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關古道,邊旅邊游(十)如夢勝畫月牙泉,神聖肅穆莫高窟

作者: gz&bz

導讀在鳴沙山群峰環繞的一塊綠色盆地中,有一泓碧水形如彎月,這就是月牙泉。她泉水清澄明澈,水質甘冽,在沙山的懷抱中嫻靜地躺了幾千年。《敦煌雜鈔》雲:“沙夾風而飛響,泉映月而無塵”,確為天下之奇觀。 電瓶車把我們送到了鳴沙山和月牙泉之間的一個游客休息中心,這裡綠樹成蔭,人流如織,商賈雲集。有賣旅游工藝品的,有牽著駱駝招徠生意的,更多的是專售 ...

在鳴沙山群峰環繞的一塊綠色盆地中,有一泓碧水形如彎月,這就是月牙泉。她泉水清澄明澈,水質甘冽,在沙山的懷抱中嫻靜地躺了幾千年。《敦煌雜鈔》雲:“沙夾風而飛響,泉映月而無塵”,確為天下之奇觀。

電瓶車把我們送到了鳴沙山和月牙泉之間的一個游客休息中心,這裡綠樹成蔭,人流如織,商賈雲集。有賣旅游工藝品的,有牽著駱駝招徠生意的,更多的是專售吃喝的攤子。楊導帶我們在一個搭著涼棚的攤子上喝一種叫杏皮水的飲料,酸甜適口,解渴生津。她還把自己帶的杏干分給我們吃,說那是在杏樹上自然風干後才摘下來的,美味極了,大伙都說要托小楊買一點帶回家去。

歇息好了,楊導帶我們來到觀覽月牙泉的最佳地點——月牙泉正對面一座沙山的半山腰。沙漠綠洲已屬難得美景,而這月牙泉之美,簡直恍如夢中仙境!遠遠看去,沙山環抱之中,一彎新月狀的清泉與色調古樸典雅的亭閣、泉周的青蔥草樹,組成了一幅精致山水畫卷。不,它不是水墨暈染,而是工筆細描,每一筆都刻畫入微,在動的氛圍中給人以靜謐感,在蒼涼荒漠大背景的烘托下淡靜呈現,不張揚,不做作,不粉飾,不誇張,嫻靜溫婉,與世無爭,那一種境界和格調,讓人不由自主地靜默噤聲,折服於它的唯美與聖潔!

月牙泉,古稱沙井,俗名藥泉,自漢朝起即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曉徹”。它南北長近100米,東西寬約25米,泉水東深西淺,最深處約5米,一彎清泉清澈明麗,碧如翡翠千年不涸,鑲嵌在金子般的流沙之中,山泉共處,沙水同生。水映沙秀,干旱不枯竭;沙襯泉碧,風吹沙不落,真乃當之無愧的“沙漠第一泉”!月牙泉旁建有月泉閣,一組典雅樸素的建築,風格與色調與月泉十分貼合,這裡真的應當贊一個!倘若像許多景點附近的建築一般,弄得金碧輝煌或者大紅大綠,那就不會有我們眼前這幅美得讓人說不出話的精致畫卷了。拍了很多照片,回來看看,還是無人的景致更切合她的格調,在她的淡靜面前,我們是不知趣的“入侵”者。

對於月牙泉千百年來不為流沙堙沒的不解之謎,有許多說法。有說月牙泉的源頭是黨河,依靠河水的不斷充盈,所以能在四面流沙的包圍中千年不竭。又說鳴沙山的風勁,那流沙隨風上行而非下行,故爾沙峰依舊,清泉不沒。可惜的是,近年來黨河與月牙泉之間已經斷流,只能用人工引水補水的方法來保持月泉的現狀了。

鳴沙山,月牙泉,可謂大漠戈壁中一對孿生姐妹,“山以靈而故鳴,水以神而益秀”。游人無論從山頂鳥瞰,還是泉邊暢游,都會騁懷神往,體味“鳴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妙。作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人們在這裡可以赤足爬山、滑沙、騎駱駝登沙丘,也可以滑板滑沙,跳牽引傘、滑翔傘,還可以進行沙浴、沙療等,無不情趣盎然。有一段網友的月牙泉觀感寫得美極妙極,特引錄如下:戈壁茫茫,聚沙成山本不足為奇,奇的只是流沙為何如此用心地呵護那彎泉水,幾千年不離不棄?莫非月牙泉真的是凝眸仙女?莫非鳴沙山真的是不屈男兒?莫非鳴沙山和月牙泉真的是一對妙造天裁的愛人?山泉共處,沙水共生只為了演繹滄桑而又唯美的千古絕戀?游罷鳴沙山時間尚早,導游帶我們去了一處水晶制品專賣店,原以為大伙例行公事進去兜一圈兒,讓導游拿到人頭費就可以走人的,沒想到最後連自己也掏錢買了一副水晶太陽鏡,而海南的李總和那幾位豪爽的東北人都花了幾千元(一副玳瑁架的水晶鏡叫價5600元,砍價到1300元成交)。我今天算是見識了東北女人,她們不光潑辣豪爽,還特能侃價殺價。不過誰說的來著,會買的不如會賣的,今兒個偷著樂的,還不知道是誰呢。

