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過香格裡拉

作者: 笠人

導讀自從詹姆士的小說《失去的地平線》問世以來,香格裡拉成了人間天堂的代名詞,引起了世界上無數人的向往,多少探險家為之尋覓一生,留下的只是遺憾和感嘆。然而半個世紀後,中國青藏高原東南邊緣,雲南的迪慶藏族自治州,人們宣稱在這裡找到了香格裡拉。一時間,西南邊陲原來默默無聞的土地,變成了眾多游客尋夢的熱土。藍天白雲、雪山湖泊、草甸花海、質樸的� ...

自從詹姆士的小說《失去的地平線》問世以來,香格裡拉成了人間天堂的代名詞,引起了世界上無數人的向往,多少探險家為之尋覓一生,留下的只是遺憾和感嘆。然而半個世紀後,中國青藏高原東南邊緣,雲南的迪慶藏族自治州,人們宣稱在這裡找到了香格裡拉。一時間,西南邊陲原來默默無聞的土地,變成了眾多游客尋夢的熱土。藍天白雲、雪山湖泊、草甸花海、質樸的民風、神密獨特的文化色彩,悠閑寧靜的生活——懷著對香格裡拉無數美好的憧憬,我於6月30日來到了迪慶州的州府中甸。下午到達中甸,放下行李,問去納帕海怎麼走,被告知要乘坐去伊拉大草原的車。到了草原,才知道納帕海是一個季節性湖,在草原中間,現在是枯水期,看不見。伊拉草原離中甸城只有八公裡,是中甸最大的一片草甸,極目四望,群山環繞中的大草原牛羊成群,離的遠的只剩下一個個小黑點。不過我們去的不是時候,這時候是中甸的雨季,天總是陰沉的,看不到藍天白雲,也看不到珍貴的黑頸鶴等鳥類。而游客們和當地租馬匹的牧民夾雜在一起的喧鬧和紛擾更使我找不到一點心中香格裡拉的感覺。

騎馬在草原上繞了一圈,我們又去看有“小布達拉宮”之稱的葛丹松贊林寺。松贊林寺依山而建,規模宏大,寺內裝飾精美華麗,是雲南最大的藏傳佛寺,也是藏區十三林之一。該寺是1679年康熙皇帝批准、五世達賴親自蔔卦選址建成,雖然地處縣城西北五公裡,但地勢奇特,是每天全縣城最早被晨光普照的地方。

看了伊拉草原和松贊林寺,同行的旅伴頗感失望,決定第二天不去碧塔海了。碧塔海被譽為迪慶高原上最璀璨奪目的一顆明珠,那是香格裡拉在我心中最大也是最後的期望,我是無論如何也要去的。

碧塔海距中甸縣城幾十公裡,沒有班車直達,我費了好多周折才搭上了直達的旅游包車。汽車從縣城出發,一直往大山裡開。一個人上路,少了一個說話解悶的對像,但卻能更靜心欣賞一路上的風光。車窗外,幾乎成了中甸標志的小草甸不斷映入眼簾,雨後的草甸格外蒼翠,宛如一張張綠色的地毯,地毯上面又織著許多不知名的小黃花,間或也有幾株紫色和紅色的小花點綴其中。山坡上的草甸牛馬豬或三五成群,或獨自閑庭信步,偶爾也會抬頭瞪了一眼我們這些不束之客,又低頭自顧吃草戲耍。山谷底的草甸時有小溪潺潺流過,低平的地方上面種著青稞和油菜,這時正值油菜花盛開時節,金黃的油菜花和綠色的青稞畦畦相間又相連,遠處幾間農舍飲煙裊裊,一兩個農民正低頭耕作,大自然是如此爛漫絢麗、多姿多彩,就像一支既樸實又華麗、繽紛又和諧的樂章,而它竟不是出自世界上任何高明的畫師和樂師之手。我驀然一驚,眼前的這一幅畫卷,不正是我心中的香格裡拉嗎!

碧塔海是深藏在海拔四千米左右的群山中的一個高原湖,湖中有小島,四周是茂密的原始森林,藏語裡碧塔是“櫟樹成氈”的意思。這裡人跡罕至,大晴天時湖水清澈碧綠,平靜如鏡,白雲、藍天、雪山倒映水中,如人間仙境。春天杜鵑花開,圍繞著碧塔海的又是漫山遍野的花海,湖中的游魚因吃了杜鵑花落英而醉臥湖邊,山上黑熊乘機下來吃魚,出現了“杜鵑醉魚”“老熊撈魚”的奇觀。可惜我來的時候杜鵑花已開過,且由於下雨湖水也變得很一般。但我依然喜歡碧塔海的那一份寧靜、清悠和原始,蕩舟湖中,只見湖面枯木橫生,岸邊芳草萋萋,芳草的那一邊又是一片平緩的草甸,那是牧民和牛羊的天堂。

半個多世紀來,為了吸引游客,世界上不少地方都自稱該地就是香格裡拉。中甸作為《失去的地平線》一書中的香格裡拉而被考證和宣揚,深到廣泛的認可,但它究竟是不是書中所描述的香格裡拉,我們不得而知,每一位充滿希望而來的尋夢者是否找到了心中的香格裡拉只有自己才知道。其實,尋找香格裡拉並不是近五十年的事情,一千多年前一個中國文人就描述過他心中的香格裡拉,他把它稱作桃花源,自此之後,不計其數的中國人特別是文人懷著“桃花源”情結終生四處尋找心中的香格裡拉,多少朝庭重臣、沙場猛將或年邁、或失意仕途都訖求歸隱山林田園,尋找心中念念不忘的香格裡拉。但千多年以來,桃花源再也沒有在世人的眼前出現,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香格裡拉,而香格裡拉在現實中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中甸之行,我沒有在那些名揚天下的美景裡找到香格裡拉,那些不知名的草甸、那裊裊的飲煙才是我想像中的香格裡拉,然而,那是山民們的香格裡拉,我只不過是一個路人,一個匆匆過客。但是山民們呢?他們不向往大山外面的世界嗎?也許我們想逃離的喧鬧都市,正是他們心中的香格裡拉!


精選遊記: 香格裡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