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衝筆記(下)

作者: 微笑的月貓

導讀和順風景早晨,山谷中,陽光被切出形狀,深綠的山脊被整齊地鋪上金色。看著軟軟的蒸汽在水面上蔓延,飄散開來。沿著小路,順山而上,安靜的樹林,似乎可以聽到鳥兒收展翅膀的聲音,還有,葉片的呼吸。除了這裡的員工,景區裡幾乎沒有別人。因為是冬天,大滾鍋的霧氣很大,要等風稍微把霧吹散一些才能拍照。回到酒店,換了衣服,再次投入溫泉的擁抱。太陽還沒� ...

和順風景早晨,山谷中,陽光被切出形狀,深綠的山脊被整齊地鋪上金色。看著軟軟的蒸汽在水面上蔓延,飄散開來。沿著小路,順山而上,安靜的樹林,似乎可以聽到鳥兒收展翅膀的聲音,還有,葉片的呼吸。除了這裡的員工,景區裡幾乎沒有別人。因為是冬天,大滾鍋的霧氣很大,要等風稍微把霧吹散一些才能拍照。回到酒店,換了衣服,再次投入溫泉的擁抱。太陽還沒有完全透出來,綠色無邊。這裡的水溫度很高,顏色並不清透,有明顯的礦物質氣味,可是確實可以讓皮膚很滑。完全沉浸在新鮮的濕氣中,讓水柔暖地包裹的身體。中午退房,叫車前往和順。和順和我想像中的不太一樣,沒有小橋流水,也沒有亭台樓閣,但也獨具風格。因為想住民居,來之前預訂了寸家大院。到了之後打電話,寸宇出來接我們(寸大媽有事外出,特意囑咐他在家等我們)。他戴著棒球帽,二十多歲的樣子,略黑的皮膚。後來才知道他三十多了,已為人父,並在大院旁開了一個自己的酒吧。院子是典型的三房一照壁,院中錯落著不少盆栽植物,我們選了二樓的房間。讓人驚奇的是——所有房間的木頭窗戶都沒有玻璃,鏤空的,與戶外通透。中午在一家小店吃過餌絲,步行前往艾思奇故居。祠堂上,層層的磚瓦透著歲月的味道。巷子裡,孩子們打鬧著,嬉笑著。清澈見底的水中,魚群時聚時散。露台上,蘿蔔干和腌菜干在做日光浴。和順有幾個洗衣亭,是外出經商的男人們為留守家中的女人修建的。很少見的建築。為的是洗衣時,可以為她們擋風遮雨。滇緬抗戰博物館,展覽著戰爭的遺物。冰冷的頭盔和彈夾,美國兵的肩章,留有中國人血跡的日本軍刀,細菌炸彈的外殼,活體解剖用的手術刀、日本慰安婦的木屐….太多的東西讓我觸目驚心。然後看過和順圖書館,神馬藝術館,彎子樓。夕陽中,回到寸家。寸大媽已經回來了,她告訴我們怎麼用洗臉的熱水,還給我兩個熱水袋(晚上確實很暖和)。回家早晨,在戶外的溫度中醒來,有些奇怪,也很有意思。在寸大媽的道別聲中,我們乘車前往騰衝車站。離開和順——這個有著陽光,笑容的地方。因為到保山機場太早,那裡還沒有人工作。17:00的飛機,要到15:30才會開門。每天各有兩班航班抵離,可能是全國工作最輕松的機場之一了。最後,我們平安到家。Tips:1、打車從機場到保山汽車站20分鐘左右,我們做東航的MU5971(16:50-17:30), 到汽車站買了最近一班汽車,18:20開車。順便問了一下,保山到騰衝的大巴,最晚到19:20。大巴大概3個半小時可以到達騰衝汽車站。2、去火山那天建議包車。因為從黑魚河回騰衝縣城不一定能等到車。(車倒是有,不一定有座)3、如果只泡一次溫泉,可以選擇住騰衝縣城,不是特別有必要住在熱海景區。4、騰衝公共汽車可以1-2次感受一下,但車開不到50米就會停車上下人,還是讓人不習慣。關鍵是出租車價格很友好,5元市內,10元到和順,30元到熱海。5、如果睡覺怕吵的人,還是建議住到騰衝縣城,因為和順的民居隔音效果不是很好。大救駕: 所謂大救駕即炒餌塊,這典故無非是說清初吳三桂率清軍打昆明,明朝永歷皇帝的小朝廷一路奔逃至騰衝,飢餓難忍時,當地人炒了一盤餌塊送上。