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游黃土高原八日談

作者: 秋趣

導讀我們民族的先祖,“逐水而居”,一切中華文明都可以在黃河流域找到淵源,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說,中華文明本質上是大江大河的文明。在這個意義上,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黃河是炎黃子孫的母親!我尋訪過徐州黃河故道,也曾親歷中原的地上懸河,鐘情於黃河,就像成年的兒女倍加思戀白發親娘,於是,我決意沿母親河溯流而上,懷揣著的是那種久未看望母親的急切。 ...

我們民族的先祖,“逐水而居”,一切中華文明都可以在黃河流域找到淵源,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說,中華文明本質上是大江大河的文明。在這個意義上,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黃河是炎黃子孫的母親!我尋訪過徐州黃河故道,也曾親歷中原的地上懸河,鐘情於黃河,就像成年的兒女倍加思戀白發親娘,於是,我決意沿母親河溯流而上,懷揣著的是那種久未看望母親的急切。

一日談

還在長假到來之前的一個多月,我和夫人商議,為讓旅途更加愉快,在攜程網上征邀同行旅友,最終選定一位復旦大學醫學研究生導師夫婦同行,隨後一次愉快的見面和數次通話,把所有行程事務安排妥帖,不料在出發的前兩天,導師抱歉地打電話告訴我,因為先進性教育不能請假,只能爽約。雖還有其他旅友可供選擇,終因不能如願再找到一位研究生導師,最終,還是我和夫人上路了。

長假期間的高速公路熱鬧非凡,車水馬龍絕大部分是出游的小車。到達江蘇高郵龍奔服務區,難以置信的是休息區人流如潮,餐廳人滿為患。車過宿遷,烏雲漸濃,下起毛毛細雨,一會,細雨便成淅淅瀝瀝的大雨,打在車窗劈啪作響,道路積水增加,車速隨之減慢到一百碼以下。因為已經游覽過鄭州一線,這次行程的旅游從洛陽以西開始,所以第一天全部在路上。

車經徐州,手機裡便有徐州移動問候短信外加廣告發來,剛出江蘇境,又有安徽移動的問候廣告短信發來,正笑說如今的移動通訊真會做生意時,手機又叫,一看剛進河南界,移動的短信廣告就已發來。原來,這段連(連雲港)霍(霍爾果斯)高速公路有數十公裡左右穿過安徽境內,一百碼的時速不過一晃而過的功夫,而做生意的卻並不因為僅是一小段路而放過商機,也服了移動通訊能把這看不見摸不著的電波和地域範圍契合得如此天衣無縫。

當晚,一路順暢到達商丘。按照我們多次出游的經驗,住宿選擇中小城市旅館價格比較便宜,同樣的價格,在大城市只能住一般旅館,而在這些中小城市卻能住到星級賓館,此經驗屢試不爽,所以這次我們選擇商丘翔宇大酒店住宿,才二百多元就住進了當地最好的賓館。

次日談

沿高速公路向西飛駛,過了鄭州,便在不知不覺之中順著不斷延伸的高速公路逐漸登上了魂牽夢繞的黃土高坡。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昔日荒涼的千裡黃土已經面目全非,經過數十年的水土保持工程,植被養護已見成效,放眼望去,廣闊無垠的黃河平原,滿目蒼翠蔥蘢,成片的紅高粱一片豐收景像,大片的果樹林裡成熟的蘋果高掛枝頭,令人垂涎欲滴。不過,由於地質原因,連日大雨之後,還不時可以在道路兩旁見到坍塌的土方,但和昔日大片的荒漠相比,顯然不可同日而語。此時此地,簡直不敢相信,夢中那垂垂老矣的黃土地竟然會變得如此年輕美麗!我以為一路西去還會看到昔日景像,便自以為是地跟夫人說,再往西你就會看到千溝萬豁、真正的黃土高原了。

