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懷古

作者: 江南過來人

導讀立春已過,就又該驢行了。在制訂目的地時,俺的腦袋幾乎完全被春節期間央視十套《探索發現》欄目裡十集的《問道武當》所左右著,不用再考慮別的地兒,去武當山!如果說還有別的企求,那就是拜托老天爺一定要下雪! 二月十九日,農歷正月二十五,雨水節氣的第二天,廈門的氣溫已升到二十度了。早上七點二十的飛機,一折九的機票真的好便宜。八點四十分抵達武漢 ...

立春已過,就又該驢行了。在制訂目的地時,俺的腦袋幾乎完全被春節期間央視十套《探索發現》欄目裡十集的《問道武當》所左右著,不用再考慮別的地兒,去武當山!如果說還有別的企求,那就是拜托老天爺一定要下雪!

二月十九日,農歷正月二十五,雨水節氣的第二天,廈門的氣溫已升到二十度了。早上七點二十的飛機,一折九的機票真的好便宜。八點四十分抵達武漢,武漢下著小雨,溫度只有四度喔,巨大的溫差著實讓我有些許不適應。武漢天河機場進城大巴有兩條線路,分別開往漢口(15元)和武昌傅家坡汽車站(30元)。

到武昌後,就在傅家坡汽車站外坐578路公交車往湖北省博物館,1元。現在全國各省級博物館基本免費了,是俺們這些好古派的福氣啊。經過安檢,進了湖北省博物館,也許是由於雨天兼不是周末,博物館裡觀眾寥寥,無從蹭導游聽講解,便花20元租個助覽器。湖北省博的鎮館之寶便是分別發掘於湖北荊州望山一號墓的越王勾踐劍、荊州馬山一號墓的吳王夫差矛和隨州的曾侯乙墓編鐘。

在冷光映襯下,靜靜躺在玻璃櫥中的越王勾踐劍幽幽泛著青銅器特有的紅褐色光茫。寶劍保存完好,無一鏽跡,仍犀利無比的劍鋒似乎還在微微顫動著。二千三百多年的厚重時空一劃而破,我們得以跟隨二千三百多歲的越王勾踐,經過二十年臥薪嘗膽,揮舞著干將、莫邪夫婦以自己的碧血鑄就的這把“越王勾踐自作用劍”,斬斷吳王夫差矛並帶之“破吳歸”,吳國從此納入越國版圖。而作為戰敗者的吳王夫差矛,表面的鏽跡,使我們一目了然,夫差之所以輸給勾踐,無它,“技不如人耳”!



(越王勾踐劍)

當勾踐同學一手舞劍,一手持矛志得意滿回到越地後,住在江之頭的他那些楚國同學諸君們,更加惦記著住在江之尾的他以及他家裡這把鑲嵌著名貴藍琉璃和綠松石的寶貝兵器了。他的這些楚國同學們,早已習慣了到鄰居家借東西。他們前前後後、遠遠近近總共去了四十五個鄰居的家裡,借了東西不還,更氣人的是他們還把鄰居的房子也給占了。勾踐同學家也就是比較遠,多走兩步罷了。於是,他們在公元前334年,不顧舟車勞頓,萬裡迢迢來到越國,一把火燒了勾踐的宗廟,把勾踐劍和夫差矛一並帶回家裡去了。

久久地端詳、再端詳這兩件館方特意將之並列在一起的劍和矛,實在不能不為二千多年前的中國古人的智慧所折服啊!勾踐劍,歷經二千三百年,居然一點兒鏽蝕也沒有!專家給了我們答案是一深埋,二密藏,三合金,這些青銅兵器中銅錫比例是最合理最科學的,既保證兵器的強度、延伸性,又保證了硬度和韌性,同時還兼顧了防鏽,二千三百年前書店裡元素周期表還正缺貨,他們是何以做到的呢?紅褐色的劍身上,交錯的暗灰色菱形紋飾,據專家考證是采用了讓今人聽了仍發暈的高科技----膏劑擴散富錫工藝的表面合金化技術。勾踐劍的劍首向外翻卷成圓箍形,內有十一道細若發絲的同心圓圈,在沒有砂輪、轉輪、車床等電動工具的二千三百年前,他們是怎麼做出這些標准圓圈的,至今仍是不解之謎。



(十一道圓圈的制作工藝已是千古之謎)

無樂不樂,要玩得開心自然不能沒有音樂助興了。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編磬、九鼎、八簋等器物,完整再現了二千四百多年前的鐘鳴鼎食的熱鬧宴會場面。編鐘是青銅的,包括鈕鐘、甬鐘、尃鐘、武士立人、立人底坐、演奏工具等共65件,一起被罩在巨大的玻璃屋裡。它們的出土,完全改寫了中國和世界音樂史。博物館裡低聲播放著鐘磬合鳴的《楚聲韶樂》美妙的樂聲,這樂聲,二千四百年的曾侯聽過,二千四百年後的今天,我們有幸還能聽到,著實不免令讓人產生時空錯亂的恍惚了。



(編鐘)

去年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二千人擊缶而歌的壯觀場面至今仍歷歷在目,而這缶的原型就是同在曾侯乙墓中出土的青銅冰鑒。張藝謀不愧為中國最好和最受尊敬的導演,思維極活躍,想像力驚人,居然能把青銅冰鑒改造成令考古學家拍案叫絕的“缶”!青銅冰鑒是由方鑒和方尊缶兩部分組成的,置中的方尊缶盛酒,而抱著它的方鑒則腹中放入冰塊,一台二千四百年前的頂級“家用電器”—“冰箱”就這麼產生了。炎炎夏日裡,曾侯跟他的賓朋們喝著冰鎮瓊漿,聽著鐘磬清脆悠揚的樂聲,看著身裹輕紗的曼妙舞姿,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神仙日子啊?!



(缶的原型--青銅冰鑒)

看罷這一切,我真的無法相信這能是二千多年前的古人所為。反正,我只能得出一個結論,中國古人肯定不是地球人而是天外來客,也許他們就像我一樣,在幾千年前同樣春雨霏霏的日子,坐著飛機來地球踏春賞青,順帶做幾些劍啊矛啊鼎啊鐘啊什麼的來隨便玩玩吧。

2009/03/08

zmuer@***



(工藝極復雜的青銅盤)


精選遊記: 武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