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遊記列表



廣東筆記10:興寧的潮汕會館

《廣東筆記 10:興寧的潮汕會館》 龍川縣的城關--老隆沒什麼好看的,於是前往火車站。公共汽車被大量的民工和行李塞滿,出鬧市後,車外一派小橋流水人家風光,小河靜悄悄流淌,河水清澈見底,大片平坦的荒地長滿齊胸高的草。 開往福建的火車總共就兩班,分別在下半夜一點和二點,只好回到城區,等候過路的長途車前往興寧,順便買了幾盒當地特產“老隆牛筋糕”。這糕的包裝盒非常漂亮,但是糕片比鞋底還硬,微波爐加熱、水煮、火烤、油炸都不能使它回軟,不知用什麼材料制造,謹向廣東網友請教吃法。 這天廣州各大學放暑假,車上擠滿人,漂亮姑娘出奇的多,與我同時上車的一個 ...

梅州尋根行

梅州尋根行 D1:2006/11/23 憑著族譜上記載的先祖廣東嘉應州鎮平縣文福鄉黃泥塘大圳背人,13:00背上了背包,開始了我原鄉尋根之行。 港龍的飛機延誤了一小時,16:00飛機起飛離開高雄小港機場,17:00降落香港機場。 下機後立刻到27閘口旁辦理台胞證加簽港幣150元,沒想到很快5分鐘便辦好了。 機場出關後右轉一直走便可看到A43公車站牌。投港幣28元(不找零)坐到上水火車站下車,約50多分鐘時間。 上水火車站買票港幣20元(會找零),搭類似台北捷運的火車到羅湖(僅一站,約5分鐘)。然後跟著人群辦理出關(香港海關)、進關(深圳海關),大概半小時便順利通關了。踏入深圳的土地大約是� ...

廣東筆記1:少婦嗔著我不正經

《廣東筆記 1:少婦嗔著我不正經》 我所乘坐的從福州開往深圳的火車經停廣東大埔站,上了一些乘客,有個帶小女孩的年輕女子正好坐在我對面,車開後,小姑娘伊伊呀呀地背詩,實在可愛。我逗她說:“小朋友,念‘鵝、鵝、鵝’給我聽聽。”她媽媽不屑地說,我從不教我小孩俗氣的東西。我明白了,現在時髦讀《詩經》,於是說,“關關雎鳩”。但是她毫無反應,她媽媽也沒反應,我想廣東可能更喜歡《唐詩》,那就來個“床前明月光”吧。 果然對路,她小嘴一撅一撅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很好吧,可惜接著就牛頭不對馬嘴了:“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她媽媽尷尬萬� ...

秋游梅州

在這個秋風送爽的日子裡,我有幸沾了人家的光游覽了一下我們廣東出名的客家名城—梅州。 經過5個半小時車程,與周公約會了N次,終於在地陪MM清脆的山歌中清醒過來。 早餐超過4小時的排空,肚子早已餓得咕咕響。面對一大桌的客家菜,早已顧不得矜持了,大快朵頤一下。 擦干嘴邊的油膩後,還在回味著剛才油油的梅菜扣肉,充滿菜味的小白菜,留香的鹽雞,地陪MM給我們介紹,客家菜的特色是“油、鹹”,都是跟生活習慣有關的。 然後我們就到了葉劍英故居參觀,沒什麼好說的,破房子幾間。 只是外面路邊賣釉子的反而給我留下較深的印像,梅州地區的釉子是比較出名的,政府為了做好 ...

客家菜之鄉間特色

梅州地處山區,四季分明,蔬菜瓜果與別處也有不同。 湯料類 大概十年前的一次回鄉,親戚宴請,其中有一鼎湯,至今懷念。此湯名為苦筍湯。苦筍為梅州大埔縣的特產,野生苦筍不及人的小指粗,色澤與普通竹筍無異,略光滑,竹節明顯,非常修長,味道是真苦而非苦甘之味,煲湯時要加入鹹菜和豬血骨熬幾個小時,湯味苦甘,對人的健康有多好就不在此贅述。印像深刻的是席間一姑丈笑說:“大家要多吃點,聽說現在大埔縣連竹篙都要被吃光了。”那是僅有的一次吃野生苦筍的記憶,現在市面上也有真空包裝的苦筍賣,不過已經是人工培植的,苦味相差甚遠。 蕨菜很多地方都有,東北的比� ...

客家菜之肥

我生於廣東梅縣,是地道的客家人。 客家菜雖不是什麼大菜系,但是在廣東還是有一定的地位。就算非客家人也能說出鹽焗雞、梅菜扣肉和釀豆腐等客家菜名。由於惠州河源的旅游開發得好,很多人對客家菜的認識僅局限於並不是客家中心的以上兩地,其實客家菜有很多不為人知的精髓,有時間我就分幾次來道道個中細節。 家中曾是當地大戶,對飲食要求甚高,自小耳濡目染,後來竟發現自己也有燒菜的天賦,一發不可收拾,現在也算對得起家中的一眾刁嘴。 客家菜的鹹大家是領教的多,肥並不一定知道。 客家人是吃豬油的,以前家中大人每個星期要買十斤八斤的板油來煎,每到煎油,家家戶 ...

客家菜之酒糟

小時候媽媽每年都要做娘酒吃。客家娘酒主要是用糯米為原材料的,先把糯米蒸熟,蒸熟糯米的一家必要做八寶飯,也就是在蒸熟的糯米上放點紅棗、糖冬瓜、蓮子、葡萄干等涼果,然後拌上白糖,拌好的八寶飯就送給左右鄰居品嘗,意思是告訴大家我們家開始做酒了。小孩子特別喜歡吃這種甜甜的八寶飯。 等熟糯米攤涼後就灑上酒餅(一種發酵粉),然後可以倒進准備好的大缸裡,蓋上木蓋,還要在木蓋上捂上幾層厚厚的棉被,發酵一段時間後還要加高度米酒進大缸,繼續發酵至一個月後就可以把酒濾出來裝入一只只小甕,加入紅曲,密封甕口,然後會在堂前用木屑鋸末生火,等火苗熄滅火堆還 ...

客家菜之粄

客家菜或者說客家小吃裡面“粄”占了很大的比例。 客家話說的粄基本就是廣州話說的“糕”,潮汕話說的“粿”,如年糕說成甜粄,蘿蔔糕說成蘿蔔粄,發糕說成撥粄,一般是米制品,有時也把包、餅類或者面、粉類說成粄的,下面說幾個很有代表的客家美味小吃: 味窖粄 有點像廣州的缽子糕,不過用料不同,缽子糕一般用薯粉或者馬蹄粉,看起來糕是透明的,而且裡面都會加點玉米粒、紅豆、綠豆和干果等做成不同風味,不過幾乎都是甜的,缽子小所以做出來的糕也小,吃的時候用小竹簽挑起來基本上是一口一個。味窖粄的缽子一般較大,而且有小有大,大的味窖粄像普通的飯碗口那麼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