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古城·香巴拉——迪慶·香格裡拉體驗游

作者: Choozen

導讀<連載主頁:http://***/streetguest#serial_4d5207fe05000mdc>S.G.旅游手記之 雪山·古城·香巴拉——迪慶·香格裡拉體驗游“香巴拉”,亦作“香格裡拉”,一個等同於“世外桃源”的詞語,它究竟在哪兒?一個世紀以來,那本《消失的地平線》始終敲打著人們對天堂聖地崇敬和向往的心靈,呼喚著無數探險者和旅行者尋找著夢中的香格裡拉。按照書中的描述:香格裡拉是一塊四周環繞 ...

<連載主頁:http://***/streetguest#serial_4d5207fe05000mdc>S.G.旅游手記之 雪山·古城·香巴拉——迪慶·香格裡拉體驗游“香巴拉”,亦作“香格裡拉”,一個等同於“世外桃源”的詞語,它究竟在哪兒?一個世紀以來,那本《消失的地平線》始終敲打著人們對天堂聖地崇敬和向往的心靈,呼喚著無數探險者和旅行者尋找著夢中的香格裡拉。按照書中的描述:香格裡拉是一塊四周環繞著雪山、雪山下是茂密的森林、森林邊是豐盛的草甸和遍地的牛羊、人們信仰著古老而又神奇的宗教、沒有戰爭、沒有荒亂、一片安靜祥和的地方。所以香格裡拉並不是特指某個地方,而是一個標准,一個找尋撒落人間天堂的線索和方向。按照這個標准,我們馬上可以在中國想到兩個地方。一個是位於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的稻城,而另一個就是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的中甸,現在它已經在國家地理上被命名為香格裡拉縣。今年的初夏,趕在旅游旺季到來之前,我懷著對天堂無比敬仰之心,踏上了體驗雪山、古城、香巴拉的旅程。由於假期和裝備有限,無法自駕前往,姑且當作是為未來的正式旅程做個前站。從成都飛昆明再轉機迪慶,原本並不遙遠的距離去折騰了整整一天。踏上香巴拉的第一處景觀便是迪慶"香格裡拉機場。這是一座略顯寂寞的草甸機場,靜靜地躺在四周皚皚雪山撫慰下的海子和草甸之間。據說這是目前為止國內造價最低的機場,沒有廊橋、沒有穿梭巴士、飛機直接停在離出口很近的地方,一下飛機便能大口大口地呼吸到高原淡薄但卻無比清新的空氣。站在停機坪上遙望四周,不知不覺從昆明帶來的最後一絲暖意也被風帶走了,我不禁打了一個寒顫,算是對香巴拉的第一聲招呼。


從機場到縣城新建的柏油路兩旁,成群的犛牛在草甸和海子間悠閑地生活著。在藏區,女人們被稱作“卓瑪”,男人們被稱作“扎西”。藏民最主要的農作物就是青稞,而用來晾曬青稞的架子就密集地分布在屋舍的附近。據說當年美國人從衛星上看到中國西南地區這些密集分布的酷似導彈發射設施的圖像,著實緊張了一陣,直到有間諜來到當地才澄清了這一誤會。不過這種青稞架倒還真有一項它用,那就是曬漢子。康巴漢子性情豪爽,常常喝得大醉,家中的卓瑪為了懲罰他們往往緊閉家門,扎西們進不了屋只能倒在青稞架上一覺睡到天亮。由於有曬干的青稞保暖,卓瑪們盡可放心地讓丈夫在屋外睡過一夜,可謂是充滿愛意的懲罰。

