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行

作者: HUCUIXUN

導讀婺源是我的故鄉。當年離開她到雲貴高原扎根時,真是對她戀戀不舍 。這一幌就是數十年,有時做夢也夢見婺源的山山水水。雖然我曾多次回鄉探親,但因工作關系,來去匆匆,沒有很好欣賞她的風采。現在離休了有的是時間,就想回去走走看看,回憶一下童年曾經生活過的地方。可是年已古稀,家裡人卻不放心,非等到有人陪同才可成行。今年四月,兒子休假,我在他的陪伴 ...

婺源是我的故鄉。當年離開她到雲貴高原扎根時,真是對她戀戀不舍 。這一幌就是數十年,有時做夢也夢見婺源的山山水水。雖然我曾多次回鄉探親,但因工作關系,來去匆匆,沒有很好欣賞她的風采。現在離休了有的是時間,就想回去走走看看,回憶一下童年曾經生活過的地方。可是年已古稀,家裡人卻不放心,非等到有人陪同才可成行。今年四月,兒子休假,我在他的陪伴下,終於實現了這一夢想。

四月九日晚,我們從貴陽乘K112次列車踏上回婺的旅途。經過長途跋涉,於十一日凌晨0時12分到達浙江衢州。衢州這地方,我從來沒有到過,下車以後不知到那裡去投宿,天氣冷,只好找“的哥”幫忙。他把我們拉到汽車站附近的一個私營旅館住宿,費用雖然不高,但設備簡陋,牆壁四處通風,躺在床上總覺得有一股冷風襲來,翻來覆去地睡不著。凌晨五時,我們就起床去車站候車。衢州到婺源長途客車不算擠,車上只有四、五個人。可是汽車在市裡轉來轉去,到處候客,等到裝上不少的客人以後才正式上路。從衢州到江山這一段路還比較平坦,後來就越走越顛簸了,一直等到進入婺源縣境,平坦的柏油路才使人感到舒服。經過將近四個小時的行程,上午10時30分到達婺源東站,我們立即搭了一輛三輪車到西站。當時西站正在修建,場地都沒有平整好,到各鄉鎮的中巴都在站門口攬生意。聽說我們要去清華,駕售人員都上來搶行李。我們去清華,行李卻被搬上了去浙源的車上。雖這趟車也要經過清華,但要等到客滿才發車,而去清華的車就要開了,我們只好將行李搬回到清華的車上。車到清華,因我家已無親人,弟弟又在景德鎮工作,房屋也早已倒塌,就租了一輛北京皮卡到橫坑段妻舅家逗留。

橫坑段是個小山村,總共只有十多戶人家,以單姓為主。妻舅見我們遠道而來,非常高興,立即下清華打酒割肉,第二天又專門為我們包清明裹吃。清明裹是用艾葉水和米粉做皮,野蔥、豆腐、豬肉做餡,非常可口。妻舅家門前有一條小溪,水是從上游山洞裡流出來的,清涼得很;村口有一小橋,是用石頭砌的。我常到溪邊散步,陶醉在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色之間。門前的小路,以前是清華進沱川必經之道,現在因修了公路走浙源,已很少有人路過,每天只農用車進出運運木材,倒是清靜。

我們在橫坑段玩了兩天,聽說沱川理坑是旅游勝地,在妻舅的陪同下,步行數十裡去參觀游覽。

理坑,是一個古老的村子,建於南宋初年。村落嵌於錦峰秀嶺之中,蒼松翠竹與黛瓦粉牆互襯倩影,古道石梁與湍湍流水相映生輝,非常安靜。這個地方民風淳樸,人們誠實、善良。我們沿著小溪走進村子,狹長的甬道四通八達,根本分辨不出哪裡走過哪裡沒有走過。村裡有很多大宅子,建築非常氣派。據說這裡是官宦之鄉,光七品以上的官員就出了三十六位。村裡有工部尚書余懋學的“尚書第”、吏部尚書余懋衡的“天官上卿第”、禮科給事中余懋慈的“都諫第”,副都御史余自怡的“駕睦堂”、兵部主事余維樞的“司馬第”等,戧角飛檐,“三雕”工藝精湛,圖案寓意雋永。據說是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小溪的兩旁是一棟緊挨著一棟的民居,山裡還沒有自來水,溪水就成為人們賴以生存的水源,只需下幾步台階,便可以洗衣涮碗。三、四米寬的溪水上,隔不遠就會有一座小橋,景色使人流連忘返。

理坑之行,對我這年已古稀的老年人來說,確實感到疲憊不堪。回到橫坑段休息了一天,我們又到清華看望了鄉親們。我在他們的邀請下,到彩虹橋和古坦靈岩洞游了一番。

清華,依山傍水,風景優美。彩虹橋是原來的上街橋。這座橋建於宋代,長14 0米,寬3米多,4墩5孔,由11座廊亭組成。雕梁畫柱,造型優美。橋取名為彩虹橋,是借唐詩“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之意。我走在橋上,回憶起童年經常在此觀賞其四周風光,青山如黛,碧水清清,真是景像迷人。現彩虹橋修茸一新,我以懷古的心情,再次游覽,覺得別有一番風采。然而,我不會吟詩作畫,否則我一定會把它描繪下來,帶 回現在生活的地方。回憶起來,實在惋惜。