中午時分到達澠池,此地乃是中原大地一個有四千年文字記載的歷史古城,如果你知道“完璧歸趙”和“怒發衝冠”的成語故事,那就一定知道藺相如這個歷史人物;如果你崇尚這個歷史人物的情操,那就一定會對秦趙會盟台發生興趣。如今的澠池早已不能和四千年前的顯赫相比,只是河南的一座縣城,不算繁華但卻給人和諧的感覺。轉來轉去找不到會盟台,數次問道無果,最後一位熱心的出租車駕駛員指路,才在一條很不像樣的小路邊看到了指示牌,沿著彎彎的泥路駛入,盡頭是一座小山,山下一條小河。此時大雨滂沱,河水已經漫過小橋,沒法辨別何處是橋何處是河,躊躇之際,忽見前後有兩輛自行車相向從橋上涉水而過,讓我估計出橋的位置,趕緊拉住了老鄉問橋上能否過車,得到肯定答復之後,便小心翼翼地涉水過橋,於是,千年古台便矗立在眼前了。

那是一座不起眼的土丘,高十余米,丘上有亭,內樹一碑,鐫刻有“重修古秦趙會盟台碑記”,為1941年郭昌錦、衛立煌、章士釗重修時所刻。土丘之側,另有一座“會盟台”碑刻,是明代鐫刻民國重修解放後再重修。土丘之上雖柏樹森森,然周圍均被今人使用,遺跡保護的級別僅為縣級。豪雨之中更無游人,立於亭上,遙想當年藺相如玉石俱焚的勇氣和機智,居然令強秦畏而卻步,四野不絕於耳的風聲雨聲遂成鏗鏘之聲,此所謂邪不勝正也。此地原本無丘,因秦趙會盟修好,兩國士兵為掩埋刀槍捧土而成。以此看來,1941年國民黨要人和社會名流出資重修會盟台,借古喻今之意不言自明矣!

正遐想間忽有老者上丘收取門票:兩人拿五元,就不讓你下去了。我大為不滿:不讓我下去還讓我住在這上面了?老者趕緊解釋:不是不讓你下來,是讓你付錢就不用你往下跑了。明白方言差別之趣,不禁和老者相視大笑。

離開澠池,沿著310國道經陝石鄉向三門峽市駛去。原本打算去陝石鄉一訪杜甫創作《石壕吏》的車壕村,可惜在途經陝石鄉時,國道兩邊的盤山公路上,因連日大雨,多處塌方流石,沿途不斷有“危險”的警示標志,有一處塌方把道路完全堵塞,過往車輛排成長龍,搶修的鏟車正忙著清理道路。無奈只好放棄,改道直奔三門峽市游覽三門峽黃河大壩。

三門峽市是因黃河大壩而興起的一座新興城市,五十年前,剛剛解放的中國人民傾全國之力,在機械化程度很低的條件下,建設起萬裡黃河第一壩,攔洪、蓄水、發電,流域內洪澇災害大幅度降低,確實造福一方,但是由於黃河泥沙沉積問題沒有得到根本控制,庫底抬高,庫容逐年壓縮,不得不仍向下游排沙。我們到達三門峽大壩時,正值排沙時分。只見雄偉的大壩橫跨黃河,全長約800余米,壩高100余米,巍然屹立在黃河三門峽谷之間,大壩頂部寬達50余米,可供游人參觀行走,西為河道,東是沙道,中間南北向的分水道是空心的,已經開辟成游覽區,游人可以從中走到大壩升向黃河中央的最南端,站在這裡,可以望見雄偉的壩身上寫著巨幅大字“黃河安瀾、國泰民安”,大壩底部正開閘排沙,翻滾的褐黃色泥漿像脫韁的野馬,震耳欲聾地咆哮著、吶喊著,狂野地向下游奔去,撞擊出黃色水霧騰空而起數十米。夫人附在我耳邊大聲喊“趕緊照相!”我在震天的浪濤聲中回答“明白!”於是,懷著那種急切,那種激動,那種令我熱血沸騰的感覺,把浪濤,把大壩,把上游湧出大壩的泥浪,把下游的“中流砥柱”,一一攝入鏡頭。

