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中的西寧

作者: 人間游混

導讀2月19日,星期二,西寧。 中午時分的陽光溫暖的照耀著大地,我懶洋洋的走出了火車站。像許多城市的火車站一樣站前有寬廣的廣場,而這廣闊的廣場和中央代表著六、七十年代風格的雕塑,宣告著這個城市曾經的輝煌,連同仿古風格的火車站和背後不員處連綿的在陽光下散發黃褐色光澤的北山,將這種莊嚴和肅穆的氣氛推向了極至。 馬路上的人來人往,廣場前的湟水橋上� ...

2月19日,星期二,西寧。

中午時分的陽光溫暖的照耀著大地,我懶洋洋的走出了火車站。像許多城市的火車站一樣站前有寬廣的廣場,而這廣闊的廣場和中央代表著六、七十年代風格的雕塑,宣告著這個城市曾經的輝煌,連同仿古風格的火車站和背後不員處連綿的在陽光下散發黃褐色光澤的北山,將這種莊嚴和肅穆的氣氛推向了極至。

馬路上的人來人往,廣場前的湟水橋上更是機動車行駛繁忙,不時揚棄一陣黃塵。雖然以是正月初八,但這裡似乎還沉浸在節日,路邊各種小販仍在推銷節日中的用品。

間或有人問,去不去拉薩?

300元一位?

桑車?不要。

豐田陸地巡洋艦要不要?

公車?

你有的要等了。

快點,快點,人滿了就走。

這一切,都提醒我,這是西寧;是進出西藏的門戶。

按照網上介紹的,我在火車站附近住進了正源賓館。賓館開了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木制的的家具有的地方有點脫色,但考慮到離火車站和汽車站不過200米,75元一間的價格雖然稍貴,但還可以接受的。

賓館的隔壁就有一個車行,租個富康車一天,只要不超過400公裡,也不過200元錢。不過,仔細一打聽,需要當地的身份證或者要當地人擔保。於是間,我又打消了租車的念頭。

一直以來,總以為西北高原的冬季是寒冷的,到了西寧才知道,古城的冬季是非常暖和的。

中午時分的西寧臃懶而暇意,城東和城西可以說是兩個世界。城東以巨大而又宏偉的清真寺為中心,回族風格的建築比比皆是,路旁的小商店的招牌也都是用中文的回文所寫。三三兩兩的頭戴白帽子的穆斯林,在東大街上或行或坐,或者懶懶的享受著冬日裡的陽光,仿佛在回味著悠久的伊斯蘭文化。城西的世界則是典型的城市景色。高大的樓房,熱鬧的商業街和衣著時髦的男女,漂亮的公園,一切又好像回到了我所生活的城市。馬路上最多的是年輕的父母戴這年幼的子女,在逛街,在購物,在兒童樂園裡玩電動游戲,在微微有些化了的冰面上玩拉冰爬犁,或者什麼也不干,只是看著孩子而默默坐在街邊。一切和上海如此相像,只有滿街的清真食店才提醒我這是在西寧。

東城的清真寺是宏偉的,那是在民國時期的建築,據說是西北最大的清真寺。以青色和白色為主色調的建築非常的醒目,而完全是漢式的廟宇的結構的信徒祈禱殿和建築頂部的藏傳佛教寶頂又和以月亮和星星為主要的裝飾的伊絲蘭教相互融合,絲毫覺得唐突。

望著北山上清醒的佛教寺廟,想想在湟中的藏傳佛教黃教5大寺之一的塔爾寺也在此地,清真寺這種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也好理解了。

如同所有的西北城市一樣,西寧的主食是面食。濃郁的回族風味和高原特色,又將飲食變化的如此不同。

五元一碗的面片,是用一個小臉盆般的碗端出來的,未吃已將我這個南方人嚇了一大跳。再看鄰桌的小女孩也能將一碗吃完,不由的感慨西北人的飯量真大。

漢語是這個城市的官方語言,只是有點帶饒舌的西北音,而回族的人在交流中也使用漢語,只是在他們互相交談時,說的語速更快。

在城市的西面正在進行大規模的改造,空氣中有一股的塵土味,讓人越發的感覺到是一個新興的城市,而古老的街道、廟宇、清真寺和充滿了絲綢之路氣息的地名,越發將時空交織在了一起。


精選遊記: 西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