靈岩古洞位於古坦鄉,離清華有數十裡路,我們坐車也花了一個小時。景區以瑰奇深幽聞名,內分靈岩洞群、石城古樹群、石林奇觀三個小區。靈岩洞群由卿雲、蓮華、涵虛、凌虛、萃靈、瓊芝等36個溶洞組成,我們只下到最大的一個洞內,是從半山進的洞,進洞後要往下行。洞內有石柱、石筍、石花,非常美麗。洞內保留有“岳飛游此”、“吳徽朱熹”等名人墨跡千余處。我下到一半,感覺很累就沒有再下去了。至於別的洞,我也不感興趣了。

游完靈岩古洞,我們立即搭車到延村妻姐家,探望她倆姨老。延村絕大多數的人都姓金,現供人參觀游覽的宅第有三處,主要宅院的堂前和天井。堂內門窗木雕甚多,都是一些戲文。參觀門票為十元,可惜周圍衛生環境不好。我碰到一批上海的游客,他們就諷刺說:“這裡雖美,就是太衛生了”。

思溪離延村只有三裡多路,村前有一座木橋,是當地村民進村的必經之路,思溪古村是古代的莊園式建築群,村子裡至今保留有不少明清時的民居,大多建於明末清初時期,。其中“敬序堂”大屋,建於清雍正年間,房屋由庭院、正廳、後堂、花廳、廚房、花園等組成,占地面積一畝多,客館的建築雕刻精細完美,廳內為長方形藻頂,古色古香,1987年曾在此拍攝過電視劇《聊齋》。更為罕見者,由96個不同字體的“壽”字組成的“百壽圖”,分別鐫雕在十二扇門的中間,堪稱“精品”。

四月十八日, 在景德鎮的侄兒們聽說我們在婺源延村,於是一早驅車趕來延村接,我們只好與兩姨老唔別。他們驅車回景德鎮的途中,順便將我們送往江灣玩了一趟。江灣,據說是江澤民總書記祖居地。去年五月,江總書記曾到這裡視察,賣門票之處就卦有他視察江灣的圖片。江灣鎮自唐朝以來就是婺源通往皖浙贛三省的水陸交通要塞,俗稱為婺源的東大門。這裡山水環繞,風光旖旎,物產豐富,文凡鼎盛。綠茶、雪梨久負盛名。這個鎮子以滕姓人最多,現在有一幢民居的牆上每塊磚上都雕刻著一個“滕”字。這幢民居的大門是關不攏的,聽解說員介紹是要等到家裡人做了官才正式關門,這因為“關門”與“官門”是諧音的原故。目前供游人參觀的還有“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等數幢古老的徽派建築。到這裡參觀的門票每張要賣二十元,未免貴了點?江總書記到過一家,如果游客要坐“龍椅”上照張像也要三十元錢,這真是生財之道。鎮上賣古董的很多,只要仔細一觀,卻都是一些膺品,不過這裡的土特產較多,有香菇、干筍、干蕨菜,價格比較便宜。

晚上到達景德鎮,住在弟弟家裡,出門就是大街,十分方便。景德鎮是祖國的瓷都,做瓷器、賣瓷器的比較多。鎮上的瓷器馳名中外,其四大傳統名瓷是青花,玲瓏,粉彩和顏色釉。我上街逛了逛,看好的和精致的不多,青花瓷倒是不少,窯變的瓷瓶(即顏色釉)很好,可要價太高。後來,我到藝術瓷廠參觀了一下,若大的一個瓷廠都被一些個體戶分開來承包了。我花了三百元錢買了一只窯變瓷瓶作為紀念。

在景德鎮逗留期間,聽說婺源在“五一”節要舉辦旅游節,大家都勸我們留下來去玩一下,我自己也感到此次回婺未在城裡玩上一兩天是個遺憾。於是決定在五一那天去一趟。五一早晨,朋友開車送我們到婺源縣城紫陽鎮,已是人山人海。

紫陽鎮是全縣的經濟文化中心。整個縣城依山傍水,三面環水,一面靠山,在縣城中心的衝山有婺源縣博物館,館藏有大量的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現今的紫陽鎮比原來擴大了數倍,有工業區、商品住宅開發區和小商品批發、集貿中心並興建了具有高中檔客房的賓館,在沿河路又修建了沿河公園,內中有仿古風格的八角涼亭,假山噴泉,美觀整潔。白天,我們在街上閑逛,晚上到街上看燈。全縣的燈都在天佑中學院子裡集中,晚上上街游行。有甲路的亭閣,有各鄉鎮的板龍燈、蓮花燈、太平燈、龍燈、豐收燈,應有盡有,好不熱鬧。同時還在十字路口搭起了戲台,唱徽戲和采茶戲。我是算飽了眼福。

五月二日,我們回到景德鎮,又逗留了三天,六日晚乘K155次南京到昆明的列車返回貴陽。此次行程,往返總共花了一個月的時間.

(2002年10月30日補記)


精選遊記: 婺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