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兔走西北(五)4月27日晴敦煌~柳園~嘉峪關~張掖

作者: 辣兔子

導讀今天早晨8:06的車從柳園至嘉峪關,早上6:15退了房,上了路。從前天來的原路返回柳園乘火車,路上注意了一下,柳園有很多小型的私企,依托便利的鐵路運輸,做石棉生意(這裡盛產石棉)。車開得很快1個半小時就到了柳園,看看還有時間就在火車站門口的飯店裡吃早飯,5元的自助餐,有饅頭、稀飯、雞蛋、撈糟(就是上海說的酒釀)和各色的涼拌小菜,快吃完的時候豆 ...

今天早晨8:06的車從柳園至嘉峪關,早上6:15退了房,上了路。從前天來的原路返回柳園乘火車,路上注意了一下,柳園有很多小型的私企,依托便利的鐵路運輸,做石棉生意(這裡盛產石棉)。車開得很快1個半小時就到了柳園,看看還有時間就在火車站門口的飯店裡吃早飯,5元的自助餐,有饅頭、稀飯、雞蛋、撈糟(就是上海說的酒釀)和各色的涼拌小菜,快吃完的時候豆豆過來來說車子馬上就要開了,我們幾個背了包慌忙趕到車站,到檢票處門已經關了,一位大姐用對講機通知列車等一下,我們氣喘吁吁地上了車,因為是沒有座位的票,所以只能背著沉重的包在狹小的車廂間穿梭,終於在爬山涉水地走過N節車廂後找到座位安頓下來。柳園到嘉峪關四個半小時,車上聊聊天,吃吃零食時間過得也蠻快的。同一節車廂有個東北的退休老人組成的旅游團,現在的老年人經濟條件好了,日子寬裕了,生活也豐富多彩了。我們開始跟其中的一個老太太聊起來,她告訴我們是一路從新疆過來的,團裡都是一個單位的同事,退休了有時間了,就結伴出來到處走走,過得很充實、快樂,心態還很年輕。下車,在車站邊寄了包,兵分兩路,牛牛和小豬找餐館點菜,我和群群去買晚上到張掖的車票。售票處的人很多,但窗口只有一個,排了好半天的隊,才從一個很凶悍的女售票員處買到票,T658當天晚上8:56開車,兩個半小時的特快。買好票,在車站邊的一家東北菜館簡單吃了午飯,然後包了個看上去很老實的中年司機的車,這裡的出租車的價格是以景點來算的,景點離市區不遠,但在景區游覽的時候需要司機等候,所以一個景點就是30元,我們去懸臂長城和嘉峪關兩個地方就是60元。群群的相機沒電了,司機帶我們到市區去買電池,順便就在市內逛了一圈。嘉峪關市區不大,但是異常整潔,馬路很干淨,沒有很大規模的商場,路上的車輛也不是很多。司機師傅告訴我們這裡的經濟主要依靠鋼鐵工業和旅游業的支撐。懸壁長城先到達懸壁長城,懸壁長城距嘉峪關市區11公裡,懸壁長城位於嘉峪關關城北7.5公裡處石關峽口北側的黑山北坡,是嘉峪關關稱的北向延伸部分。作為肅州關西長城,是嘉峪關古代軍事防御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築於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為了加強嘉峪關的防御,“明牆”向南達討賴河岸,“暗壁”往北直導黑山。由肅州兵備道李涵監築,在“暗壁”以外,從黑山峽南側的峭壁向下,加築一道長城,與峽口南的“暗壁”長城配合,封鎖了黑山峽口,使以關城為主體的軍事防御體系更加嚴密。原長1.5公裡,為片石夾土牆,現存長城750米,其中有231米的黃土夯築城牆攀緣於高150米,傾斜度為45°的山脊上,似長城倒掛,鐵壁懸空,從山上陡跌而下,封鎖了石關峽口而得名“懸壁長城”。順城牆頂拾級而上,平坦處如履平地,陡峻處如攀絕壁,頗似北京八達嶺長城。