皇帝就連贊:“炒餌塊救了朕的大駕。”炒餌塊由此改名。騰衝產的餌塊細糯、色白、有筋,切成菱形片,加鮮豬肉片、火腿片、酸菜、蔥段、菠菜段、番茄丁、糟辣子、雞蛋等炒香,又加入少量肉湯燜軟,再用醬料調味,最後還配一碗酸湯,就上了桌。神馬:神馬也叫甲馬、神馬,是中國民間進行祈福、禳災、祭祀等活動時,用來焚燒的各種雕版印刷品的總稱。神馬藝術館內共展出了303塊神馬雕版。其中清代道光以後的雕145塊,民國雕版136塊,當代版22塊。從藝術上來展現了神馬的雕版藝術價值。作為民間藝術家的創作,神馬在藝術上達到了“法無定法”、“返樸歸真”、“大像無形”的境界。被專家們認為是世界雕版藝術的原生態與根。 和順:和順古名陽溫暾,因境內有一條小河繞村而過,更名“河順”,後取“士和民順”之意,雅化為和順鄉,現有人口6千余人。全鎮住宅從東到西、環山而建,漸次遞升,綿延兩三公裡。一座座古剎、祠堂、明清古建疏疏落落圍繞著這塊小壩子。鄉前一馬平川,清溪繞村,垂柳拂岸,夏荷映日,金桂飄香,讓人留連忘返。寸家大院:此宅院為先太祖父於辛酉 (1921) 年建造,整屋占地558.48平方米,兩層全紫楸木樓,屬騰衝式三房一照壁,走馬串角樓布局格調!華夏落成迄今80多個春秋,經風沐雨 。艱歷抗戰烽煙,再遭文革浩劫,局部雖損,總體尚好,古風猶存,實屬萬幸!太祖父寸性怡,字懷雲,堪稱和順亦僑亦儒亦商楷模。出身貧苦農家,少小喪母,寄讀舅家,寒窗苦學入泮癢生(秀才),而立之年只身赴緬作新客,始於小伙計,經多年砥礪,幾度興衰,終成大器,一度稱雄緬甸谷米市場.熱心公益,曾任寸家族長,和順圖書館首任會計,且精通歧黃之術,廣施醫藥於鄉裡社會救人苦難,後病故於緬甸.族人評曰:“黌學宿儒 僑商子貢;醫道濟世 宗族希文”! 為緬懷太祖父業績,故命名此屋“懷雲居”!——摘自http://cunfamily.spaces.live.com/艾思奇:艾思奇原名李生萱,1910年2月就誕生在水碓村。艾思奇兩歲就隨父在外,先後在香港、昆明、南京、日本讀書,10歲曾回故鄉居住了半年左右。青少年時代就參加了黨領導的外圍組織,曾兩次東渡日本留學。1935年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抗戰 後援會宣傳部長、延安馬列學院哲學研究室主任、中央宣傳部哲學小組指導員、邊區文聯執委。解放後,當選為中國新哲學研究會籌備會常務委員會副主席、中共中央直屬高級學校副校長兼哲學教研室主任等職。艾思奇是影響廣泛的著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他一生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哲學著作,特別是《大眾哲學》、《哲學與生活》兩本書,曾引導無數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為豐富毛澤東哲學思想的理論寶庫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更多照片請見my blog http://hi.baidu.com/shiyunyan



(寸家大院)



(腌菜曬太陽)



(小孩子)



(洗衣亭一角)



(彎子樓,廚房)


精選遊記: 騰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