是夜,宿於三門峽市。氣溫下降,買內衣發現賓館提供寬帶接入,夫人便興致盎然地上了榕樹,身在異鄉進二泉,莫名有了那種親熱。

三日談

一覺醒來,窗外已是雨住天晴。

距今3000年前,這塊黃土地曾經是一個西周貴族的領地——虢國,“唇亡齒寒”“假虞滅虢”就是源自虢國和鄰國之間的生存故事。上個世紀90年代初,虢國兩代國君虢季、虢仲墓葬相繼發現,以此為基礎建成的虢國博物館頗具規模,館藏精致,墓葬保存完好,所發現之文物極為珍貴。由於虢國的時代正處於奴隸制社會,墓葬均以真車活馬入墓,但在近旁發現的平民墓葬還不能斷定是否活人殉葬。滄桑久遠,依附於這些已經完全石化的器具和屍骨,無論是政治經濟文化還是日常生活,古人完成了對後代的信息傳遞。

由高速公路到靈寶下,不過十幾分鐘車程,便到了函谷關景區。這座始建於春秋時代的古城,北塞黃河,南接秦嶺,當時是洛陽和長安之間的戰略重鎮,也是春秋時代秦趙邊陲之關隘,故與函谷關相關的人文故事特別多。

自春秋以後,中國社會進入諸侯割據狀態,尾大不掉漸成氣候,函谷關經常發生大大小小的戰爭,最著名的戰爭,一次是春秋時代楚懷王連橫六國之師伐秦,一次是戰國時代楚趙衛等五國犯秦,均以強秦勝利而告終。函谷關有“雞鳴狗盜”成語故事,是說春秋著名賢人孟嘗君逃離秦國時半夜途徑函谷關,當時以雞鳴為約開關,孟嘗君遂命人假為雞鳴而引發群雞報曉,使孟嘗君得以逃脫秦軍追捕。

少年時代,我曾經讀到一篇介紹老子的文章。多少年過去了,至今還記得文章開頭是這樣寫的:“一提起老子,人們的眼前就會浮現一個身影:一個鶴發童顏的老者,帶一個書童,騎一匹青牛,悠哉游哉地出函谷關向西而去,不知所終。人們說,老者得道成仙了。他,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老子”。從此,函谷關就烙印一般刻在我的腦海裡。今天,終於一睹雄關真容。

步入函谷關景區,一座氣宇不凡的大殿,是供奉老子的道觀,觀內游人如織,道人穿梭,香火繚繞,紅燭輝煌。大殿圍牆鐫刻著老子的《道德經》全文,右側通向古函谷關城樓,只見群山峽谷之間,有一座高達數十米的關隘矗立其間,城牆上左右各置了望樓,中間是對稱的兩座青磚飛檐主樓,城牆置有三道關門通行,望著這厚厚的城牆,方明白當年孟嘗君非用“雞鳴”之計,是絕難逃出追捕的。城樓前的廣場上,果然有老者騎青牛之塑像,老子!從讀到介紹老子的文章到真正站在函谷關上,其間過去了大半輩子,此時此刻所感受到的滿足和快慰,除了站在身旁的夫人,怕是很難有人能理解了,誠如老子之謂“知足之足,常足矣”!

再上高速公路,打算到臨潼休息,第二天探訪名震中外的西岳華山,不料才駛出半個小時,忽然腰際刺痛,換上夫人駕車讓我休息,僅堅持了一會,便一陣痛過一陣,臉色發白,滿頭大汗,夫人被我這沒有任何先兆的病痛嚇壞了。車到潼關,夫人便駕車下了高速,直奔潼關縣醫院急診。

急診室兩名醫生正在閑談,看到我們兩個外鄉人非常友好,夫人絮絮叨叨地告訴醫生我犯病的模樣,我則輕輕地告訴醫生怕是腎結石發作了,因為在春天體檢時就知道病灶但尚未發作而已。醫生笑說,你倒是腦子清醒,隨即叫來碎石科一個年輕醫生作B超檢查,確診之後提出馬上碎石,說能很快解除疼痛繼續上路,不過,要價很高,連藥費得1000多元。當此之時,魚肉焉與刀俎侃價?隨即上手術室醫治,一小時之後果然疼痛消失,不敢馬上上路,隨即留宿於潼關電力賓館,堂堂星級賓館竟無熱水洗浴,只好退房,盡管那個原先信誓旦旦保證有熱水的服務員還想收錢,可那個負責人還是同意不收錢,並且略帶歉意地讓我們另找旅館。

