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涅槃-東西方的音樂之神記泉州開元寺“百柱大殿的“妙音神鳥”。

作者: 大十

導讀妙音-涅槃-東西方的音樂之神 應老同學的邀請,周末趨車到泉州她的禪室,只為了她新錄制的“佛樂”。約好了會面的地點還是開元寺,大雄寶殿。 下午四點半,這時候的開元寺已游客稀疏,斜掛的夕陽穿過大宋的石塔,將“百柱大殿”的屋頂灑上一身金黃,殿前香爐上密密的梵香仍然令人感受到一日下來朝拜的盛景。 老同學安立在“桑蓮法界”牌匾下等著我,一切還是那 ...

妙音-涅槃-東西方的音樂之神

應老同學的邀請,周末趨車到泉州她的禪室,只為了她新錄制的“佛樂”。約好了會面的地點還是開元寺,大雄寶殿。

下午四點半,這時候的開元寺已游客稀疏,斜掛的夕陽穿過大宋的石塔,將“百柱大殿”的屋頂灑上一身金黃,殿前香爐上密密的梵香仍然令人感受到一日下來朝拜的盛景。

老同學安立在“桑蓮法界”牌匾下等著我,一切還是那駕輕就熟的儀軌,我隨著她先向“五方聖佛”禮拜後,默默地看著她昂首對著石柱上那24尊對她來說更為聖神的“樂神”一一合十敬拜。

“KALAVINKA”。我心裡暗暗地念到,這是梵語,傳譯到中國的佛經裡,已是“迦陵頻伽或妙音鳥”。我習慣將它寫成“迦靈頻伽”。據傳,其聲音美妙動聽,婉轉如歌,勝於常鳥。《慧苑音義》雲:“迦陵頻伽此雲妙音鳥,此鳥本出雪山,在殼中即能鳴,其音和雅,聽者無厭。”《正法念經》中說:“山谷曠野,其中多有迦陵頻伽,出妙音聲。如是美音,若天若人,緊那羅等無所及音,唯除如來言聲。”《妙法蓮華經》卷六:“山川岩谷中,迦陵頻伽聲,命命等諸鳥,悉聞其音聲。”

十年前,先師交代我將其珍藏的宋代石雕“妙音”頭像轉贈給我這位在英倫攻讀音樂博士的同學,當時她正做 “東西方宗教的樂神” 的課題研究。先師另有一揭轉告:“KALAVINKA,鳳凰涅槃!”並要我將相關淵源相告。

“迦靈頻伽”,人首鳥身。佛國世界裡的一種神鳥。佛經故事傳說:當年釋迦牟尼在精舍修行,為弟子傳經說法時,迦靈頻伽飛來,環繞釋迦身邊,且歌且舞,其聲美妙無比。妙音天摩(佛國音樂天神)摹擬迦靈頻伽歌聲,演奏“迦靈頻伽曲”。釋迦牟尼涅磐後,多聞弟子阿難傳之後世,成為“林邑八樂”之一。此傳說逐漸成為佛教壁畫的題材之一。在我國,其形像最早出現在北魏的石刻上,唐敦煌壁畫及銅鏡也多見其造型。

在印度有個家喻戶曉關於音樂起源美麗傳說:在喜瑪拉雅山上棲息著一只叫Musikar神鳥,嘴上有七個音孔,隨著季節變化,吹奏出美妙動聽的神曲。其壽命一千歲,臨近死亡時進入狂喜狀態,在四周堆集易燃物,然後在極樂狀態下繞圈且奏且舞,當吹奏Rag- Dipak樂曲時,周圍驟燃,它便從容地投入熊熊烈火,進入“挲諦”(Sati)狀態。不久,灰燼中孕育出一個蛋,而後孵誕出一只名叫Dipak-Lata的鳥。繼續以往的奇異生活,再度輪回,周而復始。

遠在古希腊,約公元前5世紀,亦有類似的神鳥出現,即芬尼克斯(Phoenix)——鳳凰鳥,其形如鷹,身披火紅色和金黃色的美麗羽毛。

傳說中,芬尼克斯到年老時就燃火自焚,之後浴火重生,即為“鳳凰涅槃”。希腊神話中還有半人半鳥的自然女神Sirenes海妖(譯作美人鳥),在荷馬述說裡有兩個,稍後的其他作者說有三個。《奧德賽》中描寫,她們居住在Circe島和Scylla島之間,用美妙誘人的歌聲迷惑誘航海者,使他們留戀忘返。從希腊到印度再到中土,從敦煌壁畫到閩南佛殿,人鳥、妙音、神、涅槃,東西文化的交流和佛教的傳播過程等,我們如何去尋找答案。印度神話中會唱歌的神鳥(Musikar)和希腊神話中司文藝諸女神繆斯(Musae)二者相同的職能,而今日音樂(Music)一詞,其間必有聯系。

公元前4世紀,隨著亞歷山大東征,古希腊文明隨之進入了巴克特裡亞、印度和中亞地區,東西文明的碰撞,希腊人一方面將希腊神傳入中亞,另一方面又接受中亞本土的宗教信仰,將中亞本土神與希腊神合二為一。中印度仿波斯的有翼神像,在犍陀羅藝術興起時,北印度仍可見用其裝飾。早期的作品,希腊羅馬式雕刻和繪畫常見於佛教寺院,塔克西拉克寺院中的羅馬雕刻和米蘭壁畫中的有翼天使就是最好的證明。到了貴霜時代(1~3世紀),貴霜王朝與羅馬之間貿易興盛,羅馬帝國東部的文化藝術被帶到了印度。

人鳥結合的神話在東西文化交流過程中,形像在不斷變化,而非一個固定的模式。人們通過各種表現方式保留其基本特征。最後,人與自然的統一、幻想與現實的統一,古印度神鳥與古希腊有翼神像的組合,新生的藝術造型再次升華,覺悟的佛教徒吸收其為護法神,並賜名這一種專司曲樂的“人首鳥”為迦靈頻伽(妙音鳥)……

開元寺“百柱大殿“裡五方佛前的石柱上,鬥拱間那24“妙音”一如既往地用恬祥的目光俯視著我們慢慢轉到後院,同學的禪房就在寺後僅一牆之隔的紅磚老房。進屋後,她請我落座,案上那尊她特地請德化名師專燒的薄胎白“繆斯”瓷像和我轉贈給她的宋代“妙音”頭像前,綠釉蓮花香爐緩緩地飄著絲絲青煙。

她說:“聽說你來聽音,師兄請人捎來的‘青芸片’,臨時才燃上,剛好彌靡。”然後,打開音響。“仔細聽聽,曲名叫‘閩南神韻’,這次在泉州的閉關之作”。

我黯然一笑,微閉雙眼,靜心聆聽。不知為何,隨著樂曲,海裡浮現的是廈門那出同名大戲中那幕“妙音”曼舞的場景。


精選遊記: 泉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