有詩贊雲:“萬裡長城萬裡關,迭障黑山暗壁懸。”懸壁長城主體取材山體附近的礫石、黃土夯築,共有墩台三座。1987年經過修繕,現全長750米。懸壁長城屹立山脊,沿山峰陡跌直下,形成長城倒掛、鐵臂懸空之勢,故得其名。懸壁長城有漫道、垛牆、墩台,其形狀、氣勢很像北京的八達嶺,看上去非常雄偉壯觀,所以又被譽為“西部的八達嶺。”門票是41元,牛牛和小豬這兩頭懶人不願意去爬,就我和群群買了票開始爬長城。票上附有很漂亮的明信片,門口有郵筒,可以直接投寄。很鄙視後面的三個中年男人,竟然拿了學生證買半票。我們倆走走歇歇,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城牆腳下漫山遍野的黑色石子,所以當地人又稱為“黑石山”,我們很小白地認為這些黑色的石頭就是鐵礦。城牆磚上有很多人刻的字,亂七八糟的,這種行為真的很讓人不齒。長城很宏偉,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我們很努力地爬到了頂上,在最高的烽火台上很神氣地照了張到此一游的相片。山頂後的小山坡上,有很多情侶用石子在地上拼出的各種各樣的“心”和愛的誓言,有的裡面還寫了雙方的名字,這也就是山盟了,夠浪漫^^下山走的是另外一條道,石砌的階梯大約1M來寬,兩邊沒有扶手,山風吹得人不敢站直身子,本來已經爬得我雙腳發軟,看到這樣的路更讓人邁不開步子,最後索性很沒出息地一屁股坐在地上,跟群群說我不敢走了。還好有勇敢的群群從小爬山,練就了很大的本領,牽著我的手慢慢地走下山。我順便在半路上檢了兩塊石頭放在包包裡帶回家做紀念,也算是爬過長城了。天下雄關—嘉峪關下了長城,直接去嘉峪關。久聞大名的嘉峪關,現在終於可以一睹其雄姿了。嘉峪關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區西南6公裡處,河西走廊的中部,地處河西咽喉之地,因地勢險要,建築雄偉自古有“天下雄關”、“連陲鎖陰”之稱。明代萬裡長城最東邊最大的關口是山海關,嘉峪關則是西端的起點重關,始建於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從初建到築成一座完整的關隘,經歷了168年(1372-1539年)的時間,是明代長城沿線九鎮所轄千余個關隘中最雄險的一座,至今保存完好,1961年3月,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坐落於嘉峪關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地勢最高的嘉峪山上,南有終年積雪的祁連山,北是連綿起伏的馬鬃山地勢十分險要,自古被譽為河西第一隘口,是歷代封建王朝戍邊設防的重地也是古代絲綢之路及東西文化交流的交通要道。關城布局嚴謹,建有三重城廊,內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線成重疊並守之勢,壁壘森嚴,與長城連為一體,形成五裡一燧,十裡一墩,三十裡一堡,一百裡一城的軍事防御體系。形成一個完備的防守體系。嘉峪關由現在關城以內城為主,周長640米,面積2.5萬平方米,城高10.7米,以黃土夯築而成,西側以磚包牆,雄偉堅固。內城開東西兩門,東為“光化門”,意為紫氣東升,光華普照;西為“柔遠門”,意為以懷柔而致遠,安定西陲。門台上建有三層歇山頂式建築。