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札記(四)現代藝術博物館

作者: 星星的心

導讀我的留言:如果你不能正常瀏覽,請點右上角的"繁體版".因為當時初到美國不久,所以在練習繁體中文和英文,當時的電腦中沒有中文的簡體字庫.紐約是文化薈萃之都,在藝術和美學上帶領著潮流,同時,也收藏著許多歷史文化遺產,市內約有一百五十多間大大小小的博物館,美術館與畫廊,從名家大師到年輕藝術家的作品,皆可一一觀賞到。即使你是藝術的門外漢,只要身處這大 ...

我的留言:如果你不能正常瀏覽,請點右上角的"繁體版".因為當時初到美國不久,所以在練習繁體中文和英文,當時的電腦中沒有中文的簡體字庫.紐約是文化薈萃之都,在藝術和美學上帶領著潮流,同時,也收藏著許多歷史文化遺產,市內約有一百五十多間大大小小的博物館,美術館與畫廊,從名家大師到年輕藝術家的作品,皆可一一觀賞到。即使你是藝術的門外漢,只要身處這大都會,自然會受到周圍的新舊文化特色所感染。走在曼克頓市中心,馬上可看到富有特色的古老建築物,如哥德式天主教堂──St Patrick’s Cathedral,蘇豪區的鑄鐵建築群(cast-iron architecture),而且,又可看到現代建築藝術的玻璃幕牆商廈。即或隨意逛逛,也可找到牆壁上紅紅綠綠的塗鴉,欣賞到地鐵月台上的爵士音樂,觸摸到矗立在街道上的人物雕像...紐約的日與夜,處處充滿著無窮無盡的朝氣和魅力,有說不完的精彩事物。

我曾經參觀過的博物館與畫廊近七十間,而次數最多的要算是現代藝術博物館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簡稱 MOMA),每次參觀時總有意外驚喜,令我樂而忘返。博物館建於一九二九年夏天,當時由三位女士 Lillie P. Bliss,Mary Quinn Sullivan,Abby Aldrich Rockefeller共同創設,並將此館開放給公眾參觀,同年十一月八日正式開幕。最初以展示繪畫作品為主,後來展品範圍漸漸擴大,包括雕塑,版畫,攝影,印刷品,商業設計,電影,建築,家具及裝置藝術等項目,直到現在,這裡已有超過十萬件收藏品,主要展示從十九世紀末至今的藝術作品,而圖書館則收藏約十四萬的圖書,藝術畫冊與期刊,以及一萬四千多齣電影拷貝,許多都是經典作品,如月球之旅(A Trip to the Moon),大都會(Metropolis)等。

記得我第一次參觀MOMA時是與Harriet同行,她是我在語言大學裡認識的韓國朋友,其實我們曾做了兩天同學,之後,雖然我轉了科,但我們仍然相約一起吃飯聊天,我們有一個共同的興趣──參觀美術館,所以一到週末時,便會往曼克頓市逛。Harriet 說:「在紐約,最好便是欣賞現代美術。」我不大同意,說:「也不,這裡亦有古代文物,大都會博物館便收藏著史前展品哩。」Harriet 笑說:「要看歷史文物,倒不如去羅浮宮或大英博物館,在美國,尤其是紐約,自然最好看的便是現代藝術,我在韓國的美術科老師叫我千萬不要錯過這機會!」我應道:「既然你這麼說,我們觀賞團的第一站該是MOMA了,你說是嗎?」Harriet 不住點頭,說:「當然啦。」

一個週末的上午,Harriet 和我從五十三街的入口走進現代藝術博物館,大堂中央設置諮詢櫃位,除了可以索取不同語文的館內佈置圖(Floor Plan)外,更有專人解答問題。我們取了Floor Plan後,即往左邊的寄存物品處Checkroom,因為我們的背囊不准帶進館內,所以只有交給管理員