香格裡拉縣城是一個典型的以旅游為支柱發展起來的城鎮。街道很干淨,高級酒店隨處可見。我們下榻在市中心的天界神川大酒店。“天界神川”指的是一條非常壯美秀麗的旅游路線。它的起點是雲南的麗江古城。從麗江出發,沿著金沙江上行,進入“神川”之旅。“神川”指的便是氣勢磅礡的金沙江虎跳峽,分為上、中、下三段。走完“神川”,海拔上升到三千米,便進入“天界”。“天界”指的便是從金沙江到香格裡拉的這片區域。而我們將要體驗的是“天界”的核心:雪山、古城、香巴拉。酒店的建築具有藏式的體架和歐式的點綴。鏤空拔高的中庭很是氣派,地面鋪有黃、藍、紅三條光帶,代表著在此三江並流的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房間裡最有特色的地方是有一個藏式的窗台,坐在上面仰望遠景頗有一番風味。香格裡拉的海拔有3300米,僅比拉薩低200米。初上高原,頭天的剩余時光最好不要安排行程,先靜下心來讓身體適應高原的環境。但不管是不是在高原,一上午沒有進食,肚子難免飢餓。蹭出酒店,在街頭隨便選取一家小店,點了一個雜鍋:有犛牛肉、羊肉、排骨、鹹肉、菌類、蔬菜,再配上一盤水氣粑粑,就著贈送的泡菜,非常不錯,價錢嘛也很公道,20元正好。

晚上,我們參加了含有當地民俗表演的晚宴。一邊觀看著藏族的弦子舞、鍋樁舞,聆聽著原生態的山歌民調,一邊品嘗著藏式的火鍋和藏菜,淺飲著甘甜的青稞酒和濃濃的酥油茶。一切似乎都在為了即將開始的旅程而鋪墊下厚厚的民族風韻。

這一晚,萬物寂靜,人的心情也隨之平靜得如止水一般。當朝陽再度升起的時候,我們已早早地吃過早飯,迎著旭日登上了大巴,探訪香格裡拉的行程即將開始。如果把香巴拉比作一個人,那麼雪山是他挺拔的身軀,花海是他美麗的衣裳、古城是他寬廣的胸懷,而寺院是他深邃的精神。今天上午我們首先便要去攀登他偉岸的身軀,從美麗的藍月山谷攀升到高聳的石卡雪山山頂,如果運氣上佳的話也許還能目睹藏區最壯美的聖山——梅裡、那令人肅然起敬的主峰卡瓦格博。藍月山谷是根據《消逝的地平線》中描述的那片神秘山谷的土語意思“blue moon”而命名的。“blue moon”在英文中的本來意思是“不可能或稀有的時期或事情”,細心品味一下,自然明白作家的用意——“香格裡拉”是世上難尋的“人間天堂”。現實中的藍月山谷坐落在石卡雪山的腳下,海拔比香格裡拉縣城稍低,是一個隱秘在群山中的谷地。草甸上分布著藍色的野花,簇擁著遠處8座潔白的佛塔,仿佛在不時提示著人們此處已是秘境。

從藍月山谷到石卡雪山頂峰需要乘坐一條長達4.5公裡的索道,據說這是目前亞洲最長的索道。索道分為兩段:第一段從藍月山谷上升到山腰一片神奇的高原牧場,海拔由3100多米升到近4000米;第二段是從高原牧場到峰頂,海拔升至4500米。我們先沒有在牧場停留,而是一口氣攀上峰頂。一路上,地面的植被很明顯地由高變矮、由密變疏,到了山頂便很少有綠色存在了。

來到山頂的第一個感覺就是:冷!凜冽的寒風刮得衝鋒衣梭梭作響。在山下幾乎萬裡無雲的燦爛陽光到了山頂就不知躲到哪裡去了,梅裡雪山的方向聚集了大量的層雲,看來我們是無緣目睹聖山的風采。邁著幾乎僵掉的雙腿,一面後悔沒有多准備一件衣服,一面抓緊熱量欣賞雪山之頂的風光。這種美是真實地與冷酷聯系在一起的。

