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游隨記--羅馬

作者: SerenaMM

導讀羅馬(Roma) 在意大利的第一站是首都羅馬,條條大路通羅馬,對我們來說,一切都是那麼地新鮮,歐式的建築,歐式的氛圍,向我們娓娓地述說著西方的世界的古老與歷史。這裡沒有高樓大廈,沒有現代的感覺;這裡有的只是古文明的遺跡,有的只是上千年的斷垣殘壁。。。如果把羅馬Roma倒過來寫成Amor,正好是拉丁語“愛”的意思。是啊,飽經滄桑的古城充滿了故事,充滿� ...

羅馬(Roma) 在意大利的第一站是首都羅馬,條條大路通羅馬,對我們來說,一切都是那麼地新鮮,歐式的建築,歐式的氛圍,向我們娓娓地述說著西方的世界的古老與歷史。這裡沒有高樓大廈,沒有現代的感覺;這裡有的只是古文明的遺跡,有的只是上千年的斷垣殘壁。。。如果把羅馬Roma倒過來寫成Amor,正好是拉丁語“愛”的意思。是啊,飽經滄桑的古城充滿了故事,充滿了人們對它的愛。 著名的“母狼乳嬰”故事記載了有關創建羅馬古城的傳說。公元前7、8世紀,羅馬國王努米托雷被其胞弟阿姆利奧篡位驅逐,其子被殺死,女兒西爾維婭與戰神馬爾斯結合,生下孿生兄弟羅慕洛和雷莫。阿姆利奧把這兩個孿生嬰兒拋入台伯河。落水嬰兒幸遇一只母狼用奶汁哺喂成活,後被一獵人養育成人。後來,兩兄弟長大後殺死了阿姆利奧,並迎回外祖父努米托雷,重登王位。努米托雷把台伯河畔的7座山丘贈給他們建新都。後羅慕洛私定城界,殺死了雷莫,並以自己名字命名新城為羅馬。這一天是公元前753年4月21日,後定為羅馬建城日,並將“母狼乳嬰”圖案定為羅馬市徽,因此羅馬又被稱為“七丘城”和“永恆之城”。 把羅馬比喻成一個“露天歷史博物館”一點都不誇張,我們一路上看到的建築不是上千年都是上百年的了,而斑駁的牆壁、古老的樹木,更是見證了這多少年來古羅馬帝國的興衰。 舉世聞名的羅馬鬥獸場(Colosseum)是古羅馬的像征,牆上傷痕累累,洞跡斑斑,表面許多地方都已殘損不堪,但其震撼的氣勢是無法掩蓋的。鬥獸場的整體結構有點像今天的體育場,或許現代體育場的設計思想就是源於古羅馬的鬥獸場吧。 為了這一與埃及“金字塔”爭奇鬥艷麗炫耀自己的戰績戰功的工程,羅馬皇帝驅趕了約10萬的俘虜和奴隸經過十多個春秋,修建了這座可容8萬人的大角鬥場,又名科洛西姆鬥獸場。 整個鬥獸場呈橢圓形,長直徑187公尺,短直徑155公尺。從外圍看,整個建築分為四層,底部三層為連拱式建築,每個拱門兩側有石柱支撐。第四層有壁住裝飾,正對著四個半徑處有四扇大拱門,是登上鬥獸場內部看台回廊的入口。鬥獸場內部的看台,由低到高分為四組,觀眾的席位按等級尊卑地位之差別分區。在鬥獸場的內部復原圖上,可以看出這個工程的浩大和壯觀。但今天人們所能見到的已無完整看台的形像,只是原來支撐看台的隔牆。 我們去的時候鬥獸場正好在整修,便也沒進入參觀。但那雄壯的氣勢,輝煌的形像,讓我們仿佛又聽到了野獸的咆哮、角鬥士的吶喊, 又看到了刀光劍影,腥風血雨。。。 而在鬥獸場北側就是君士坦丁凱旋門(Arco di Costantino),雖不能和巴黎的凱旋門相提並論,但也氣勢非凡,是古羅馬最大的凱旋門,而且比巴黎的好像還要早上那麼幾千年吧。 旁邊的帝國大道上有著元老院、神殿、貞女祠和萬神廟,古羅馬的遺址包羅萬像,誰見了不會震撼?誰見了不會觸動? 再往前走,就是羅馬的市中心威尼斯廣場(Piazza Venezia)了。這個廣場的正面是綽號叫“結婚蛋糕”、“打字機”的白色大理石建造的新古典主義建築:維克多·埃曼紐爾二世紀念堂。為了慶祝1870年意大利統一而建造的紀念堂,耗時25年才建成。16根圓柱形成的弧形立面是它最精彩的部分,台階下兩組噴泉寓意深刻:右邊的像征第勒尼安海,左邊的像征亞得裡亞海,中央騎馬的人物塑像就是完成了意大利統一大業的維克多·埃曼紐爾二世。建築物上面有兩座巨大的青銅雕像,右邊的代表“熱愛祖國的勝利”,左邊代表的是“勞動的勝利”。無論日曬雨淋,總有兩名士兵紋絲不動地在這裡守護著無名戰士墓。紀念堂右手邊的瑪契羅劇場大街通往科斯美汀聖母教堂,這個教堂很小很安靜,但裡面卻有名揚世界的“真理之口”。這是一只古羅馬時代的井蓋,1632年在教堂外牆邊發現的。教堂本身的建築是在6世紀興建的,以柯林特圓柱和拜占廷風格的鑲嵌畫為裝飾,也很值得一看。教堂前還殘留著羅馬現存最古老的神殿方特納神殿的遺跡。

