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愛中國河山:1個人的2/3中國之旅,400個難忘的旅行日夜(一、序言1)

作者: 老鈞

導讀從大地震那天回到廣州家中至今已經兩個月零兩天,原本想憑記憶寫一下日記,但無奈自己還是一個網癮少年,整天不是打機就是上網,還未去找工作,在家做啃老族,日記只是寫了區區幾頁。在旅行途中,我在這裡提問題時曾經寫過自己一定要寫些東西來回饋給曾給予我很多幫助的攜程網,我想從今天起每天寫2000字,賺取一些點擊率來提起自己寫東西的興致,並以此來兌現� ...

從大地震那天回到廣州家中至今已經兩個月零兩天,原本想憑記憶寫一下日記,但無奈自己還是一個網癮少年,整天不是打機就是上網,還未去找工作,在家做啃老族,日記只是寫了區區幾頁。在旅行途中,我在這裡提問題時曾經寫過自己一定要寫些東西來回饋給曾給予我很多幫助的攜程網,我想從今天起每天寫2000字,賺取一些點擊率來提起自己寫東西的興致,並以此來兌現自己說過的話。

注冊六年來第一次在攜程發東西,誠惶誠恐,不當之處請見諒。

序言

關於旅行的緣起、線路安排及經驗教訓

2007年4月9日至2008年5月11日,我在國內旅行了13個月,環游了三分之二個中國,歷經17個省級行政區(直轄市、省和自治區),飽覽華夏大好河山。對於從法顯和尚到玄奘法師、從徐霞客到余純順等許許多多歷史上偉大傑出的旅行家而言,這種通過現代化交通手段的旅行固然算不上什麼,但對於我這麼一個平凡人而言,這已是一次如史詩般的偉大旅行。我堅信,這次旅行只是一個起點,未來還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環游中國的機會以及更宏大的旅行計劃在前面等待著自己。



2004年四五月間從喀什噶爾(本文統一按舊稱將喀什稱為“喀什噶爾”,將烏魯木齊稱為“迪化”)疏附縣返回廣州歷時五十余天的旅行,當時我以為那是一次“真正的卒業旅行”,興許是青年階段最後一次長途旅行的機會了。我想假如能夠找到一份安穩的工作,我一定收心養性,兢兢業業地經營屬於自己的人生。然而老天沒有給我這樣一個機會,此後三年我作為一個卑微的小職員整天呆坐在電腦前,雖然工作清閑,但薪水可憐。我為此掙扎過,再一次投考始終鐘情的武漢大學世界史專業。老天再次與我開了一個玩笑,以4分之差落榜,遙想當年我以4分的微弱優勢幸運考進執信中學,只能苦笑老天對待我真的很公平!從得知落榜之時起,我就自然而然地想到辭職旅行:自從上大學以後,旅行總是我逃避心中苦悶和不快的途徑。原計劃在2006年中出發,但2006年是世界杯年,我還是選擇了在家中看電視。世界杯結束於7月中旬,此時已過了出發環游中國的最佳季節,不得已只能推遲一年出發。能夠通過電視直播目睹最深愛的意大利國家隊排除萬難舉起大力神杯,心中甚慰,心想就算推遲一年出發亦無憾。

從2006年3月起我便開始著手准備這次龐大的旅行計劃,包括鍛煉身體,周六與戶外愛好者一起到廣州近郊爬小丘陵,走“火帽線(火爐山——帽峰山)”等;采購裝備,從帳篷到背包、鞋襪等。當然,籌備一次龐大旅行最重要的關鍵點還是制定路線以及掌握與之相關的攻略資料,下面我就以此為重點,扼述自己是如何制定旅行線路的。

自從十年前(1998)《地理知識》改版以來,直至及後更名為《中國國家地理》,我都是它最忠實的支持者,每期比買。十年來,《中國國家地理》一直不遺余力地向國人推介廣袤西部的大好河山以及那些隱藏在閉塞之處尚未大規模開發的美景,這不僅改變了廣大自助旅行者的出行趨勢(從東部發達地區紛紛轉向相對落後的西部地區旅行),更是深刻地影響了我。在高中時代,也就是十年前,我最向往的地區還是華東,即所謂六朝金粉、秦淮風月者也。然而當我讀過一定數量的地理雜志後,便著了魔似的一次次到西部旅行,從山西、陝西到新疆、青海、西藏。事實上直至今日我依然沒有到過昔日是如此向往的江南,也就是蘇、皖、浙三省。

