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入中原之一:開封,相見不如懷念

作者: 肥狼

導讀我一直都認為,中原地區主要就是指河南。三年前,曾經一個人,游走洛陽和少林寺,留下一篇《逐兔中原》。這一次,陰差陽錯的還是一個人,於是狂奔開始。開封篇:相見不如懷念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由於房價飛漲加上通貨膨脹的大環境,地主家也沒多少余糧了,於是在國慶長假前十天買了南京到開封最便宜的臥鋪,1706次,才90元,當然,沒空調的。10月2號晚上,呈現� ...

我一直都認為,中原地區主要就是指河南。三年前,曾經一個人,游走洛陽和少林寺,留下一篇《逐兔中原》。這一次,陰差陽錯的還是一個人,於是狂奔開始。開封篇:相見不如懷念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由於房價飛漲加上通貨膨脹的大環境,地主家也沒多少余糧了,於是在國慶長假前十天買了南京到開封最便宜的臥鋪,1706次,才90元,當然,沒空調的。10月2號晚上,呈現在我眼前的是那種久違了的綠皮車,初秋的午夜氣溫仍不低,車上所有的窗戶都開著,車廂裡的每個人看上去都被熱的有些煩躁。我小心翼翼的躺下,寬慰自己心靜自然涼,然後不斷反思為省幾十塊錢而受這苦是否值得,以至於通宵沒能睡好。與三年前相比,我仍然不是一個寵辱不驚的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仍會讓我煩惱不已。還是那句話:承受,唯有承受。第二天早晨八點半,火車基本准點到達開封。出站口有好幾個賣地圖的,挑了個年紀最大的老婆婆,2塊錢,大致看看方向,就直接向東走去。我的目標是繁塔,出發前曾在網上咨詢過,都說去繁塔不用坐公交車,走過去就可以。事實上我從火車站向東,路過汽車中心站(七個小時後我又回到這裡開始另一段旅程),再向前是解放路,不多遠向右拐是鐵路北沿街,走挺長一段路後,沿右手邊一條大路(看地圖應該是繁塔西路,但沒有看到路牌)從鐵道下穿過,遠遠就看到馬路對面的塔尖,路旁有明顯的標識指引,進小巷五十米就到了,全程走快些也就20分鐘左右。雖然是國慶黃金周,但到繁塔來游玩的人還是很少,與我幾乎同時到達的是一對武漢來的大學生情侶,買票時真羨慕他們有學生證,而我只能買10元的全價票。在後來的幾天游程裡,各景區門票成為一項很大的開支。這年頭,出來旅游頗有些引頸挨宰的滋味。只能希望我們掏的門票錢能真正用在對文物的保護之上了。剛進門,一位年輕姑娘攔住我們三個,自我介紹說是講解員,要為我們做全程講解。我脫口而出“是免費的嗎?”“是免費講解,還有問題嗎?”哦,免費的午餐,我心裡仍有一絲疑惑,姑且跟著聽吧。繁塔是開封市現存最古老的地上建築,這也是我將它作為開封第一站的原因。在這裡,“繁”字念做“婆”,是跟古時候開封地區方言發音有關系。底部三層六角形的塔身比我想像中的要大的多,每面塔身由灰色的方磚砌成,每塊磚上都有菩薩和羅漢的刻像,栩栩如生,更難得的是全部七千多塊方磚石刻各不相同,讓人嘆為觀止。其中最古老的是北宋年間的,後世陸續有修補,甚至還有幾塊彩色琉璃的,頗為刺眼。講解員帶我們走到塔身西面,指著幾塊不起眼的方磚介紹說當年日本鬼子的一發炮彈從這裡鑽了進去,居然沒有爆炸,後來為了安全,用方磚砌死,不知是真是假。從塔的東門進入塔身,牆壁上有著名的宋代書法家趙安仁的楷書石刻題記,可惜我對此沒什麼研究。從這裡是無法登塔的,需要繞到塔的西側,塔身內有窄窄的樓梯向上,一層直通三層,中途可從塔外繞到二層,二層直通四層,以此類推。