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拉姆西行記(一)

作者: 拉風單驢

導讀格桑拉姆西行記 向往一個地方從沒有像對西藏那樣具有太多的憧憬,幻想與渴望。但就因如此卻一直未敢成行,總認為自己還要再多做些功課才好前行,才能前往,才值得前去。以至於我走了滇藏線,川藏線,卻一直沒到拉薩。這樣的旅行大幕遲遲未被我拉開,這樣的重頭戲也被我一拖再拖。就連終於成行的這次西藏行也一直讓我惴惴,甚至連攻略都只是匆匆一掠,全靠以前 ...

格桑拉姆西行記

向往一個地方從沒有像對西藏那樣具有太多的憧憬,幻想與渴望。但就因如此卻一直未敢成行,總認為自己還要再多做些功課才好前行,才能前往,才值得前去。以至於我走了滇藏線,川藏線,卻一直沒到拉薩。這樣的旅行大幕遲遲未被我拉開,這樣的重頭戲也被我一拖再拖。就連終於成行的這次西藏行也一直讓我惴惴,甚至連攻略都只是匆匆一掠,全靠以前書本知識的積累,這次不過是打前站式的前往,路過而已,而真正的旅行還在以後。有天在大昭寺的廣場上曬太陽時我甚至在想,等哪天去了就不回來了,也許那才是我的歸宿。不是有人這樣形容這裡嗎,“西藏,讓你的身體下地獄,眼睛上天堂,靈魂歸故鄉。”這就是我喜歡這裡的原因,雖然是第一次前往,卻再熟悉不過,仿佛夢裡已經來過千次萬次。

去藏地旅行一直想給自己取個藏名應情應景,這次終於了卻了這一心願,為自己取名格桑拉姆,翻譯成漢語的意思為幸福的仙女。不是我大言不慚,實則具有一定的禪意。因為我希望自己是幸福的,我也希望自己能像仙女一樣把幸福感傳染給身邊所有的人。這或許就是佛的境界吧,佛在心中,我就是佛,佛就是我。

旅行對於我來說也是幸福的一種形式,如果你願意被我感染,願意分享我的幸福,那麼跟上我的腳步緊隨我的筆,憑借著心中想像,同我一起進行一次緊張又生動的精神游歷吧。當你看完也許你也同我一樣難壓背包就走的衝動,那就約上我,我們一同前去。

現在我們就開始裝點行囊,把睡袋、衣物、藥品…一一放好,穿上衝鋒衣,換上徒步鞋,背上登山包,let’s go!

通往天堂的路

1月10—1月12日

青藏鐵路帶給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那首歌果真寫得一點也不誇張“山有多高,水有多深,通往天堂的路太難”從西寧開始,一路在高原上穿越,格爾木,沱沱河,五道梁,可可西裡,安多,那曲,當雄,一直到拉薩。茫茫戈壁荒灘,昆侖雪山連綿不絕,偶爾可見的幾只藏野驢,間或一兩輛運送物資的車在提醒我這裡生命的存在。

有人說“到了昆侖山,兩眼淚不干;到了唐古拉,伸手把天抓”快要翻越唐古拉山的時候,海拔都在4500米以上,我坐在供氧的火車內尚且呼吸急促,試想當初的修路工是多麼的不易,為了造福於民他們付出了太多太多,對於歸家和旅行的人,這些怎不讓人心生感動。

坐著火車去拉薩真的夢想成真,不再是KTV裡的渴望,旅途展開的似乎很突然,恍如進入了夢境。睜眼看天,閉眼睡覺,看看書,寫寫感受,懶散著心情,享受著人在旅途的感受,自由自在。不過比起青藏公路來,鐵路還是太過舒適了,在感受不到艱辛的同時也難以欣賞到絕佳的美景,這本身就是一種矛盾。旅途不再充滿艱辛而成一種愜意享受,似乎缺少了某種調味。

資料信息:

1昆侖山口,海拔4767米,是過格爾木後的第一道關,山頂寒氣逼人,寸草不生,立有石碑,經幡纏繞。非得坐汽車走青藏公路前往才能體會到“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坐火車是體會不到這樣的英雄氣概。

