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歐游記之八:巴黎

作者: shanghaibean

導讀前往法國裡昂之前,我們前往一個叫Saint Paul的小村鎮。這是一個已經有一千年歷史的村鎮。上山的時候下著很大的雨,好在到山頂的時候雨就停了,整個山間彌漫著霧氣,寧靜中透著富足和清新。遠遠的看出去,阿爾卑斯山脈連綿起伏,不甚清晰。經過凡高的故鄉,以及那個預言二十世紀將要出現大軍事狂人希斯勒(應該為希特勒,畢竟只差了一個字母)和1999年7月世界毀滅的大 ...

前往法國裡昂之前,我們前往一個叫Saint Paul的小村鎮。這是一個已經有一千年歷史的村鎮。上山的時候下著很大的雨,好在到山頂的時候雨就停了,整個山間彌漫著霧氣,寧靜中透著富足和清新。遠遠的看出去,阿爾卑斯山脈連綿起伏,不甚清晰。經過凡高的故鄉,以及那個預言二十世紀將要出現大軍事狂人希斯勒(應該為希特勒,畢竟只差了一個字母)和1999年7月世界毀滅的大預言家的故鄉,我們的車前往裡昂。經過這些天的顛簸勞頓,我已經對乘坐巴士感到相當的疲累。前面的裡昂以絲綢制作聞名,但對我來說,心情已經不是太熱切,可能是離巴黎越來越近的緣故吧。上次去巴黎,給我的印像並不如期望中的那麼好。我對車上的人說,如果前面要去的地方是蒙特卡羅,我肯定會加倍的興奮。裡昂其實我們僅僅是路過。而且晚上休息的飯店遠離裡昂市中心,是在裡昂西北部的山上。不過我倒覺得很好,因為小村莊很寧靜,空氣很好,樹葉似乎一夜間就變得非常的茂密,顏色綠得異常的鮮艷。

到達巴黎的時候,我不再參加導游的選擇活動,而是自己出去逛。上次的巴黎行使得我對於巴黎的地鐵相當有心得,因而可以很容易地去要去的地方。這次我想完成的是兩件事情,也可以說是心願,一是看夜色裡的艾菲爾鐵塔,二是游塞納河。由於天色未晚,而同行的盧小東和越南人家廉沒有來過,我們決定先隨便看看。

距離上次來巴黎也僅僅是兩個星期而已,但是巴黎的景色卻有了很大的改觀,可能是因為天氣比較晴朗的緣故,還有也是樹葉都茂盛起來的道理。香榭裡舍大街旁邊的法國梧桐開始發出較大的綠葉,雖然尚未如蔭,但也已經色彩豐厚。而香榭裡舍大街上面的中國“騙子”還是很多,我們在街上瞎晃時間不超過半小時,就有三個人上來搭訕,說想買包,但是沒有辦法多買,希望我們幫忙買。我們推辭走開,以免上當。可是我們還是搞不懂這裡面到底有什麼機關,似乎想不出來有什麼問題,而對面那家Louis Viton的據說是世界知名的箱包商店也不可能有什麼不妥,為此我們還專門進入店裡面看看,人頭攢動,也看不出什麼名堂,實在是讓我們想不通。後來決定還是不想了,反正如果我們中國人真的能夠在著名的巴黎行騙,那也算是有名聲的事情。何況我發現那些人裡面居然有會說還說得不錯的英語的人,正在跟外國人說那事,騙倒外國人,也是長我志氣的事情。這樣決定不想了,倒也輕松。

夜晚的巴黎還是下雨了,而且不小。不過雨中的艾菲爾別具特色,在整點的時候,還閃起了燈花。而雨中的塞納河也算是別有韻致,塞納河上面的橋都點亮燈火,可以看到橋側精美的圖案,確實跟白天時從岸上看別有不同。可惜的是由於下雨,游船的艙門都是關著的,未免美中不足。

凡爾塞宮是上次來巴黎沒有看成的。這次一並補上。法國國王路易十三建造了凡爾塞宮,作為他打獵時休息時的行宮,這樣他就可以不必晚上趕回巴黎。路易十四以後,凡爾塞宮成為皇帝的宮殿,歷史上有路易十四,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在裡面住過。之後就發生了法國大革命,人民將國王送上了斷頭台。凡爾塞宮的建築和花園極為豪華。花園裡面的噴泉至今仍然能夠使用,只是為了保養,只逢周日的時候開啟。花園的建設完全是由瑞士工匠完成,據說瑞士人一向被認為懶散而沒有條理,但是花園裡面所有的一切據說都是在一個晚上完成的。在花園的另一側,有一條人工開鑿的運河,裡面有從意大利運來的剛朵拉,據說這些剛朵拉都是人用肩膀抬過來的,路上耗時一個多月。在凡爾塞這樣的宮殿裡面參觀游玩,沒有其他的好處,最大的好處是受教育,感嘆皇帝的奢侈淫逸,同時倒還能夠產生一些自豪感,因為我們的紫禁城比之更豪華些。

在巴黎的最後半天讓我對巴黎充滿了鄙視。我們前往巴黎的新現代建築群區大門塔(La Grand Arche de la Defanse)。出了地鐵,卻沒有辦法用地鐵票開出口,正在那裡試,有工作人員來要我們交稅。原來我們的Carnet地鐵票只能用到前面一站。我們一再說明我們不知道,說地圖上面看不清楚,而且我們是游客,我們是學生。。。反正是一句話:“Pay or Not Pay”。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粗魯而不可理喻的外國人。我恨得牙癢癢的,心裡罵了幾十遍“Fuck”,最終還是交了120法郎的“稅”。在我們走出地鐵的時候,我看到又有許多其他的無辜游客被狠狠地罰款。在倫敦這麼長時間,我還從來沒有碰到過這樣的事情。在我到目前的感覺裡面,倫敦人雖然彬彬有禮,表面顯得傲慢些,但在公共場所幾乎沒有人會表現得如此粗魯。巴黎就這樣留在了我的印像裡面。我想這也算是一趟教育吧。

2000年4月20日


精選遊記: 巴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