霏霏冷雨走武陵

作者: kittyqiuqin

導讀自小喜愛沈從文先生的湘西文字,一直想細細尋訪那武陵山水裡的吊腳樓,和長著飛長眉毛狐狸眼睛的土家女子。這個5.1大假前終於有心情將資料准備一番,約了14個背包族,7男7女,冒雨奔湘西、渝東、鄂西而來。一路奔波到秀山 火車上睡一夜醒來,已過益陽,窗外細雨霏霏,湘西北山水綠得沉甸甸的。中午到張家界,在月台換去吉首的車。過羅依溪、古丈等熟悉的地名,� ...

自小喜愛沈從文先生的湘西文字,一直想細細尋訪那武陵山水裡的吊腳樓,和長著飛長眉毛狐狸眼睛的土家女子。這個5.1大假前終於有心情將資料准備一番,約了14個背包族,7男7女,冒雨奔湘西、渝東、鄂西而來。一路奔波到秀山

火車上睡一夜醒來,已過益陽,窗外細雨霏霏,湘西北山水綠得沉甸甸的。中午到張家界,在月台換去吉首的車。過羅依溪、古丈等熟悉的地名,十一年前漂猛洞河、扒火車走吉首訪鳳凰的情景歷歷在目,當時的旅伴去向了何方?歲月匆匆,無數次旅行,這五張可親的笑臉卻一直在我記憶深處。4點到吉首,搭上往秀山的班車,出站不久便塞車,多清秀的沱江啊,可惜沿途修路,泥濘不堪。待疏通交通、離開吉首已是黃昏。

車子沿沱江走了一會鑽入逶迤的武陵山脈,保齡球和竹筍樣的座座山峰秀美挺拔。中巴冒雨在崎嶇濕滑的山道穿縣跨省,摸黑過了湖南的花垣和沈從文先生筆下翠翠居住的茶峒,多管閑事的移動通訊在大家手機上紛紛顯示歡迎到重慶的信息。143公裡的國道,連堵車一起用了八個小時,半夜11點半方抵秀山縣。下榻外觀看來不錯的吉川賓館,內裡卻髒得可以,價錢也頗不菲。樓下夜市吃消夜,被小宰一刀,大家免不了一番爭吵,這自古蠻夷地的民風真不敢恭維。

龍潭古鎮

早起冒著冷雨去找車,附近一帶在修路,滿目狼籍。找到三輛面的,50元/輛,繼續沿319國道走,雨裡濡潤濃綠的山林洗醒了我睡眠不足的眼。一個多小時到龍潭鎮府門口,清澈的小溪橫過兩條石橋,龍泉井前人們在浣衣、打水,頭頂只留一撮毛的小孩好奇地圍著我們。鎮文化辦騰出辦公室讓我們放行李,宣傳委員田女士介紹人大和政府辦公的這兩套四合院建於清同治年間,是同盟會員王勃山的故居,王家以及江對岸趙家莊的趙家是龍潭兩大世家。她帶我們游覽古鎮精華,先穿過窄窄的青石板巷到古街最高建築頂樓俯瞰整個鎮,黑壓壓的古屋鱗次櫛比,不少建築是齊整歸一、頗具規模的四合院,建築規劃為漢族特色,而閣樓“龕子”又帶獨特的土家風格,幾條筆直雅致的石板街橫豎劃過,邊緣還有天主教堂,清秀坦蕩的龍潭江繞鎮而過,流入沅江後彙入洞庭。由於航運發達,小鎮在重商的明末清初開始興盛,尤其是雍正改土歸流後,內地特別是江西的許多移民舉家遷來,帶來開放的營商理念,小鎮成了川東重要的物資集散地。抗戰時期這裡曾聚居了6萬多人,商貿空前繁榮。現小鎮面積258平方公裡,全鎮人口5萬多,集中於古鎮的有1萬人。近年鎮府已采取措施對古鎮進行特殊保護,並積極向聯合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田委員接著帶我們到豫章會館,即當地人俗稱的江西會所,龍潭行商的聚會場所。進門依次是高大的影壁、祠堂、前堂正屋、天井、後堂,十分寬敞的後院兩側都有廂房,正中一戲台,已圍了窗住人。主人冉懋江老人住在左側隔扇雕刻精美、鳥語花香的廂房,他對遠道而來的我們熱情地說起土家的俗語“山長水長不及人情長”,邀坐、設茶、講古。其祖上很早從江西遷來,至今已第28代,經營“桐、茶、生漆、貝母”四寶而發達,成為龍潭江西商人的佼佼者,於乾隆5年建了這會館,面積2221平米,有三進院47間房,原來各處不少雕刻,惜文革已破壞。他三個兒子都住在新區,只有他和老伴守著這老屋,為多些人氣以保護老房子,將廂房全租了出去,政府每年也會撥一點資金用於修繕。