2可可西裡自然保護區,“可可西裡”一詞源於蒙古語,意為“青色的山梁”。自然條件惡劣,氣候寒冷,空氣中的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一半,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被稱為“人類生存的禁區”。同時,這裡也是世界上特殊地貌的集中體現地,凍丘、冰帳、湖泊、濕地、冰川等都可見到。另外,它也是藏羚羊、藏野驢、黃羊等野生動物的居所。它還是我國幾條著名大河的發源地,例如長江、瀾滄江、怒江、黃河等。

3五道梁,走青藏線的人,沒有不記得它的名字的,可見其著名程度。這裡氣候多變,條件艱苦。我曾聽驢友說過很經典的一句話概括這裡“如果你到這裡沒有高反,別高興太早,睡一覺就全來了。假如還沒事,更別高興了,那肯定是得高原痴呆症或高原亢奮症了”雖是玩笑之語,但足以概括了到此的感受。我坐火車體會不到,只能看見路邊的海拔牌。

攻略提示

1如果害怕到拉薩會有高反,在火車上就開始喝紅景天與西洋參泡的水吧,有點玫瑰花茶的味道,很好喝,以至旅行回來後我把剩下的也還每天泡上一杯,不浪費也是環保的體現。

2坐軟臥車箱的話,別忽略床尾的液晶電視,雖然只有4個台,看看也可以提前預熱情緒,播的基本以藏區旅游資訊為主,還有一部經典電影《可可西裡》。

拉薩的眼睛

1月13日

旅行開始的第一站是被稱為拉薩眼睛的大昭寺,這次只要是回到拉薩我就會流連於此,清晨、白天、夜晚,去感受,去探問,去接近,去思考。

下了火車第一件事就是到大昭寺附近的八角街找食吃,於是有幸初來乍到就誤撞上了拉薩的靈魂之地。夜幕籠罩下的大昭寺沒有布達拉宮的燈火輝煌,有的只是寧靜。第一次初見竟沒發覺它的特別之處,反而有些失望,它普通的就像我看過的許多藏地寺廟。但當我第二次,第三次來此反反復復行走晃蕩時才真正讀懂它的味道,品出它的不同。

來到拉薩的第二天還沒把作息時間調整過來,起了個大早,七點半就摸黑溜達到大昭寺門前。當我還未看清它門前的狀況時,耳中早已充斥著擦擦聲,那是木板和身體接觸地面時發出的聲音,而一旦這樣的聲音不約而同的從上百人的身上發出,足以形成一種震撼。在大昭寺門前的廣場上,彙集成一片磕長頭的海洋,每人身下一個木板,脫下鞋子,綁著雙腿,趴下,站起。很多人的頭部已經磕出了血泡,這大概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他們的神情如此平靜,真誠,直率。在常人眼中痛苦的行為,被他們演繹得無比快樂,可見內心的富足,足以讓靈魂赤裸。

另一邊大昭寺的圍牆外人們有序的排著長隊,我粗略的算了一下,大概這時已經有上百人了,他們在等待開門,好去朝拜。這樣的場面只要親眼所見,無人不被其感染。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地方,信仰它的人們不遠萬裡,有的甚至變賣了家中的所有家當,全家老小,風餐露宿,風雨兼程,用身體丈量著土地蠕動到這裡,朝聖、許願。看到他們除了感動更多的是敬佩,羨慕。這是怎樣的一個民族,這是怎樣的一群人,這又是怎樣的一種信仰。

