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塞羅那吃蝸牛

作者: 馬博士邊游邊吃

導讀巴塞羅那是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的首府,這裡有青山,有碧水,還有藍天。有人用“優雅”來評價巴塞羅那,我認為並不全面,因為這個城市既有中世紀歐洲文化的底蘊,如古羅馬時代的建築;又有現代的時尚魅力,如不時可見的充滿藝術的建築。 說到建築,巴塞羅那有不少看點。這裡有多米尼格1908年建造的加泰羅尼亞音樂廳,據說是世界上最精致典雅的;有夢幻般的“道釘� ...

巴塞羅那是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的首府,這裡有青山,有碧水,還有藍天。有人用“優雅”來評價巴塞羅那,我認為並不全面,因為這個城市既有中世紀歐洲文化的底蘊,如古羅馬時代的建築;又有現代的時尚魅力,如不時可見的充滿藝術的建築。

說到建築,巴塞羅那有不少看點。這裡有多米尼格1908年建造的加泰羅尼亞音樂廳,據說是世界上最精致典雅的;有夢幻般的“道釘屋”;還有著名藝術建築家高迪的作品,如巴特羅公寓、米拉公寓,古埃爾公園等。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聖家族大教堂。這個大教堂是高迪1883年主持設計的,1884年開始動工,已經建了100多年,目前還在建設中。有人說這是西班牙人對藝術的嚴謹追求,也有人說是西班牙人拖拉作風的真實寫照。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高迪同志100多年前就懂得了“和諧”的重要性,建築的設計是自然界中植物、動物和礦物等的變形。在建的大教堂裡,柱子是樹干的變形,頂是樹枝和樹葉的變形,很多地方用動物的變形來點綴、裝飾。整個建築通過植物、動物和礦物界的和諧統一來表現自然元素和天主教的完美結合。學建築的、懂建築的都應該來觀摩學習,肯定會收獲不小。

西班牙人挺會賺錢的,建設中的大教堂對外開放,收費參觀。游人不僅可以欣賞到建築藝術,還可以看到各種建築材料,腳手架上的工人,聽到水泥車的轟鳴,建築工具的響聲。這種獨一無二的景點和建築交響曲讓你終生難忘。

欣賞過建築藝術,來到“軟不拉(La Rambla,原意是臭水溝)”大街。來巴塞羅那不能錯過的是這條大街,為什麼?因為人多熱鬧唄,人就愛扎堆嘛。這些有來自天南地北的游客,穿著各種各樣的服裝,頂著五顏六色的頭發,說著嘰哩哇啦的鳥語,……。“軟不拉”大街是行為藝術家表演的舞台,他們有的裝扮成小醜、有的打扮成美女,有的裝成雕塑一動不動,……。表演的好的,會吸引一圈游人觀看,當然,地上盛錢的盒子裡硬幣的響聲也就會接連不斷。來這裡不要光顧得看熱鬧,一定要注意看好自己的荷包,這裡也是小賊們猖獗的地方。

看看表已經接近下午1點,決定去補充營養。出發前已經查到有家叫“蝸牛”(Los Caracoles)的餐館,耳聽是虛、眼見為實、口嘗是真。從“軟不拉”大街右轉到一條小巷,走進去100米左右,在一個小街的把角上發現了。紅字招牌掛在餐館門的上面,臨街的窗口上裝著黑色的鐵藝欄杆,鐵藝欄杆上有兩只蝸牛。通過欄杆向裡望去,只見爐火通紅,幾只白胖的雞被穿在鐵架子上接受著烘烤。但門上高掛“免戰牌”,都1點多了,還不開始營業?據介紹,巴塞羅那的午餐時間在2-3點,晚餐在8-9點,看來是真的。遠遠的看見有個穿大師傅服裝的小伙子出來整理外牆上掛的菜單,還沒有來得及上前詢問,已經進去了。我在門口來回溜達,左顧右盼,也沒有發現營業時間。既來之,則吃之。不遠萬裡來了,沒品嘗怎麼能走呢。

我推門走了進去,大大的吧台後面,兩個人正在討論今日菜譜(我猜的)。我連說加比劃,幾點開始營業啊?能吃飯了不?當然是用英格拉詩問的,西班牙語太板牙,山東話他們也聽不懂呀!這兩個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敢情外國鬼子外國洋碼也不會啊。這時,從裡面出來一位黑衣女性,說,請隨我來。

坐下喘了喘氣,開始點餐。這時,我發現引座的就是書中介紹的女老板,呵呵。這裡的服務員都是男性,年輕的30歲左右,老的應該有60歲了。她在一群穿白色制服的廚師、服務員中顯得“鶴立雞群”。於是,我向她打招呼,告訴她是慕名而來。我估摸,一方面看見自己的照片比較興奮,另一方面此時的顧客很少,所以她熱情地給介紹餐館的歷史,並帶我參觀餐館。

餐館是木制的結構,有上百年的歷史,也屬於“老房子”的範疇。3-4層的錯層結構,大約有100多個座位,規模算是不小了。一層是吧台、開放式的廚房操作台,主要接待散客,二層以上主要是接待團體食客。牆上幾乎掛滿了照片、招貼畫,很多是有關這個餐館的,可以想像出來當年熱鬧非凡的景像。靠牆放著黑色的葡萄酒木桶,目前是起裝飾作用,還有大蒜辮子從頂上垂掛下來,有的房間裡還掛著火腿,不知是否有我們的金華火腿好吃不?

我座位的對面上方是一張大的裝飾畫,描述的是她爺爺的爺爺就餐的場景。紅紅的大蝦、烤乳豬、烤雞,還有蝸牛,……,看場面應屬於“大吃大喝腐敗型”。

點了這裡的特色菜,還點了一瓶白葡萄酒。這裡的水也需要點,有帶汽和不帶汽的兩種,要錢的。除非你堅持要普通水,服務員會到自來水管上給你接點。雪白的桌布,深黑紅色的靠背椅,桌子上擺放著杯子、鹽、胡椒粉小罐。蝸牛餐館處處能看到蝸牛的標志,桌布上、餐巾上、餐具上,窗戶玻璃上,連廁所裡的瓷磚上也有蝸牛的標志。

面包也是蝸牛的形狀。剛烤好的面包,金黃顏色,香味撲鼻,掰一塊放入口中,外焦裡筋,光吃面包就能吃飽。早知道這樣,帶點榨菜就不用點菜了。

當家菜“蝸牛”上來了。做法就是把蝸牛煮熟澆汁,味道不錯,但“巴市蝸牛有點鹹”。吃蝸牛時刀叉用不上了,筷子這裡也沒有,自己也沒隨身帶,於是用“五指叉”吃了個痛快。

海鮮拼盤來了,有煮的海紅、花蛤,三種海蝦,還有烤的墨魚仔;干鍋海鮮裡有蝦、鮑魚,這兩樣沒有什麼特色,但味道比較鮮。點的一半烤雞也來了,烤的還不錯,外焦裡嫩,皮特別的鹹、香,配了烤西紅柿、炸薯條,特色嘛,說實話,一般。

這時候,來就餐的客人逐漸多了起來,女老板也開始忙活起來了。只見她坐在高腳凳上,面對操作間,像在指揮一場戰役,通過從屋頂垂下來麥克風,發出指令。一幫子老少爺們,在她的調動下忙前忙後,跑上跑下,整個是不亦樂乎。如果是晚餐,人更多,更能顯示出她的指揮才能來,呵呵呵。

酒足飯飽,又來了杯咖啡,接下來該觀景去啦。吃了“蝸牛”大餐,走路都有點慢了,……。


精選遊記: 巴塞羅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