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中岳廟游記

作者: 西閣

導讀登封游記西閣2009/3/25 登封位於鄭州和洛陽之間,距二者都不遠。登封市是個縣級市,不甚繁榮,知者不廣。但登封市的少林寺卻是享譽海內外。 少林寺簡介 少林寺位於登封市西北15公裡處的嵩山少室山下,因為此地環境清幽,周圍俱是密密匝匝的樹林,所以得名"少林寺",意為"深藏於少室山下密林中的寺院"。少林寺始建於北魏年間,以佛教禪宗祖庭和少林武術的發源地而� ...

登封游記西閣2009/3/25

登封位於鄭州和洛陽之間,距二者都不遠。登封市是個縣級市,不甚繁榮,知者不廣。但登封市的少林寺卻是享譽海內外。

少林寺簡介

少林寺位於登封市西北15公裡處的嵩山少室山下,因為此地環境清幽,周圍俱是密密匝匝的樹林,所以得名"少林寺",意為"深藏於少室山下密林中的寺院"。少林寺始建於北魏年間,以佛教禪宗祖庭和少林武術的發源地而著稱。

相傳達摩祖師從海上經廣州、南京,然後"一葦渡江"來到嵩山,在少林寺廣召信徒,弘揚佛法禪宗,從此確立了少林寺作為禪宗祖庭的地位。到了唐代,少林寺又因一段“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而聲名大振。

唐初時期,少林寺和尚13人,在李世民討伐王世充的征戰中助戰解圍,立下了汗馬功勞。李世民登基後,特許少林寺和尚練僧兵,開殺戒,吃酒肉。廟內有一塊<<唐太宗賜少林寺主教碑>>,記述了這一段歷史。由於朝廷的大力支持,少林寺發展成馳名中外的大佛寺,博得“天下第一名剎”的稱號。

宋代,少林武術又有很大提高,寺僧多達2000余人。在明朝,少林寺到達鼎盛時期,從清朝開始衰落。

在少林寺西約300米的山腳下,有一片塔林,這是唐以來少林寺歷代住持僧的葬地,共250余座。是我國最大的塔林。塔的大小不等,形狀各異,大都有雕刻和題記,反映了各個時代的建築風格,是研究我國古代磚石建築和雕刻藝術的寶庫。

少林寺內還保存了不少珍貴文物。山門上的“少林寺”匾額,是康熙御筆。觀音殿內的“十三棍僧救唐王”壁畫,展示了唐代壁畫的極高水准。

少林寺與達摩

1500多年前的北魏時期,古印度僧人跋陀來到嵩山,孝文帝在少室山下敕建寺院--少林寺。翻譯和講習小乘佛教。30多年後,跋陀已圓寂,古印度又一位高僧菩提達摩,乘船漂泊三年,從印度來到廣州,後一路北游至南京,再乘一葉蘆葦小舟渡過長江(傳說為踏一根五葉蘆葦渡江),最後來到少林寺。

但當時少林寺並不接納他,因他修習大乘佛教。所以達摩就在附近山上(五乳峰)一個石洞裡孤獨修煉,面壁九年,身影都刻在了石壁上。此洞現稱為達摩洞。

壁觀是達摩創立的大乘佛教的一種修行方式:面壁靜坐,排除雜念,思考佛經,參悟哲理,也就是冥想。

小乘佛教認為只有釋迦牟尼是佛,天下人修佛的終極目標是自我解脫人間煩惱,修煉的方式是漫長而辛苦的;大乘佛教則認為人人都可成佛,放下屠刀立即成佛,頓悟式成佛,佛教弟子應以普渡眾生為己任。這種方式適應了普通人既吃不了苦,又想修佛的願望,遂廣泛傳播起來,日漸昌盛。少林寺這才接納達摩,請達摩當住持,廣傳禪法。自此,少林寺成為禪宗開山祖寺。

達摩在石洞壁觀時,少林寺有道育、慧可二沙門禮見達摩,並親近和供養四、五年。達摩感覺他們真誠,傳授以衣法。又把四卷《楞伽經》授與慧可,慧可成為二祖。

據傳說:慧可原名叫神光,聽說達摩傳授大乘佛法,與自己修煉的小乘佛法不同,於是前往拜謁、求教。達摩面壁端坐,不理他。

神光沒有氣餒。暗自思忖:“古人求道,無不歷盡艱難險阻,忍常人所不能忍。古人尚且如此,我有何德何能?當自勉勵!”時值寒冬腊月,紛紛揚揚飄起漫天大雪。夜幕降臨,神光仍在洞外站立不走,天明積雪已沒過他的雙膝。

達摩這時才開口問道:“你久立雪中,所求何事?”

