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樓啊,土樓

作者: 柳笛舞風

導讀揣著夢想上路,在3月8日的上午。我和鳳姐姐都有按捺不住的激動。土樓似一顆種子,不知從何時起已在心中扎根,春悄然走近,便生長發芽。汽車駛在通往南靖的路上,兩旁除了香蕉樹還是香蕉樹。進入盤山公路,不停地拐彎,沿途申報世遺的標語比比皆是。當第一座土樓進入視線時,心中依舊是洶湧澎湃的激動。那是真真切切的,不同於往日在畫冊上見到的,不再顯得縹緲 ...

揣著夢想上路,在3月8日的上午。我和鳳姐姐都有按捺不住的激動。土樓似一顆種子,不知從何時起已在心中扎根,春悄然走近,便生長發芽。汽車駛在通往南靖的路上,兩旁除了香蕉樹還是香蕉樹。進入盤山公路,不停地拐彎,沿途申報世遺的標語比比皆是。當第一座土樓進入視線時,心中依舊是洶湧澎湃的激動。那是真真切切的,不同於往日在畫冊上見到的,不再顯得縹緲。群山聳立間,不時會出現一兩座土樓,難以平靜中又增添幾多驚喜。

“田螺坑到了!”司機話音剛落,我們匆匆下車。在觀景台上,呈現在眼前的就是有“世界上最美的土樓群”之稱的田螺坑土樓群,三圓一橢圓的土樓擁著一座方樓,如一朵盛開的梅花點綴在青山間。順著大道走,不久便見一小路,不規則的石子凸現於黃土上。拾級而下,綠樹,山花,清風,翠竹,還有那觸手可及的土樓,一路的勞累全然散盡。

我們繞著五座土樓轉了一圈,一樣的黃牆黑瓦。方圓之間,厚實牆體的裂縫,剝落的粉土,圖案早已模糊的石墩,長滿青苔的水井,無不訴說著歷史的滄桑。

據了解,處於“梅花”花心位置的步雲樓,始建於1796年,高三層,每層26個房間,全樓有4部樓梯。取名步雲,寓意子孫後代從此發跡,讀書中舉,仕途步步高升青雲直上。果然,步雲樓還在興建,族人又有了財力,隨即在它的右上方動工夯建新一座圓樓,叫和昌樓,也是三層高,每層22個房間,設兩部樓梯。1930年,步雲樓的左上方又建起了一座圓樓——振昌樓,還是三層高,每層26個房間。1936年,一座叫瑞雲樓的圓樓又在步雲樓的右下方拔地而起,高還是三層,每層26個房間。最後一座文昌樓建於1966年,是一座橢圓形樓,仍舊是三層,每層有32個房間。五座土樓疏密得體,高低錯落有致,從坡底公路上往上看,田螺坑土樓群猶如布達拉宮橫空出世,在陽光裡金碧輝煌。

離田螺坑不遠的下阪村有座“東倒西歪”樓。裕昌樓就落在溪邊,樓內回廊的支柱左傾右斜,卻也經歷了近七百年,一中年男子向我們介紹,樓內每家廚房都有一口小井,舀上一瓢,清洌甘甜。這時,縷縷飲煙浮於山坡上,霞光中孩子的笑臉;三三兩兩歸來的村民;院中倚在門檻的黃狗;寧靜中洋溢著無限生機。

一弦明月高掛於深藍色的天幕中,星光點點。

今夜,擁著土樓入夢。

又起了個大早,天有些陰,冷了許多。離開田螺坑時,我不住回頭望望,隨著著眼點的不同變幻著各種姿態。一路上,風嗖嗖地吹,吹去一臉倦意。雨點零星打在臉上,一樹樹素白的梨花尤其楚楚動人。

塔下,一個美麗的山村。小溪穿村而過,站在石橋上,仿佛置身於江南水鄉。沿石路走一會兒,老遠就能望見半山腰上的石旗杆,我們便知道到了德遠堂。走近細看,杆頂有尖有筆鋒,有如關刀狀的。杆身雕龍刻獅,栩栩如生。上面刻有立杆事由,字跡仍清晰可辯。塔下的德樓頗有名氣,前半樓高四層,每層10個房間,後半樓卻只有一堵三層樓高、半月形的夯牆,形似圍裙,因此得名圍裙樓。

經過曲江,隨處可到土樓,到了河坑,居高鳥瞰,形狀各異、大小不一的土樓星羅棋布般撒在山谷盆地間。

懷遠樓歷經百年仍完好無損,是一座內外建築保護最好、建築藝術最精美的雙環圓土樓。牆基是用大塊河卵石和三合土壘築的,有3米多高。天井中心正對大門的是既為廳堂又為私塾的“斯是室”,裡面雕梁畫棟,裝飾考究。“詩書教子詔謀遠,禮讓傳家衍慶長”“天下良謀讀與耕,世間善事忠和孝”等對聯折射出主人耕讀傳家的理念。

建在沼澤地上的和貴樓高達21.5米,是最高的土樓。樓名及樓門聯“和親偕康樂成書慶余家室 ,貴子共賢孫繞座善積箕裘”表達的都是樓主的美好期望和宏偉抱負。其“厝包樓、樓包厝”建築模式上土樓中是少見的。更令人費解的是,樓內天井兩邊相距不到10米的兩口水井的水質截然不同,左邊的井水清澈甘甜,右邊的井水混濁不清,俗稱陰陽井。

依山傍水的土樓賦予客家人水般的靈性,山般博大的胸襟。蘊含濃厚中原文化的土樓在風風雨雨中承載著歲月的積澱。此行,我知道土樓已烙在心裡,再也抹不去了,“當我一轉身,離開的你,用我一輩子去忘記。”

D1:石獅--漳州--南靖--田螺坑土樓群--裕昌樓(東倒西歪樓)

D2:裕德樓(圍裙樓)--塔下德遠堂(張氏祖祠)--石橋順裕樓(最大的土樓)--河坑土樓群--梅林懷遠樓(最精致的土樓)--和貴樓(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精選遊記: 龍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