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文化之旅

作者: historyart

導讀法國篇8月9日宿Holiday Inn 一路行來,最喜歡的城市還是巴黎。 它幾乎有一切城市的優點和缺點,而且都把它們放大,推向極至。你可以一次次贊嘆,一次次皺眉,最後會想起波德萊爾的詩句:“萬惡之都,我看你!”它高傲,但它寬容,高傲是它寬容的資本。相比之下,有不少城市因高傲而作繭自縛,而更多的城市則因寬容而降低了等級,少了那份軒昂的貴氣。 它悠閑,但它� ...

法國篇8月9日宿Holiday Inn

一路行來,最喜歡的城市還是巴黎。 它幾乎有一切城市的優點和缺點,而且都把它們放大,推向極至。你可以一次次贊嘆,一次次皺眉,最後會想起波德萊爾的詩句:“萬惡之都,我看你!”它高傲,但它寬容,高傲是它寬容的資本。相比之下,有不少城市因高傲而作繭自縛,而更多的城市則因寬容而降低了等級,少了那份軒昂的貴氣。 它悠閑,但它努力,因此悠閑得神采奕奕。相比之下,有不少城市因閑散而長期無所作為,而更多的城市則因忙碌奔波而神不守舍,失去了整體韻味。

——余秋雨

巴黎是凄迷而又絢麗,卓越而又宏偉的,她歷經滄桑,是畫家與詩人筆下的“絕代佳人”;巴黎又是琳琅多彩的,那多彩的街道與建築,不知迷惑了多少古往今來畫家與詩人的心,她是藝術之都。巴黎的歷史又是那麼的深厚,富有傳奇色彩,她所具有的獨特風格與神韻,不能用浪漫或優雅形容,

她是一個得天獨厚的城市,擁有浪漫、充滿感性又不乏文化和物質的享受。巴黎的風景優雅而古老,頗具有古典性與歷史感。整個巴黎就像一座龐大而豪華的藝術博物館。城區宮殿、廣場和公園綠地交融,顯得雍容華貴,猶如綻放的牡丹令人傾慕。

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這座像征古 老巴黎的藝術殿堂,屹立在巴黎的發樣地塞納河西傷島的中心。這座哥特式的巨石建築始建於1163年,歷時182年落成,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也是歐洲最偉大的建築 之一。

聖母院像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目睹了六個半世紀的法國歷史。巴黎軍民曾在這裡歡呼過英法“百年戰爭”的勝利。參加十字軍東征勝利歸來的路易九世,曾在這裡高舉著戰利品棗耶穌受難時戴過的荊冠,誇耀自己的戰功。19世紀初,拿破侖在這裡戴上了皇帝的桂冠。慶幸的是一戰時德軍打到巴黎近郊,大熗沒有轟擊聖母院;二戰時德軍占領了巴黎,亦未破壞聖母院。當然巴黎聖母院也是屢經整修的,才保持了現在如此莊嚴、秀美的身姿。

巴黎聖母院成為世界著名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原因,我以為不僅在於它歷史的悠久,而更在於它是歐洲建築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標志。在這之前,歐洲及世界各地所建的都是羅馬式教堂,建築造型幾乎千篇一律,粗笨臃腫,低矮壓抑,幽暗沉悶。巴黎聖母院則完全打破了前人的藩籬,創造了一種嶄新的哥特式的教堂結構。這種哥特式結構,使整個建築物變得氣宇軒昂。由於大面積鑲嵌彩色玻璃,堂內光線十分明亮。

我在大門口佇立了很久,仔細地觀賞其造型藝術。正門分上中下三層,下層是三個棱形門洞,一層套著一層,層層後退,逐漸縮小,極富透視感。中門是《最後審判》,雕刻強有力地表現了天主耶穌在“世界末日”審判每個人命運的嚴峻場面:一邊是“靈魂得救”後升入天堂的景像;一邊是“不得超度”而被打入地獄的慘景。我穿過門洞,信步走進聖母院的大廳。那高深莫測的穹頂和渺遠深邃的聖壇,在四周無數燭光的映照和裊裊升騰的香火煙霧繚繞下,更給人以朦朦朧朧的感覺。柔和明媚的陽光,透過彩色玻璃窗,射入聖殿,又平添了幾分神秘,恍若置身於仙境天國。我不是基督徒,但也點燃了一支紅燭,悄悄放在聖壇上,默默祈禱。