中午一點了才在一個叫“絲路風情園”的地方吃了午飯,吃完就去看莫高窟。

關於莫高窟的由來,據傳1600多年前,僧人樂僔途經此地。站在今莫高窟前的宕泉河畔,靜靜地望著河對岸高高的斷崖。忽有金光閃耀,如現萬佛。他於是留下來以河為伴,在岩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此後法良禪師等又陸續在此建洞修禪,稱為“漠高窟”(意為“沙漠的高處”)。因漠-莫通用,後來便改稱“莫高窟”了。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裡處的鳴沙山東麓。它的洞窟開鑿在南北長約1700米,高約15到30米的崖石上,現存洞窟735個(含最初發現492個,和近年來新發現243個)。這些洞窟按分布自然形成南北兩區,南區長約1000米,北區長約700米,有壁畫4~5萬平方米,彩塑近2500身,唐宋木構窟檐5座,聞名於世的藏經閣位於南區西端第17窟。莫高窟始鑿於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是佛教從西域傳入內地後的產物,其續建和重建前後綿延了千余年,集各時期建築、石刻、壁畫、彩塑藝術為一體,是我國現存石窟藝術寶庫中規模最龐大、內容最豐富、歷史最悠久的一座,與山西的雲岡石窟、河南的龍門石窟並稱“中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莫高窟的藝術特點主要表現在建築、塑像和壁畫三者的有機結合上,系統反映了北魏、隋、唐等十多個朝代的藝術風格。莫高窟彩塑表現的主要題材是佛、菩薩、力士、天王等佛教尊像,大者高達30多米,小的只有十幾釐米。壁畫表現的主要內容是佛教尊像畫、佛傳故事畫、佛教因緣故事畫、供養人物畫等和部分中國神話故事畫,其中隋唐作品占總數的一半以上。石窟內容的主題是佛教,但同時反映了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藝術、宗教、民俗等各方面社會生活,是一部反映中國古代社會的歷史全書。從這絲路第一畫廊,我們可以欣賞從前秦十六國以降歷朝歷代繪制的精美繪畫、泥塑及建築藝術,了解古絲路佛教深遠的文化內涵。莫高窟還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文物寶庫。僅藏經洞就曾出土經卷、文書、織繡、畫像等5萬多件,藝術價值極高。可惜由於當時主持莫高窟的王道士愚昧無知,這些寶藏幾乎被悉數盜往國外。如今在莫高窟對面的三危山下,已建了敦煌藝術陳列中心,仿制了部分原洞窟,既保護了洞內文物,又豐富了參觀內容。

可惜的是為了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洞窟內嚴禁拍照,沒有辦法留下一點圖片資料,只能拍一拍洞窟的外觀了(還是忍不住上網搜得一些圖片,貼上來與大家共賞)。另外莫高窟開始控制每天入園觀賞的人數,要來必須預約,根據規定的時間來參觀,且每一撥參觀者由園內安排講解員帶領(帶團導游不得入內),每組只能看10個洞窟。這10個洞窟裡邊,有三窟(第一、第二大佛和臥佛)是每組必看的,其他的就由講解員隨機穿插了(因為人太多,為避免擁擠只能分開線路穿插進行)。

帶我們這組的講解員是個姓魏的小伙子,他講得很好,對莫高窟的相關知識十分熟稔,只是感覺帶我們看的洞窟似乎不是太典型。我們看了最早的石窟、最小的和最大的飛天壁畫,但一些最著名的石窟壁畫並沒有看到(比如12身飛天樂隊,作為莫高窟飛天壁畫的代表,我們就沒看)。不過整個參觀過程很受教益,特別是對佛教、佛學的許多知識、傳說、故事,過去知之甚少,面對著年深日久、精深博大的佛教藝術,面對那一尊尊栩栩如生的彩塑、彩繪佛像,你怎能不肅然起敬?在大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面前,我們渺小得如螻蟻草芥。“人可以不信佛,不可以不敬佛”,此話,我深以為然。

我問小魏可有介紹莫高窟最好的圖書資料?他告訴我有敦煌研究院院長主編,由他們講解員分別撰寫的兩本書,是蓋有敦煌研究院藏書印且由新華書店正規發行的,這是目前有關敦煌莫高窟圖片資料最完全的一套書。我很感興趣,就請他講解結束後帶我去買了其中一本。回來的路上翻看了一下,一個感覺:敦煌石窟或者說敦煌藝術的水很深,如此淵博的佛學以及宗教藝術,豈是我們這等門外漢可以輕易涉足的?一次游覽,恐怕連皮毛都還未曾領略一二呢。

由莫高窟出來,我們回到此行的落腳地——敦煌市,這可是古“絲綢之路”上的名城重鎮、交通樞紐。人類歷史上的四大文明體系:中國、印度、伊斯蘭和歐美文化體系,都戲劇性地在這裡交流與融彙。我們的車經過立於市中心的反彈琵琶伎樂天雕塑,這是敦煌城的市標。當晚我們入住太陽大酒店,是一家星級酒店,環境優雅,條件相當不錯。

導游小楊經過一天的接觸和大家熟絡了,本來商量好,吃了晚飯各自洗漱後她帶我們出去吃烤魚的,可後來一個個都乏了。我和同住的小柯也一樣,洗頭洗澡(渾身上下都是沙子,頭發裡邊也都是,只有在蓮蓬頭下讓水兜頭兜臉地衝灑洗滌)洗衣服之後,就累得再也不想動了。躺在床上回想一天的經歷,從鳴沙山放浪情懷、敞開身心的瘋玩、到月牙泉恬然淡靜氛圍的體悟,再到莫高窟對流長源遠、深不可測敦煌藝術的探訪,我們今天的游覽可謂“物超所值”。

明天一早,我和小柯自行乘大巴前往嘉峪關(其他人都不去了)。



(月牙泉)



(月泉閣)



(莫高窟小牌坊)



(莫高窟的主樓-九層大佛窟)

(敦煌石窟)



(敦煌石窟)


精選遊記: 敦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