當晚,在賓館點菜就餐,想起這一路就餐老覺得菜量太大,便特意只點了香菇青菜炒蛋、西芹腊肉和兩碗酸湯面,沒想到還是吃不了。

四日談

為放心上路,按醫囑一早再去醫院復查,那個年輕醫生剛做完B超,忽然進來一個中年醫生,唬著臉大聲呵斥說:你能治就治,不能治別耽擱了病人,人家是大老遠從上海來咱旅游的客人。我驚訝:怎麼啦?中年醫生說:我是這裡的主治大夫,他是學生。方明白被學生做了大生意,當老師的心有不甘了。

告辭了心有戚戚的主治大夫和他的學生,輕松上路,九點半時分到達臨潼。昨日因病耽擱大半天,遂放棄華山直奔驪山,盤旋而上,在半山腰停車買票進入景區。

驪山之名,在於此山常和驚心動魄的歷史事件相連。遠古的西周因“烽火戲諸侯”以至“平王東遷”,歷史也由西周進入東周即春秋時代,是我國歷史上的奴隸制社會由盛而衰的轉折點。近代的西安事變,以張學良將軍個人被一生軟禁和國共合作抗日告終,則是近代歷史的轉折點。

穿過驪山古道,山路可通山頂的西周烽火台。有拉馬公司服務人員立於道側招徠生意,用馬馱上山來回40元。棕色的馬身油光閃亮,高大雄壯,筋肌暴突,馬蹄踢得塵土飛揚,給人一種充滿力量的感覺,不能不讓人對它賦予信任。我和夫人各騎一匹馬上山,一路走去,在我們看來根本不能走路的山澗裡,馬兒走得非常悠閑,時而啃一下樹枝,時而還停下撒尿。服務人員是當地老鄉,一路告訴我們,烽火台距今已有3000余年歷史,經過多次修繕,至今保存完好,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人都不敢毀壞這個歷史建築。一位鄉人甚至唱了一段信天游,於是,穿過密密的山林,我們看到了建於西周時代的烽火台。

烽火台立於驪山之顛,四野盡收眼底,前方一展平原可集萬千兵馬。烽火台中空通頂,底部可備柴火,猶如今天的直立式鍋爐,一旦突發戰事,便舉火為號,所出濃煙,數十裡外舉目可見,四方兵馬即來勤王,為古代軍事信息傳遞常用之法。《史記》載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居然冒天下之大不諱,就是在這座烽火台上舉火空召諸侯兵馬,以至真有敵情無人相救,西周氣數就此落定。此時,山色空朦,霧氣繚繞,游人中慨嘆者有之,恥笑者有之,攝影留念者有之,洗耳恭聽者有之,皆謂昏君亡國,此千年之明證也!

驪山之陽,是著名的唐代華清池景區。有今人仿造的長生殿,以《長恨歌》述說那楊貴妃千古韻事,表過不提。

沿著彎彎的小路上行,很快到達西安事變故址,張學良和楊虎成將軍當年的辦公地點保存完好,兩將軍哭諫、錚諫、兵諫之地依然,兵諫亭兀然山腰,無聲地訴說著不堪回首的一切

其實,自周以來,因此地有溫泉常年適宜沐浴,故歷代帝王均在此建立行宮,到唐代時登峰造極,建成現在所見之宏大規模。帝王的沐浴場所反映了古代君王的凡人生活,不過其豪華侈靡令人嘆為觀止,如果把御湯、蓮花湯、海棠湯、太子湯等建築與今天任何一家頂級浴場相比,至今仍屬華貴之冠。有景區開發的溫泉浴室可供游客一嘗帝王沐浴的溫泉,遂買票入內,那溫泉果然怡人,身處水中纖柔有加,出水揩干,遍體滑凝,實在是名不虛傳。穿榭過廊,一路可見足浴、洗頭之處,均是高朋滿座,生意極好

