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紀行之二:亞茲德

作者: wdu

導讀亞茲德是伊朗中北部的一座小城。中東地區在過去有很多獨具特色的土坯房屋,可惜隨著歷史的發展,它們或者為現代的磚石建築所代替,或者風化坍塌。所剩下的也多半是零散地分布著。能夠看到成片土坯房的地方已經不多了。自從著名的巴姆古城幾年前被地震摧毀以後,亞茲德就成為伊朗最著名的欣賞土坯建築的地方。其實即使巴姆古城還在,亞茲德也有它自己的優勢。� ...

亞茲德是伊朗中北部的一座小城。中東地區在過去有很多獨具特色的土坯房屋,可惜隨著歷史的發展,它們或者為現代的磚石建築所代替,或者風化坍塌。所剩下的也多半是零散地分布著。能夠看到成片土坯房的地方已經不多了。自從著名的巴姆古城幾年前被地震摧毀以後,亞茲德就成為伊朗最著名的欣賞土坯建築的地方。其實即使巴姆古城還在,亞茲德也有它自己的優勢。首先是交通方便,距離德黑蘭只需要一個小時的飛行時間,距離伊斯法罕和設拉子也分別只有5個小時和7個小時的車程;其次是在亞茲德你可以看到這裡獨有的風塔。說也奇怪,出了亞茲德之後不多遠,就再也見不到這種凝結著古代智慧的天然空調系統了。

一、Hotel Laleh

我在游記裡幾乎是不怎麼提到我住的酒店的。但伊朗之行卻有兩家酒店很值得一談。其中一家就是亞茲德的Hotel Laleh,或者叫Laleh Hotel。另一家是伊斯法罕的Kowsar酒店。

旅行社把伊朗各地的酒店推薦過來。其他幾個地方的酒店都在LP上有所介紹,只有亞茲德的酒店,叫做Laleh Hotel的,從來沒有聽說過。看了看LP上面的地圖,發現這個酒店的地址歪在地圖的一個角上,不禁有些擔心是不是會離古城很遠。好在今天這個資訊發達的時代能夠讓我很快在互聯網上搜索這個酒店的信息。從零零碎碎的消息來看,它似乎是一座花園酒店,但網站上的照片還是讓人看來有些冷清。

就這麼忐忑著從機場坐上去往酒店的轎車。問了一下司機先生Laleh Hotel的一些情況。我問他這是不是一家新的酒店。他馬上大幅度地搖起頭來:“哦,那可是一個很老很老的房子,以前是一個Palace”。這讓我有了一些向往,於是問他房子雖然是老的,但酒店是不是新開的,因為LP上找不到。他點了點頭。老房子,應該是很有趣的地方;而新開的酒店,那設施應該也是新的。嗯,聽上去是不錯的組合。

結果不止是聽上去,看起來和住進去就更加證明了這是個很不錯的組合。還沒有到酒店,就已經在旁邊看到了傳說中的風塔。可見LP的地圖用了太大的比例尺,其實酒店就在古城,離古城的中心也並不遠。酒店的外牆倒是沒有什麼特點,門也很小。推開門走進去,門廳仍然很小,門廳的一角是前台和熱情的主人。拿了鑰匙,在主人的指點下推開一扇旁邊的玻璃門,繞過一個小小的走廊,眼前立刻就別有洞天起來。這是一個四四方方的庭院,四周圍著平房。房間是典型的伊斯蘭風格,就是那種開了門就是回廊,關起門就是房間的那種。房間的門和窗裝飾著彩色的玻璃,很波斯的樣子。回頭的一面牆不是房間,而是一個小小的舞台。在舞台上面的屋頂有兩個風塔。大概因為做了酒店的緣故,兩個風塔都收拾得很體面,不像剛才在外面看到的那麼滄桑。在庭院中央是一個水池,水池上搭著一個木頭的小平台,想來是人們在夏天裡納涼和飲食的地方。