旅伴們各自活動,我下午獨自到小學操場看集體擺手舞排演。明天臨近的龔灘古鎮舉辦國際攀岩比賽,龍潭將派團參加開幕式表演。擺手舞土家語叫“舍巴日”,源於祭祀,動作雖簡單但變化很多,舞者從四面八方邊舞邊彙入中間的一個圓圈(擺手壇),表現人神同樂的氣氛。諾大的操場百人齊跳,配上激昂的古樂,別有一種信仰的莊嚴。

古街市場邊的街口很熱鬧,原來有人結婚,沿街一溜排開幾十張飯桌坐滿了人,當地人說這流水宴席要從中午吃到晚上,輪流吃,這是本地習俗,並邀我入席。新郎已喝得臉如紅布。喜宴廳堂用百元人民幣布置了喜字。奇怪我在各地鄉間旅行常遇到婚禮,如黔南侗鄉、桂北、浙南、哀牢山區。自己獨行的孤獨心緒一下被這喜悅感染了。

在清幽的古巷閑逛,微雨飄起來,買了頂當地人戴的碩大鬥笠戴上,踱過家家店鋪,修表、刻章、賣竹編、卷煙的老人各自專心做著事,一對老夫妻剪裁縫紉慢悠悠配合著,時光仿佛靜止。鑽入豫章會館後門,臨江高大厚實的月台對著遠遠的筆架山,氣勢不凡。我下了級級台階,沿江緊貼牆根走,繞過月台圍牆,赫然發現江邊陡峭的山岩上巧妙地立著幾座高高的吊腳樓,這是在龍潭第一次見到臨河“岸街式”吊腳樓,巧奪天工。天色漸暗了,打人力三輪過江,雨季急流在大橋底跌宕成三個挺壯觀的瀑布。趙家莊趙士炎故居為清末青磚構建,高牆大院。趙士炎烈士是我黨早期著名革命活動家,李鵬委員長的舅舅。作為地主和資本家的趙家將9個兒女送出國、送至北京培養,結果個個都參加了反封建的革命。

三輪車夫說橫穿古鎮的小溪上共有九道石橋,於是回古街沿溪找尋,眼前出現了一幅類似麗江古城或江南某個小鎮的局部畫面:溪岸高磚牆上壘起木騎樓、馬頭牆,每家磚雕門罩下大門都連著小橋,轉角的一戶吊腳樓上回廊秀美,典型的江南世家與土家族建築結合的產物,結著青苔的天井、裂開的外牆、雕刻剝落的門窗,每一處都訴說了歲月的痕跡。溪回旋處有一眼六角井,雪白長須的老人踱過。

大雨痛快下了一夜,天亮拉開窗簾,東方一片紅霞,趕緊扛腳架下樓。石板街濕漉漉地折射著早晨的光線,早市裡人們在五顏六色、新鮮欲滴的蔬菜堆前忙碌,早起的居民當街生煤爐、刷牙、端著碗蹲在騎樓下過早,溪邊橋上走過擔水的婦女、悠閑的大狗和戲水的群鴨,炊煙在屋角飄起。爬上稅局樓頂俯拍小鎮,再搶著光線去豫章會館臨江月台邊想看我昨天見那吊腳樓,江水已漲至牆邊,無法再走過去了。

