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4)—敦煌

作者: jerry0169

導讀敦煌不知道應該稱它為敦煌亦或莫高窟,在世界上這兩上名字本就是互通的。不知道從哪裡下筆去寫她們,因為自看過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之《道士塔》和《莫高窟》後,到那裡所想做的便是找余先生書中的足跡。找找余先生寫的三危山吧,那是莫高窟的典故所在,站在連綿的山前也想感受三危金光之跡,也想感受樂樽和尚所看到了騰燃金光和五彩雲霞。我真的缺少靈� ...

敦煌不知道應該稱它為敦煌亦或莫高窟,在世界上這兩上名字本就是互通的。不知道從哪裡下筆去寫她們,因為自看過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之《道士塔》和《莫高窟》後,到那裡所想做的便是找余先生書中的足跡。找找余先生寫的三危山吧,那是莫高窟的典故所在,站在連綿的山前也想感受三危金光之跡,也想感受樂樽和尚所看到了騰燃金光和五彩雲霞。我真的缺少靈性,我沒有看到,我只是世俗凡人。找找余先生寫的道士塔吧,他們豎立在大門之外,也許是因為整個景區修復完好,該栽花的地方栽花,該種樹的地方種樹,這些塔反而像是道具,沒有了蒼涼,想罵那個該殺的王圓錄的心也沒了,那就先去看看博物館,果然裡面的照片和文字,讓我覺得憤恨,應該豎個人像給我們唾罵吧,想想就像秋雨先生所說的,他太渺小了,也許真的不能只怪他,那個病入膏肓的舊世界能留住什麼呢?不想破壞自己懷古的心情。

現在的莫高已比我想像中工整得多,不是一個一個的原始窟洞,而是謹然有序的通道、鐵門。導游告之一天只能看10個窟,每個月是有輪換的。每次進窟是一批批的,只允許20來個人,這也是一種保護措施,有的國寶級洞窟是不開放的,只供學者研究所用。有的洞窟是要另收費的,不在門票之列,有的一個60元,有的100元,更有300元的不等。進窟之前,所有的物品都要寄存,最好是租一個手電筒,這樣進洞後更可以隨心看一些喜愛的,和旮旯裡的畫,說不定可以找出更有意思的而不用緊跟著講解員聽那些套話,因為洞內是漆黑一片,而唯一的光源便在講解員手上。先進一二個窟的時候,真是驚為天人,我感慨古人的智慧和毅力,詳細聽著解說感覺瞬時對古老中國的文明又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很小的時候便看過大型歌舞劇《絲路花雨》,特愛“反彈琵琶”和“長綢善舞”,那時不懂這些個惟美的動作便出自於這些遠古的石窯中。再往後走就有些雷同了,開始慶幸自己租了電筒專找沒人的地方看看,畫得最多的便是“飛天”,這是我的最愛。她們舞著長綢繞梁而上,散下片片花瓣,讓壁上的佛典故事多了幾分柔美和浪漫,她們相當於西方佛法中的天使,在我佛傳教的時候灑下福音,佛澤世人。

花了幾個鐘頭才慢慢逛完這十個窟,回到人間時雙眼竟然不適應外面的光線,頸部也酸得不行,因為所有的壁畫都是仰頭看的。當最後一扇鐵門哐啷關上時,心中有股說不出的失落感,有種想為古人落淚的衝動。要別了敦煌,要別了莫高,不知道什麼時候再回來,但是會有那麼一天的,因為,我們是飛天的後人。


精選遊記: 敦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