距華清池不過幾分鐘車程,便到了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與二十多年前剛剛開放時相比,今天的兵馬俑博物館無論管理或是建築,都面目一新。開放的三個墓葬坑,以二號坑為最,兵馬俑以真人體型塑造,能清晰辨別俑人身份和軍陣排列,規模之宏大令人咋舌。如果說我在二十年前參觀時感到震肅,那麼今天再次所見,感到的仍然是震撼,偉大的先民早就具有如此能力,卻並無欲望“發現”新大陸,我們這個民族天性如此!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十年之後葬於驪山。據《史記》說,秦皇陵墓葬內含有千百機關確保萬世無恙,雖然還沒有發掘,但這種懸念卻令各國各地游人紛至沓來。順著陵寢小道可達陵頂,小道兩邊經年的果樹上,鮮紅的石榴掛滿枝頭,不時有告示提醒:皇陵石榴有仙氣,自行采摘每只五元。待到陵頂,見西北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張先生簽名售書《秦皇萬花筒——贏政身世歷史大揭秘》,欣然購書,在扉頁上請張先生留字,告別時鄭重邀請張先生得空上榕樹二泉社團訪問。此書敘述流暢,史料詳盡,分析得當,觀點頗為新穎,其中,作者質疑秦始皇東巡途中的死因不無道理,令人遐想無限。

是夜,為便於第二天的行程,宿於銅川,許是網絡沒有普及,雖是星級酒店但不能上網,夫人怏怏。

五日談

數日陰霾天氣放晴,陝西老鄉直說上海人運氣好,既可以暢快上路,又因水量大增可以見到真正的壺口瀑布。我和夫人輕松上路,第一站是去黃陵市游覽黃帝陵。

從銅川到黃陵,簇新的高速公路令人暢快,一路飛駛,大約8點45分便到達黃帝陵。車在陵前廣場停下,夫人一下車就展開雙臂歡呼起來,我跟著大叫“黃陵”!管車的、擺攤的、開游船的見了都見怪不怪地“嘿嘿”直笑,想必是如此盡情的大有人在。

我們民族的先祖有黃帝炎帝兩個部落,在多年爭吵之後合而為一,這便是炎黃子孫的由來。黃帝陵景區分為兩個部分,前為供奉黃帝的軒轅廟,後是黃帝橋山陵寢。軒轅廟座落於橋山之腰,山下有湖環抱,通過一座長橋再上數十級台階,進得壯觀的花崗岩門樓,數千年的古柏便迎將過來。當今世界什麼都有仿制品,甚至克隆人都在研究之中,唯獨古樹無法復制。游客驚詫於保存至今的黃帝手植柏,爭相留影。歷代帝王名流,也以在此植樹為貴,故黃陵古柏數萬,千年以上達一萬多株,時間在這些古柏身上留下的年輪,和千奇百怪的自然造型證明著此地真實歷史的久遠。軒轅廟前有“誠心亭”,一路可見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李鵬所樹碑刻,以及董建華所樹“香港回歸”、何厚驊所樹“澳門回歸”紀念碑。民族之祭,唯此乃翁,方悟連戰必謁黃陵之意。過誠信亭至軒轅廟大殿,和一般廟宇不同,大殿供奉的黃帝不是泥塑金身,而是一幅高大的石刻浮雕,上有黃帝畫像,畫像左右置各式青銅禮器。軒轅廟正門的橫匾,上有國民黨元老程潛1938年所書“人文初祖”四個大字。軒轅廟前,游人肅穆,無不懷敬仰之心。大殿左邊有長廊,歷代帝王名流拜謁黃帝留下的碑刻數以百計。廟後有新近落成的公祭露天廣場,包括地面全部采用花崗岩材料,公祭大廳古樸渾厚,全部建築達上萬平方米,極為壯觀。每年的清明,是全民公祭黃帝的日子,千年之約定俗成已是定規。1944年國共兩黨聯合公祭,至今在誠心亭留有蔣介石、毛澤東當年手跡。站在軒轅廟,祈望的是天下和平、再演炎黃安居樂業的輝煌,不管是你、是我、是他,即使是今天的阿拉伯民族和猶太民族,倘若也像我們的先祖那樣合而為一多好!

