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心靈停泊的地方

作者: 點點滴滴83

導讀泉州,我曾經向往的地方,從最早聽說的“老子天下第一”的造像到傳說中的中國最早的清真寺;泉州,我曾經光臨過的地方,在東街上大口的品嘗肉棕,在清淨寺中石柱下感受異域氛圍; 泉州,我至今留戀的地方,東西塔下曾經徜徉的時光,以及清源山上永遠揮散不去,縈繞在心頭浪漫的霧氣…… 來到泉州的時候,依舊是福建常見的天氣:漫天的烏雲讓人心裡郁悶得落淚� ...

泉州,我曾經向往的地方,從最早聽說的“老子天下第一”的造像到傳說中的中國最早的清真寺;泉州,我曾經光臨過的地方,在東街上大口的品嘗肉棕,在清淨寺中石柱下感受異域氛圍;

泉州,我至今留戀的地方,東西塔下曾經徜徉的時光,以及清源山上永遠揮散不去,縈繞在心頭浪漫的霧氣……

來到泉州的時候,依舊是福建常見的天氣:漫天的烏雲讓人心裡郁悶得落淚。好在出門在外的我已經習慣了適應這些,不去理會那尚可接受的天氣,只是一心一意的度過我的假期了。

老話經常說:“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泉州的海上交通自古以來就很發達,早在唐代已經成為中國四大外貿港口之一。宋元時期進入全盛時期,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啟錨地,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商;同時,世界各大宗教也隨著經濟和文化的交流而傳入泉州,使它成為具有一座世界性宗教文化特征的城市。這座古城有著豐厚的文化積澱,保存了許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它又是著名的僑鄉,每年回鄉尋根謁祖的華僑絡繹不絕。

東西塔影

說到泉州,開元寺是不能不提的,建於唐武則天年間的它,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悠久歷史,大雄寶殿有86根大石柱,叫做百柱殿,相傳建殿時有紫雲飄繞蓋地,故又稱紫雲大殿。 開元寺最有名的是它的雙塔,東為“鎮國塔”,西為“仁壽塔”,是我國最高的對塔。對於塔,我向來是很喜歡的,喜歡那高聳入雲的造型,喜歡那層疊的塔檐。去得過多處寶塔的人知道,它們大多是單個出現的,即便在少林寺的塔林,這樣成隊出現的塔也是絕跡。

在我的印像中,海南的美榔雙塔還是很讓人叫絕的。一件心儀的事物,倘若成對的出現在你的眼前,帶來得那份欣喜,是遠遠要超過雙倍的。望著那八角七層的寶塔,不禁想起了以前與故人許的一個願望:當你繞著寶塔行走一周,你的心願就會真正實現。現在雙塔的效應可能更加靈驗,可惜故人已經成為過眼雲煙了。

走近東塔,看著塔一層門龕兩旁的武士、天王、金剛、羅漢等浮雕像,不得由衷的贊嘆古人手藝的精巧與構思的奇妙,現在的人,沉浸在每日緊張的工作中,恐怕心中再也難勾畫出那飄逸的飛天了吧。雙塔歷經風雨侵襲,仍屹然挺立,在泉州古城四處都可以看到,成為了它獨特的標志。

開元寺近旁的老房子,是清一水的騎樓,紅色騎樓與上面的中國色彩的花卉鳥獸浮雕,那個時候只有一種衝動,便是上前去撫摩與親吻了,老城區的一些依稀的老牌號現今依舊“榮昌齋”,“盛豐藥店”,點點滴滴都把你往過去的歲月裡拉,走在老城區,班駁的百葉窗,探出頂樓的陽台,搖著蒲扇納涼的老人,一切都是那麼熟悉,那麼親近,那麼充滿生活的色彩。若不是有呼嘯而過的汽車,我似乎即將迷離在時空的夾縫中,不知自己身在何方……

騎樓街的盡頭,是白色的鐘樓,鐘樓往東的一條街,叫做東街,泉州大多好吃的都是出自這裡的,沒有太多的時間,只是品嘗了東街最有名的粽子。這裡的粽子吃法和其他地方頗不一樣。須得將三鮮餡料包制的粽子盛在一個小盆中,然後撒上花生醬與甜酸的辣椒醬,咬上一口,糯米的清香,海鮮的鮮甜與醬料的香濃一股腦的湧進你的口中,讓你辨別不出到底是哪種好吃,只是覺得一個字‘爽’!

東門附近的老房子,見證了泉州的興盛與衰落,隨著公路運輸的發達,海運事業的南移,泉州的地位逐漸被更被的廈門與廣州的海港取代,逐漸被人遺忘在這東海之濱,曾經喧囂的朝天門如今成為城市的一個廣場,昭示著泉州曾經文化興盛的狀元街隱藏在東街後,寂寞的存在著,基督教泉南堂固守著喧囂的東街後屬於它自己的那份清淨。一切讓你緬懷這裡過去的美好。

東西文化的交彙

作為曾經興盛的交通要道,以及處在當時中國對外交易的窗口,泉州勢必成為了接受各種外國文化的前沿,而在這些文化中,宗教的影響可謂是最明顯的,從影響最廣泛的佛教,到大多西方人信奉的基督教。由於中國古代與中東地區的密切的商業往來,伊斯蘭教在泉州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當然還有泉州人自己信奉的道教與儒家文化。在泉州,幾乎每走500米,就一定可以看到一處寺廟,說這話是一點不為過的,因為剛從鐘樓南行不久,我就來到了素有“閩南甲剎”之稱的承天寺。