繁塔原有十三層,異常雄偉,是北宋汴梁城外標志性建築。明朝時開封已淪為藩王封地,因感覺此塔“王氣過重”,人為削去上部,只余三層,清朝時才在塔頂又加蓋一個六層小塔,但比例很不協調,視覺上感覺頗為奇怪,氣勢也大不如前。如今游人只能直上三層,看一看塔內部的造像就匆忙而下。游覽基本接近尾聲,這時講解員介紹今天“恰巧”有一位某某高僧在此講座,讓我們進一間房子去朝拜。這一類事情我出門在外見多不怪了,進屋後會發生什麼事情可想而知。只要冷靜的想一想,繁塔只有三間瓦房,並非什麼香火叢林,真正的得道高僧怎麼會來這裡講座,又“恰巧”讓我們碰到,真的是有佛緣嗎?呵呵。我認為,對於宗教,信則有,不信則無,不應勉強,不要因為別人的步步誘導而給自己增添了過大的心理負擔。比如今天,我就是來看古老的繁塔的,其它事情不為所動。所以那對情侶進屋後,我說“算了,我不進去了”,然後堅定的掉頭就走,到塔邊去拍石刻造像,不出半分鐘,身後一陣匆忙的腳步,那兩個大學生落荒而逃,我心裡頗有些得意,一切都在我預料之中。不急不忙的拍完照片,出門前,那個講解員還主動和我打了個招呼,沒有一絲的尷尬,也許她早已習慣了。我報之以微笑,大家一起構建和諧社會吧。原路返回,本准備一直走回火車站坐1路車去龍亭,但在鐵路北沿街與解放路的交叉路口發現有個公交站台——演武廳站,這裡有3路車直達鐵塔公園。原本沒計劃去鐵塔,現在既然走到了這裡,交通又方便,不如就去轉一圈吧。自助游就有這個好處,隨心所至,隨遇而安。等不到5分鐘車就來了,無人售票,投幣一元,好在我出門前准備了二十幾張一元紙幣,現在派上了用場。這也是經驗了,如果准備出門坐公交車的,最好提前備好零錢。後來在安陽的文峰塔坐車去殷墟,有一對父子就因為沒有零錢,只好在路邊買了一瓶本不需要的飲料,還為此錯過了一班車。當然准備的零錢盡可能是紙幣,因為我發現國內很多地方都不歡迎使用一元硬幣,不知為什麼。隨著3路車一路向北,從小南門進入古城。開封的古城牆沒有想像中的高大,主干道兩旁的巷子裡基本都是平房,且略顯破舊。看來“七朝都會”早已成為往日煙雲了,曾經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城市沒有能緊緊跟上時代車輪的前行速度。不多時就到達了目的地。公園門票30元,裡面地方挺大,但都沒留下深刻的印像,只有接引殿和鐵塔有些看頭。接引殿原本已毀,僅存殿中一座五米多高的銅佛像,因歷年黃河泛濫,泥沙已淤積至佛像頸部,也正因此,文革期間這座銅佛像才得以保存下來,後來在外圍加蓋了接引殿,真是歷經滄桑,佛主保佑啊。鐵塔就在接引殿後面,五十多米高的塔身略微向南傾斜,遠遠的看似鐵鑄,其實是褐色琉璃磚砌成,走近觀看,磚上的浮雕堪稱精品。塔身上開有小門,可以直上塔頂,但需另購票。聽說塔內台階過於窄小,很難爬,所以沒准備上去。繼續往前走,有一家工藝品商店,賣一些開封的特產,主要是汴繡和一些字畫。這次來開封有一個目的就是買幅《清明上河圖》回去,所以我特別留意著。有位游客在反復挑選後看中了一幅與原畫一比一大小的,絲絹畫面,還特意叫賣家用濕抹布擦拭,果然不掉色,最終還價到40元成交。我在旁邊默不做聲,暗暗記下價格作為參考,因為我聽說在龍亭前的宋都御街買可以更便宜些。再往前的鐵塔湖就非常平淡了,由此折回。鐵塔公園裡綠地面積很大,如果在春暖花開時節,一家老小或三五好友在園內席地而坐自娛自樂,感覺應該是很愜意的。出鐵塔公園大門,馬路對面就是1路車的起點站,途經龍亭很是方便。車行幾站路後居然拋錨了,看站牌離龍亭還有幾站路,無意間看到馬路對面有仿古建築,應該也是一處旅游景點,一問才知道竟然是龍亭公園的後門,於是急忙下車,真是歪打正著啊。