我住的房間卻不在這個院落。隨著打掃衛生的和藹的波斯大嬸走過一個帶著拐彎的走廊,迎面居然又有一個幾乎一樣的庭院。我的房間就在這個庭院的一面牆裡。房間裡的設施果然不錯。所謂的窗其實也就是門,鑲嵌著彩色的玻璃,向著庭院的方向。可惜我去的時候是冬天,上午還飄著零星小雪。如果是夏天的傍晚或者清晨,打開房間所有面對庭院的門,大概更有一番情趣吧。房間的衛生間也很有趣。是在那些既是門又是窗的對面的牆上有一個拱門,兩邊是布簾。簾子拉起來的時候什麼也沒有。拉開布簾,裡面卻是一個精致的衛生間。真的是別有洞天了。

夜晚的Laleh比白天就更要美麗了。我回到酒店的時候天已經擦黑。拖著疲憊的雙腿走進餐廳-順便說一句,Laleh雖然是老城的一部分,但離中心還是有些距離,而且一路上曲徑通幽,人煙稀少,所以如果是一個人或者少數幾個人出行,最好還是天黑前回酒店。伊朗的治安其實很是不錯,但晚上走在彎彎曲曲的巷子裡,兩邊是土坯牆和昏黃的路燈,牆的缺口裡看到是黑黢黢的古城的輪廓,還時不時鑽出一兩只波斯貓,大概難免會有些自己嚇唬自己的感覺-卻居然沒有服務員。找到前台的那位熱情的大叔,他笑了笑,帶著我走回餐廳,穿過牆上的一扇門,繼續穿過一個擺放著餐桌的小廳,居然帶我進入一個四周不是客房的庭院。然後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眼前的一切讓我不禁呆了,簡直不敢相信這裡是伊朗。這是一個和白天見到的差不多大的院落。因為是冬天的緣故吧,整個庭院都被帳篷覆蓋起來,使裡面暖意融融。院落裡的燈光不明不暗,有些曖昧的樣子。院落的中間是一個小小的水池,在水池四周擺放著餐桌。水池裡有一個小小的噴泉,被水裡的彩燈照著,發出潺潺的流水聲。池邊已經坐著一對戀人,喝著伊朗紅茶,輕聲細語地說著什麼。在池邊坐下來用餐的時候,女服務員就坐在院落的一角發呆。我不由得輕拿輕放,害怕刀叉和盤子碰撞出的聲音破壞了這寧靜浪漫的氛圍。即使以上海這樣一個以“小資”而聞名的地方的標准來看,這樣的氛圍也足夠上個排行榜之類的。何況這是在伊朗,是在一座半沙漠地帶的小鎮裡,在一個四周漆黑寂靜的酒店,在一個幾百年歷史的花園裡。即使只有這樣一個晚上,在這個小小的庭院餐廳裡靜靜地品味紅茶,什麼也不去想,就在暖色的燈光和噴泉的潺潺水聲中慢慢地昏昏欲睡,也就不虛這一趟伊朗之行了。

感到睡意漸濃,我起身買了單,往房間走去。早晨經過的兩個庭院亮著燈光,顯得有些波斯意味的神秘。這座幾百年的花園在燈光下是華麗的,但總體上卻華麗得並不張揚。燈光恰到好處,既讓人感受到庭院夜景的美麗,又沒有弄的亮如白晝。只有屋頂上那兩個風塔,被燈光照得透亮,在夜色中炫耀。走進裡面的庭院,原來諾大的院子只住了我一個旅客。因為拉著窗簾,看不到從那些既是門又是窗的門扇裡透出的光,但門扇上面的彩色玻璃卻被房間裡的燈光照亮,仿佛在有意混淆著現實與夢境。

附記:Hotel Laleh離老城中心有15-20分鐘的路程,在亞茲德老城迷宮般的道路裡十個人有七八個會迷路,而亞茲德當地居民的英語又很是不行,因此強烈建議出去游玩的時候帶上酒店的名片,上面的波斯文地址可以幫助你問路。

二、小城大馬路

亞茲德是一座古城,而且大多數道路都是曲折而狹窄的。霍梅尼大街卻是一條大約四到五車道寬的柏油馬路。馬路上走著公共汽車,而且頻率還不低。其實亞茲德古城並不大,而且車是開不進去的。但是伊朗的城市沒有什麼往上發展的高樓,而大多是些不高的幾層小樓或者平房,這樣城市建設的結果就是房屋從城鎮中心平鋪開去,用中國城市設計師擠兌北京城建的話說,就是“攤大餅”。雖然城市的中心區並不大,但由於大量房屋這麼往外攤開,交通就成為大問題,因此即使是很小的城市,也還是有公共汽車。伊朗的公汽是男女分開坐的。男的坐前面,女的坐後面,而且分別使用前後兩個車門,即使是夫妻也只能短暫分開一下。我只看到過一次例外。那是一對母子,坐在男女區域交接的那一排椅子上。每當公交車停站的時候,我的眼神總是被後門吸引,看著一群黑袍從車上下來,站在路邊寒暄和打招呼,的確是很新鮮的感覺。而伊朗人似乎也都願意聊天,我幾乎沒有看到乘客下車後立刻散去的,總有那麼幾個人要聊上一陣。