神光淚流滿面說道:“只願和尚慈悲,為我傳道。”

達摩擔心神光只是一時衝動,難以持久,略有遲疑。神光明白達摩心思,就取利刃自斷左臂,置於達摩面前。達摩於是就留他在自己的身邊,並為他取名慧可。少林寺內的立雪亭,便是為紀念慧可斷臂求法的事跡而建。他在少林寺西南山上養傷時的住所和石台,後成為二祖庵和養臂台,遺跡尚存。

二祖慧可傳燈給三祖、再傳四祖,至五祖時,爭奪達摩衣缽,想成為六祖的鬥爭已經非常激烈。

五祖弘忍要選接班人,命弟子們各作偈(佛家的詩),誰的偈作得好,悟性高,就把衣缽傳給誰,立為第六代祖。

當時這千多弟子中,大弟子神秀是佼佼者。他博通佛學,受到眾僧敬仰,人人都認為六祖非他莫屬,他在寺中牆壁上題偈道:“身為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五祖看到後,認為未見本性,只到佛門外,未進佛門內。

慧能在碓坊中得知此事,也念了一偈,由於不識字,就請人寫在神秀偈的旁邊:“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眾人連聲叫好。五祖見後,認為慧能領悟比神秀徹底,決意把衣缽傳給他,但五祖不露聲色,故意將偈擦去後說:“亦未見佛性”。

第二天,五祖到碓坊問:“米舂好了嗎?”

慧能答:“米舂好久矣,但缺篩子”。

五祖禪指三下,便離開碓坊。慧能領會,到三更時分,來到五祖的房間,五祖即將達摩衣缽傳給慧能,為避人爭奪衣缽,五祖令慧能速速離去。慧能返回廣東後,隱姓埋名十多年,在四會一帶暗中弘法。

大弟子神秀得知衣缽已被慧能拿走,便派人追殺。十多年後,大弟子已在北方扎根,成為禪宗北派領袖,不再追殺慧能。於是慧能才現身於廣州光孝寺,亮出達摩衣缽,登壇繼位,成為六祖。

慧能現身光孝寺還有一段佳話:

一日,慧能來到光孝寺,和眾僧一起聽印宗法師講經,正講時,一陣輕風吹過,幡旗擺動。

有一僧說:“幡動了”,

另一僧反駁道:“不是幡動,是風動”。

彼此爭執不下。慧能插話道:“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你們心動”。真是一語驚眾僧。

講經的印宗法師猜想遇上了佛門高手,馬上請留。當時有關六祖已經來到了南方,隱居江湖的說法相傳已久。印宗法師證實講話人正是六祖慧能後,馬上轉告寺中住持法才。法才親自為慧能在寺中菩提樹下落發受戒。

為了避免弟子們再為爭衣缽而互相爭鬥,進而導致禪宗四分五裂,六祖決定不再傳燈,授權“弟子皆可傳法”,另外,六祖又結合中國民情,寫成《六祖壇經》,發展了禪宗理念,使之更加平易近人,容易修習,南派禪宗遂成為中國佛教最大宗門,後人便尊達摩為中國禪宗初祖,尊少林寺為中國禪宗祖庭。“天下第一名剎”之說便流傳後世。

達摩壁觀修煉期間,為保持健康身體,模仿山中鳥獸搏鬥的動作,創立了一套武術,成為少林武術之源頭。經後人不斷完善充實,少林武術愈發強大,成為一個龐大的武術體系,再經十三棍僧救唐王一戰成名,少林武術自此遍傳天下,成為外家拳的代表,也成為中國功夫的代表。甚至超越了禪宗佛法的盛名。