過酉陽到鹹豐

今天龔灘國際攀岩賽開幕,所有的車子都跑那邊去了,200元包輛破舊的公汽公司中巴去酉陽。雨後初晴,沿途隨處可見壯觀的瀑布跌落山崖,酉水支流綠得難以言喻,一群鄉民河灘上堆稻草扯布條似在祀河,三兩村屋踞於山腳,一種開粉色花的樹沿路邊栽滿。

酉陽滿街喜氣洋洋的人們,許多孩子穿著土家傳統民族服裝,一定是慶祝攀岩賽開幕的。傳說裡的桃花源已成了公園,人頭湧湧。到車站後我們沒有停留,換輛車直接去黔江。這一路風景真美!彎彎的小河上悠悠晃著長長的吊橋,吊橋盡頭,剛抽秧的水田一片青蔥,小路蜿蜒其間至綠綠的山坳,那裡有黑瓦屋吊腳樓錯落有致的靜靜村莊……難得的好天氣,下午3點順利到黔江,以為此去鹹豐才56公裡,對班車和時間的估計掉以輕心,逛了一會街才回到車站,方知包車跨省如此之難,等了兩個小時,才找來輛破中巴。

黔江城外因采建材過度挖山,水泥廠煙囪聳立,四處被嚴重污染,空氣裡全是灰土。走了好久才離開塵囂,在一河灣高處停車休息時,夕陽正好照在河灘上的小村,路邊開滿淺粉的野月季,涼風送來淡淡的馨香。太陽落山後,過了兩省界碑進入湖北,山勢險峻起來,喀斯特地貌的山谷不時出現巨壑絕壁,一處山崖中間的裂縫形成了壯觀的天生橋,嘆為觀止。

劉家大院——世外桃源夢的破碎

早晨冷雨又飄起來,這鬼天氣專與我們作對。我們要去《鄉土中國——武陵土家》一書介紹的世外桃源般的村子劉家大灣,當地人叫劉家大院,且許多車不認識路,好容易找來兩面的和一農用卡車,40元/輛。路上小卡車爆胎,女司機下來自己換,她才19歲,已開了三年車,紅潤潤的臉蛋透著能干和質樸。

車子在濃綠山林裡穿行了20公裡,拐入鄉間土路,半小時後,深深山坳裡兩座並排於水田邊的美麗吊腳樓“龕子”現於眼前。奇怪的是如此偏僻的村子,村人卻遠沒有我以前到過的農村的那種古道熱腸,我往兩座吊腳樓方向一戶戶問過去,迎面都是冷漠呆滯的目光,不肯接納我們投宿,再往左邊水塘後去問,一戶只一個漢子的劉姓人家答應了,門口長滿青苔非常濕滑,屋裡家徒四壁,凌亂不堪,廚房髒得難以形容。先得解決肚子,再安頓住處,我去采買蔬菜,田間小道上遇村民小宋,他是村裡第一個主動和我們打招呼的人,帶我回家摘菜。