霍梅尼大街另一個有趣的地方是兩邊的排水溝。亞茲德是一個半沙漠的城市。為了解決灌溉的問題,當地人民設計了一種地下的水渠系統,有些像我們新疆的“坎兒井”。在亞茲德的鎮中心就還有那麼一座水博物館,展示這種灌溉技術。有意思的是我去的時候是冬天,本來是相對干旱的季節,霍梅尼大街兩邊的排水溝裡卻流淌著潺潺的流水。我看那不是城市的雨水或者污水,應該是溪水或者是積雪融化之後的水,因為城市污水是不可能那麼清澈,而且流得那麼急的。在一座半沙漠的小鎮看到這麼可愛的清水就這樣白白流走,怎麼說也是一件比較有趣的事情。

霍梅尼大街的有趣還在於嘈雜的寧靜的兩重天。大街兩邊也都是一些磚石的房屋,而不是土坯房。雖然房屋都不高,但大多是些店鋪。早晨的時候,街道兩旁是來來往往上班和購物的市民,看上去和中國的任何一個小城都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從大街的任何一個通往古城的岔路或者門洞穿過去,走不到30米,就進入古城的範圍。人沒了,商店沒有了,連大街上嘈雜的聲音都全然聽不到了。

和其他地方的人不一樣,亞茲德的居民似乎比較矜持。走在霍梅尼大街的時候,我可以感受到周圍人看到一個不多見的老外面孔(尤其是在全伊朗的外國游客數量因為戰爭危險而急劇下降的2006年,以及在慣常是旅游淡季的寒冬)時的異樣,但大多數人都裝出滿不在意的樣子,不像我去過的其他的地方那樣一片“Hello”緊接著猜測我是日本人還是韓國人(很遺憾只有不超過五個人會問我是不是中國人)。一路走著,只有一個女孩例外。那是一個很美的女孩,和她的同伴迎面走來。乍看過去,她也一樣地矜持著,但走近看時,長長的睫毛下的大眼睛分明是在和我打著招呼。我於是報以一聲“Hello”。本著尊重伊朗人民的風俗和生活習慣的原則,一般來說游客最好不要隨便和伊朗女孩子搭訕。於是我繼續往前走著,大約一百米左右的樣子,後面傳來急促的腳步聲。回頭一看,兩個女孩子居然追了上來。那位漂亮的女孩子問我是哪個國家的(終於有人問了)。我說是中國人。她“哦”了一聲。說中國人她還是第一次見到,她以前見過日本人。我笑了笑,轉念一想,在伊朗一直很難拍到人物特寫,這可是一個難得機會。於是問兩個女孩能不能給她們拍張照片。剛才還大大方方的女孩子們這會卻有些害羞起來。但也只是幾秒鐘的事。很快地,她們就點頭答應了。我於是有了一張很好的人物照片。

沿著霍梅尼大街走上一段,可以見到一個伊斯蘭特色的鐘樓。在這裡左拐,是另一條大約兩車道的馬路。馬路直通賈馬清真寺。賈馬清真寺南門外的馬路邊上有一個公用電話。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這裡總是有人在打電話。大多數時候是兩個人結伴而來,一個打,一個聽,兩人時不時還說笑一下。而且很多打電話的波斯女孩都非常美麗。我去賈馬清真寺的時候就見到這樣的兩個。一個身著傳統的黑色衣袍,站在電話旁邊,因為背朝著我,看不到模樣。另一位正在打電話的穿著一件雪白的半長羽絨服,頭上戴著白色的絲巾,很美。說不清美在哪裡,但就是很美,而且很清純的樣子。看到我這麼一個老外的面孔越來越近,神色就宛如驚鴻了。我笑著大聲地“Hello”著。實際證明人家的確是一個很清純的女孩子,只是輕輕地回應了一聲“Hello”,似乎也沒有怎麼太在意。伊朗是一個相對保守的國家,而且很多人並不會英語,很多時候在街上亂打招呼都不會有什麼回應的。我也就信步走了過去。走過不到十步,突然聽見背後大聲說道“Welcome to Iran!”。回頭一看,白衣女孩和黑衣女孩正在有些害羞地看著我。見我轉身,兩人終於開心地笑出聲來,那是保守的衣著之下掩飾不住的好奇和開心。我也笑了,向著她們揮了揮手,這才重又轉身,往賈馬清真寺走去。

