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記:趟過“羅馬河”——馬甲篇

作者: 醉翁之意

導讀騎行記:趟過“羅馬河”——馬甲篇 清幽山谷,可以沒有面包,但人的精神世界不可以蒼白……。孤獨並不可怕,有時候,孤獨也是美麗的。人需要孤獨,需要安靜…… ——摘自羅葉紅的《公主的微笑》 【前言】 當我趁著酒興,告別了阿胖、王牌和他們的“黃埔軍校”,一個人孤寂地騎行在前往馬甲的山路上。零星散落的村子裡,小孩子總是有值得他們歡快的笑聲,稚� ...

騎行記:趟過“羅馬河”——馬甲篇


清幽山谷,可以沒有面包,但人的精神世界不可以蒼白……。孤獨並不可怕,有時候,孤獨也是美麗的。人需要孤獨,需要安靜……

——摘自羅葉紅的《公主的微笑》

【前言】

當我趁著酒興,告別了阿胖、王牌和他們的“黃埔軍校”,一個人孤寂地騎行在前往馬甲的山路上。零星散落的村子裡,小孩子總是有值得他們歡快的笑聲,稚嫩好奇的眼神,是他們認知外界的起點。明媚的陽光下,他們嬉戲著,老人舒坦地倚在暖暖的牆角邊看著,深邃的目光,透露出了漫漫歲月的痕跡。豁達的笑臉,似乎在憧憬著田間地頭的好收成。從炊煙裊裊的莊子經過,我的腦海裡忽然晃過了《公主的微笑》這段話。

馬甲鎮位於河市鎮正北,直線距離七公裡左右。自從“愛國華僑”吳慶星回鄉興辦了第一所民營學府——仰恩大學以來,馬甲一下子就成了一個使用頻率較高的字眼。以前人們一談起馬甲,都喚作“仙公山”。有道是:山不大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處於馬甲鎮的雙髻山,因有仙游縣(現屬莆田市轄區,相傳有何氏兄弟在九鯉湖羽化成仙)“何氏九仙”顯靈於此,故聲名大噪。馬甲一詞應該是屬於衣服範疇的,與盔甲、龜甲、指甲、保甲的概念有點沾邊,都是起著一種不可或缺的防護作用。後來人們又把在證券交易所穿紅馬褂的交易員也稱作紅“馬甲”,記得有這麼一句經典的台詞——你以為穿了馬甲,我就不認識你啦!……

而一座鄉鎮為什麼會取這樣一個地名,我沒有認真地去考證,問當地人也只知道是從小叫慣了的。我倒覺得是“美甲”的喻意——暨泉郡第一美的地方!閩南人在講“美”時有多種音節:“水”、“特”、“米”、“尾”和以訛傳訛的“馬”,像現在南安的“美林”就叫做“馬籃”。

到了馬甲,面前的景像已今非昔比。我一時也分不清,到底是高等學府的興盛推動了當地的繁榮,還是靈應仙山的香火造就了山腳下這片土地。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進香的信眾和求知的學子們總是源源不斷地湧向了這塊神靈與學術、宗教和科學並存的聖地。

第一次上山,是和阿胖、阿癸及阿昭一塊由河市走後山徒步到的仙公山,那時的青春年少只知游山,誠心時也是學人“拿香跟拜”,混然不懂此山尊奉的是何方神聖?

第二回上山,既是到仰恩大學拜會同學朋友,同時又是來“負荊請罪”的。游山倒不是主要的。

這一次則有備而來,打算入宿山中最著名的豐山洞,也來一場馬甲版的“黃粱美夢”。見識見識傳說中靈驗的“南柯一夢”。豐山洞與仙腳印一樣都是仙公山的神仙顯靈的地方,走進洞內只見洞壁上刻著九位仙人的誕辰和一排排的香案:

大仙公——應天真人 九月初九

二仙公——厚福真人 四月三十六仙公——休道真人二月初二


三仙公——宏仁真人 五月初二七仙公——通神真人 十一月十二


四仙公——廣福真人 四月十五八仙公——顯聖真人十月十二


五仙公——濟世真人 三月十五九仙公——足慧真人正月初五


有意思的是還有一位母舅公的牌位——範候公 七月初一。


一躺上堅硬的石床,卻沒有一絲的睡意,也許不是什麼節慶旺季,偌大的豐山洞裡,只有我形單只影,寂靜的四周,褪去了白天裡的喧鬧,使我想起了遠古賢人們隱居山谷的情景,可能就是因為能耐住了這空寥的孤獨和寂寞,他們的心境才會那麼地空靈和清幽。借著微弱的燭光,我在四周的石壁上看起了那些有些耳熟的神靈故事——