從雪山山頂下到高原牧場,身體總算緩過勁來。此時牧場上有一群年輕人正在踢足球,看著他們在高原稀薄的氧氣中奔跑自如,不得不自嘆大家的狀態居然差得這麼大:我裹著衝鋒衣立在原地尚還呼吸不暢,而人家居然能光著膀子來回奔跑。唉!真不是一個世界的人。

從高原牧場坐最後一段索道下山,我們跟一個當地的導游聊起了關於藥材和天珠的事情。剛才在牧場,有兩位同伴購買了一種藥材,銷售人員說是高海拔地區的三七,但總覺得和平常見著的三七很不像。它的個頭很大,比較圓實,不像常見的三七那樣有許多頭孢。因為是藥,當有人提出懷疑後,同伴表示一定要弄清楚這到底是什麼東西。而有關探尋這奇怪的藥材究竟是何物的過程,我將在後面敘述。至於天珠,那些鋪天蓋地在商鋪中出售的十有十的是假貨。拿給我們開車的司機的話來說:天珠如果真那麼好買,就沒那麼珍貴了。後來我了解到一個小小的特征:真正老的天珠,尤其是那些從僧人手上流出來的天珠,會刻意地將一端磨掉一些,成為不對稱的形態。當然,我不知道這個說法是否真的准確。有人說天珠的珍貴在於稀有,而有人說天珠的珍貴在於它能通靈。我想兩者應該都在作用著,才會賦予天珠如此珍貴而神奇的色彩。從索道上最後俯拍了一張牧場的全景。下到藍月山谷,陽光的熱量一下子湧了出來。離開的途中,我們經過了幾個海子。導游介紹說,這裡的海子和草甸實際上一年四季都在不斷地轉化。雨季的時候,這裡是一片片浩瀚的海子;而到了旱季,這裡又成為了郁郁的草場。而最神奇也最美麗的是冷天,草甸在晚上結下厚厚的冰霜,被白日強烈的陽光一照,冰氣蒸騰、白霧裊繞、牛羊出沒、仿若仙境。

如果昨日對藏區的飲食還充滿著新鮮,那麼今天便已經能感覺到牛羊肉對味蕾的殺傷力了。看著一盤又一盤各式各樣的“肉”被端上桌子,大家的戰鬥力快速萎縮。古人雲:“白菜不如白菜”,看來還真是這樣。午飯後我們驅車前往小中甸去欣賞那裡盛開的杜鵑花。不知道是花期未至還是本來就如此,眼前的景像和想像中的花海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倒是山坳裡一處恬靜的村落讓我們感到特別的清爽,也許香巴拉的本意就是恬靜,而非多麼壯麗的景色,至少小中甸正是如此。

從小中甸返回的路中,我們參觀了一處專門打制刀具的地方。這裡生產和出售的是藏區赫赫有名的“卡卓刀”。卡卓是族姓,藏語譯為平安吉祥長命百歲;卓,譯為吉祥,卓瑪即為心地善良的聖女。據說卡卓刀及卓瑪刀全部采用家傳秘方處理,後鏨鋼11次,采用民間最古老最原始的傳統打磨方法久經22天打磨制成,刀刃鋒利無比、削鐵如泥。我雖然不是什麼刀具的發燒友,但在隨意把玩卡卓刀的過程中,我發現刀刃好像都做反了,拔出刀子的時候,刀刃是朝向自己的。我把這個疑問說給店家,小伙子笑了笑解釋道:這邊的刀都是生活用刀,刀刃朝向自己是為了避免誤傷他人。喏,那邊的是戰刀,刀刃就是朝向敵人的。原來如此,“刀刃朝向自己”,這極簡簡單單的一句話竟令我感到震撼。中原文化自以為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孔孟之道、先賢之德、不絕於耳,但真有幾人做到了把“刀刃朝向自己”這樣大仁的氣魄。

