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鄉旅行

作者: waitinfall

導讀??成都是我的故鄉,不過現在我對她來說,算是客人了。這更讓我對她充滿了好奇心,時不時就想回去看看。因為在她的懷抱裡生長了十八年,她就是我,我就是她。有點距離,讓我不至於對她熟視無睹,這樣看看,能更明白她,也更明白自己。 ??這是一座奇特的城市。都江堰讓她脫離了水患,四川盆地的群山把她與風沙和戰爭隔絕開,也為她與外界的通信設置了屏障,所以� ...

??成都是我的故鄉,不過現在我對她來說,算是客人了。這更讓我對她充滿了好奇心,時不時就想回去看看。因為在她的懷抱裡生長了十八年,她就是我,我就是她。有點距離,讓我不至於對她熟視無睹,這樣看看,能更明白她,也更明白自己。

??這是一座奇特的城市。都江堰讓她脫離了水患,四川盆地的群山把她與風沙和戰爭隔絕開,也為她與外界的通信設置了屏障,所以,外界的變遷,無論多麼驚天動地,傳到這裡,已經是很緩和的一波。可以說,三月成都之後的幾千年,這座城市,幾乎既沒有災難,也沒有急劇的變遷。她始終繁榮著,卻始終不是最繁榮。她在歷史上的每一刻都清楚自己的位置,因為有幾千年的歷史,做著證明。

??我喜歡坐上公交車,穿街過巷,目光每每被頭頂的路名所吸引。鹽市口、騾馬市、洗面橋、漿洗街、東打銅、西馬棚,如此生活化,在中國是獨樹一幟的。因為和平,城區的模樣從建成之後便沒有更改,這是這些約定俗成的名字得以世代相傳的重要原因。看到他們,便忍不住去猜猜名字背後的故事,幾千年的生活,仿佛都立體起來,讓人心裡溫暖不已。好的城市是有多種表情的,上海的表情宛如色彩絢爛的拼圖,從外灘到陸家嘴,說著城市的轟轟烈烈。而成都的表情卻是調制千年的老湯,一代人接過來,灑進料,蓋上蓋,小火慢慢燒,最後彌漫在每個角落,讓城市的一舉一動,一個眼神,一個語調都帶著上千年的厚重。

??說到了湯,就想說成都的吃。餐飲的發達自不必說,走到哪裡,有店鋪的地方,總難免有一半是餐館。這還不夠,仔細瞅瞅,大街小巷上,凡是有人流的地方,總有推著小車、挑著小擔的生意人,那生意,都是吃。蛋烘糕,燒烤,豆花,缽缽雞,串串香……我們真是被寵壞了,創造了花樣繁多的美食,還不滿足,非得要他們把美食端上來,隨時隨地送到嘴邊,走到哪裡,都能以一點零錢滿足食欲。我感激他們,是他們溫暖了這個城市。也難怪自己,走到別處,無論多繁華,總是若有所失。我想,再沒有成都這樣的城市,熱忱而專注地經營自己的享樂。

??成都有什麼菜好,說不出,一撥一撥的走。但最成都的,是小吃。蛋烘糕,碗口大的銅碟裡倒一勺蛋面調的糊,不多時就烤出蜂窩眼;這時放一勺餡,有甜有鹹,芝麻白糖果醬肉醬鹹菜都可以做素材,更有創造力的攤主還有奶油,巧克力醬這樣的洋玩意。很快香味就飄出來。火候到了,面皮左右合攏,拿上手,外面的酥軟,裡面的鮮香。這有一個蛋撻的分量,像小點心,隨時可以吃。還有是酸辣粉,這已經推而廣之,就是超市的方便粉絲。但鮮的酸辣粉是不一樣的,豌豆粉做成粗毛線一樣的粉絲,吃到嘴裡,又韌又滑。味道也好,酸、辣、麻、香,還沒上桌,就香氣四溢。成都的吃,都是這麼一點一點的。這是態度,吃,在成都的目的,從來不是果腹,而是重要享受。從低廉的價格就可以看出,這樣的態度,是無論貧富貴賤都有的一種共識。

??聽過成都話嗎,這也是有意思的語言。成都人說話的語氣永遠是飄著的。想像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美食端上桌,成都的男人吃過一口,會對同伴興奮地交流:“巴適,簡直巴適”;想像成都的女孩向你繪聲繪色描述一次美食經歷的用詞:“那個,之好吃!”你會覺得,每一個享樂的細胞都在他們身上閃閃發亮。同樣的語言,翻譯到上海,是一個詞,“適宜”,可我總覺得這個詞出口是帶著局促和緊張的,在內心深處。但享樂,在成都,根本就是生活最終的目的。這裡的得天獨厚,讓人從來便沒有衣食之憂;而這裡對外的先天不足,也讓人覺得向來沒有必要做更大的努力。所以,除了活得快樂,還需要再追求什麼呢?但快樂,誰說又不是生命最核心的那層意義呢。

??相對於上海,成都或許並不那麼體面,並不那麼發達,灰撲的街道,滿街穿行的小奧拓,但這是讓人溫暖而安全的那麼一點點落後。他們知道這樣的程度是抗得住時間的。百年後,或許有別的上海,來做最好的城市,但永遠只有這麼個無可替代的成都。


精選遊記: 成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