龍亭名聲較大,號稱“到開封必游龍亭”。公園基本建在宋朝皇宮原址之上,公園內水域面積占一半以上,東部為潘家湖,西部為楊家湖,據說楊家湖要比潘家湖清澈一些,我後來仔細觀察過,感覺沒什麼明顯差別。主體建築龍亭建在十幾米的高台之上,氣勢非凡,沿台階而上,頂部是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真的是金碧輝煌,看得人直晃眼。站在龍亭上,開封古城美景盡收眼底,不遠處就是清明上河園以及天波楊府,游人如織。據圖片介紹,歷代國家領導人都曾到此游覽,看來這裡真是個風水寶地。龍亭前的汴梁城沙盤以及宋皇宮沙盤也頗有看頭,城外的繁塔和城內的鐵塔都已建成,且是當時最高的建築。我反向穿過午門、玉帶橋、嵩呼、朝門,直到公園大門,期間嵩呼比較吸引人,建築本身很普通,就是一座普通的山門式樣,但“嵩呼”的叫法十分特別,印像裡還是第一次聽說,讓人記憶深刻。大門外就是宋都御街,早已不見一絲古跡,路兩旁均是仿古建築。我掃了三四家店,最後在一家不起眼的小字畫店裡花60元買了兩幅《清明上河圖》,絲絹印刷的,五米多長,感覺還不錯,比鐵塔公園裡賣的那幅要好一些,也許是心理作用吧。尋思著這麼長的畫回家後沒有合適的地方掛,只能以後閑著無聊時拿出來附庸風雅了。拿出地圖研究了一下,發現下面要去的山陝甘會館和延慶觀離這兒不遠,於是決定走著去。宋都御街並不長,一百多米就走完,左拐上西大街,也是很短的一條街,再右拐走北書店街。這裡街如其名,不寬的路兩邊書店林立,房子也是舊式的居多,很有味道。看時間,從宋都御街走到這裡不超過十五分鐘。比較容易的找到徐府街,走進去五十米就來到山陝甘會館門前。門樓上的“山陝甘會館”匾額是前任總書記提寫的。還沒進門,旁邊照壁頂上的精美磚雕就吸引了我,傻傻的站在那裡昂著脖子看了好一會。山陝甘會館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現存部分僅是原會館內關帝廟的一部分,從前往後分別坐落著“忠義仁勇”照壁、戲樓、牌樓和大殿。其中牌樓和大殿上的木雕紛繁復雜、精美絕倫。大殿中還陳列著開封各古跡挖掘搶救時的珍貴資料和照片,再一次感嘆開封的多災多難,眾多歷史古跡均被黃河泛濫時的泥沙徹底淹沒過。這一點一直是我想不明白的,飽受黃河水患的困擾,並不優越的地理位置,是什麼原因使開封一次又一次成為都城,而在近代又迅速隕落了呢。游客不多,可以找個角落靜靜的坐一會。山陝甘會館占地不大,顯得小巧玲瓏,在有限的空間裡,精美的木雕、磚雕和石雕占據著人的整個視野,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過去,都充滿視覺的張力。由此我下了結論,繁塔和山陝甘會館是開封最具觀賞性的景點,最值得一游,遠遠超過近幾年新建的什麼開封府、清明上河園,以及天波楊府,這些人造景點實在是讓我提不上興趣。小歇片刻,出徐府街,走上南書店街到十字路口,發現右手邊的寺後街異常熱鬧,應該是開封的商業中心之一。又看一下地圖,確認過方向繼續向南走,地圖上標明叫做馬道街,也是十分商業化,而且封閉為步行街了。再走到下一個十字路口,這次不用看地圖了,右手邊已是人聲鼎沸,看來大相國寺到了。按計劃,不准備進去,只在大門前拍了張照片,算是到此一游。沿著寺前的自由路中段向西走到觀前街,地圖上看著挺遠,走走也就十分鐘。這裡是我計劃中的最後一個景點——延慶觀。這延慶觀是大名鼎鼎的丘處機為紀念其師傅、同樣大名鼎鼎的王重陽而建的,與北京白雲觀、四川常道觀(不知在哪裡)並稱中國三大名觀。