出軒轅廟不遠,就是橋山黃帝陵寢所在了。一進牌樓,首先可見漢武仙台,相傳為漢武帝朔方歸來途中休息處。沿石階拾級而上,一路古柏參天,不時可見古今名流植樹留名,甚至還有當今香港名流成龍植柏留碑,方知道百姓渴望的是改善今天的生活,而名流企望的是流芳百世。石階盡頭便是黃帝陵寢,陵寢前有修復於解放初期仿明式樣的公祭亭,左右對聯:黃帝英魂壯民魂,中華國脈承龍脈。陵寢前樹有大文豪郭沫若書寫的“黃帝陵”石碑。據介紹,全國解放前夕,革命老區人民整修黃帝陵寢,要求毛澤東手書“黃帝陵”三字,毛澤東以此委托郭沫若,故今天的碑刻是郭沫若手書。此碑之後,有“橋山龍馭”石碑,為明嘉靖年山東人氏所寫。陵寢規模遠不及後來的帝王將相,高僅五米左右,直徑約在十米以內。屈指算來,黃帝時代約在原始社會末期,距今已有4000余年,而至今仍能如此完好,究其原因,除了尊奉祖先的民俗以外,更為重要的是我們這個民族的精神特質使然。

滿懷肅穆離開黃陵,駛上去壺口的國道,這是我們此行最重要的目標。從黃陵到壺口,沒有高速公路,但210、309國道建設得非常好。到達洛川的時候,在加油站補充給養時問路,加油站的小姑娘看看車牌好奇地說:從上海開過來的?我說:是啊。姑娘吐了吐舌頭,笑說:好厲害。說著擺手示意“拜拜”,隨即轉身在耳朵裡插進耳塞,哼哼有聲。車行不久,路邊有標志“洛川會議革命遺址”,一看時間緊張,稍稍從車窗看一下,便踩下油門繼續趕路。隨著高原向上攀升,我們的車也漸行漸高,黃土高原就在眼前,而二十年前所見之荒原溝豁,那種被水流撕裂而無法愈合的口子,全無影蹤,到處是一片蔥蔥郁郁,植被保護工程的標志牌越來越多。我不能不感慨地對夫人說,不見了,黃土高原的千溝萬豁。我只能告訴她,現在樹木蔥蘢的山溝就是原先的溝豁,駛過一處高原地帶,初見黃土高原的夫人興致盎然下車攝影,又見遺棄的窯洞,夫人又下車攝影。有意思的是,我們發現不少新造的住房,當地老鄉還是建成窯洞的式樣,盡管不再挖山。

過洛川走宜川,向這個方向駛去的車輛逐漸增多,下午1點多,順利到達壺口。買完票車就停在了黃河岸邊,停車場邊建有“觀瀑坊賓館”。順著岸邊向壺口走去,遠遠的,就看見稍帶黃色的白霧蒸騰半空,耳邊傳來陣陣濤聲,兩岸密密麻麻一片游人。心知朝思暮想的壺口就在眼前,不由得腳下生風,急急地向前方奔去

《水經注》說:“禹治水,壺口始”。壺口奇觀,古已有之。一路東來,黃河河面寬達400余米,至壺口束窄到不足百米,跌入峽谷的落差達50余米,造就了壺口瀑布的驚人奇觀。壺口以下,經千年衝刷,兩岸裸露著層層疊疊的黑褐岩石,黃河由此浩浩蕩蕩向下游奔去,此即秦晉峽谷,這邊是秦,對岸為晉

一路從峽谷走近壺口,水勢越發浩大,聲震天地。峽谷裡水聲滔滔,兩岸有來不及從壺口跌落漫溢而成的瀑布,到了壺口下面,抬頭仰望,數十米寬的瀑布,無疑是從天而降。秦晉峽谷從這裡豁口,而峽谷之上的河床卻仍為一體,以下望上,目力所及,不見群山,唯見滔滔黃水自水天相接處瀉下,真正是“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再往前無路,便離開峽谷往上攀爬到黃河河沿直至壺口。

站在壺口岸邊,極目遠眺,群山之間有一條大河,滾滾的河水呼嘯而來,因了連日大雨,河面已經擴展至千米,在壺口找到出路的河水,打著漩渦噴著白沫向著壺口猛瀉,蒸騰的水霧直衝雲霄,此時的瀑布,哪裡還是水,分明就是一條龍,一條真正的黃龍!