背上背簍和小宋在長滿馬鈴薯的田間深一步淺一步地走,他有初中文化,語言表達挺好,告訴我們劉家大院共44戶,分村口吊腳樓山坡、坡下崖岸、山背後和西邊他家所在的山坳四處居住,屬樂山鎮梅坪管理區徐家坨村。他忿忿訴說著管理區官僚的惡劣行徑,為什麼村民不歡迎我們,以為我們是官方派來的無聊人士。這兒到處是石頭,土地少又沒水源,農民得靠天吃飯,非常窮困,可官僚完全不理農民疾苦,苛捐雜稅繁多,什麼深入基層的、收費的、帶人來采訪的都是到農民家裡白吃白住,春節前甚至來人強行征費,交不起的就用鐵鏈子拉,還將農民過年的腊肉雞鴨拿走。我們投宿的那家死了老婆,一個男人連小孩上學都供不起,只好送去外公家撫養。小宋家靠著山坡,在石頭縫隙間種了些豌豆、蒜苗、萵筍,兩個娃娃都來幫忙摘,家裡只有下蛋的母雞,他愛人捧來十幾個雞蛋。小宋替我們背著一筐菜回去,到田間蓄水池幫著洗。地下全是岩石,無法打井,全村食水就靠從山裡引水流到這水池,旱季沒水來,就得到好遠的崖下河谷挑了。

小宋的話讓我心情沉重,想起我春節去過年的那詩一般的雲南壩美壯寨孩子們都沒法上到中學,黔南那些美麗侗鄉每年不少婦女因難產而死,著名的岊沙苗寨孩子們冬天卻全光著皴裂的腳……我們這些養尊處優的城裡人總夢想找尋什麼“世外桃源”,有沒想過生活在所謂的“世外桃源”裡的人是怎樣的生存環境?他們有沒向往過我們的生活?

洗菜時認識了來挑水的小學劉老師,水塘外他的家干淨寬敞,於是飯後大伙搬到他家去。我抱歉地跟劉大哥解釋他門口太滑,怕夜裡摔倒才搬走的,因所有東西都是我們買的,給他30元柴火費,他連說不介意。熱心的小宋帶大家去河谷看風景,路濕滑得不斷有旅伴摔交,艱辛走到崖邊,陡峭的懸崖下河水綠得發藍,河灣一個秀美的村莊,叫水下村,大家決定明天到那去住。回來已黃昏,跟村民買了幾只雞,正忙著燒晚飯,忽然被一陣叫罵聲震住:中午我們離開那家的主人帶著他哥哥和一群村民來鬧事了!聽了半天方明白他們是罵劉老師搶走了遠來的客人、侮辱了他們的面子。我用湖北話問了半天,原來他們與劉老師積怨已久,對我們只想要點補償。勸得我聲音完全嘶啞了,他們才答應要一百元,不再來鬧,這才散開。

千辛萬苦准備的晚餐變得很沉重。劉老師的愛人王琳以淚洗面,他們夫妻倆有文化會動腦筋,王琳還是是村管計生的干部,家境相對好些,很受人嫉妒。劉老師為從民辦教師轉公辦教師,前幾年考了建始師範並貸款1.4萬元去讀,四年了仍欠8千多未還,公師又沒轉成,現月工資只170元,村小才三名老師,每天上足7節課,地裡的活根本照顧不到。水田按原來2分7的人頭基數分給他家5分4,旱地1畝4分,一年要交國家300斤糧食、130多元稅費,還要負擔住在山坡老屋的父母,兩個兒子,大的在梅坪住讀初中,一個學期僅學費就400多元。面對滿滿一桌菜,我難以下咽,這是他們一家好整月的收入,而那些來鬧事的農民,除了養豬一年賣個幾百元外便無什麼可換錢了,與我們的張揚奢侈相對照,貧富懸殊怎不讓他們生妒?夜裡大家在堆糧食的倉房打地鋪,雨在淅瀝,一天的情景像電影過片般閃在腦際,我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一早起來,晨霧繚繞,到村口拍照,又被昨晚來鬧事的劉家大哥攔住,揚言因我們侮辱了他家面子,要組織村民為難我們,我苦口婆心地跟講了半天道理,讓他不要鬧出大事來,他才平息了怒火。回村後劉老師家又聚集了好幾撥人,為昨天我們踩了玉米地、為曾給我們帶路要錢,真是一群刁民。我們已再沒心情留戀這裡,那水下村也不想去了,王琳給我們做了送客的油茶,大家郁悶地吃了點,收拾行裝匆忙告辭。