領略了香格裡拉挺拔的身軀和美麗的衣裳,接下來我們要去感受他寬廣的胸懷。在香格裡拉東南隅,有一座被藏人稱作“獨克宗”的古城,它是按照佛經中的香巴拉理想國建成的。“獨克宗”是香格裡拉古城的初始叫法,唐儀鳳、調露年間(公元676-679年),土蕃在這裡的大龜山頂設立寨堡,名“獨克宗”。這個藏語發音包含了兩層意思,一為“建在石頭上的城堡”,二為“月光城”,後來的古城就是環繞山頂上的寨堡建成的。現在一個很重要的景觀就是建在山頂上的據說是世界上最大的轉經筒,來到此地的人都會上去轉上三圈以求平安吉祥。

古城依山勢而建,路面起伏不平,那是一些歲月久遠的舊石頭就著自然地勢鋪成的。至今,石板路上還留著深深的馬蹄印,那是當年的馬幫給時間留下的信物了。獨克宗古城的石板街就仿佛是一首從一千多年前唱過來的悠長謠曲,接著又要往無限歲月中唱過去。滇藏茶馬古道的線路從雲南普洱經大理、麗江、中甸(今香格裡拉)、德欽、察隅、左貢、拉薩、亞東、日喀則、柏林山口,分別到緬甸、尼泊爾、印度。沿途經過金沙江、瀾滄江、怒江、拉薩河、雅魯藏布江,還要翻越5座5000米以上的雪山。馬幫的一個來回,往往要一年的時間。對於穿越茶馬古道的馬幫來說,獨克宗古城,是茶馬古道上的重鎮,也是馬幫進藏後的第一站,這算是相當舒服的一段路。到了這裡,石板街上的馬蹄子是放松的,人也是放松的,馬幫們可以住進藏人溫暖的木板房裡,把馬關進牛棚,喝上一碗噴香熱乎的酥油茶,還可以和自己看上的女人嬉笑怒罵。

如今游客們除了在此領略茶馬古鎮的風韻,更多的是發掘和掏取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首飾、雕刻、衣服、藥材還有許多有趣的小玩意兒。如果逛得累了,這裡的四方街在白天是一個大型的露天燒烤廣場,你可以嘗嘗現切的犛牛肉、山羊肉、青稞餅、還有很甜很香的玉米。而到了晚上,四方街就變成了一個歌舞的海洋。無論是古城的居民、店裡的商家、路邊的小販,還是遠方的游客、背包的訪友,大家圍成一個個同心圓,隨著歡快的音樂舞蹈,場面蔚為壯觀。在獨克宗古城裡還有一處非常特別的地方:北門街66號,屋門正梁上寫著“阿布老屋”。這是一個不大不小的私人宅院,從門口簡單的介紹了解到這是一處有著400多年歷史的古宅。但很奇怪的是,導游們似乎並不樂意帶人進去參觀,游人們也最多在院子裡站站,便退了出來。屋前的樓梯口橫著一根木條,似乎告誡著人們此乃私家領地、非請勿入。然而越是這樣越是勾起了我的興趣。看四下每人,我大膽地鑽過橫梁,闖入了主人的領地。“你怎麼上來的,下去!下去!”我還沒有在屋前的平台上站上兩秒鐘,一個蒼老的聲音著實把我嚇了一跳。原來屋子的主人正坐在房前,只是位置較低,我沒有看見。我很窘迫,但又不願就這麼離開。老人也許察覺了我的心思,又似乎是冥冥中注定的緣分,在瞅了瞅四周沒有其他游人後,老人招呼我過去。在最開始的幾句話裡,老人似乎有意考驗著我對歷史,尤其是文革階段的認識和看法。在得到比較滿意的回答後,老人放開了話匣子。老人漢名松柏良,今年已經76歲高齡。這個宅子是他家祖傳的家業。歷史上,迪慶香格裡拉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地方,老人所在的松家和著名的松贊林寺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福祉關系,從滇、藏、川、青往來內地的商客便常常在此中轉貨物,松家曾成為了茶馬古道上的風韻世家。後來在不斷的兵戈荒亂中,古宅漸漸衰落。特別是在解放後到文革時期,老人和家人們因為成分問題被關進大牢長達21年,古宅曾經被公社當作了辦公地點,留下了許多辛酸但卻無比寶貴的印記。老人首先帶我進到左首的房間。借著點點光線,老人指點我察看外間牆壁上留下的“打倒最大走資派DXP、LSQ(因會對領導人名諱特別審查,故用拼音首字母代替)”和DXP、LSQ的塗鴉畫像。一切都是那麼的真實,難怪老人說以前有歲數大的訪客看了之後淚流滿面。內間是一個經堂,老人從神龕上小心翼翼地取下一個花扣邊框,讓我看背後的刻字:明從崇禎七年陝西焦氏,以證宅院之古老。花扣上雕著一條龍,乍一看沒什麼特別,可仔細看此龍竟的爪上竟有五指,五爪之龍乃皇家的標記,敢用此物件說明松家當年的家業是多麼顯赫。神龕面前還有一個木基底座,老人介紹這是文革時期從松贊林寺的大點中拆下來的柱基。牆上一幅布滿歲月痕跡的圖畫畫著松贊林寺當年的風貌,這讓我得以在次日對比今日的松贊林寺。接著老人領我到隔壁的屋裡休息用茶。這間屋裡最明顯的印記是壁櫥上的一個凹印和橫擋外深深的刀砍痕。老人說凹印是文革時住在這裡的公社干部不愛惜文物隨意點白熾燈燙成的,而刀砍痕則是舊中國時期土匪搶劫時與屋主大都留下的創傷。屋外的牆上也可看見文革時的印記,像我們這一代人能夠親自去接觸文革那個年代的人物故事,這種機會恐怕是越來越難的了。告別老人,我懷著一種復雜異樣的心情繼續在古鎮上尋覓茶馬古道的遺跡和香格裡拉的風韻。


