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導游故事(之三)

作者: kktour

導讀廖哥的講解通常使用的語言是:請大家看,這裡是…… 然後附上一兩句重復的話說明了事。這和我想像中的導游講解出入非常大。我卻認為,這也許就是工作的正常程序吧,或者是廖哥不願意講給我聽也不一定。直到後來,我自己帶團實際操作了,才體會到了幾分中之內把導游培訓手冊上的東西背誦出來之後面對全車客人期盼的眼神時,自己無話可說的尷尬。 由於座位原因, ...

廖哥的講解通常使用的語言是:請大家看,這裡是…… 然後附上一兩句重復的話說明了事。這和我想像中的導游講解出入非常大。我卻認為,這也許就是工作的正常程序吧,或者是廖哥不願意講給我聽也不一定。直到後來,我自己帶團實際操作了,才體會到了幾分中之內把導游培訓手冊上的東西背誦出來之後面對全車客人期盼的眼神時,自己無話可說的尷尬。 由於座位原因,我不得不在車廂內來回的走動,接近客人中的大多數,試圖緩釋長途行車給他們的疲倦感,其實當時的真實想法是想回避客人過多地提問。我使用:你好,怎麼樣,累不累?作為我和客人接近和溝通的橋梁,得到了客人的普遍好感。最大限度地接近客人,多交談,多交流可以使相互之間的距離縮短,增進彼此的了解、信任和友誼,也可以更多的了解他們的需求,熟悉他們的人員結構和性格特點。沒有座位帶給我的這個重大發現,後來被我歷次證明非常有效。

在途中客人們問了我這個實習導游很多我當時認為奇異的問題,比如路上還可不可以看到雪景等等。除了知道准確答案的,我都力求以《導游業務》所提及的盡量別對客人說"不知道"為基准,用我自己的方式或推測或胡說答案。當然胡說的占多數,後來經過查實居然記憶深刻。我也有請教廖哥之後做出判斷和回答的。對客人和我提出的問題,廖哥有時也向司機請教。於是,我認定《導游業務》中所提到的和司機的配合是個非常科學的論斷。旅游車司機長期活動於相對固定的線路,車上的導游雖然換了又換,講解卻是大同小異。司機對講解的熟悉程度並不壓於手中方向盤,他們豐富的經驗往往會讓缺乏閱歷的導游和一臉茫然的客人都感到輕松和釋然。從此以後,我養成了多和司機商量,多請教司機的習慣。

由於不安排客人的膳食和住宿,廖哥只需要在預定停留的地方做足夠的停留,指點介紹並規定集合出發的時間即可。我盡量地記錄著途中的每一個細節:地名以及參照物、廁所、加油站、景點的特征、停留時間、來回線路、相應裡程、各定點接待單位的名稱、地位位置和廖哥給客人們交代的各種注意事項等等。每天例行的工作是把車廂內肉眼看得見的垃圾做一番十分馬虎的掃除,從感情上親近客人和司機。除此之外,我被分別引見給了九寨溝沿途定點接待單位如酒店、賓館、餐廳裡形形色色的人物,比如:廚師、餐廳經理,負責給司機導游回扣的飯店老板甚至溝內有威信的藏族朋友之類。和沿途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也是工作的重要的環節,因為這其中的任何一環都有可能有意無意地砸掉你苦心操作的任何一個團隊,也都有可能讓團隊裡的客人對導游表示出沒有任何預兆的好感。


精選遊記: 成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