因為還沒開門我也混入轉經的隊伍中,以順時針的方向繞八角街開始轉蕩。早起的商販開始布攤,賣工藝品的、日用品的、犛牛肉的,應有盡有。轉經的人群卻不多看一眼,自顧自的念著,走著,磕著長頭。那白發蒼蒼,梳著兩個小辮,手搖轉經筒滿臉皺紋的老太,被人攙扶著一路向前;那頭上綁著英雄結的康巴小伙,以極其熟練漂亮的姿勢趴下,站起,跨步,趴下;那蓬頭垢面前胸後背套著塑料袋一步一匍匐的七八歲小孩;那手捻佛珠身披袈裟快步行走的僧人;形形色色,無一不念念有詞的轉著。我隨他們走著,效仿著他們也買了個手珠捻著,不停的念著六字真言,希望能受其傳染,能真正感受到他們的精神世界。但他們對於我甚至沒有斜眼瞥上一下,他們只沉浸在自己的腳步和念叨中,全神貫注。

大昭寺背面的塔爐裡松柏枝盡情地燃燒著,濃濃的塵煙在寺廟的上空升起,散開,進入到佛的世界。我不由心生呼喊,佛祖啊,你看見這群虔誠的人了嗎?用你的慈悲之心保佑蒼生吧。

正好轉到第三圈的時候天大亮了,我看了一下時間快到九點了,大昭寺的大門終於打開了,等待多時的人們按順序手捧哈達,提著酥油瓶進入寺中,沒有擁擠,他們的臉上刻著期盼與喜悅

進入大昭寺我動用著全身的感官,酥油的味道充斥著嗅覺;滿目精美絕倫的唐卡、佛像,甚至是每個殿門的木雕都讓我目不暇接;學著藏民摸摸門前的鐵鏈,用頭碰碰櫥窗,希望粘些佛氣。千手千眼觀音殿、度母殿、松贊干布殿、蓮花生殿、彌勒佛殿等等,太多太多,多得讓我數不勝數,美得讓我瞠目結舌。而我不得不提的是覺康佛殿,那裡供奉著釋迦牟尼12歲的等身佛像,這也是大多數藏民來此的目的所在。

覺康佛殿的門前又排著一隊人群,人們魚貫而入。當我進入到這個大殿時,頓覺眼前一亮,金碧輝煌,珠光寶氣,耀得眼花。這是任何一個寺廟的任何一尊佛像不能比擬的。佛像的顏色本身就如熟透的金子,上面綴滿著各色寶石,一只手做結定的姿勢,一只手做壓地印的姿勢,一個僧人不斷的在佛像的面部度著金粉。人們排隊進入之後繞佛像一圈,佛身的左右兩側各有一個間隙,可讓人們用頭碰一下佛身,間隙處各站著一個僧人,接過人們的哈達,順便控制著人們觸碰佛像的時間,每人一兩秒鐘而已,然後會被他拽拉下來。我在佛身旁虔誠的碰了一下頭,因為人多被擁了出去,還沒看夠,極不甘心的我,又殺了個回馬槍,插隊又轉了進去。沒人和我這個旅行者計較,我也顧不得這許多。這次我只是站在稍遠一點的位置看著,細觀佛像的面容,有著透徹後的智慧,以及智慧後的慈祥。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想在這裡多站一會,多感受一下。

藏民到了此殿大多無比激動,念叨得也更加起勁,我想他們是在和佛祖訴說渴望已久的心中夙願吧,每個人在用頭觸碰佛身時都不願離去,有的動作慢的歲數大的,甚至還沒觸及到佛身就被拉了下來,我有些替他們難過,他們看上去都年事已高,也不知行走多久才得以至此,卻還沒觸碰到,這樣神聖的幸福時刻如此短暫,還未及訴說就被迫匆匆離去,怎不遺憾。可仔細看,卻也未必如我所想,他們依舊雙目炯炯,雙手合十,退到殿外之時繼續磕起了長頭。看如此,怎不讓我感嘆與感動。