第三天的行程是去感受香格裡拉深邃的精神——松贊林寺。噶丹松贊林寺是雲南省規模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也是康區有名的大寺院之一。松贊林寺又稱歸化寺,距香格裡拉縣城只有5公裡,遠遠望去,在寬闊的草原盡頭,群山之間,有一座集鎮規模的建築群,極高處的屋頂上有鎏金銅瓦熠熠放光,奪人眼目。這片近乎古堡群似的建築,就是松贊林寺。


資料記載:松贊林寺於藏國第十一繞迥陰土羊年(公元1679年)興建,於陰鐵雞年(公元1681年)竣工。五世達賴喇嘛親賜名“噶丹松贊林”。據說為該寺選址時,達剌喇嘛占蔔得神示:“林木深幽現清泉,天降金鶩戲其間”。現在的松贊林寺內有清泉淙淙,春夏不溢,秋冬不涸,並能常見一對金鶩出入。

扎倉、吉康兩大主寺建於最高點,居全寺中央。大寺座北向南,為五層藏式雕樓建築。主殿上層鍍金銅瓦,殿宇屋角獸吻飛檐,又具漢式寺廟建築風格,下層大殿有108根柱楹,代表佛家吉祥數。大殿可容1600人趺座念經。左右牆壁為藏經“萬卷櫥”,正殿前座供奉有五世達賴銅像,其後排列著著名高僧的遺體靈塔。後殿供有宗喀巴、彌勒佛、七世達賴銅像,高三丈有作,直通上層。中層有拉康八間,分別為諸神殿、護法殿、堪布室、靜室、膳室等。頂層正樓特設精舍佛堂,供奉五世達賴、七世達賴佛像,以及貝葉經卷、唐卡、傳世法器等。