購票後,首先到達的是庭園大廳(Garden Hall),左邊是特別展覽廳,主要展出當代藝術家的作品,而右邊是咖啡廳,供應三文治,薄餅(pizza),蛋糕及飲品等,通過迴廊處,可以觀看一些本館庭園的黑白舊照片。大廳中央設置室外雕塑庭園(Sculpture Garden),在小型噴水池後,矗立著羅丹 Auguste Rodin 的《Balzac》(巴爾薩克像)。園內四周陳列著數十件現代雕塑,並放置了典雅的歐式椅桌,我們坐在小食部旁邊,一面欣賞四周的雕塑,一面品嚐自製的三文治,靜靜地享受和風吹送。

博物館面向庭園那邊,採用玻璃幕牆設計,把室外的景致融入館內,也迎進初夏的陽光,這令我想起巴黎的龐比度中心,幾組自動樓梯像輸送帶一樣,把參觀者由上而下,再由下而上,送到不同的樓層,隔著玻璃望進去,就像一件既流動卻又規律化的作品,如果這也屬於藝術範疇的話。

MOMA共有四個樓層,我們從四樓開始參觀,首先吸引我的是懸掛於樓頂上的直昇機,我跟 Harriet說:「這直昇機跟著名音樂劇《西貢小姐》裡出現過的十分相似啊,想起當時的場景真的很逼真。」Harriet 應道:「可惜我仍未看過,聽說此劇非常受歡迎,有機會一定要去看。」我回說:「不用急,你還會留在這裡一段時間,總會看到的。」我們進入四樓的展覽廳,這裡陳列著汽車,建築設計圖和模型,轉入左邊偏廳,有各式室內傢具及日用品,我特別喜歡那些線條優美的木製椅子,其藝術價值遠比本身的實用價值為大呢。

三樓的展品以廿十世紀以後至近代作品為主,有超現實主義,抽像表現主義,普普藝術及前衛雕塑,收藏品有Robert Rauschenberg 的《First Landing Jump》,作品以繪畫加上實物來表達飛機降落的情景,當我仔細觀看時,感覺自己就站在飛機的旁邊。構圖上只有飛機的光落輪,卻更令人觸發聯想,抬頭一看,在腦海中出現整架飛機的底部,正緩緩地滑行。

達利 Dali 的《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持續的記憶)--在一片荒蕪之地,軟弱的袋錶披在動物身上,另一隻掛於枯樹上,第三隻半垂在方形物件的邊緣,一群螞蟻密集於一隻小袋錶的蓋子上,這些錶好像已腐壞的生物,只留下時間的記憶。在這幅畫中,達利表達出他心裡超現實世界的夢境。

馬克.羅高 Mark Rothko 的《Red, Brown, and Black》(紅,棕,黑)則以三種顏色來佔去整幅畫面,沒有景物,只有簡單色調結構,讓觀賞者自由想像更深更遠的空間。

著名普普藝術家 Pop Artist--安迪.沃侯 Andy Warhol 的《Gold Marilyn Monroe》(金色瑪麗蓮夢露)複製了明星夢露的肖像相,簡化了她的髮型並換上金黃色調,形成另一幅人像畫作,走出傳統對著人物畫像的框框。Andy Warhol其他作品也是以大眾傳媒或商品為主題,如另一名作《Campells Soup》(金寶湯),表達出傳媒與商品對現代人的影響力,同時間,他的作品亦成為傳媒報導的焦點,就連他本人更是公眾認識的藝術家。

來到一個偏廳,我們看見一件作品,覺得很有趣,這是 Meret Oppenheim 的《Object》,作品是一隻茶杯,碟和匙羹,全都滿佈毛皮。我問 Harriet:「你認為是甚麼回事呢?她想表達些甚麼?」Harriet 看了一會,說:「我覺得這作品想表現女性溫柔的一面,有一種很舒服的感覺。」我反而感到這作品很奇怪,對 Harriet 說:「唔…我認為它表現出很原始,像茹毛飲血般,是否在諷刺甚麼似的。」Harriet 說:「不要猜了,看看這文字說明吧…這裡說以不相容的元素去表達性的慾望。」我笑著說:「我們都猜不著啊!」 