喜歡大昭寺,不是因為它的年代久遠的建築,金光奪目的佛像,價值連城的寶藏,而是它的氣息。是賦予它傳奇歷史,具有生命氣息的人,就是這樣的一群充滿靈氣的人讓我感動,讓拉薩的眼睛,充滿著生機,擁有著靈魂。我想透過它,窺見到他們的信仰,但是我不能,我能做的不過是十分努力的盡量多看一眼他們,多感受一下他們。我也想透過它,能找到自己的信仰與靈魂所在,但是我也不能,宇宙無邊,智慧無邊,我還未真正參透。我能做的只是,在這只眼睛的注視下,多待在這裡一秒。當我在它的廣場上席地而坐曬著太陽,當我一天三遍的隨著人群轉著八角街,這裡才真正能讓我忘卻塵世的煩惱與困擾,能讓我神閑氣定,安靜從容。在八角街的一角坐落著著名的瑪吉阿米,我在它的留言簿上寫到“曬著太陽的我,看著轉經的人群,心中充滿著感動。我一定會帶著夢與愛再次回來,因為這裡才是我夢開始的地方”

資料信息:

1大昭寺始建於公元647年,是藏王松贊干布為紀念文成公主入藏而建,後經歷代修繕增建,形成龐大的建築群。寺建築面積達25100余平方米。有20多個殿堂。主殿高4層,鎦金銅瓦頂,輝煌壯觀,具有唐代建築風格,也吸取了尼泊爾和印度建築藝術特色。

1359年前,與松贊干布聯姻的尼泊爾尺尊公主入藏時帶來了釋迦牟尼8歲時的等身佛像,為了供奉這尊佛像修建了大昭寺。當文成公主入藏時測算出拉薩周圍的地形如一仰面而躺的女妖,拉薩恰又是她的心髒之處,牛奶湖就是她心血彙成之處,需在此建廟才能控制住女妖。於是征集了一千多只山羊來背石頭,填湖建寺。山高路遠,不少山羊卸下石頭就倒地累死了,為了感謝山羊,在大昭寺開光之時,山羊的雕塑被放置到了寺廟的房頂。大昭寺當時定名為“熱阿曲朗祖拉康”,意為“山羊負土幻化的釋迦神廟”

2大昭寺內供奉的釋迦牟尼12歲時等身像,是佛祖在世時塑成的,佛祖曾親自為他開光加持。據說,見到這尊佛像就如同見到了佛祖本人,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藏民來此朝聖的原因所在。最早這尊佛像藏於印度的金剛寺內,南北朝時送與中國,文成公主入藏時把他帶入西藏,安放在小昭寺內。後來,松贊干布去世,據說武則天要派兵攻打拉薩,奪回佛像。吐蕃王臣將其移至大昭寺藏起,將大昭寺的8歲佛挪到了小昭寺供奉。到了八世紀,金成公主入藏,才將此佛像重新安置在大昭寺的大殿中間供奉。

攻略提示

1大昭寺位於拉薩的中心,北京中路附近,八角街周圍遍布青年旅館和賓館飯店,住在此步行即到。比較有特色的青年旅館是八廊學、東措等,淡季時房間陰冷。亞賓館也很有藏式風情,價格偏高。推薦住新世紀大酒店,性價比高,位於布達拉宮和大昭寺的中間,兩處步行都可直接到。有驢友住的卓吉旅館據說也不錯。

2大昭寺門票旺季為70元,淡季35元,如果自認為臉夠黑,千萬別穿衝鋒衣,可以買一暖瓶酥油,混跡於藏民隊伍中可免門票,排隊的時間就不好說了,幾個小時是一定要的。也可以插隊,會不會挨打就更不好說了。

3在八角街閑逛也要按順時針方向行走,入鄉隨俗的同時尊重當地的宗教信仰也由為重要。

4憑個人經驗,在拉薩不疾走不跑跳,基本無太大高原反應,無須吃藥,喝點紅景天口服液即可,權當補充體力了。

5在藏地旅行,學幾句藏語很有樂趣。謝謝---土吉其 你好---姑索得波 求求你---咕唧咕唧沒有---敏度牛肉---擦下羊肉---魯下豬肉---趴下師傅---格拉姐姐---阿佳哥哥---駒覺妻子---阿佳拉丈夫---覺拉青稞酒---羌。與藏民交流時蹦一兩個詞出來,他們一定會樂意教你更多的,學不學得會就全憑語言模仿能力了。


精選遊記: 拉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