法國偉大的作家維克多·雨果給巴黎聖母院以極高的評價。他稱聖母院為“巨大的石頭組成的交響樂”,並說它的“偉大的建築就像高山一樣是幾百年的產物”。雨果的名著《巴黎聖母院》可與巴黎聖母院相互輝映。雨果以巴黎聖母院為背景,為世人塑造了格雷佛廣場上美麗熱情又心地善良純潔的吉蔔賽女郎埃斯梅拉達;外貌醜陋,但心靈純潔,敢同邪惡鬥爭的聖母院敲鐘人卡西莫多;雨果通過這些獨具魅力的藝術形像,揭示了中世紀黑暗的教會。雨果的這一名著,使聖母院更加聞名遐邇。

歷史的輝煌

矗立在戴高樂廣場中心的世界上最大的凱旋門,是拿破侖為自己建立的豐碑。闊大的羅馬式拱形門,加上門內壁和石柱上所刻的描繪法國戰史的宏大場面和大型浮雕《馬賽曲》,輻射著昔日法國的燦爛光輝。

而埃菲爾鐵塔也許就是現代巴黎的標志了。這座在1889年由著名建築師埃菲爾設計的鐵塔,高達300多米。鏤空的鋼架結構,從一側望去,東南西北四座大拱門相映成趣。登上塔頂,極目遠眺,巴黎全景一覽無余。

眾多保存完好的歷史遺跡和藝術建築向世人展示著文明的蹤跡,同時也展示著法國的驕傲。置身其中,你不僅能呼吸 到現代熱烈奔放的氣息,同時還能咀嚼歷史的文化沉澱、緬懷往昔的偉大和榮耀。

浪漫之都

漫步在巴黎的街道上,猶如在夢幻之中。在這裡,四處可見街頭藝人的表演。他們有的將自己裝扮成音樂盒上的芭蕾舞者,有的即興拿起樂器就地演奏,更有些藝術家化妝成金色的埃及法老供人欣賞,即使是在地鐵的車廂內,整個巴黎市區,幾乎沉浸在藝術的細胞與氣息中。

巴黎的時裝舉世聞名,在大街上,大多數法國人看起來穿較為隨便,但是恰恰是在著隨便中透露出了十分高雅的情趣。言談舉止無不顯示出優越的生活環境和良好的文化藝術環境所熏陶出的修養。行色匆匆的男士們多數是隨意的西裝,或格呢或條絨,一件淺色風衣,一條花格子圍巾使得他們顯得瀟灑大方。巴黎是個出時裝的地方,也是個出設計師的地方,但是卻很少看到有人穿著花枝招展的時裝招搖過市。

巴黎的咖啡館是巴黎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你可以在每個街區見到,規模都不大,但是對法國文化的影響是深遠的。

法國文人有在咖啡館交流或者寫作的習慣。多少年來,也不知道有多少風流才子、墨客騷人曾從這些咖啡館走進來、又從這裡走出去,魏爾倫、馬拉美、波特萊爾、薩特、加繆、瓦萊裡、雨果、巴爾扎克、盧梭等等,他們將優雅放到詩文裡吟唱,把詩文融入咖啡中品嘗。巴黎的確堪稱世界風雅文人的天堂。也許巴黎自身本來就和文學有著難解之緣。

塞納河是巴黎的母親河,沒有它便不會有今天的巴黎。在一個蒙蒙細雨的夜裡,我登上了一條游船,開始了夜游塞納河,當船閃著耀眼的燈光啟動時,兩岸一座座古老的建築物都被籠上了神秘的色彩。坐在船頭看著兩岸慢慢後退的建築,似乎我已走入18世紀的法國,翻開了歷史的舊篇……塞納河上有數百座橋,最漂亮的是亞特蘭大三世橋,橋頭四個金色天使展開翅膀守護著橋洞上方橫臥的女神,橋墩上還有花環點綴,富麗堂皇。佇立船頭,凝望著雨霧中的巴黎,靜聽著塞納河傾訴著一個個動人,凄慘的故事……

巴黎的一切都是難以預料的。從古至今,從世界各地彙集到巴黎的年輕人都擁有各種夢想和野心,在這裡他們曾實現夢想,也曾有過失望,然而正如有人曾說過的:“巴黎是一座無與倫比的城市”。當你漫步街頭,很可能與你擦肩而過的某個人就是一位健在的大文豪。誰又知道呢?