元代忽必烈封少林寺住持為國師,掌管天下寺院和僧人,河南一帶寺院盡數歸並於少林寺。

清朝,皇室認為少林寺是反清復明的基地,少林寺進入低潮。當時全國民間禁武,少林寺僧人只好藏在千佛殿內偷練,至今地上留著48個腳窩就是當年習武的見證。

少林武術最奇絕的功夫就是硬氣功,運氣至某處,則此處硬如鐵,刀槍不入。像形拳是少林武術中重要的部分,如蛤蟆功、猴拳、虎拳、螳螂拳、蛇拳等。

民國時期,少林寺僧兵團戰力不俗,被直魯豫軍閥頭子吳佩孚拉攏收編,1928年,吳佩孚屬下樊鐘秀駐守河南,與馮玉祥部將石友三混戰,潰敗,退守少林寺,被石友三攻破,一把火少了月余,少林寺盡毀,僧眾四散。

直至1982年,電影《少林寺》海內外公映,引起極大轟動,各地捐款無數,再加上政府投資,經二十多年建設,少林寺重新雄起。新一代住持釋永信更是佛門CEO,在全球大力推廣少林文化,武僧團世界巡演,海外建分寺,創設少林寺網站,等等,以現代的方式弘揚佛法、少林武術和中國文化。

中岳廟簡介

中岳廟位於嵩山南麓的太室山腳下,距登封縣城東4公裡。它背倚黃蓋峰,為中州祠宇之冠。其前身為太室祠,始建於秦(2200多年前),為祭祀太室山神的場所。

2100多年前,漢武帝禮祭嵩山,在登上太室山時發生了奇跡:隨從的官員聽到山谷裡有呼“萬歲”的聲音,其實,這是方士們為博漢武帝歡心,投其所好而設的一個騙局,貪戀長壽的漢武帝聽後十分高興,便敕建太室神祠,太室山也被封為“嵩高山”,簡稱“嵩山”,正式與中國原有的四岳並列,稱為“中岳”。

北魏時,祠址經過了三次遷移後,定名為中岳廟。

唐代,中岳廟得到進一步發展。武則天登嵩山封中岳時,加封中岳神,改嵩陽縣為登封縣。武氏對中岳廟情有獨鐘,使它聲望日盛。唐玄宗李隆基對中岳廟大修並擴建,使之鼎盛。

宋太祖金妝神像,岳神的冠戴衣著沿襲至今。以後又繪飾壁畫,遍植松柏,不斷為之增添光彩。

元末由於戰亂,廟宇倒塌嚴重。明清兩朝對中岳廟又多次整修,特別是乾隆時,按照北京故宮的建造方法,對中岳廟作了一次大規模的全面整修,布局形制與故宮相似。

廟內主要建築,從南向北,由低至高,順次為中華門、遙參亭、天中閣,配天作鎮坊、崇聖門、化三門、峻極門、峻極坊、大殿、寢殿、御書樓,前後共11重。最北以黃蓋亭為終端,站在亭內可俯瞰中岳廟全景,遠眺蒼翠群山。

中軸線兩側建有太尉宮、火神宮、祖師宮、神州宮、小樓宮等。

廟內古柏參天,碑碣林立,珍存著許多文物瑰寶。

道家尊中岳廟為“第六小洞天”,這裡是周朝的神仙“王子晉(周靈王的太子)”的升仙之處。

中華門外,有兩座四角亭分立於神道左右。亭內,為東漢(1900多年前)雕刻的石人翁仲。

翁仲姓阮,為秦朝大將,英勇善戰,死後鑄像於鹹陽宮避馬門外,威懾敵人。後來歷代沿用,把鑄刻的無名銅像、石像都稱為翁仲。

崇聖門東有古神庫,創建於北宋。在古神庫周圍有四個高大的鐵人,重約3噸,握拳振臂,怒目挺胸,形像威嚴,栩栩如生,是我國現存形體最大,保存最好的四個“守庫鐵人”,同時也是北宋鑄造的藝術珍品。

