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游記(我同事寫的,並授權我可以貼在這裡)

作者: Master_li

導讀藏人藏人偏黑,偏矮。如果不是在特定的場合或穿上民族服裝,不是百分百能與漢人區別開來。我在八廓街碰到兩個賣紀念品的人,長相穿著都差不多,我是通過她們的漢語發音才分出是一漢一藏。 藏人較少洗澡,據說1年1次,誇張的一生1次。我想決不是西藏缺水,西藏原是海洋,有許多鹹水湖;還有許多雪山,雅魯藏布江的含義就是雪山融化的雪水。西藏的主要公路均是在 ...

藏人藏人偏黑,偏矮。如果不是在特定的場合或穿上民族服裝,不是百分百能與漢人區別開來。我在八廓街碰到兩個賣紀念品的人,長相穿著都差不多,我是通過她們的漢語發音才分出是一漢一藏。

藏人較少洗澡,據說1年1次,誇張的一生1次。我想決不是西藏缺水,西藏原是海洋,有許多鹹水湖;還有許多雪山,雅魯藏布江的含義就是雪山融化的雪水。西藏的主要公路均是在山谷裡,旁邊多是清澈奔湧的河流。藏人較少洗澡,主要與他們游牧活動有關。牧人居無定所,溫飽即可,無處做洗澡的設施。另一個原因是寒冷,即使在10月,河水也是徹骨之寒。但西藏的貴族聽說有用牛奶洗澡的,我想他們在地熱溫泉洗應更為普遍。在著名的羊八井,我們忙於頭暈嘔吐,沒有絲毫洗澡的興致。

我們在上海准備了一些糖果、牛肉干、零錢,還有人准備了一大把鉛筆,是給西藏的小朋友。西藏原先給人的印像是很窮,乞丐很多。在布達拉宮附近,我們上車時有一群小孩圍過來,抱住腿,叫“爸爸爸爸,1毛錢”。我們在西藏旅游一圈,覺得西藏不該窮。西藏有大片的森林,有全國屈指可數的水力資源,有豐富的礦藏,有基礎雄厚的畜牧業和毛紡業,有12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只有260萬的人口。關鍵是觀念。行乞在西藏是人人可以理解的行為。據說1頭犛牛可賣3000元,我覺得一家養100頭犛牛不是大問題。有一些牧民將賣犛牛的錢揣在懷裡,一路乞討到拉薩,然後將錢悉數捐給寺廟。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西藏的寺廟是那麼的富麗堂皇了(西藏的寺廟的富有超乎我的想像)。物質的富有與精神的滿足,如何取舍,藏人給我們不一樣的回答。

我們一直向導游要吃藏餐,終於有一次在拉薩附近的小村莊吃到了青稞酒和藏粑。青稞酒就是糯米甜酒,略苦。為防高原反應,沒敢多喝。藏粑由青稞面、紅糖、奶油、茶等做成,吃時用手抓一把,捏一下,送入口中。我們嘗一口還可以,不會多吃。卻是藏人的美味。在日喀則的3星賓館中,我們吃中餐自助餐,而我們的藏族司機“帥哥”就多了一盤藏粑,他還得意洋洋地告訴我們,是賓館裡哪位小姐為他做的。在林芝住在八一鎮,飯後沿街散步,主要有幾種店:土產及旅游紀念品,日用品,飯店,音樂茶座。所謂音樂茶座均在晚上開門,極具暗示的粉紅色燈光下幾位小姐圍坐在靠門口的床上,再覆上一條被子,裡面是幾間密封的小室。——數量之多讓人吃驚。我一直想逛的是藏人開的為普通藏人服務的小店。終於在一個很不起眼的地方看到了,我一下子仿佛回到了二十年前,店裡賣的還是很陳舊的東西,好像他們從另一個年代整個兒的搬了過來——比如一種叫暗扣的東西,小時有好多衣服要用上它的,在其他地方難得看到——我們竟買到了藏人的一種地道的零食:有些像山芋干一樣的奶渣。“10塊錢一斤”,女店主的小兒子告訴我們。我們要了2塊錢的。奶渣幾乎沒味道,我想加了糖就是奶糖了。在拉薩的最後一天我們買了速溶的酥油茶,有鹹有甜。

在西藏可以吃到的最多的是川菜,我想著會漸漸改變藏人的飲食,如佛教改變西藏的宗教一樣,是漢文化對西藏的滲透。


精選遊記: 日喀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