轉往一樓梯處,看到一幅人們上樓梯的繪畫,真妙!我就像走進畫中,跟畫中人一起走上沒盡頭的路,可惜忘記寫下那位畫家的名字,否則可以查看一下這畫家的資料。

之後,我們到二樓參觀,這裡主要展示繪畫及雕塑,大多是廿十世紀以前的作品,有後印像派,表現主義,野獸派,立體主義及達達主義等名家之作,其中包括:畢卡索 Picasso 的《Les Demoiselles d’Avignon》(亞威農的姑娘),梵谷 Vincent van Gogh 的《The Starry Night》(星夜),莫奈 Monet 的《Water Lilies》(睡蓮),馬諦斯 Matisse的《Dance》(舞)及《Red Studio》(紅色工作室)。

當我站在那《紅色工作室》前面,感覺一切都平面化,再沒有景物遠近之分,看不到地和牆的界線,只有大片紅色下不同形狀的組合,但整體而言,各種物狀組合,大小,顏色,以至空間編排,卻又和諧一致,正好讓觀者慰藉心靈的煩擾。

當我們正在欣賞們正在欣賞盧梭的《The Sleeping Gypsy》(沉睡的吉普賽女郎)時,一位老先生走過來,跟我們說他每次來MOMA時都會看這幅畫,覺得有一種奇妙而安祥的感覺。我問Harriet可有同感,她說:「那女郎好像在沙漠沉睡了,連獅子經過她身邊都沒有察覺。」我點一下頭,說:「是的,而那獅子亦沒有攻擊她之意,如同一隻玩具般,令一切都很寧靜。」那老先生說:「這是圓月的緣故。」我再看著那大幅繪畫中的月,實在很亮很美麗,就算猛獸也不想破壞這和諧的氣氛,只是,當吉普賽女郎睡醒時,情況會是怎樣?不過,也許這是她的夢境,所以一切都那麼安祥恬靜。

跟著,我們走進一處十分寬敞的展覽室,展出了許多馬諦斯的作品,特別喜歡看《Dance》,即使沒有現場音樂,也有一種「舞動」的感覺,那強烈的節奏,越看下去,便越感到畫中人在跳動。我問Harriet為甚麼其中一個人沒有拉著手?她對我說:「這可能因為正在轉動時速度很快,趕不及接上,亦可能是因仍未拖著,更使人覺得有一種立即舞動的意圖。」我也贊同她的說法,難怪看完後,腦海裡仍舊有跳舞的影子。

地庫主要放映電影,並展出有關的海報及印刷品,我們去到時,剛巧放映完畢,所以只能從電腦熒幕上看一些電影片段。跟著,我們便離開博物館,取回背囊後,我們的藝術之旅仍未完結,這是另一個興奮的時刻,因為我們即將進入博物館旁邊的美術館精品店,這裡無須買票即可入內購物或參觀,不但可以近距離觀看各種仿製藝術品,並可翻閱許多藝術書籍,看中喜愛的明信片,海報,日記簿,案頭用品,或各式各樣的紀念品,更可買下來天天看。

在收銀處旁邊,勿忘索取兩款精緻的明信片,這是免費的,既可留念,亦可寄給朋友。精品店地庫是兒童室,售賣一些有關藝術的益智圖書,拼圖,拼貼簿,填色遊戲,以至玩具等,培養兒童對藝術的興趣。閣樓則有大型海報及名畫複製品,並提供不同款式的畫框,但價錢並不便宜。我選了一些明信片,包括有畢卡索及梵谷的繪畫,和一張馬諦斯的《Goldfish》小海報,這海報中的金魚跟我在香港家裡的很相像,當我看到它時,便有一種很親切的感覺,仿佛畫裡的魚兒也在游動起來。

最後,我們到斜對面的The MOMA Design Store 參觀,此店專T-shirt,購物袋,和雨傘等,各樣都頗具心思,把設計融入生活中。藝術,不再是高不可攀。


精選遊記: 紐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