這裡手機沒有信號,找不到車來接,我們只好背負沉重的行囊徒步出山,為避免再被攔截為難,邊快速走邊回頭看有沒人追來,氣喘吁吁。這離公路大約20多裡,翻坡轉彎,走得汗流浹背,1個多小時後終於逃離危險地了,大家才覺累得幾乎趴下。走到公路邊已中午了,算算帳,在這倒霉的劉家大院22小時,共花去800元,而且大家身上被虱子咬了很多紅點點!我多次在各地投宿農家從未遇如此惡人,真是世風日下,特為此命名“惡人谷”。

唐崖土司城遺址

順道攔車去西距此十多公裡的唐崖土司城,土家老導游帶我們先到土司城東南的張飛廟,石人石馬雕刻不俗,上銘“明萬歷辛亥年刻”。門前臨河開著野玫瑰,襯上碧綠的河水,嬌姿欲滴。這河就叫唐崖河,向西南即我們來的方向流入龔灘的烏江。對岸絕壁上又有一天生橋,鄂西山水真是鬼斧神工。土司城遺址在廟後玄武山坡上,城垣面積約1平方公裡,土司傳襲18代,歷時460年,文革劫亂,城內建築除土司墓和建於明天啟年間的石牌坊外,已蕩然無存。牌坊雕刻龍鳳也有民間傳說,橫梁上書蒼勁的“荊南雄鎮”和“楚蜀屏翰”,立於牌下,涼風浩蕩,思古幽情油然而起。。

凄美的洗車

包輛中巴去來鳳,過鄉間集市,下來混在背小背簍的鄉民中趕了一會集,賣黃茸茸小雞小鴨的攤子嘰嘰聲真引人,山裡季節來得遲,都5月了才是春天,到處一片生機。雨天車開得慢,兩小時到,直接過與之相連的湖南龍山縣,一腳跨兩省了,兩個縣城挨得如此近。從地圖看洗車很近,以為很快能到,中午大搓一頓,差點沒趕上2點半去洗車的最後一班車,其實這60公裡需要三個小時!

沿209國道走20公裡到茅坪後拐入山間土路,過了洛塔鎮,翻山越嶺間,路邊的景致讓我們驚得叫起來:對岸的峽谷壯觀陡峭,絕壁上飛瀑滾滾而下,變幻的雲海漫無際涯,山谷中從雲霧裡忽然衝出一條河,司機說這就是洗車河。沿河南下,彎彎曲曲的河水向南流去,兩岸不斷出現片片古樹翠竹,幢幢吊腳樓錯落其間,不由使人想到沈先生筆下的白河風光。多想車子能停下來,可滿滿一車趕著歸家的鄉民,只好目送著這一幅幅氣勢恢宏的山水畫從車窗外劃過。聰明的司機非常適時地開了音響,那首熟悉的土家山歌嘹亮地融進了此情此景中:“大山的子孫喲愛太陽……這裡的山路十八彎,這裡的水路九連環,這裡的船歌排對排,這裡的山歌串對串,彎彎轉轉,都繞著土家人的水和山,排排串串,都連著土家人的夢和盼……”

到洗車已近暮色時分,下榻風雨橋西頭的旅店,走廊下即是滾滾洗車河,細雨濡潤裡滄桑凝重的風雨橋和臨河岸街盡收眼底。“洗車”來源於土家語地名“席澤”,即草河的意思,古時沿河畔芳草萋萋而取此名,後用漢字記音為“洗車”,鎮以河命名,稱為洗車鎮。小鎮興起於清雍正年間,改土歸流後,廢除了“蠻不出境,漢不入峒”的禁令,外來人口陸續進入,既看上了山青水秀的風水,更看中了山上豐富的資源和大山中難得的河碼頭。移民中發跡的多是從江西高安遷來的,他們與本地土家通婚,水乳交融,以先進的營商理念帶旺了小鎮的商業;和聰慧的土家原著民一起根據兩河交彙、河岸高低起伏的地勢,最大限度地發揮了空間想像力和創造力,把土家族建築技藝與江南漢區傳統建築融會貫通,規劃了鎮的布局,使整個古鎮建築錯落有致,顯示了空間美、層次美和動感美。

