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泰國(FULL)

作者: rikeika

導讀小品泰國序窗外芭蕉樹,陣陣黃昏雨。偶爾回想起在泰國的日日夜夜,發覺記憶已然紛亂的可以。那曾經以為會在很老很老的年紀才去的地方,居然這麼快的占據了我生命中的一段樂章。這是一段簡樸而巧妙的幾乎令人感覺不到經過的樂章,本來以為過去了就不再想起,卻又忍不住按下後退鍵,咿呀呀的回到樂章起始的地方再度聆聽:泰北,蘇眉,曼谷,阿育薩亞,錯落分明� ...

小品泰國序窗外芭蕉樹,陣陣黃昏雨。偶爾回想起在泰國的日日夜夜,發覺記憶已然紛亂的可以。那曾經以為會在很老很老的年紀才去的地方,居然這麼快的占據了我生命中的一段樂章。這是一段簡樸而巧妙的幾乎令人感覺不到經過的樂章,本來以為過去了就不再想起,卻又忍不住按下後退鍵,咿呀呀的回到樂章起始的地方再度聆聽:泰北,蘇眉,曼谷,阿育薩亞,錯落分明,而又清新迷幻,竟然是一曲不知道何時開始,不期待何時結束的四重奏小品。泰北玫瑰 – 清邁古城第一次聽到清邁這個名字,就知道這是一座我今生一定會去的城市。她安靜的沉睡在泰國的北部,這傳說中盛產美女的遙遠的地方,仿佛一朵羞澀嬌艷的玫瑰綻放;曾經眾多的諸侯小國在這裡繁衍生息,偶爾的戰亂抗爭,直到幾百年前,才完全正式的並入泰國的版圖。清邁的海拔只有三百米卻被稱為高原,實在有些讓人忍俊不已。這座泰國最古老的城市,歷經了近千年的歷史變遷,來來往往的過客,依然環擁在青翠的山嶺之間,依然交織在潺潺的溪流之間。出租車在小小的城市間穿梭,偶爾青灰色的城牆映入眼簾,斷垣殘壁,那就是曾經的Lanna王朝的痕跡,清澈的河流將小小的城市分隔成為小小的兩部分,看到地圖上星羅棋布的古老的廟宇分布,還未怎樣,竟不由得痴了。拒絕了司機喋喋不休的推薦酒店,在一棟典型的泰北高腳式的小屋旅館:Little Home 安頓下來,慵懶的暮色已經籠罩過來;沒有想到運氣居然是這樣的好!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居然趕上了一周才有一次的“Sunday Market”。從河邊往西,擁擠的人群早已將星羅棋布的馬路堵的嚴嚴實實,馬路兩側琳琅滿目的小商品或者美食攤位,活脫脫一個典型的亞洲風情,更有幾位上了年歲的大叔,在喧鬧的酒吧與馬路之間彈唱起古老的歌謠,正當我大嚼著美味的各式各樣的美味小吃,老婆卻早已陷入了轟轟烈烈的砍價大戰之中。突然樹上掛著的大喇叭響起音樂,更為驚訝的是周圍熙熙攘攘的人群陡然間停頓下來,人們虔誠的肅立靜默,仿佛瞬間世界停頓,搞得我和老婆不由得慌亂起來,不知何去何從,後來知道每天7點鐘左右清邁的大街上會播放泰國的國歌,每到此時,所有人都會停下手邊的工作肅立靜默,難以想像生活在這個封建制國家裡的人們居然是如此的熱愛自己的國家與王國,淡泊佛教的背後原來是強大到不可抗拒的信仰力量。從來沒有見過如此之大的露天夜市,一直逛到午夜,也沒有走完。其實對於清邁來說,除了Sunday Market之外,另外一個位於湄萍河邊的Night Bazaar才是真正的夜市之集大成者,Night Bazaar不僅僅是清邁本地人享受漫漫長夜的好去處,更是游客們的必去之處。後來自然也是和老婆數次闖入,逛到腳軟才肯作罷。仿佛散落在田園間玫瑰的花瓣兒,星羅棋布的古老寺院,勾勒著清邁古城的韻味。千年前當MengRai王創建了這座城市的時候,不會想到當年精致卻平凡的一座座寺院,如今已然成為古城中最絢爛的色彩。大像與奇異的龍,是這裡寺院中不變的圖騰崇拜,精美的壁畫,往往來自北方中國血統的藝人之手,肅然佛堂中寂寞作畫的藝人,偶爾也會偷偷的將自己的自畫像融入繁雜的壁畫之中,只為年月流轉時後人那會心一笑。