【無戲言耳】

相傳山腳下有位讀書人,用功備考,學富五車。素聞附近赴京趕考的學子,都到泉州雙髻山的豐山洞祈夢,問蔔仕途前程,甚為靈驗。於是,他也慕名前來。一路上翻山越嶺,來到了雙髻山,頓覺心曠神怡,如臨蓬萊。放眼眺望,山戀疊翠,曲經通幽,古木參天,鳥語花香,清泉如練,亭閣似畫,不禁贊道:“真仙境勝地也。”

晚上他洞中點香燃燭,祈求仙夢,側臥於案下。 朦朧間依稀記得有一真人在他手掌上寫字,醒來一看左“才”右 “無”二字。按字釋義,覺得仙公戲謔他“無才”之徒。心情郁郁不樂,但又覺得自己多年苦讀,博覽群書,心中有所不服。決定加倍刻苦,如期進京赴考,結果金榜題名。沒多久,升任巡撫。榮歸故裡時才領悟出雙髻山仙公運夢之事,原來“才,無”者,巡撫之撫也。不禁感嘆道:“仙公無戲言耳!”

——這則故事的意義不僅僅說明了“九仙公”靈驗的未蔔先知(在今人看來,多少有點故弄玄虛),“成事”的冪冪之間也許真有定數,但歸根結底還是“謀事”在人。


【真神仙也】

在仙公山的豐山洞內有一塊清朝大學士李光地所書的“真神仙也”匾額,原來李光地當年進京應試時,也曾經到仙公山運夢。李光地,安溪縣湖頭人,生於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卒於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相傳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歲次戊戌,李光地時年18歲, 在赴省城應試前來到泉州仙公山祈夢,以求測功名前途。當晚睡於豐山洞仙公案桌下,夢中見一仙人對他說“功名無心想, 富貴兩不成”。李光地極有抱負,決不相信“運夢”而放棄自己的功名,於是堅持上京“高考”。結果在康熙九年(1670年)高中進士,後來當上了文淵閣大學士、首輔大臣,還曾“七日權君”。 有一次回鄉省親,寓居泉州。舊友談及仙公山“運夢”一事,認為當年如信其夢,必誤了大好前程,准備第二天上山興師問罪。 此時,門童來報,說仙公山李道人求見。接見時,道人辯道:“相公當年運夢的‘功名無心想’,‘想’字無‘心’字,便是‘相’也。而‘富貴兩不成’,是指您進京的戊戌年是也,‘戊戌’雙字均非‘成’者,眾人皆贊“仙公真神仙也”。 第二天,李光地上了仙公山當場答謝並題寫了這“真神仙也”匾額。

後來李光地卒於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是年剛好歲次戊戌。又再次巧合了“富貴兩不成”的箴言。

——在這裡我們不得不佩服李道長隨機應變的功夫,同時也讓我想起了另一則故事,說三人進京應考前,到一“半仙”處測簽。算命先生一言不發地寫了一個一字。事後他向人透露,此招百分百之准,原來“玄機”在於:三個一起中,只中一個,或者一個都不中,只有一個不中。


【“天子”游山】

清順治(1644-1661年)年間,南安縣石井,有位少年叫鄭成功。有一年,他也准備上仙公山來問蔔前程。

相傳仙公掐指一算,知道有一位將來會“驚天動地”的大人物要來山中,於是托夢道士說:“明日有一白衣秀士前來問簽,你們趕快把山下坪鋪打掃清潔,備辦清茶好好迎接貴客。請到半山迎接天子,吩咐他修文練武,必成大器”。當道士向鄭成功傳話時,卻叫鄭成功只到半山就好,鄭成功坐下休息片刻,看四周,崇山峻嶺,古樹參天,高聳入雲,草木蒼郁,來往香客絡驛不絕,實在是人間仙境。

鄭成功返家後,繼續用功練武,精讀兵書。後來舉兵反清,收復台灣,與清王朝分抗禮,一度替南明收復了半壁江山。可惜只因道士傳錯了話,鄭成功的帝王霸業,也只到達了一半的巔峰,做了個孤懸海外的延平王。後人在仙公山麓的鄭成功休息處修建了一座石亭,名曰“洗心亭”,此亭目前尚存。

——這明顯是一則後人編撰附會的傳奇故事。


【尾聲】

枕著這些故事,在清風的陪伴下,我不知何時進入了夢鄉。清晨在山村此起彼伏的雞啼聲中醒來,看了看手掌,並無異樣。起身在洞外卻見一群信眾圍著位仙風道骨的上人求簽,據說這是一位來自武當山(後來才弄清是泉州東海鎮的武當山)的得道高人,法號:虛竹道長。我心裡一格登,待眾人散,向道長一稽首。

道長問:“解夢否?”

我答曰:“一夜無夢。”

上人正欲拂塵而去,我緊接著問:“道長可認識攜程的虛雪道人。”

真人一愣,“虛雪?有所耳聞,有所耳聞!都是虛字輩的嘛。”

轉身離去,耳旁隨風飄來竊語道:“攜城在哪個省?”

……

2008年3月文稿


精選遊記: 泉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