崇聖門前甬道東西兩側,有宋代石碑三通、金代石碑一通,因為四通碑的撰文者都是當時狀元,故稱“四狀元碑”。碑的內容都是敘述中岳廟的歷史沿革及修建情況。其碑制宏大,書法遒雅,蒼勁有力。

化三門後西側,有無字碑亭。亭內立有清代石碑一通,沒有碑文,寓意岳神之德,難以用文字表述。故稱“無字碑”。

化三門之北是峻極門,因中門兩側塑有一丈四尺高的兩尊將軍橡,故又名“將軍門”,是中岳大殿中心院的山門。此門創建於金世宗大定年間(850多年前),明祟禎年間毀於大火,清乾隆時重修。

竣極門附近有許多珍貴文物,還有魏碑、唐碣、宋幢、金獅、廟固等。峻極門前東側四角亭內有《中岳嵩高靈廟碑》,刻於北魏(1500多年前),是嵩山地區最古老的一通石碑,由整石雕成。碑文為嵩山著名道士寇謙之所書。康有為把它列為北碑十家之首。

峻極門前甬道兩旁為四岳殿,按順時針方向從峻極門開始依次是東岳殿、南岳殿、西岳殿、北岳殿,加上中岳恰是五岳。古人稱中岳廟為土神之宮,五行土為尊,所以中岳為五岳之首,配之以四岳殿,表示“五岳共存,五行俱全”的宗教觀念。

峻極門外台階下東側,有一座《五岳真形圖碑》,按照五岳的座落方位,根據五岳的各自特點(華山如立、泰山如坐、北岳如行、南岳如飛、中岳如臥)刻繪的像形碑,立於明代。

跨過嵩高峻極坊,在高大的石欄月台上,坐落著中岳廟的正殿-一峻極殿,或稱“中岳大殿”,是嵩山規模最大的建築,這種規格的大殿,在明清之際僅次於皇宮和皇陵中的主殿。

出中岳廟後門,沿著彎彎曲曲的盤山小道,可登上“黃蓋峰”。漢武帝劉徹游嵩山時,見此峰黃雲蓋頂,吉祥之兆,便賜名“黃蓋峰”。現有清式琉璃亭,古雅別致,在亭上可俯瞰中岳廟全景。

★少林寺攻略

洛陽火車站對面的長途汽車站有很多班車途經少林寺。幾乎可以隨時乘車前往。

洛陽-許昌的車途經少林寺,約68公裡,票價17元,行駛約2小時,在少林寺廣場停車下客。

步行約5分鐘就到少林寺景區售票檢票口。

少林寺廣場有去登封市的8路公汽中巴候客,票價2元,行駛約20分鐘,每10分鐘一班車。

市內乘三輪車去長途客運站,每人2元,行駛約10分鐘。

登封-汝州中巴票價12元,行駛約1小時。

在汝州客運站打的7元到“東轉盤”,約5分鐘。

有路過汝州去平頂山市的長客在東轉盤候客,票價20元,行駛約1.2小時。

少林寺門票100元(含三皇寨),少林寺游覽約需4小時。

少林寺西北五乳峰上的達摩洞,距寺有很遠的山路,沿途沒啥景觀,單單爬上去看一眼現代人工修建的“達摩洞”似無必要。

三皇寨在少林寺西南高嶺之上,需乘纜車上下,需另購纜車票。我用望遠鏡看了看,感覺景觀一般般,不值得我費力費錢上去了。

★中岳廟攻略

登封市內乘三輪車,每人2.5元可到中岳廟,行駛約15分鐘。

中岳廟山門外有2路公汽車站,票價1元回到市內商業中心“中岳百貨”站。

中岳廟門票80元,游覽約需1小時,廟內不甚宏偉,規模稍遜西岳廟,有些破敗,相對於西岳廟30元票價而言,中岳廟夠黑夠狠。

少林寺和中岳廟照片http://photo.***/photo/xige911/#m=1&ai=45154956&p=1&n=24&cp=1


精選遊記: 登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