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走向盛唐瓜州篇

作者: 新絲路09

導讀瓜州——安西篇 瓜州縣,原名安西縣。2006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更名。地處河西走廊西端,是甘、新、青、蒙四省的通衢之地。她東連中國石油城玉門,西接國際旅游名城敦煌,南北與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毗連,西北與新疆哈密市接壤。現轄7鄉5鎮,總人口11.91萬,總面積2.41萬平方公裡。境內盛產棉花、蜜瓜、小麥、葡萄,甘草,鎖陽、蓯蓉等,享有“中國蜜瓜之鄉”、“中國� ...

瓜州——安西篇

瓜州縣,原名安西縣。2006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更名。地處河西走廊西端,是甘、新、青、蒙四省的通衢之地。她東連中國石油城玉門,西接國際旅游名城敦煌,南北與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毗連,西北與新疆哈密市接壤。現轄7鄉5鎮,總人口11.91萬,總面積2.41萬平方公裡。境內盛產棉花、蜜瓜、小麥、葡萄,甘草,鎖陽、蓯蓉等,享有“中國蜜瓜之鄉”、“中國鎖陽之鄉”和甘肅“棉花基地”、“河西糧倉”的美譽。

瓜州縣在歷史上因其生產蜜瓜獨具特色,在春秋時期就謂之瓜州。初唐時期,瓜州被作為行政建制的名稱正式沿用。到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廢瓜州。安西之名,起始於康熙年間,康熙帝在安西布隆吉大敗葛爾丹部屬3000余人,始稱“安西”,取義為“安定西域”,寄托了平定西域之亂的期望。清雍正元年設置安西直隸廳,後改為安西府、安西直隸州,至民國二年(1913年),安西直隸州改為安西縣,此縣名一直延用至2006年初。2006年2月8日,民政部(民函[2006]31號)批准:同意將甘肅省安西縣更名為瓜州縣。

DAY5:敦煌——安西——玉門

今天的目的地是甘肅安西極旱荒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裡有著名的榆林窟和鎖陽古城,在去鎖陽古城的路上居然還看到了野駱駝,聽鎖陽古城的導游介紹:這幾年這裡的野生動物數量開始多了起來,數量最多的要屬黃羊,在古城裡隨處可見黃羊的糞便。提到鎖陽古城就不得不提起一個人,那就是征西大將軍—薛仁貴,最近很多台都在放這部歷史劇,很難想像畫面裡綠洲般的苦峪城就是站在腳下的這一片古城。由於匈奴將疏勒河填堵改道,導致古城逐步被廢棄。如今這裡號稱世界風庫,一年365天,每日每夜的刮著6-7級的大風,聽這裡的小孩講他們從小就是這樣,都十幾年了,也習慣了。除非遇到對面5米看不見人的情況,容易在戈壁上迷路,否則照常上課。

[薛仁貴]

唐朝名將,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創造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像州城”、“脫帽退萬敵”等諸方面在軍事,政治上的赫赫功勛。可以說他是唐朝武力第一猛將。

[鎖陽古城] http://www.yoyowest.cn/ancient-city/ 薛仁貴奉命西征,一路順利,可是打到苦峪城後,中了埋伏,被哈密國元帥蘇寶同圍困在城中。唐軍雖然多次衝擊,仍然衝不出重圍,只能固守苦峪城。一天天過去了,城中糧草快要斷絕,老將程咬金殺開一條血路去長安搬救兵,薛仁貴召將士節衣縮食,並親自帶人挖草根樹皮充飢,以待援兵。有一天,薛仁貴發現城周圍田地裡生長的一種植物和紅蘿蔔一樣,名叫鎖陽,可以食用,便命令將士挖出來充飢,這裡遍地都有鎖陽,將士們挖吃鎖陽一直堅持到程咬金救兵到來。以後為紀念鎖陽解救全軍性命一事,就把苦峪城改為鎖陽城。

這一天基本都是在人煙稀少的戈壁游走,唯一可以用膳的地方就是一個叫塌實鄉的小村莊,也僅僅是十字路口有幾個小賣部而已,不過當地人做的手擀黃面卻一點也不比敦煌吃到的差,在這裡可以吃到這個口味完全應該知足了。返回的路上明白了為何這裡叫塌實鄉,因為這裡是唯一綠化見效,風沙相對比較小的一塊地方,自然感覺塌實了很多。



(鎖陽古城)


精選遊記: 敦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