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美的地方:127天丹麥童話之旅——一個北大女孩在哥本哈根的生活與愛(17)(陝西師大出版社)

作者: victoria1110

導讀3月10日:美國總統大選 歐盟課期中考試也結束了,OK,I’m free now (現在,我自由了)。 ? 上網看新聞,點開www.nytime.com(紐約時報網),按照這段時間的慣例,今日頭條又是美國總統大選,標題是“Political Groups Spend Millions to Take on Bush in AD Campaign(在競選廣告戰中,政治集團們投資數百萬支持布什)”。回家打開電視,CNN有關總統大選的報道也正如火如荼,Bush和Kerry在屏幕上 ...

3月10日:美國總統大選

歐盟課期中考試也結束了,OK,I’m free now (現在,我自由了)。

?

上網看新聞,點開www.nytime.com(紐約時報網),按照這段時間的慣例,今日頭條又是美國總統大選,標題是“Political Groups Spend Millions to Take on Bush in AD Campaign(在競選廣告戰中,政治集團們投資數百萬支持布什)”。回家打開電視,CNN有關總統大選的報道也正如火如荼,Bush和Kerry在屏幕上各顯神通,慷慨陳詞,身後的支持者山呼海嘯,如此大的聲勢,沒有數百萬自然造不出來,難怪有人說美國大選已經成了一場電視真人秀。當年Clinton花在個人電視廣告上的銀子不過1千1百萬,今年候選人個人花費居然平均高達7千萬,真是水漲船高。

?

美國人玩的就是金錢政治,倒是給像我這樣的閑人提供了消遣。下午點開了Bush的個人主頁,裡面的信息還真不少,幾乎收入了Bush上任所有的大事小事,還有詳細內容的鏈接,John·Kerry的網頁也是如此。兩人的觀點針鋒相對,比如Bush反對墮胎Kerry就偏要支持,這一番龍爭虎鬥,不知鹿死誰手——倒是合了中國人愛看熱鬧的脾氣。?

不禁又想起北大,每年10月是研究生會主席團換屆選舉的日子,校園裡那份熱鬧雖然比不上總統大選,倒也是洋洋大觀。三角地的櫥窗裡放著候選人的個人展板,候選人一般都喜歡做成自己的大照片。由於櫥窗有限,規定每個人只能放兩塊,但往往有候選人嫌少,認為沒法顯出自己的工作魄力和個人魅力,還要在三角地或大講堂的空處擺出幾塊來。此外,候選人及其競選支持班子還要四處分發印著候選人照片的個人宣傳單,通常情況下,這便成了每個宿舍用來墊桌子的好東西——那玩藝兒厚實,用的都是上好的紙張,墊上之後,桌子絕不會搖搖晃晃。還有的候選人別出心裁,在三角地向過往同學贈送印著個人頭像的書簽,美其名曰方便同學,其實是想讓你在看書的時候也順便看我一眼,混個臉熟,到時好投我一票。甚至有人往學生宿舍送花,雖然不甚名貴,卻也所耗不菲,至於開舞會開聯歡會更是老一套的招數。在北大時,我也曾作為候選人去湊過那份熱鬧,也親身領會了那一場忙碌——現在回想起來,也滿有意思的。?

我有每天上網看新聞的習慣,這是被北大良好的網絡服務“寵”壞的,一天不看就有點與世隔絕的感覺。好在哥大上網也很方便,我可以把每天的重要新聞打印出來,在火車上翻完厚厚一沓當日要聞,就到家了。?

3月11日:美國人的隨意

美國女孩Rachel打算在五月開一個化裝舞會,希望我能幫她的忙。昨天和她聊了一個小時,發現她喜歡那些及其簡單的游戲,我提出的幾個諸如搶椅子之類的小節目讓她眼睛發亮、屢屢稱“Cool”,而一些稍微復雜點兒的主意——比如讓個人在前面隨意做一些有點兒難度的動作(如單腿跳)再讓後面的人去模仿——就得不到她的青睞,她的理由是:這種動作太難了,再說地面不是很平坦,容易跌倒。

Rachel給我看她和男友在化妝舞會上的照片,她化裝成男孩,男友化裝成女孩,他倆在一起的反差效果令人忍俊不禁。她提出要看我在中國和朋友開party的照片,我在活動硬盤裡找了半天,發現和同學朋友聚會時的照片倒是拍了不少,但風格和構圖都驚人地相似,基本都是幾個人往那一站,面帶微笑看著鏡頭,不同的聚會照出來的都是一樣的。至於那些我在北大英傑交流中心主持講座的照片,場面雖大卻失之呆板。找了半天,Rachel已經有點心不在焉,看來我要讓她失望了。?

在學習旅行時我就發現,雖然大家都背著相機,可是拍攝的對像卻大不相同。來自歐美的同學和老師不像中國學生那樣愛拍 “某某到此一游”的“紀念照”,在他們手中,相機更多地被用來拍攝風景而不是他們自己。幾個好朋友偶爾在一起合影的時候,每個人都會頑皮地擺出各種有趣的姿勢,和他們在平常的生活中一樣自由隨意,而不是像我們那樣帶著拘謹的微笑。我們的學生休息室裡經常可以看見躺在沙發上一邊看書一邊吃東西的男孩女孩,沒有人顧及什麼形像,禮儀對他們來說只是待人接客的應酬,而不是生活的常態。?

中國學生一開始對這種隨意的生活方式有點不習慣,後來也就慢慢接受了,我甚至喜歡上他們的單純和無拘。今天我從家裡帶了一只胡柚,同學George不認識,他堅持要聞一聞,來判斷這到底是什麼水果,彼時我手中只剩下吃剩的幾瓣,實在不好意思拿給他聞,靈機一動舉起剩下的胡柚皮問他要不要聞這個。本來我只想跟他開個玩笑,誰知那家伙兩眼放光,忙不迭伸手來拿,連說“Sure,Sure(好的好的)”。聞了大約有兩分鐘,他終於如釋重負:“I now what it is,it’s an orange(我知道這是什麼了,這是桔子)”,周圍的人早已憋不住了,一起哈哈大笑起來。?


精選遊記: 哥本哈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