既然受《中國國家地理》影響如此深刻,從最開始的一刻起我就毅然放棄了深藏歷史底蘊卻消費昂貴的江南地區。那麼從哪裡出發最合適呢?這一度是一個困擾我的問題。從清西陵、北京直到最後我決定把第一站放在承德。這是因為,少年時代曾隨家人跟旅行團到過承德,避暑山莊給我很美好的回憶,那裡確乎是中國最大、布局最巧妙的皇家園林。通過網上查閱,得知每年4月15日之前避暑山莊仍會執行60元的淡季門票價格,此時華北和東北地區也開始回暖,正是出發最佳季節。於是出發的日子也大致定在4月15日之前的幾天。

我一直自豪於自己珍藏著約100期《中國國家地理》,在制定線路的數個月裡,這將近100本厚重的雜志成了重要的旅行目的地指南。一些不為人所共知及不曾被旅游書籍收錄的名勝在雜志中都能夠找到,比如黃河乾坤灣、統萬城、年寶玉則等,幾乎可以這麼說,整個旅行中的大部分壯美景觀都能在雜志中找到相關的介紹文章。

《藏羚羊自助游》系列叢書是值得我感謝的第二本書。雖然書中的資料和攻略遠落後於快速多變的時代,但這仍無法震撼其作為旅游指南的經典地位。這部叢書是第一套面向國內自助旅行者而寫的較為詳盡的旅游指南,我依然記得當我於2003年8月底在迪化南門書店買下第一版《新疆》時是多麼的興奮,依然記得請求潘晉在廣州買下《西藏》《雲南》二書並寄至疏附縣的往事,依然記得當我手捧《西藏》一書參觀大昭寺(2004年4月26日,第二次西藏旅行),用手敲打寺內歷經1400年風雨的木柱竟然真如書中所寫發出金玉之聲時,激動得掉下眼淚的情景。因此,此系列叢書中的《西藏》《新疆》早已被我奉為經典。在制定旅行路線時,我又如習慣般參考了《東北》《內蒙古》二書(令人遺憾的是,此二書遠遠無法與《西藏》相提並論)。

從2006年底至2007年初的某個雙休日下午,假如你在廣州圖書館閱覽室看到一個年輕人對著一堆旅游書籍和分省地圖冊埋頭苦讀並抄抄寫寫的話,那末這個年輕人很可能就是我。在廣圖,我主要參考《西南自助游》一書和各省地圖冊,准備的是甘南川北一線的資料。有時查完資料後,我還會從書架上挑出斯文赫定前半生大作《我的探險生涯》來閱讀。事實上那段時間我很喜歡閱讀大旅行家的游記,先後閱讀了斯文赫定的《絲綢之路》和斯坦因所著《沙埋契丹廢墟記》。為了給自己打氣,出發前一個月,我甚至從網上找來余純順早年的旅行日記來品讀。

單純靠書籍只能找到一些關於景點景觀的基本資料,要想知道旅行目的地的最新信息,還需要上網查找攻略。一直以來,我都可以依靠攜程網和磨房論壇找到自己所需的旅行信息,有時也會上綠野了解一些戶外方面的資料。如果以上三者都不夠用的話,就只能在google和百度上直接輸入旅行目的地名稱以期能搜到相關游記。在火車時刻表方面,我拜托的是權威的更新迅速的OK旅行網列車時刻表數據庫,這個網站我從出發之初一直使用到旅行的結束階段。至於地圖搜索方面,我依靠的是百度引擎中的“圖片”搜索功能,幾乎每一個縣的地圖都可從這裡搜集得到。後來我每到一處,必先到網吧查到本地地圖,然後用數碼相機對著顯示器一拍,便省卻了大量買地圖的錢。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