路易十四與凡爾賽

一早出發到巴黎郊外的凡爾賽宮去,凡爾賽宮位於巴黎郊外的凡爾賽市,從巴黎市中心驅車前往有1個半小時,據說是路易十四在看到財政大臣榮凱的官邸比自己的皇宮還要雄偉奢華後大為生氣,他感嘆:這簡直是一座藝術宮殿!之後他下令將榮凱逮捕,把凡爾賽宮作為行宮,又請了千萬能工巧匠重新裝飾布置,最後路易十四成為第一位搬出巴黎的盧孚宮將皇宮遷到郊外凡爾賽宮的法國皇帝。親臨這座由數千萬石頭砌成的宮殿,立刻一種皇權的威嚴和地位的像征很強烈地印入頭腦,似乎路易十四還生活在這裡。宮內的每一個房間都是無盡的奢華,高大潔白鑲金的房門,繪制精細、色彩鮮艷的天頂油畫,水晶燭燈晶瑩透亮,栩栩如生的國王和王後畫像,以及從世界各地運來的古董花瓶、沙發和擺設……無不是精致眩目的藝術珍品。特別是著名的鏡廊,真可謂金碧輝煌:整個鏡廊由許多落地大窗和水晶燈組成,每一扇大窗都是由17面巨大的鏡子鑲嵌而成。也許用玻璃鏡做裝飾材料現已不稀奇,但想像一下在300多年前要使用如此多的玻璃鏡材料是多麼困難和經典的浩大工程!打開大窗就可以看到宮外的大花園。噢,這可是真正的皇家園林!放眼望去,綠樹叢叢,一條石子路直通遠處的大湖,兩邊是奇花異草爛漫,路當中有一個女神雕像噴泉,她安祥地坐在那裡望著遠方。整個花園在密布的森林包圍下,清新典雅又不失莊嚴。其實凡爾賽宮周圍還有高爾夫球場、跑馬場和眾多供國王打獵的皇家森林,所以在那裡會感到到處是綠色,空氣尤其清新,視野特別的開闊,與國內故宮封閉陰森的感覺很不相同。

巴黎的魅力

在法國歷史上,有很多統治者都為巴黎留下了經典的建築:路易十四為殘疾軍人建了榮軍院,拿破侖為自己建造了凱旋門,前任法國總統密特朗則為盧孚宮加了一個金字塔。作為中國人很為這造型別致——將現代藝術和古老建築結合一體的設計自豪,因為它出自華裔建築設計師貝聿銘之手。盧孚宮博物館是世界上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館之一,當走進這座藝術寶庫後,無人不驚嘆藝術大師們的超人技巧和藝術珍品的不朽價值。我們參觀了裡面最有名的“維納斯女神”雕塑、“勝利女神”雕塑、米開朗基羅的雕塑“靈”與“魂”以及最美麗的微笑“蒙娜麗莎”畫像……我仿佛置身於藝術的殿堂,從文藝復興到法國大革命時期,藝術家創作了無數優美的傑作。一切都是那麼美,油畫中的聖母或耶穌神態安祥聖潔,勝利女神栩栩如生,拿破侖加冕氣勢輝煌壯大,蒙娜麗莎就更散發出無窮的魅力,笑的神秘而永恆……要想在盧孚宮裡好好瀏覽一遍,沒有兩三天是不夠的,有太多東西需要你仔細品味欣賞。

法國是整個歐洲最不封閉的土地,巴黎是全世界最不保守的城市。但即使在這裡,一些創新和突破,也會遇到強大的阻力。 艾菲爾鐵塔建造時,莫泊桑、大仲馬等一批作家帶頭怒吼,說這個高高的鐵家伙是在給巴黎毀容;逢皮杜藝術中心揭幕時,多數巴黎人認為它像一所未完成的化工廠,嚴重破壞了巴黎的端莊;盧浮宮前貝聿明玻璃金字塔的設計方案剛出來,報刊上的批判文章多如浪湧,認為容忍這個既難看又好笑的怪物是盧浮宮的災難……

巴黎人的可愛之處是,雖然激烈於一時,卻又願意本著多元觀念和創新觀念懷疑自己,久久地徘徊在這些作品前,終於某一個黃昏,露出了自嘲的笑容

最後,我想補充很重要的一點:在巴黎塞納河邊,看到一座陳舊的火炬雕塑前供滿鮮花,這座雕塑並不重要,只因它恰恰樹立在戴安娜王妃出事地點的上方。三年多了,今天也不是她的生日或忌日,但還有那麼多人鮮花,只因她在英國王室中最有人性。

其實戴安娜並不偉大,她只是在一個不普通的環境裡作出了一個普通的選擇:寧肯放棄尊容,也不扮演身份;寧肯斑瑜互見,也不雲遮霧罩;寧肯平易通俗,也不故作艱深。 這種選擇不期然地觸及了二十世紀後期的國際政治人格,因它波動了無數人的神經。她的死亡引起的轟動,遠遠超越了英國王室的全部重量。


精選遊記: 巴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