東西門各有一甕城圍護,西門外有一羅城,與外城南北牆相連,有“嘉峪關”門通往關外,上建嘉峪關樓。嘉峪關內城牆上還建有箭樓、敵樓、角樓、閣樓、閘門樓共十四座,關城內建有游擊將軍府、井亭、文昌閣,東門外建有關帝廟、牌樓、戲樓等,另外還保存有在歷代名人和將領撰寫的碑刻10余座建築、匾額11塊,西門外一裡處有“天下雄關”石碑。整個建築布局精巧,氣勢雄渾,與遠隔萬裡的“天下第一關”山海關遙相呼應。城關兩翼的城牆橫穿沙漠戈壁,向北8公裡連黑山懸壁長城,向南7公裡,接天下第一墩,是明代萬裡長城西端主宰,自古為河西第一隘口。它作為內地與西域、中原與大漠之間紛爭與融合的見證,悲壯而輝煌。在嘉峪關流傳一個歌頌古代工匠的傳說。明正德元年(1506),明王朝為了加強西北的防御,派兵備副憲李端澄主持修建嘉峪關關城和城樓。負責施工的校尉叫郝空。他平時心狠手毒,經常殘害工匠們。在修建關城的工匠中,有位叫易開占的師傅,技藝超群,設計結構嚴謹,造型美觀,十分堅固,用料節省、精確。開工前,郝空霸氣十足地問易開占:"修建此關到底需要多少塊磚?"易開占滿有把握地回答:"我已算過了,一共需要九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塊磚。"郝空聽罷冷笑道:"你所需要的這些磚我如數撥交給你,哪怕是多一塊或少一塊,我都要砍你的頭,並罰眾工匠各服苦役三年。易開占毫無懼色,便帶領工匠們加緊施工,經過數百個日日夜夜辛勤勞動,關城終於竣工了,工匠們萬分興奮。不料,一名工匠手拿一塊剩余的城磚慌忙來找易開占,當眾給大家潑了一盆涼水。正巧此時郝空趕了過來,對易開占聲嘶力竭地喊道:"你為什麼沒計算准確,多台了這塊磚,明天就拿你砍頭是問。"易開占一點兒都不害怕,斷然說道:"這塊磚是定城磚,要把它搬掉,全城傾刻就要倒塌!"嚇得郝空灰溜溜地逃走了。後來人們把這塊磚叫"定城磚",把它放在西甕城閣樓的後檐台上,可望而不易取,用以對勞苦功高的工匠們的紀念。現在這塊磚仍放在會極門(西甕城門)門樓檐台上,旅游者慕名都要來看一看這“最後一磚”。嘉峪關自建以來,屢有戰事。明正德年間的1515-1522年,吐魯番滿速爾兵數犯河西。當時嘉峪關只是座孤城,以致滿速爾兵兩破關城,並屢掠附近請部民眾牛羊。直到1539年嘉峪關建成為一座完整的軍事防御工程後,關城鎖陰邊睡,又有明牆暗壁相合,才真正成為固若金湯的天下第一雄關。關帝廟和古戲台東門外的關帝廟,就算你不迷信,也可以看看裡面的壁畫。講的是關雲長一生的經歷,還配有文字解釋,很有意思。廟門口有賣古董的攤子,看中一個很精致的銅湯婆子,買得極貴。還有個很有意思的木頭小人,一面男的一面是女的,據攤主說是用來辟邪的。關帝廟對面的古戲台建於乾隆57年(1892),因為從小喜歡看戲,所以對它特別感興趣,與江南的畫梁雕棟的精致不同,別有一番風味。這座不足十米見方的古戲台,背景刻畫著色彩艷麗的梨園圖。無非是些麻姑獻壽,合和二仙,福祿壽之類很常見的畫面。最有意思的一幅壁畫是一個老和尚叫一個小和尚手持銅境,通過銅鏡的反射偷看對面樓上的一個半裸少婦,而這個少婦由於長期被老和尚偷看而致孕,生下了一個怪物。原來即使出家人,身在空門,也有世俗的凡心。左右兩側掛著一副耐人尋味的楹聯,上聯是:離合悲歡演往事,下聯是:愚賢忠佞認當場,橫批是:篆正乾坤。數百年來,雄關上經歷著一樁樁改朝換代的演繹,在這險峻蒼茫的雄關之上卻有這樣一座古戲台,讀罷這樣一副楹聯,覺得真是寫盡滄桑之後最貼切的點評。