騎行在窄小的舊城街頭,黃昏時分下課的學生們歡聲笑語,雪白整潔的校服熙熙攘攘的輝映在金頂燦爛的寺院群落之間,女孩子們健康而清秀,一朵朵真的仿佛玫瑰般綻放,男孩子們清清爽爽快樂而真誠,一切是那樣和諧而恬美;街邊整潔而樸素的小飯店,一碗清新爽口別樣泰北風味的Soup Noodle,時光就悠悠的流走,無限的暖意。泰北金三角 – 游走在國境邊緣留了一整天的時間繼續乘車北上,雖然聽很多人說起那傳說中的金三角其實並無傳說中的魅力,我們還是決定前往。關於金三角的故事,自然是眾多紛紜,可是伴隨著近年來掃毒力度的加強,迫使當年在這裡叱吒風雲的King of opium逃離了故土,如今這裡早已恢復了往日的寧靜,只是當看到沿途的士兵在檢查過往的車輛,就不由得緊張起來,生怕被人暗中夾帶了毒品而有口難言。一路顛簸在山路之中,美麗的泰北高原的景色在窗邊不斷的掠過。這是一片曾經如此神秘莫測的土地,曾經盛開在原野中的美麗的罌粟花,如今又在哪裡呢?漸漸的望見一條大河波浪寬,這就是傳說中東南亞的母親河:湄公河 了。這條流經老撾,緬甸,泰國,越南,中國,柬埔寨的神奇河流,對於我全部的印像,就是越南戰爭中瀕死的美國士兵那雙伸出河面的手。而真實的湄公河,仍舊充滿了神秘,沿途的村落裡,有千年前Lanna王國滄桑的遺跡,而每年都會湧現出的新物種,吸引著眾多的生物學家在此探秘,她流經無人居住的深深密林,雨水,濕滑的軟泥,僅僅是想像一下,就已經讓人不寒而栗。今天的湄公河,就這樣桀驁不馴的流淌在我的面前,在我的眼前,是河水衝積出的三塊土地,我站在屬於泰國的土地上,看到河的對岸,竟然左邊是緬甸,右邊是老撾。興奮的乘上快艇在這三個國家之間的湄公河上穿行著,與泰國這邊欣欣向榮的旅游氛圍相比,對岸的緬甸,卻是一小隊士兵護衛著一棟神秘的賭場,而對岸的老撾,是幾個光溜溜的孩子在河水中嬉戲。快艇停靠在對岸老撾的一個簡易小渡口,登上岸來,發覺這裡是一個原始的幾乎無人居住的小小村落,一塊不那麼顯眼的牌子上寫著:Welcome to Laos 。在金三角湄公河上玩的興起,再度返回泰國的岸上,一個工作人員大聲對每個人說:Show your password and visa 。莫非還要再度簽證?疑惑間,看到眾人大笑起來,幸虧這只是一個小小的玩笑,否則我就只能繼續漂流在陰霾的湄公河上了。離開了湄公河,下起小雨,窗外的景色漸漸也升騰起霧氣,後來又去了泰國最北部的口岸城市Meisai和那些保留至今的傳統的來自中國雲南的少數民族村落,有了湄公河上的經歷,這些都已經提不起我的興致了。整整一天的顛簸,游走在那些敏感的邊境地帶,仿佛游走在一片被人遺棄的土地上,興奮中略有一絲傷感。蘇梅小島終於,在泰國眾多的海灘小島之中,我們選擇了蘇眉島,Ko samui。我喜歡這個名字讀起來粘粘的感覺。從曼谷一路南下,窗外的芭蕉樹和椰林漸漸的豐富起來,一夜的火車,雖然還想繼續混沉的睡一會,無奈後面的姐姐告訴我們,終點站到了。其實說起終點,僅僅是火車可以到達的終點,如果想到蘇眉島,還要繼續換乘汽車到渡口,從渡口還要繼續坐船才能抵達。就這樣,總共花費了一個晚上和一個上午的時間,才在翌日下午時分,看到了海島上的椰林和沙灘。也許就是因為她的交通不便,才吸引了來自西方那些追求標新立異的游客吧。蘇眉島的原著民,其實大多來自中國海南島,在過去他們主要的謀生手段就是把島上的椰子運往曼谷。後來這裡的世外桃源一不小心被西方的獵奇者發現,於是西方的游客們蜂擁而來,海灘上漸漸多起了精致的小木屋旅店,泰拳表演和酒吧這些西方的東西也一股腦的湧了進來。沒有料到千辛萬苦的抵達蘇眉島渡口之後,才發覺這裡冷清的真夠可以,曾經以為會出現的瘋狂的拉客小販竟然一個也沒有出現,只好和其他的散客拼了一輛最便宜的面包車,不過說起這幾個散客,實在讓人尷尬的很,一對來自土耳其的情侶,兩個來自加拿大的女孩,從一上車,土耳其情侶中的男孩就不斷的找話題與那兩個加拿大女孩搭話,把身邊的女友晾在一邊實在過分。