風雨橋當地人叫涼亭橋,建於乾隆45年,兩礅三跨橫臥於洗車河上,屬木構石平廊橋。橋頭與岸街銜接處是高聳的吊腳樓和店鋪,通道兩側是由排排柱子劃分成的一格格小攤位,白天是熱鬧的集市;橋兩邊的欄杆旁還設有長長的“美人靠”,供人休息賞景。與風雨橋平行於洗車河上、相距幾百米的大河橋,以及垂直於兩橋位置之間、跨於猛西河上的小河橋雖是現代建築的普通石橋,但架點科學,從兩橋欣賞古鎮,橫部和縱部景色可組成完整的印像。

過風雨橋就是東平街,長約一公裡的街道全為青石板鋪就,兩邊經營煙絲百貨、理發、做豆腐、賣傳統飲食的店鋪一個接一個,古老的木板門柵鏽跡斑斑地剝落著歲月的痕跡,看來多是當地人用祖傳的老房子做生意。有的店鋪後面連著高牆深院,蘊藏了多少祖輩商賈發跡的故事。街中部有四合院建築的關帝宮,這是鎮裡僅存的宗教古建,寬敞的院壩對著戲樓,可容幾百人看戲。街盡頭是大革命時期建築風格的學校,然後是大河橋,橋頭很殺風景地建了座不知什麼辦公大樓。站在大河橋上回望古鎮,右側的東平街臨河的棟棟吊腳樓木柱立於激浪衝刷的石牆上,有七巷道通往河邊碼頭;左側猛西河從小河橋底垂直彙合過來,形成“丁”字型,把小鎮分成了三部分,兩面臨河的灣子街轉角處巧妙造在岩石上的吊腳樓飛檐凌空,極富動感。

天色暗了下來,五月湘西大山的雨下起來就猛猛地停不了,像土家女子綿長火辣的情感。我們在兩河交會的橋頭凌空伸出的餐館晚飯,嘗到以豆腐為原料做成的土家合渣,味道像蒸雞蛋。大家在雨聲和流水聲裡圍爐夜話,越說越坦誠。此次旅行雖有不順遭遇,難得旅伴們互相扶持包容,患難見真情,幾天下來,已成為能交心的朋友。

雨季裡河流激浪滾滾,夜裡臨河而臥,只聽得濤聲和雨聲不斷。睡前與司機講到很晚,路被雨水衝跨、得繞道回去。天不亮就在小鎮狗吠、早班車鳴笛和鄉民晨起的嘈雜聲裡鑽出睡袋,雨仍未停,洗車河急急流去,兩岸市鎮籠在乳白的晨霧和炊煙裡,有一種難言的凄美。

穿了雨衣扛著腳架過小河橋沿猛西河往山裡走,對岸高高的崖壁上坡子街南側的那排構造精巧古樸的吊腳樓龕子疊於竹樹間,勾搭相連的屋檐一層高過一層,層層疊疊,山牆下形成一道長廊,那樓欄雕花精美、古舊得似乎搖搖欲墜的吳氏繡樓高聳在雨霧裡。越往裡走,雨下得越大,山崖上跌下轟隆隆的瀑布。絲絲小雨裡盡情享受著異鄉農村清晨的清涼,我太喜歡一個人行走了,哪怕是這短暫的一刻,雖沒人能分享,但沒有喧鬧,別無雜念,這種感覺是多麼地享受和自如啊。

往回走到古鎮西邊的坡子街,朝340多級天街拾級而上,兩旁房屋不斷向上延伸,伸出的廊棚間只見一線天。下來鑽入小河橋下的灣子街,拾級下到河邊,風雨橋、吊腳樓、石級碼頭和急流全入了鏡頭。穿行在彎曲的深巷裡,龕子與廊道相互連接,堂屋裡火塘邊的老人朝門外陌生的我張望,通幽小徑蕩著炊煙的味道。