進門後,又有一位小姑娘說可以為買全票的游客免費講解,當時門口只有我一個人,她說沒關系,可以為我一個人提供服務,聯想在繁塔的經歷,受寵若驚之余又讓我心驚肉跳。正想著如何回絕她,姑娘問“你是怎麼過來的?”,我說“走過來的”,我的意思是這裡離大相國寺很近,所以是走過來的,不知她是無何理解的,居然張大嘴目瞪口呆的直直看著我,好在這時有七八個游客陸續進來,就臨時組團聽講解。繞過屏風就是延慶觀的核心建築——玉皇閣,也是延慶觀僅存的古建。玉皇閣共分三層,底部是方型磚構,中部是八邊型,外面有一圈連續的人字型波浪屋檐,閣頂類似蒙古包,構思巧妙,造型奇特。延慶觀始建於元代,因此才有這融蒙、漢特色的建築風格,世間少有啊。在頂層八角亭內,供奉有玉皇大帝像,導游說因為角度和光線的原因,從閣下看此像顯得若隱若現,增添了不少神秘感。看這玉皇閣基座位於地下三四米,據說以前是與地平齊的,都是黃河泛濫惹的禍,周圍的地面不斷增高,玉皇閣就被漸漸湮沒了,從剛才山陝甘會館裡陳列的照片來看,當時的淤泥已經埋到了第二層,考古工作者搶救性的將玉皇閣從土裡刨了出來。因為低於地面,現在玉皇閣最大問題是滲水嚴重,據說現在有關部門正在想辦法從底部將玉皇閣整體頂起來加以保護。因為是道觀,院內有不少老子《道德經》的石刻,導游重點講解了其中一段話,這是第四十一章的上半部分“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大意是說上士聽了道的理論,努力去實行;中士聽了道的理論,將信將疑;下士聽了道的理論,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為道了。說明下士只見現像不見本質還要抓住一些表面現像來嘲笑道,但道是不怕淺薄之人嘲笑的。聽著挺有道理,但我當時不太明白導游為什麼專挑這幾句重點講解,但到後來她又帶我們到太歲殿數太歲、並強烈暗示要我們捐功德錢時我終於明白了,細細回味,她在講解道德經的那段話時,就是在對我們做心理暗示了,誘導我們各自往上士、中士和下士上對號入座,等她提出最終的要求時,希望游客們都能像上士那樣努力慷慨解囊。原來如此,可惜她最終拋出的不是“道”,我自然不用乖乖的“勤而行之”。還是老辦法,果斷的退出來,拍照留念,然後抬腿走人。延慶觀門口就有1路車去火車站,中途路過包公湖,還遠遠的看到了新修建的開封府。不多時,我又回到火車站,取上午寄存的行李大包。寄存處的大媽看我手裡拿著清明上河圖,就問在哪裡買的、多少錢,然後連聲說不錯不錯,讓我聽著心頭一熱。馬路斜對面就是汽車中心站,這裡有開封與鄭州之間的城際公交車,7元的票價,總路程需要90分鐘左右,停靠在鄭州二馬路車站。這城際公交車每20分鐘一班,但黃金周期間,如潮的旅客在等候區站著排隊有兩百米長,弄的人困馬乏,怨聲一片。開封客運部門的做法實在值得商榷,完全應該能預先估計到旅客量,將定時發車改為滾動發車,這樣就不會有眼下的情況發生:一邊是排了兩百米長的旅客隊伍,一邊是公交車在空等時間到了再上客。聯想今年五一期間在山東蓬萊汽車站遇到的靈活機動的調度安排,就有明顯的對比感受了。進入鄭州市區天已全黑,走到火車站,乘603路三、四站路就到了預訂好的盛苑賓館。單人間果然是三角型的,不過標准間該有的設施都有了,只是緊靠主干道,關上窗戶也覺得有些吵鬧,這一點比較遺憾。安頓完畢,到馬路對面巷子裡的信陽酒家點了兩菜一湯,分量夠足,根本吃不完,結帳才二十幾元。回到房間洗洗就睡了,明天還要爬嵩山呢。



(繁塔)



(鐵塔)



(龍亭)



(山陝甘會館)



(延慶觀)


精選遊記: 開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