男人怎麼就這麼不是東西呢?轉過話題,如果去過澳洲的海灘,或者大堡礁,那麼,世界上大多數的海灘,盛名之下的哪怕是蘇眉島,也會讓人失望。不過我和老婆早就有了心理准備,此行蘇眉島的目的,並非那些俗氣的陽光與沙灘,而是從這裡繼續出發的一個Day tour :National Marine park。在Resort House的海邊小木屋安頓下來,暴雨之後的翌日清晨,蘇眉島更是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跳上當地的敞篷改裝大吉普車,幾乎環島一周來到渡口,一艘小小的游艇,早已在那裡等待著我們。不知怎的,只要一想到坐船我就會莫名的興奮,看到海岸線一點點地後退,碧藍的海水雪白的浪花,遠處的島嶼時隱時現,海中的跳魚伴隨船兒左右,就是旅行中最大的快事。National Marine Park 其實是距離蘇眉島大約幾十海裡的一大片島群,出發兩個小時之後,遠遠的從船上看去,遠方隱約浮現的黑影,讓人激動得仿佛就是在茫茫大海之中發現了人類從來未曾踏足的神秘領地。這些遠離塵世的大海深處的星星點點的島嶼,保留了非常完整的植被與未被破壞的環境,海中的小島,島中的湖水,湖中的沙礫,互相依賴生息著,純淨得讓人不由得暗暗責備自己的冒失闖入。黝黑的船長扔過來泡沫救生衣讓我們穿上,看一眼游艇的船舷,沒有料到居然是一艘小小的雙人皮劃艇,雖然是出乎意料的節目,不過我們倒也很樂意嘗試;踉踉蹌蹌的進入窄小的雙人皮劃艇,跟在黝黑的船長身後,就膽戰心驚的往海裡劃去。本來以為也就是在游艇周圍的海裡隨便劃劃了事,可是帶頭的船長卻飛快的往深處劃去。漸漸的,就進入了National Marine Park的深處,這才發覺這裡真的是別有洞天,無人小島巍然聳立,與大海的交接處被海浪侵蝕出各種各樣奇異的礁石洞穴,有的仿佛綿長的時空隧道,有的又曲折蜿蜒,皮劃艇在洶湧的海浪衝擊下進入這些黑暗的礁石洞穴,恐懼的感覺不由得升騰起來,可是一旦進入了這些洞穴,就無法回頭,只有繼續奮力的劃槳前行,海浪衝擊著小艇動搖西晃,從一個幽暗的回響著海浪咆哮的洞穴出來,再進入下一個,只感覺在這遙遠的大海之上一切都是那樣的渺小,手中的船槳才是唯一的依靠。就這樣也不知道轉了幾個小島,早已精疲力盡,跟著嬉皮笑臉的船長順著海流慢慢漂入一個幾乎分辨不出的小小洞穴,猛然間恍若置身於一個四面環礁的巨大碗狀谷底,海水順著剛才的小小洞穴進進出出,把這裡裝扮成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小小隱秘之地。癱軟的躺在皮劃艇上,看頭頂圓圓的天空,這個世界有這麼多神奇的地方,原來就在我們身邊不遠的地方。在National Marine Park玩了一整天,迎著黃昏的暖陽再度返回蘇眉島,Chaweng海灘上早已忙碌開來,海鮮美食的香氣,酒吧的喧鬧,沿著海灘的長街一字鋪開,倒真的是一個度蜜月的好地方。坐在海邊窗外的小露台上,暴雨再度襲來,海灘上玩樂的人們大呼小叫的四散開來,雨越下越大,絲毫沒有停止的意思,露台前的芭蕉葉,伴著莎莎的雨聲舞動著自己的節奏,曾經多少次在年輕的夢中醉倒於這樣的節奏,沒有料到一等卻是這麼多年。阿育薩亞 – 只為那淡淡一句時光倒退400年,這裡就是世界屈指的大都會;時光倒退300年,這裡發生了一場毀滅性的戰爭;此後,這裡被封存到歷史的記憶裡。提起Ayuthaya,人們往往會提起300年前那場讓人扼腕的毀滅:來自緬甸的戰士把這座歷史上著名的繁華都會夷為平地。我曾經試圖查閱關於這段戰爭的背景以及經由的資料,卻終究得不到更詳細的信息。那麼多的史書以及文獻中,不約而同的,竟然都只有淡淡的一句:Ayuthaya毀滅與1767年緬甸的入侵。