參觀松贊林寺的途中正趕上寺裡的小沙彌放課,許多穿著紅色僧袍的小喇嘛三五成群地從經堂裡湧出來,在陽光照耀的牆頭拐角或嬉鬧、或玩耍、或吃些零時、或結對攀談。

在離開正殿的時候,我遇見了一個天使。當時她正隨著母親在路旁擺攤賣些小吃、小東西。當我從她身邊恍過的時候,她用十分靦腆的聲音詢問我要不要買上一點東西。我看了看她攤子上的物品,實在沒什麼感興趣的。然而我又不想硬生生地拒絕一個這麼小的女孩,於是我從包裡拿了一個蘋果塞給了她。小女孩側過臉在得到母親首肯後非常高興地接過了蘋果,並對我抱以一個純真且燦爛的微笑。本來這一切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我繼續走向下一個殿堂。忽然,我想起剛才有一個角度沒有拍下照片,於是便又折返回去。不經意間,我瞅見小女孩向一位攤主借來一把刀子,小心翼翼地把蘋果從中間切開,然後再切開。小女孩邊切邊環視周圍數著什麼,直到切成她心中的塊數。然後小女孩把切好的蘋果一塊一塊地遞給身邊的人,直到剩下一塊留給自己。莊嚴的佛寺前,我的心被深深地感化了。分享,這件如今在都市成年人的世界裡越來越難的行為在佛祖膝下的一個小女孩身上竟然表現得如此自然和純樸。我想,一個從小就會分享的孩子,長大後一定會把幸福帶給身邊的人,就像是佛祖派來的使者,感化著我們這些世人日益墜落的心靈。我趕忙掏出相機拍下了小女孩靦腆的身影。我想我會把這個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聽,讓我也來替佛祖盡一份感化的功德吧!

下到寺門口,幾個女孩子熱情地招呼我過去和她們的藏獒合影,雖說是雜交的品種,但人家也是大名鼎鼎的藏獒,於是我欣然同意。資料記載:藏獒產於我國西藏和青海,被毛長而厚重,耐寒冷,能在冰雪中安然入睡。性格剛毅,力大凶猛,野性尚存,使人望而生畏。護領地,護食物,善攻擊,對陌生人有強烈敵意,但對主人極為親熱。是看家護院、牧馬放羊的得力助手。它壯如牛、吼如獅、剛柔兼備,能牧牛羊、能解主人之意,能驅豺狼虎豹。據藏族同胞介紹,一條成年藏獒可以鬥敗三條惡狼,可以使金錢豹甘拜下風。在西藏被喻為“天狗”。西方人在認識了藏獒的神奇後,稱其為“東方神犬”。有關藏獒還有一個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在布達拉宮腳下,有一年山洪暴發,冬天大地上冰雪覆蓋,瘟疫橫行,人畜在飢寒交迫之時,忽見從天上下來許多身披袈裟,手搖禪鈴的活佛。活佛的坐騎就是藏獒,活佛和藏獒的到來,解除了人們的病痛,使冰雪熔化,大地復蘇。故現在青藏高原,一提起藏獒,都對它敬佩無限,認為藏獒是天上派來的使者活佛的坐騎,是神犬,是牧民的保護神。我大膽摟著一公一母兩只狗狗,不知是不是樓的姿勢不對,狗狗表現得很躁動。不管那麼多了,趕快哢嚓哢嚓,合影留念。

離開松贊林寺,我饒有興致地沿著寺前的海子邊緣漫步。遠遠地看見一群孩子在海子裡嬉戲,看年級應該也有十五六歲,但卻光著屁股,一點兒也不忌諱周邊的游人。而在他們的旁邊,幾個身著僧袍的喇嘛也在海子中劃著木板玩耍,與之身後的藍天、白雲、寺廟形成一幅天然合成的圖畫,一切看都是那麼的原始樸素,天人合一的感覺也許就是如此吧!

真的要告別這一方神奇的土地了!但我知道這一次告別只是暫時的,我一定還會再回來!回來這皚皚的雪山、這清澈的海子、這樸素的古城、這莊嚴的寺廟、還有那未曾朝拜的卡瓦格博!再見了!香格裡拉!


精選遊記: 香格裡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