三、迷失在深巷古徑

LP上專門介紹了一個“迷失在亞茲德古城”的步行路線。大致的方向是從霍梅尼大街進賈馬清真寺,再往東北深入古城,繞經亞歷山大大帝監獄,最後從古城裡的大市場回到大馬路。這也的確是集中了亞茲德精華的路線。

賈馬清真寺就是這條路線上的時空分界線。清真寺的南門面對著一條不寬不窄的柏油馬路,路兩邊是建設良好的人行道,和現代任何城市的人行道都沒有區別。穿過清真寺,按照LP介紹的從東門出去,就只有土坯牆和彎彎曲曲的土路了。

走不多遠的時候,就來到LP介紹的一個路口。這裡的路口其實只是幾條土路交會的地方。特別的是每條土路在接近這個路口的地方都有了土石的頂棚。頂棚是一個一個拱頂連接起來的。每個拱頂的中央都是一個直徑一尺左右的孔洞,把光線引進來。我一直沒有弄明白這種頂棚是干什麼用的,因為本來就不長,而且頂上開孔,從擋風和遮雨的功能來說都很勉強。想來想去,大概只能是在夏日裡擋擋陽光吧。我想古時的亞茲德居民大概會在夏日裡聚集在這裡,聊天、開會、甚至像我們很多農村一樣,端著飯碗邊吃邊開“村務會議”。但我從那裡經過多次,始終沒看到什麼人停留,只有偶爾呼嘯而過的摩托車,在道路上揚起灰塵。灰塵飛騰起來,讓從頂棚散射下來的陽光變成一條條光線。僅此而已,沒有其他的人氣,在冬日裡讓人更覺蕭條。在光線稍暗的地方甚至有些陰冷的感覺,如果遇到道路轉彎,光線從側面射進來,和眼前的暗處對照,就更有這樣的感覺了。

出了這個路口往前,不多遠就是一個游樂場。亞茲德的建設很有意思,小小的古城,居然有好幾處兒童游樂場。所謂游樂場,當然不是我們在國內常見的以電動游藝機為主的那種,而是我們小時候常常在小學、幼兒園和公園見到的那樣,鐵架子掛著的秋千,水泥的乒乓球台,或者是水泥或者是鐵的滑梯。也不知道是因為天冷還是這樣的游樂場在小城分布過於密集,反而見不到什麼人,冷冷清清的。但不管怎麼說,即使外面看來冷清,這樣的場景還是能夠勾起童年的回憶,讓人心裡陣陣溫暖。

在這樣的一個游樂場,我看到一對戀人坐在一個土墩上聊著天。走了半天,這才終於找到兩個年輕人,我趕忙找他們幫我留影。伊朗的青年還是比較保守的,談戀愛也大多保持一定的距離,輕聲細語地說話,表面上並不是特別的親熱,因此我也就並不覺得是打擾了他們的親密,當然也就不會感到特別的不好意思。男孩子看了女孩一眼,女孩的意思很清楚,是讓他來。我於是把相機交給男孩,並且告訴他怎麼用。可是真要拍了,他卻沒有完全把快門按下去,浪費我一次表情。我說讓他用力按快門,要聽見“哢嚓”一聲才行,他也似乎還不是很懂。女孩子顯然要聰明些,看到我比劃著,就明白了我是什麼意思,於是和男孩說了幾句什麼。男孩似乎是覺得在女朋友面前顯得笨手笨腳的,有點不好意思,但還是掌握了要領,很快就完成了任務。我看了看,還真拍的不錯。這就是伊朗人民可愛的地方。不管技術怎麼樣,普遍地具備很好的審美素質,讓他們拍照片,一般都不會出現在其他地方找人幫忙會出現的千奇百怪的取景。出於對他們的感謝,我問他們要不要我也給他們來一張,然後寄給他們。男孩子害羞地說算了。女孩子就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而且嘟噥了幾句什麼,大概是有些埋怨吧。但女孩也沒有說什麼,很快就衝我笑笑,意思是聽她男朋友的。這真是一對可愛的戀人。女孩明顯比男孩要聰明和開放一些,有時男孩子心甘情願聽她的,有時她又很高興地讓男孩拿主意。愛情有時候真的是說不清楚的,但兩個人之間的那種默契,的確讓人難以忘懷。

