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南大門

作者: 閉門砍竹

導讀想不到回到這裡的第一篇文章,竟會寫到這個題目。2月10日深夜,韓國一號國寶崇禮門(即俗稱的南大門)突然起火,大火燃燒了4個小時,歷經600年戰亂而幸存的古城門終於徹底消失,韓國上下舉國震驚。南大門,是我到韓國後看到的第一處歷史名勝。那天一個人來到首爾,走出地鐵站,向一位大叔探問南大門的所在,大叔回首一指,原來在路的盡頭,一座小小的城門,便是� ...

想不到回到這裡的第一篇文章,竟會寫到這個題目。2月10日深夜,韓國一號國寶崇禮門(即俗稱的南大門)突然起火,大火燃燒了4個小時,歷經600年戰亂而幸存的古城門終於徹底消失,韓國上下舉國震驚。南大門,是我到韓國後看到的第一處歷史名勝。那天一個人來到首爾,走出地鐵站,向一位大叔探問南大門的所在,大叔回首一指,原來在路的盡頭,一座小小的城門,便是韓國人心目中的頭號國寶--南大門了。對南大門的第一次印像,並不太好,和所有中國人一樣,韓國的文物古跡總是顯得:有點小、有點簡陋、有點不起眼、有點讓人失望。和守門的衛兵草草合了個影,便直奔後面的南大門市場而去,留下幾個白皮膚的外國人在那大呼小叫的照個沒完。由於南大門位於交通要衝,去首爾游玩經常路過那裡,有時會停下來歇歇腳,認真地端詳一下這座古老的城門。比起北京的前門、南京的玄武門,南大門就像一個微縮版,毫無前者的巍峨與壯麗,但卻多了幾分親近感。原有的城牆早已拆除,只余下一座孤零零的門樓矗立在小小的廣場上,四面被林立的高樓環繞。清晨飛翔的鴿群早已成為北京前門的一景,熙熙攘攘的天安門廣場與揚著京腔的北京大爺,讓你覺得灰暗巍峨的前門就像那些提著鳥籠遛早的老人,年邁而不蒼老。而南大門卻總是靜靜的,無一絲生命的跡像。城門周圍精心地包裹著綠色的草皮,從空中的角度看下去,就像置於綠絲絨中的小巧模型。曾經走進城門,看到粗糙的水泥仿造大門與角落裡的污漬,我想,南大門已死掉了。這樣一個建築何以會成為韓國的一號國寶呢?在韓國呆的久了,看了更多的歷史遺跡,才明白南大門在韓國人心目中為何如此的寶貴。韓國漫長的歷史有點像歐洲的波蘭,在強國的夾縫中艱難求存,近代尤其飽受日本侵略之苦,大量歷史遺跡毀於戰火。景福宮,韓國現存最大的古宮博物館,現有面積僅為歷史上的幾分之一,其余均在日據時期被拆毀或毀於火災。宮中大量的建築都是現代復制品,作為古宮博物館,已是名不符實。在新羅古都慶州,在教授的引領下參觀了幾個著名的古跡,當順著教授的指示看去時,常常只是一大片藏於蕭瑟秋草中的基礎與柱石,原來恢弘的建築早已蕩然無存。而南大門,作為古老漢城的南城門,雖經600年戰火而屹立不倒,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在韓國這樣保存完好的遺跡並不太多,彌足珍貴。再看南大門時,便多了幾分親切。韓國人弘揚傳統文化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各種復古表演活動,各個古宮與城門都有守門將換崗儀式,這是我女兒喜歡的節目,有一次恰好趕上。一隊著傳統服裝的守兵從南大門市場方向而來,行到路邊正遇紅燈,於是列隊整齊地等待信號。綠燈起時,隊長一聲令下,守兵隊踩著斑馬線穿過停止的車流,這個情景著實有趣,引得行人爭相圍觀。於是每次路過南大門,只要時間湊巧我們總要看看換崗儀式。守兵對要求合影的游客十分友善,許多游客圍著大胡子的守門將百般搞怪,他卻只作木雕泥塑狀。開放而不設防的南大門,與其說是歷史遺跡,倒不如說是市民家門前的公園和游戲場。南大門的焚毀,既是偶然又有必然。事件過後韓國朝野一片嘩然:一號國寶竟然長期處於無人看管的狀態,成了流浪者與醉漢的避難所,文物保護的輕率與忽視暴露在公眾面前,而全國還不知有多少這樣的古跡處於無人保護的境地。我給女兒看南大門焚毀的視頻,她驚訝的張大了嘴,那是她第一次國外旅行中印像頗深的地方,想不到短短的一月過後,這一名勝便不復存在。雖然未必像韓國人那樣痛心疾首,但我的心中同樣悲傷。我尤其難過的是,我9歲的女兒已經開始見證這種不能挽回的毀滅,她的年紀太小,這個世界變化太快。


精選遊記: 首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