永順、桑植和大庸

打聽到路通了,離開洗車,頻頻回望凄清的石板巷、廊橋,以後還會再回這美麗古鎮嗎?沿洗車河一路北去,經來時看到的秀美河灣和雲霧繚繞的村落梯田,雨後山林這麼地清新,我們來得那麼辛苦,可一下子就要走了。人生總是如此充滿遺憾,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時光,與最美的東西也只能剎那交會。明天就回到屬於自己的喧囂都市和日復一日的日子了,幾天來一直心緒不好的我忽然對這段即將結束的旅途依依不舍。

過許多小橋溪流和煙樹掩映的小村,出紅岩溪上了209國道,一個叫農車的地方空山新雨裡輕攏白紗的詩意田園讓我們停車流連。中午到永順,因十幾年前開發王村猛洞河旅游繁榮的縣城人聲鼎沸。因修路需繞道走桑植回張家界,路況糟糕,風景也出乎意料地平庸。

黃昏到桑植,賀龍一把菜刀鬧革命的地方,九年前的早春我來過這,記憶裡油菜花包圍的小城完全變了樣,但畢竟這裡走過自己青春的足跡,仍有一種淺淺的親切。晚上到路人推薦的小店搓一頓地方菜,炒腊肉正宗。我踱出夜市15元買回個大西瓜,剖開發現是爛的,找販子來理論,如何講得過這刁民,權當扶貧吧。

踏上歸途了,天氣卻好起來。入雙湖鄉去天子山的路極顛簸,過教子埡到楊家界,田間栽滿桑樹,河灘大片結了莢的油菜,要早來一個月該是滿目的金黃。逶迤的天子山遠遠迎面而來,一道關卡堵住了我們:楊家界,門票98元/人。原來世界自然遺產張家界風景區已把這一帶也括起來了。只剩這半天買門票進去未免太奢侈,只好與天子山告別。接近大庸時從高高的公路俯瞰,一道壯觀的河灣繞過平整的田疇,我記憶裡有過這個地方,停下拍照,九年前的情景又在眼前。

大庸郊外午餐,餐廳門外可遠眺天門山,就是99年中美飛機比賽穿越山洞的那座山。到大庸,去歷代建築並存的普光寺。寺門以巍峨的天門山為“望山”,風水極好,大概是所居偏僻的緣故吧,小小禪寺幾乎集了古時占領文化思想領域的精神崇拜大全,佛殿邊上是三清道觀,側面是儒家的文昌祠,下面是構造精巧的關武帝宮,場院還有戲台和廟會風格的聯體店鋪,大門後有貞潔牌坊,慈悲入世、超脫無為、忠義節孝的思想與現實的商業交易在此融會,自古老百姓都是需要精神寄托和現實生活的,也可想見古時這香火極盛之處各色人等節假日聚集的場面。難得歷年劫亂,寺裡宋、元、明、清代並存的各派建築都沒大的破壞,資料介紹該寺近年精心翻修過,但原來的風格沒有改變,是西南古建維修的典範。寺盡頭大雄寶殿一側有明代古屍展,出土於張家界地區,我湊近看,完整的女屍五官清楚,連頭發都一根根形狀完好,似乎就要活過來,忽然一陣陰風吹過,嚇得我們逃之夭夭。

靜靜的寺外卻是熱鬧市井,大假的最後一天了,人們活色生香地忙碌著,我們穿梭期間,買特產水果,6點多上了到火車。窗外雨又飄了起來,要回到現實裡各自的生活軌道了,九天的旅行讓大家對這濃綠的山水、對彼此都心生眷戀。夜裡熄了燈,火車停靠各站時我仍抓緊借窗外的光亮補游記,旅途的剎那感慨那麼寶貴,如不及時記下,就像一陣風過,回到都市人很快重歸麻木,一切也就淡忘了……