那麼平淡的一句話,背後卻一定有怎樣驚心動魄的腥風血雨,我嘗試著去摸索,去大膽的構想,眼前的殘垣斷壁講述了曾經怎樣的絕望與野蠻,又是曾經怎樣的祥和與繁榮。因為Ayuthaya的毀滅,又牽涉出更多精彩的歷史章回,反抗的民間運動推翻了緬甸入侵者的短暫統治,卻又不知所謂的失去權力,以至今天的lama王朝得以綿延到九世。各種精彩的片斷或細節,一定會反映在泰國的銀幕以及各類文學作品中,可惜我也沒有精力去一一了解。下了短途大客車,租了自行車在寧靜的小城中穿行。殘留的遺跡點綴在小城之中,與曼谷的喧鬧都市形成濃烈的對比。沿著地圖的指引,一座座遺跡的看下來,腦海中無時不刻的都是城破那天的刀光血影,殘破的佛像,散落在青青綠草間,斑駁的佛塔之中,當年精美的壁畫依舊躲藏在深深的昏暗的回廊裡。唏噓過後,是對歷史的無奈與理解,民族和文明的衝突,雖然衍生了令人扼腕的殺戮或者文化的洗劫,卻也催生著新的反省與突破。一邊是修葺一新的三寶公寺,還記錄著鄭和下西洋給這裡帶來的文明;一邊又是依舊纏繞於樹根藤蔓間無語的佛頭,定格著三百多年前的那個城破的瞬間;湖水中的倒影,隨著暮色漸漸的模糊起來,仿佛在嘗試著把歷史掩蓋。曼谷第一次關注曼谷,是在小學時代的班級知識測驗活動,有那麼一道題:世界上名字最長的城市是哪裡?我真的做夢都沒有想到答案居然會是曼谷。後來讀書時也有一些來自曼谷的同學,曼谷這座城市,對於我來說冥冥中好像是如此熟悉,熟悉到沒有一點點想去的衝動。可是偏偏就衝動的來到了這裡。順著空港的標簽拐過幾個彎,出了電梯,就是炙熱的泰國陽光,說不出什麼理由來,只有仿佛事先預知般的,冥冥中對這裡已然熟悉的不得了。搭上慢悠悠駛向市區的陳舊火車,車票大約兩元人民幣,只為慢慢品味黃昏中的曼谷。一如其他亞洲城市般的,躁亂。無論是繁華,還是破敗,狂愛,抑或不屑,在這座包羅萬像的城市之中,任何評價與爭論都可以自然而和諧的共存。此行居然不可思議的三過曼谷:第一次雖然匆忙,卻品嘗了傳統的海鮮料理,以及街邊那美味的青芒果。第二次見縫插針般的游覽了大皇宮以及周邊。第三次就悠閑了很多,在Siam square以及著名的Kaosan Road,細細體會這座東南亞都市中最現代繁華浮躁的一面。巨大的背包微微壓彎了脊梁,雙眼中散發出貪婪的渴望。我們如同那些年輕的背包散客一樣,從世界各地滿懷著好奇,踏入了曼谷那傳說中的Kaosan road。這裡的激情瘋狂與亢奮,輕松突破了想像中的極限,所有把泰國當作尋歡作樂聖地的背包客們,Kaosan Road作為第一眼對於泰國的印像,我想一定不會讓他們失望。可是,這種徹夜的酒吧狂歡之類屬於西方的種種氛圍,對於我們來說已經是很遙遠的感覺了;在這條分分秒秒狂亂亢奮的街道上,兩個來自東亞沉靜的孩子卻有些不知所措。喜歡沿著湄南河邊,那片昏暗陰瑟的市場穿行,不計其數的雜貨攤,小吃店,擁擠在昏黃的陽光裡。時而映入眼中紅彤彤一片完熟的紅毛丹群落,忍不住稱上Half kilo,就是一路的甘爽。身邊昏黃的湄南河水,運載著旅人的陳舊的渡輪,竟然才是我心目中遙遠,真實並親切的曼谷印像。從擁擠的人群中脫身出來,一不小心就踏入一家臨河的小飯店,猛烈的陽光從窄小的窗戶中投射過來,刺眼的幾乎看不清周圍的食客,渡輪的汽笛聲聲催促著熙熙攘攘的人群,淡黃的河岸,淡黃的河水,眼前一碟淡黃清爽的Papaya salad,嗅覺迷失在空氣中混雜的元素裡,分辨不得。想起多年前曾經夢想過的某個空間,瞬間,竟然真實的就在眼前,暖暖的讓人不敢有更多的奢望。雖然地圖上還有一些景點沒有前往,可是又何必匆匆忙忙。曼谷是我心中莫名的如此熟知的地方,不知道今生還會有多少次不經意的相遇。


精選遊記: 清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