷莊重又恬淡。比起寺廟中的佛像,親近著山水的石窟似乎更有種采擷天地之靈氣的恢弘氣勢。

從依山傍水的龍門石窟驅車到白馬寺,好像從寂靜闖進了繁華。也許因為白馬寺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寺廟吧,至尊的地位自然享受到無上的禮儀,裡裡外外,花團錦簇著,接納著同樣花團錦簇的進出人流。寺外有好些賣唐三彩的,10元15元就能買6匹8匹頭彩馬,像西安的盒裝兵馬俑,要是不怕體積大,買去送同事意思意思倒不賴。

其實一路上到處都是賣唐三彩的店鋪,大大小小的唐三彩方方正正地排列到公路旁,一路的莊稼地防護林也就被一方塊一方塊地打斷著了。

我挺喜歡買一些個特色小玩意的,為留一些別處的記憶和念想,盡管當時累累贅贅,可到了家就成了寶貝成了歡樂成了向人敘述的道具,就算是送人,也好像能告訴人家,你看,我連出門都想著你呀,很有千裡鵝毛的意境呢。有個朋友和我說,她出門旅游,常會帶回那裡的一塊小石頭,當然要有點好看的,然後寫上年月日地點。呵,成上古的記事本了,不知能否加進懷舊之列?我沒有撿石頭,買了6匹“馬”。

以洛陽為坐標,龍門石窟在城南13公裡,白馬寺在城東10公裡,關林在城南8公裡處,恰介於龍門石窟和白馬寺的中段。去過湖北當陽的關陵,據說那埋葬著三國名將關羽的身軀,而這洛陽的關林埋葬的是關羽的首級,這自然也成了我非去關林不可的理由。古時,皇帝的墓稱“陵”,聖人的墓稱“林”,關雲長兼有“陵”、“林”,榮耀又豈是帝王可比。看洛陽旅游圖中介紹說“因墓塚高大,參天翠柏,蔚然成林,故稱關林”,如此前因後果的解釋大約有點想當然了。

回來後不久,從新聞裡看到了加拿大國家美術館無償送還龍門石窟一尊被盜鑿浮雕。


精選遊記: 洛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