頓時徹悟,為什麼黃河大合唱選取的背景是壺口,殷成宗的黃河協奏曲選擇的背景也是壺口,柯受良飛躍黃河也取壺口而為,因為,壺口就是九曲黃河真正的縮影,九曲黃河就是中華民族的像征。一個莊嚴的聲音在耳邊響起:可以藐視一切,但不能藐視黃河,誰藐視黃河就是藐視中華民族!

是夜,取道壺口下游的黃河大橋過境,宿於山西侯馬。因為興奮,因為激動,那天我和夫人談啊扯啊,久久未能入睡,夫人仍不忘上榕樹看看。

六日之後三天談

南方暑氣未盡而北方已是秋天。有道是:高速公路駕車,一怕迷路,二怕拋錨,而此後三天的旅途這兩件事都遇上了。

秋雨霏霏之中,我們離開侯馬直奔洛陽,在返滬途中順道慕名游覽龍門石窟。也許是因為雨天,也許是因為節日長假高峰已過,景區游人不多。依次游覽,到中央石窟望著滔滔的伊河,想起曾經被外來侵略者盜挖的佛像,想起通過海內外華人的努力索要回來的國寶,百感交集。

再上高速沿著鄭州繞城高速向許昌方向行駛。不料夫人駕車過立交時誤入西安方向,此時,大雨滂沱,我打趣:沒我不行吧?夫人雖不服氣地嘟嘟囔囔還是下車讓位,駛出十多公裡方調過頭來,於傍晚六點多才到達三國名城許昌,想起短信廣告說可以介紹旅館,遂按圖索驥,電話打過去竟全部回答“不知道”。幸好許昌賓館盡人皆知,很快找到目標。翌日,艷陽高照,從賓館就能看到春秋樓殿宇。春秋樓為三國關羽被曹操軟禁之處。有問安亭,是關羽每日向皇嫂問安之處;有春秋樓,供奉關羽秉燭夜讀《春秋》之塑像,是關羽經典造型。有掛印亭,謂關羽得劉備消息掛印而去,成千裡單騎之行,得千古義舉美談。

天色尚早,和夫人商定為保證返程時間充裕,游覽春秋樓之後即上路向蚌埠方向駛去。一路暢快,中午時分到達界首即河南安徽交界處,繳了路費剛想啟動,卻發現離合器失效,大驚。收費處幾個小伙子幫忙將車推出收費道口,在路邊熄火停下。打開車蓋,不見任何異常,找緊急救助電話,均說不知道。恰好有道口執行檢查超重車輛的河南警車駛來,抱著“有困難找警察”的僥幸想法上去詢問,不料幾個警察都推說有任務無法幫忙。高速公路前後不著村,近有警察不幫忙,急出一身大汗。這時,一個加油站的小伙子主動來說,能幫助叫到急救車,再三道謝。拖車一到,竟是一輛昌河面包車,還開價400。無奈,只得由他。十分鐘後拖到一家破爛不堪的修理廠,大卸八塊,檢查半天說是離合器分泵壞了,又說前驅球頭壞了,在上海特約維修站不過幾百元的事硬被要去2000元。再成魚肉,興致大減,當晚雖仍宿於蚌埠,但因修車耽擱再無時間游覽。

十月八日,風和日麗。一早上了合蚌高速,兩小時後經合肥轉入合寧高速,中午過南京進入滬寧高速。此時,經過3000公裡的奔波,忽見滬寧高速“上海”方向的標志,到家的輕松油然而生。剛剛拓路通行的滬寧高速面貌大變,原先的四車道現為八車道,原先“超車道”“行駛道”的標識,現改為按地名排列,最先到達的出口總是在最裡邊的車道,這樣,既減少變道幾率,又不易迷路,有點計算機邏輯思維的味道,很適應高速駕車的要求。夫人嘖嘖道好:要是這樣的標識,我哪裡會迷路?我暗笑:都到家了還耿耿於懷在河南白跑的路。夫人興致極好,精神抖擻坐上駕駛席駛完進入上海的最後一段路程。

到家時看一下時間:十月八日下午三點十分;行駛裡程:3687公裡。所花費用6000余元,其中門票元,汽油費1362元,過路費1483元,住宿就餐費2113元,各種門票1170元。想想要是隨旅游團不會這麼暢快盡興,於是,感覺是一個字:爽!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