登 臨 城 樓看罷戲台,就見到很多游客跟著導游轉入城門,看來是要去登城樓。由於從外面看不到裡面雄偉的內城,她們三人就覺得嘉峪關不過如此,懶得去登樓,就在原地等我。於是我尾隨著一群游客,跟在後面蹭聽導游的講解。入得關門,沿階梯登上城樓,繞城牆而行,參觀了許多城樓殿閣,看了內城、外城以及屯兵之所——甕城,甕城是內城與外城之間積蓄精銳的屯兵之所,面積不大,四周都是高高的城牆,只留一個出入口,其形如甕,所以叫做甕城。城中有練習箭法的射箭場,幾個跟真人差不多大小的人偶豎在那裡做靶子。城上有幾間小小的屋子,裡面空蕩蕩的,幾個石鎖零亂地放在地上。兩個中年婦女熱情地招呼游客穿上鎧甲留影,傍邊還有些射箭的靶子,和一些玩具似的弓箭。站在城樓之上,極目遠眺,北面的懸臂長城蜿蜒迤邐開去,勢如長龍地盤旋在黑山山脊之上。順著導游手指的方向,南面有一座古老的長城台墩,是明代長城西端台墩的起點“長城第一墩”。趴在城牆上,俯視城牆腳下,成群的羊兒在吃草,一個老人手持羊鞭趕著羊,旁邊是牧羊人住的氈房。游擊將軍府初建於明隆慶年間,游擊將軍府占地面積1755平方米,建築面積808平方米。分兩進,屬兩院三廳四合院建築,前進為一四合院,兩邊是廂房,正面大概是“游擊將軍”辦公、升堂、點將的地方。出得城來,她們在門口旅游紀念品商店等我,我獻了一下城樓上拍的照片後,引起了這群井底之蛙的濃厚興趣,決定要去爬上城樓瞧瞧,我正好也沒看夠,於是再次登上城牆。再下樓的時候,去游擊將軍府的門口張望了一下,大門緊鎖,門環上的銅獅子威武地瞪著眼睛守侯著大門,大概它還不知道現在裡面已經沒有將軍了吧!門口牆上掛著一塊木牌,分中英文羅列著從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到光緒八年(1882年)的18任將軍的姓名,這些英武的靈魂一定會永遠守侯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將軍府的右首有座小小的亭子,中間雜亂的堆了些東西,我們就胡亂猜測為什麼這個亭子會建在這裡,而不是在將軍的府內,後來看了介紹才知道這個就是井亭,中間的雜物下面就是一口井。 燕 鳴 石燕鳴石在內城關門西側,有一頑石,大如箕鬥,游人拾道旁卵石試擊之,回聲盈耳,如燕鳴啾啾,故名燕鳴石。傳說有一對燕子築巢城樓,白天比翼雙飛來去覓食,夜晚則共宿愛巢卿卿我我。一天雌燕外出覓食未歸,也不知是遇到天敵還是兵燹,竟不知去向。雄燕歸巢後哀鳴不已,繞城三日,悲鳴不絕,後飛舞俯衝觸頑石而死。守城士兵哀而葬之。其後,但以石塊擊此頑石,則聞燕鳴啾啾,似仍在呼喚愛侶,所以人們稱之為燕鳴石。這個故事聽來有些凄婉,像一個童話,講的是鳥類中愛情堅貞的故事。可是細細想來,怎能不說是戍關將士懷鄉思妻,徹夜難眠,情深而泣的真實寫照呢!在邊關動亂、征戰不絕的封建時代,將士們渴望和平安寧,渴望與親人妻兒團聚的焦切心情,就像燕兒撞石一樣直到生命的毀滅,他們心聲也像啾啾燕鳴一樣,不但哀婉凄涼,而且是聲聲滴血啊!現代科學用物理學回聲的原理,解釋了燕鳴石之所以發出燕鳴的原因,並且用同樣的石頭來相互映證。這種解釋固然符合科學,也無可厚非,但我寧願相信傳說中的故事,而不需要這種科學解釋。城牆下的石碑標有“保護文物,請勿擊打”的字樣,可是群群不信這個邪,非要以身試法,拾起石頭去砸果有啾啾聲。博 物 館嘉峪關的門票中包括了15元的博物館參觀券,出得城門,沿著左面的水泥路下去,走不多遠就到。路邊有棵粗大的樹吸引了我的視線,感覺有很多年的歷史了。