旅途小資料

交通:

行程和裡程(公裡):湘西的張家界——(火車)(160)吉首-——(汽車)(70)花垣——(67)渝東的秀山——(52)龍潭古鎮——(47)酉陽——(120)黔江——(56)鄂西的鹹豐——(30)劉家大院——(10)唐崖土司城——(58)來鳳——湘西的龍山——(60)洗車古鎮——(87)永順——(98)桑植——(63)張家界,十個縣市、兩個古鎮、一個村莊、一處古城遺址,時間前後九天,行程1018公裡。除劉家大院和洗車鎮有一段鄉間土路外,其余都是走國道、省道,交通狀況尚可,各縣市間班車還算方便。跨省的班車一般到了下午後車次就少了。

到洗車鎮:龍山到洗車班車不多,最後一班是下午2:30,近3小時才能到達。從洗車出龍山的早班車6點便發,中午以後就沒有了。因路況不好,包其他車比較難。一定要事先問清楚班車時間; 若從永順方向來:自駕車者,走209國道72公裡到紅岩溪,向西轉入鄉級公路,15公裡可達洗車。永順縣城沒有班車直達洗車,吉首才有發洗車的班車,一天只一班。

劉家大院和唐崖土司遺址只能包車前往。

注意:山區的公路很難根據裡程預算時間,有時幾十公裡要走上半天,尤其是雨天,彎道和泥濘,車開得很慢。

特產食宿:

這一帶山林盛產茶油、五倍子、貝母、生漆、桐油。

土家織錦,土語叫“西蘭卡普”,即“打花被蓋”的意思,土家女都會織,花色鮮艷,圖案野性樸實。我們走過的路線裡以洗車河流域的撈車寨為有名。

土家傳統食品有合渣,即以豆渣、野菜為原料搗制蒸出來的一道菜,清淡有營養;團馓,一種糯米粑粑,染上紅綠相間的花紋後曬干,吃時用油炸酥,過年來客人後先要泡一碗團馓以示尊敬;打油茶,配以多樣油炸的茶果子,一般迎送客時喝;腊肉;糍粑;糯米甜酒;龍潭的炸豆果、鹹豐的臭豆腐、洗車的豆腐和豆干也非常好味道。

特別推薦鹹豐縣城的“為天居”餐館,小小店面生意火爆,是按一桌菜100元、200元包干算的,干鍋腊兔子、珍珠丸子等湖北風味菜該香的香、該辣的辣,我們14人吃了好幾十個菜才200元,簡直不可思議!老板杜鵬舉活泛搞笑,見多識廣。龍山、永順、大庸一帶不少的重慶烏江魚餐館,黃角魚、大鰱魚等十幾種魚火鍋味道鮮香,價格實惠。

龍潭鎮建議住與古街相連的新區的私人旅店,干淨,40元/標間。鹹豐住宿便宜,政協招待所14人才170元,最漂亮的地稅賓館100元/標間。洗車最好的算是風雨橋西頭的榮華旅社,據說鳳凰衛視人員也住過,5元/床,簡陋公用衛生間。桑植汽車站對面新開的晶鑫賓館100元/標間,房間新淨無比。一路住宿都可以還價。

花費:

十天,14人,不含往返廣州的火車費用,人均640元,其中大部分為包車費,食宿花費很少。

其他景點:

鄂西鹹豐的黃金洞,以及過鹹豐後的利川、團堡等沿清江一線自然風景和小鎮都很美,原也在我們的行程計劃裡,但因雨季道路不好、時間不足而作罷,非常遺憾。張凌皋教授撰文、李玉祥攝影的《鄉土中國——武陵土家》一書是很好的旅行指南。

最後值得提醒的是,在湘西、鄂西鄉間采風,事先得到當地政府的支持幫助可避免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精選遊記: 湘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