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美的地方:127天丹麥童話之旅——一個北大女孩在哥本哈根的生活與愛(30)(陝西師大出版社)

作者: victoria1110

導讀4月8日:從絢爛到平淡 從梵蒂岡到翡冷翠,恰如是輝煌之後的寧靜,絢爛之後的平淡。 (一)梵蒂岡的教堂。 梵蒂岡位於羅馬城西北角的高地上,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它的全稱是梵蒂岡城國,又稱為梵蒂岡,“Holy See, The”,在拉丁語中的意思是“先知之國”。 我終於見到了久負盛名的聖彼得廣場、聖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和西斯廷小教堂(Sistine Chapel)。聖彼 ...

4月8日:從絢爛到平淡

從梵蒂岡到翡冷翠,恰如是輝煌之後的寧靜,絢爛之後的平淡。

(一)梵蒂岡的教堂。

梵蒂岡位於羅馬城西北角的高地上,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它的全稱是梵蒂岡城國,又稱為梵蒂岡,“Holy See, The”,在拉丁語中的意思是“先知之國”。

我終於見到了久負盛名的聖彼得廣場、聖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和西斯廷小教堂(Sistine Chapel)。聖彼得廣場兩邊284根圓柱和88根方柱和中間的大殿一起環成了一個巨大的橢圓形,比我的想像還要宏偉100倍、1000倍。朝向廣場的每根石柱頂端的平台上,各有一尊3.2米高的大理石聖徒像。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座高26米的方尖石碑。碑尖上是釘死耶穌的十字架造型,建造石碑的石料是當年專程從埃及運來的。在廣場兩側各有一個銀花飛濺的美麗噴泉。這個世界建築史上的創舉是17世紀著名建築大師貝尼尼整整11年心血的結晶。站在廣場上,清晰地感覺到人的渺小。

?

聖彼得教堂裡最著名的雕塑是米開朗基羅24 歲時的作品《聖殤》。我正驚嘆於米開朗琪羅天賦的靈氣,旁邊來了一個中國旅行團,導游對這位藝術天才的稱呼是“米大師”,引得我們笑出聲來。

?

如果說聖彼得教堂是一座讓世人驚嘆的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跡,那麼梵蒂岡博物館和西斯廷小教堂則是收藏了人類歷史上無數藝術珍品的聖殿。沿著地上的引導路線往前走,在一間間展室裡不斷看到拉斐爾、提香等大師的名字。我最喜歡的是那些平民風格的宗教畫,這些畫多以聖母瑪麗亞和聖子耶穌為題材。畫上的聖母著裝樸素,安靜、溫婉、美麗而慈祥,光潔的額頭上散發出一種柔和而明亮的光輝,小耶穌依在瑪麗亞的懷中,皮膚細膩而光滑——一股聖潔的光輝,就這樣自自然然地從畫面中流淌出來。?

米開朗基羅的巔峰畫作《創世紀》和《最後的審判》是西斯廷教堂的“鎮堂之寶”。《創世紀》為天花板上的天頂畫,面積300平方米,由9幅中心畫面組成。畫中的343個人物,個個都是理想化、英雄化、大力士型的,充分表現了人體的力量美。為了完成天頂畫,米開朗基羅在五年之中天天仰臥在高高的台架上。在工程完工之後的幾個月內,米開朗基羅的眼睛不能平視,連看一封信也必須拿起仰視。他曾這樣描述他五年的工作狀態:“我的胡子向著天,我的頭顱彎向著肩。畫筆上滴下的顏色在我的臉上形成富麗的圖案。腰縮向腹部底地位,臀部變成稱星,壓平我全身底重量。我再也看不清楚了,走路也陡然摸索幾步。我的皮肉,在前身拉長了,在後背縮短了,仿佛是一張弓。”這組天頂畫耗盡了米開朗基羅的健康,同時也開創了繪畫史上不朽的宏偉和莊嚴。我們立在地上仰頭欣賞,雖然那些畫繪在比我們高出數米的天頂上,但畫中那些人物的身體竟如浮雕一般凸出,尤其是《創世紀》中“創造亞當”一幅,在米開朗琪羅筆下,神指與人指的接觸是那麼的微妙,其中的立體感和質感令無數後人嘆為觀止。?

(二)“翡冷翠的一夜”。?

用徐志摩的名篇來形容我的這個晚上是最合適不過的。我住的青年旅社坐落在佛羅倫薩市郊的一個小山坡上,曲徑通幽,兩旁的樹木青得可愛。走在通往旅館的山間小道上,滿眼都是徐志摩描述的“翡”和“翠”——如果沒有背上沉重的行囊,我真想在這些翡翠之間痛痛快快地打一個滾。

我們從市中心火車站乘車來這兒大約花了40分鐘,一路上起先還人潮湧動,漸漸便安靜下來,只有偶爾一兩聲鳥鳴入耳。晚上發現存糧不多了,於是去附近的小店打聽周圍有沒有超市。小店主是個和藹的老人,拿出一張地圖給我們比劃了半天,末了還非要把那張地圖送給我們。地圖很詳細,本想留下作個紀念,結果在超市結完帳後落在手推車裡了,直到回了旅館才想起來,心裡有點悵然。無論如何,這裡淳樸的民風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像。?

鎮上的物價也比市中心要便宜得多,我的日記本用完了,筆也沒油了,於是買了一個新的本子和一套各色圓珠筆。本子是本地貨,筆是法國產的,質量都不錯,加起來卻還不到2歐元。在這裡生活,想必也是很愜意的。?羅馬雖然有厚重的歷史和文化積澱,但有點過於張揚和擁擠,適合旅行而不宜久居。而佛羅倫薩卻不同,這裡既收藏了一堆珍貴的歷史遺產,讓人時時眼前一亮,同時也有一種溫和而寧靜的氛圍,讓每一個風塵僕僕的心靈感到從裡到外的熨帖。


精選遊記: 哥本哈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