承天寺原本不是寺廟,而是五代節度使留從效的南花園。南唐末年,時世動亂,花園荒廢,在戰亂中祈求一份安寧的人們在這裡建寺,初名“南禪寺”。北宋景德四年賜名承天寺,為閩南三大叢林之一。走在通往寺廟正門的甬道上,看著兩旁菩提樹下書寫的佛教經文,心中頓生安然之意。

承天寺的大雄寶殿前有兩口“放生池”,池旁有兩座“飛來塔”。關於這兩塔的來歷,相傳當年有一名台灣游方和尚雙手托著兩座塔四方化緣。一天雙塔不翼而飛,佛祖托夢給他,說他只有找到真正的立身之地,雙塔方能回歸。後來這位和尚到泉州找到寶剎承天寺後,到該寺定居。不久,果然雙塔飛來聳立在大雄寶殿前。由此取名“飛來塔”。探頭向池中望去,果然不少的甲魚不停的游動,幸福的姿態中不禁反襯出信徒的慈善。不多時,一位黃袍僧人將兩只甲魚放生進池中,周圍的孩子歡笑著,這也許就是佛家倡導的極樂人生了。

剛剛沉浸在佛教那莊嚴的寶相以及清寂的氛圍中,轉眼到了清淨寺,這裡帶給我的又是一種異域的氛圍,清淨寺創建於北宋年間。寺是仿照敘利亞大馬士革伊斯蘭教禮拜堂的形式建築的,現存主要建築有大門樓、奉天壇和明善堂。透過高大的門樓,一眼可以看到奉天壇中的清幽的景致,進入其中,夾道的是阿拉伯文的雕刻,讓人疑心走到了另外一個國度,昔日的風光早已不在,僅有青翠的草地上僅存的明善堂中的石柱,通透的敞開在天空中,沒有屋頂的蔭蔽,顯得格外的凄涼與浪漫,一對情侶偎依在草地上,更加增添這種氛圍。讓人走出去許久還留戀著剛才的那份不同的心情。

清淨寺的周圍,可是一點也不清淨,泉州香火最旺的關帝廟便在它的左近,想來大度的穆罕默德不會因為這些小事介懷。還沒有走進關帝廟,便看到廟門口的香爐上已經插滿了香火,青煙直上,似乎叫人懷疑這抑郁的天空中有他們的一份功勞,走進去,眾多的善男信女們拜謁著端坐台上的關公,不少的信徒成家帶口,輪流跪拜,足可見其用心之誠。其實神靈也是人自身創造出來的,最終保佑的他們的,其實就是自己。

霧鎖清源山

清源山位於泉州北郊,距離市中心的車程不過半小時。山也不過五百米高,這樣的山之所以成為全國聞名的名山,原因不外乎兩個:一,這裡有近代高僧弘一法師的舍利塔,弘一法師早年歷經繁華,中年剃度出家,後在泉州一帶閉關治學,後半生清貧靜逸,圓寂前留下“悲欣交集”四個字。他的舍利子被供奉在清源山中,更使該山增添了人文意蘊。 二便是這裡中國最大的老子石刻造像老君岩。讓這裡慕名而來的游客與信眾更是猛增。可以說,沒有來到過老君岩,那麼是枉爬清源山了。

泉州的霧氣依舊沒有散去,並且在這山中得到了更加濃郁的釀造,在山下還能看到的眾多泉州樓宇,到了半山竟然只化作一片茫茫了。據說清源山就是因為這峰巒之間常有雲霞繚繞,亦稱齊雲山。此山的得名還有一個神話傳說:當年八仙中的鐵拐李雲游至此,見此山蒼松翠柏,曲徑通幽,一時興起,用鐵拐捅地贊嘆。不料用力過猛,將鐵拐戳進了山石中,撥出後泉遂湧出,以後人們就稱該山為清源山。沿著濕滑的山路上了頂峰南台,望著近在眼前,卻隱匿在白色後面的石刻,聽著不知從何處傳來的響亮的鐘聲,覺得自己好像完全與塵世隔絕。山頂的天湖,碧綠的水安靜的躺在水庫當中,映著遠處的山峰,這裡的美是有邊界的,你的目光最終總是要落在水庫對面的山中,而後又反彈到水上,繼而又是山中,反復的次數多了,好比酒釀得至臻至純了,心裡有著揮不去的滋味!

這也就是它的奧妙之所在了!

山頂不少山民賣著剛剛采摘下的玉蘭花,沁人的香味讓我不得不遵照賣花人的吩咐將它泡到水中,將那芳香品嘗進肚,香遍我的全身以及精神。下山的路依舊迷茫,只不過這迷茫又是掩映在樹林下的陰暗的境界中了,那不時經過身旁的白練一直送我到了山腳,一直流到我的心中,一直送我回到家中,結束了這泉州清淨的旅程。

泉州旅游提示:

清淨寺:門票3元。沒有學生票。

開元寺:門票10元,門票是一張電子卡,做工精美,很有收藏價值,沒有學生票。

清源山:正門門票30元,老君岩15元,賜恩山門票1元,套票50元。年票80元,需要提供1張1寸照片。沒有學生

票。不過早5點前是免費上山的,因為工作人員還沒有上班。

粽子:東街上有兩家粽子店,都很好吃,小的3元1個,大的5元。

關帝廟,承天寺均免費。


精選遊記: 泉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