走近前去,簡介上書“左公楊”,原來這是清末名將左宗棠借用屯兵陝甘新五省之機會,在道邊遍栽楊柳,現在沿著嘉峪關到敦煌一路都還有。他也曾作詩:遍栽楊柳三千裡,未因春風度玉關。博物館的規模不小,門口有段仿制的土城牆。裡面有萬裡長城各道要關的模型,做得很精致,還有大量的出土文物,最讓人歡喜的是裡面竟然可以隨便拍照。還有高分子做的人像,模擬古時妻子帶著年幼的孩子送丈夫出關的景像,她們三個活寶就當場耍寶,在假人面前依樣畫葫蘆地表演起了模仿秀。小 豬 的 生 日 從嘉峪關出來,回到市區,已經快6點了,找飯店吃飯。這些天來的面食和羊肉吃得大家都有些膩煩了,想吃些飯菜。今天是小豬的生日,我們准備好好慶祝一下,找了個新開的飯店,是天津狗不理的分店,規模還蠻大的。點了一桌子的菜,習慣了上海的小盤小碟的精致菜肴,這裡的菜真是份量十足的可以,怪不得我們點菜的時候,服務員好心提醒我們不要點太多會吃不完的。使勁吃也剩下了好多,最後結帳也只有100元錢。在西北走了這些天,明顯感覺到生活水平的差異,嘉峪關的出租車起步價是6元/3公裡,市區打的就沒有超過10元的。比硬座還硬的座位和張掖的賓館我們買的是無座的車票,上了車往後走了很多節才發現這趟列車全部都是臥鋪,只掛了最後一節硬座車廂,人早已經爆滿了。機靈的我們在硬座和軟臥的車廂中間找了一塊空地,好心的列車員告訴我們這裡的車門是不開的可以坐,放下背包席地而坐。不過沒想到這裡是吸煙處,陸陸續續地過來很多人抽煙,不一會兒我們已經給嗆人的煙味熏得嗓子冒煙了,但是能找個地方安頓下來不容易,只好堅守陣地,好在兩個半小時就能到。來來往往的人都以奇怪的眼光審視著我們這風塵僕僕的四個人,邋裡邋遢地坐在地上。因為空間很狹小,腿又伸不開,在硬梆梆的地上坐久了腰酸背疼,連PP也很疼。小豬和牛牛連連叫苦不迭,說這個地板簡直比硬座還要硬。她們兩個想去軟臥車廂蹭人家柔軟的座位,結果被列車員無情地趕了出來,只好嘟嘟囔囔地繼續做比硬座還硬的地板。一個很高大的小男生跟群群搭話,問我們從哪裡來的。她就騙他說廣東的,結果那個小家伙很起勁地讓她教廣東話。邊上一位大叔也很好心地告訴我們張掖的幾家比較干淨的賓館和大致的價格。小男生很好心地告訴我們他也到張掖,晚上住金都賓館,二星級很干淨,80元的標房,還表示願意下車後載我們一起去。看看他憨憨的樣子,不像是個壞人,我告訴她們應該可以放心地跟他走。下了車,他打了輛面的。一路上群群不停地擔心,會不會有事,車子漸漸開進了市區,我安慰她沒問題了,這才放下心來。路上小家伙告訴我們,他姓葛,是來張掖參加籃球賽的。小葛說他是85年的,真的好小,結果那兩個厚顏無恥的家伙竟然宣稱自己比他小。在金都賓館門口下了車,小葛陪我們去前台訂房,結果已經沒有房間了。他又陪我們去對面的酒店,這家更便宜60元的標房。登記完了,還幫我們提包包上去,又留了小靈通的號碼給我們,有事可以找他幫忙,我們約好了第二天下午去體育館看他的球賽。 房間很干淨,洗澡水很大。我把髒兮兮的牛仔褲和自己都洗干淨了,然後舒服地睡覺。小豬和牛牛這兩只夜貓子的精神就上來了,開始聊天一直聊到兩點半。這一路下來給我們的感覺就是西北的人民真是淳樸,問個路或者有什麼問題找人幫忙,無一例外地每次都能得到熱情地幫助。



(黑石山)

(嘉峪關城樓)



(懸臂長城)



(嘉峪關城樓)



(嘉峪關城池)



(嘉峪關城門)


精選遊記: 嘉峪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