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谷廊橋

作者: CSD28873610

導讀幽 谷 廊 橋三條橋是我在泰順看到的最美麗的一座橋。它安靜地橫臥在群山環抱的山谷中,離縣城羅陽約47公裡,離洲嶺鎮約5公裡。 浙江泰順是名聲日起的中國廊橋之鄉,境內有數十座建於明清時期廊橋,較有名的除三條橋外還有文興橋、北澗橋、溪東橋、永慶橋、毓文橋等。都是一色木結構,青瓦飛檐,雕梁高欄,一跨過河。 上世紀九十年代前期,美國的一部同名小說與� ...

幽 谷 廊 橋三條橋是我在泰順看到的最美麗的一座橋。它安靜地橫臥在群山環抱的山谷中,離縣城羅陽約47公裡,離洲嶺鎮約5公裡。

浙江泰順是名聲日起的中國廊橋之鄉,境內有數十座建於明清時期廊橋,較有名的除三條橋外還有文興橋、北澗橋、溪東橋、永慶橋、毓文橋等。都是一色木結構,青瓦飛檐,雕梁高欄,一跨過河。

上世紀九十年代前期,美國的一部同名小說與電影《廊橋遺夢》風靡了中國。《廊橋遺夢》講的是一對中年男女婚外戀的故事,浪漫而悲情。故事圍繞著一座廊橋展開。據說在美國,後來這座廊橋就成了游覽勝地,可能是同病相憐的緣故,開始來看的都是中年男女,但之後青年人與老年人也紛紛前來湊熱鬧,這或許是因為許多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由吧。反正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前來朝聖,廊橋就此名聲大起。

中國的廊橋迷大多去不了美國,但他們幸運地發現了泰順,浙江泰順的廊橋雖然還沒有發現與什麼愛情故事沾邊,但無論結構還是造型,都要比電影裡看到的美國廊橋復雜和美麗。於是沉默了幾個世紀的泰順廊橋頓時就成了旅游者眼中的寶貝。

我們一行四人慕名於10月1日中午到達了泰順的雅陽鎮,下午就隨著向導游覽了北澗橋和溪東橋,然而當我們提出第二天想去看三條橋時,向導卻推脫起來,說是沒法走,路很壞,小車去不了。在我們一再堅持下,向導讓了步。但當我們上路後才知道向導說的不假。泰順是浙江少數的幾個貧困縣之一,三條橋所在的洲嶺方向又十分偏僻,中巴班次少,窮鄉僻壤的路走的最多的是牛車和拖拉機,尖利的石頭和坑坑窪窪使低底盤的小車視為危途。

在一路的顛簸與生怕爆胎的提心吊膽中,我們來到了地圖上所標的位置,卻不見三條橋的影子。向導不斷停車問路,當地話我們一句也聽不懂,到後來路上人越來越少,問路也找不到人,只能憑感覺往前開,時間一點點過去,路是越來越壞,正當我們快失望時,忽見前面路邊坐著兩個游客打扮的人,一問,正好,他們就是從三條橋來的,身後的那條小路就通三條橋。這兩人是我們在三條橋附近所見到的除我們外唯一的一對游客。從公路到三條橋,一路下山,路時而寬能三人並行,時而窄只能一個跟著一個,一會兒是石階,一會兒是泥徑,最要命的是沒有路標,走了多時,山裡不見一個人,甚至連個文字類的東西也看不見。我們就這樣懵懵懂懂地摸索著前進,只記牢網上看來的一句話:“遇到岔路靠左走,半路上有一間屋子,是路上可見到的唯一一戶人家,左手一條田埂通往三條橋。”走了將近半個小時,山勢漸漸開朗,前面傳來:“看見啦!”令人歡欣鼓舞的喊聲。三條橋終於到了。

太陽已經偏西,廊橋已沐浴不到它的陽光,黑沉沉的像個世紀老人安靜地橫臥在兩山之間。但四周的天還很亮,群山一層層展開,秋天的金色、棕紅、墨綠、淺藍,色彩斑斕十分好看,一條曲曲彎彎的溪流從橋下穿過,藍色的溪水時而在卵石間喧嘩時而在深潭中寧靜,風微微吹過,留給我們絲絲甜意,清新的空氣讓我們都不由自主地深呼吸起來。

整個山谷只有我們五個人,我們圍繞著三條橋上上下下盡情地拍照,歡笑,凝視著,仰望著,琢磨著古人是如何在山勢陡峭的峽谷裡建起這麼一座秀美宏偉的廊橋,這麼粗大的木料是就地取材還是從外面運來,需要多少勞工,誰是建橋的主人,究竟是為了什麼原因…

我們被三條橋獨特的魅力所震撼,被廊橋的秀美,被山谷的沉靜,被我們心中對古人的崇敬,被人與自然結合得如此默契…一切都顯得是那麼地偉大,了不起。我們只感覺天地間的美在此交融,力量的美、滄桑的美、博大的美、委婉細膩的美融合在一起,神聖地將我們緊緊包圍,使我們緊張得幾乎不敢大口喘氣。好像不是在看一座橋,而是在朝拜一座聖殿。這一切,平原地區大道旁的廊橋是沒有的。

我們開始為它在旅游旺季裡如此受人冷落而鳴不平,紛紛討論起開發它的方案來,有的說要修路,有的說要豎路標,還有的說主要是擴大宣傳,最好能挖掘出了什麼浪漫故事來,比如小姐和公子正好在廊橋上躲雨,後來又怎麼怎麼的等等,而且要悲劇,類似梁祝,保證游客大增,這個任務最好落實給某某人。

太陽更西了,大山和廊橋無語地面對著我們這些後人的善意和激情,清澈的溪水汩汩地在我們腳下流過,整個山谷顯得更加安靜。我們戀戀不舍,但我們要走了。

據向導後來說,古時連接三條橋的這條路是浙江與福建唯一的通道。

我想,那時兩岸的山道上一定馱鈴聲聲,橋上人來人往。

而今有了公路、鐵路與航空,這裡沉寂了,連接橋兩岸的小路上長滿了野草,如果不是廊橋還在,不是《廊橋遺夢》,誰還會想到這裡曾經有過的輝煌。


精選遊記: 溫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