廣場左側是威尼斯宮,這是一座文藝復興時期的哥特式建築,在威尼斯共和國繁榮時期,這裡曾經是威尼斯大使館所在地,因此有了這個名稱。墨索裡尼曾經從2樓的陽台向廣場上擠滿的人群發表了著名的“陽台演說”。現在這裡已經成為彙集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品的博物館了。 很可惜的是這裡不能停車,而且廣場中央在修路,我們的車只能繞著廣場兜了幾圈,拍了幾張照而已。。。 羅馬市裡噴泉眾多,千姿百態。最著名的特雷維噴泉(Fontana di Trevi),也就是我們在《羅馬假日》裡所熟知的“許願池”,噴泉的裝飾花了三十年時間在1762年完成,是羅馬最後一件巴洛克式傑作。以波裡候爵府的一面後牆作背景,中間是海神尼普頓指引兩個水神駕馭兩匹帶翼的海馬,一只難以馴服,另一只溫順安祥,以此像征著大海的兩面性。兩側的女神分別代表“富足”和“健康”。 在這裡呢,許上三個願望定能實現,其中第一個願望一定要是“我還會再來羅馬”,然後呢心裡默念自己的其他兩個願望,右手握著一枚硬幣(沒人說人民幣不可以哦),從左肩向後拋,哈哈,快看看幸運之神是否青睞於你呢? 而在《羅馬假日》裡另一個令人神往的地方莫過於西班牙廣場(Piazza di Spagna)了,奧戴麗赫本吃著冰淇淋,悠閑地坐在這裡的階梯上。是件多麼羨慕的事情啊。。。可如今這裡絕對是人山人海啊,絕對看不到西班牙階梯的全貌。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情侶們,游客們。。。都把這裡圍得個水泄不通。 西班牙廣場的得名主要是由於旁邊就是西班牙領事館,而廣場下的破船噴泉(Fontana della Barcaccia) 是巴洛克大師貝尼尼的父親彼得(Pietro)改建的。他將原來的噴泉外圍作了一條破破的船,半淹在水池中,噴泉的水於是先流入破船,再從船的四邊慢慢溢出, 很是好看。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羅馬也不是短短幾天就能品味完的。。。我愛羅馬,愛它的古老,愛它的氣質,就像我許的那第一個願望一般,我還會再來的,親愛的羅馬^_^


精選遊記: 羅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