一路走著,可以看到很多亞茲德著名的風塔。所謂風塔,是古時的一種天然空調系統。伊朗人在屋頂建起類似長方體的塔,塔的四周開口,留出進風口。夏天的時候,無論從那個方向刮來的風都可以被風塔接收,然後通過裡面的風道導入室內。這樣,一方面建造的房屋仍然可以深院高牆的保護隱私,另一方面又不至於因此而過於悶熱。隨著空調的普及,加上伊朗的能源並不貴,這樣的風塔在今天已經不再必要,但在亞茲德卻還發揮著它傳統的作用。

手裡拿著LP,眼睛找尋著上面提到的地點,來到一個小小的廣場。按照LP的說法,在這裡應該有一個木頭的小門。從門裡可以上到屋頂,看到亞茲德的全景。可是找了半天就是沒有那個木門。我於是繞到旁邊再找,還是沒有。等我回到小廣場的時候,一直在廣場邊上曬太陽的兩個老人中的一個站了起來,揚了揚手中的一把鑰匙。我馬上明白了,於是跟他走去。原來那個LP在兩年前提到的木門早就更新成了鐵柵門,而且有了鑰匙和看門人。看來這個門是如此有名,一定有很多游客慕名而來,以至於老人一看我這樣子,就知道我要干什麼。

從屋頂看亞茲德全景的確不錯,但和找尋木門的過程比起來,也就一般了。從屋頂下來,看LP的介紹前面沒有什麼景點了,LP說“you are now on your own”,結果我就果然“迷失在亞茲德古城”。

迷路的一個好處就是你可以離開大路,走進平時少有人去的地方。在一個不大的小場地裡,我又見到了一個水泥的乒乓球桌。只是這次有三個小孩在打乒乓。球桌中間是用磚頭拼成的“球網”。兩個男孩在打球,另一個在看著。想到當初我們在中學裡也是這樣的水泥球台,也是磚頭當作“球網”,也是兩個人打球,幾個人圍觀。和眼前的一切是多麼的相像啊!看著男孩子們打球的時候,余光卻注意到幾米以外幾個小女孩在看著自己,就像幾十年前我們看著老外一樣。我對著她們笑了笑。她們也笑了,但笑的很羞澀,而且有些認生。我真想把這天真的笑收進鏡頭。於是我指了指相機。她們還是吃吃地笑著。我以為是同意了,於是舉起相機,對著鏡頭調整焦距。她們似乎這才明白我地意思,繼續吃吃笑著,卻一窩蜂地躲到土牆後面。我正有些失望,在取景框裡卻突然冒出一個女孩大大的腦袋。我把眼神從取景框拿出來,原來其中一個膽大的小女孩已經鑽到鏡頭跟前來了,抿著小嘴,俏皮地笑著。我急忙按下了快門。仔細看那張照片時,發現小女孩的臉有些髒,黑黑的,衣服也不是很新。但臉上的笑容,卻是那麼的純真。

接近黃昏的時候,我又一次走進古城,去捕捉斜陽給古城染上一片金黃的時刻。走在古城的深巷裡,迎面居然又見到那對戀人。姑娘仍然是大方地笑著,小伙子也仍然是有些拘謹。但兩個人那種默契和親密地樣子,就好像他們從上午到現在就一直在這裡徜徉,大概幸福能夠讓人不知疲倦吧。



(Laleh Hotel的夜景:亮燈的是我的房間)



(亞茲德古城有好幾個類似的兒童游樂場)



(游樂場與風塔,那對戀人就是在這裡幫我拍照)



(風塔,亞茲德的標志性建築)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