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見聞2古埃及的文明

作者: 大仙52

導讀埃及見聞 2古埃及的文明 阿斯旺盛產花崗岩,是古埃及的采石場。制造方尖碑和金字塔底座的石料都出自這裡。著名的阿斯旺大壩也是這裡的明星景點,關於大壩的功過自有水利專家們去評說,我只說一下在這裡的見聞和感受。 盧克索神廟 卡納克神廟入口 卡納克神廟內躺倒在地的尖碑頂部 卡納克神廟內 方尖 ...

埃及見聞

2古埃及的文明
阿斯旺盛產花崗岩,是古埃及的采石場。制造方尖碑和金字塔底座的石料都出自這裡。著名的阿斯旺大壩也是這裡的明星景點,關於大壩的功過自有水利專家們去評說,我只說一下在這裡的見聞和感受。
盧克索神廟 卡納克神廟入口 卡納克神廟內躺倒在地的尖碑頂部 卡納克神廟內

方尖碑是豎立在神廟大門口上邊刻有銘文或圖案的下方上尖的石碑。由一整塊大理石雕刻而成。銘文一般紀錄著當代法老的稱號和功績或建造神廟的目的。上面的4張照片雖然采自兩個神廟,但年代跨度大約有1千多年,從碑上的文字可知,這一時期埃及經歷了巨大的動蕩和文化變遷。可以說方尖碑是集古埃及文化、雕刻和建築藝術為一身的,最具考古價值的東西了。當今世界上所有的方尖碑都出自埃及人之手。

在沒有炸藥的年代,古埃及人是如何將巨大的石碑用料開采出來呢?據阿龍說,古人先在勘探好的石山上打孔,將木樁打入孔中灌水,木頭膨脹的力量使巨大的岩石出現裂紋,石料就是用這樣的方法開采的。那麼巨大的石碑是如何豎立起來的呢?阿龍告訴我們,古埃及人先在阿斯旺將方尖碑刻好,然後或用水運或用滾木運送到要豎立的地方。從制作到運輸,方尖碑都是躺著的,豎立碑的地方事先修好基座,基座上打孔,裡面填滿沙子,基座下有隧道,基座兩側有相當高的土堆,躺著的方尖碑被推上土堆,尖的一端系著多條纜繩,方端的土堆被逐漸鏟平,於是方端逐漸下沉,眾多的人拉著纜繩使巨大的石碑慢慢豎起,當方端坐穩在基座上之後,又有人鑽進隧道裡將基座孔中的砂子搬運出來,石碑方端的榫插入基座的孔中石碑就立穩了。但是打孔用的是什麼工具呢?我在照片中發現,我們參觀過的神廟中,卡納克神廟和盧克索神廟有方尖碑,其他神廟都沒有豎立方尖碑。這兩座神廟的建造時間是中王國後期到新王國時期,也就是說大約在公元前18世紀前後,正直我國的夏末商初時期,當時的中國有煉銅術,但是銅能在花崗岩上打孔嗎?難道那時的埃及人就已經會煉鐵了嗎?

卡納克神廟

另一個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就是神廟中的石柱。卡納克神廟的石柱是眾多神廟的代表。石柱之高大令人難以置信,更加難以想像的是如此高大的石柱是怎樣加工出來的呢?先將石料打磨好再架上去?這麼沉重的物體在高空是怎麼找正的呢?或是先將石料架上去之後再打磨?揚起的粉塵還能看得見干活嗎?據阿龍說石料先打磨好再放上去,然後用石灰、石膏、細沙和水調成的粘合劑將石料間的縫隙填平。但他還是沒能說明白巨大的石料在高空是怎樣准確就位的。柱子上的像形文字和圖案顯然是柱子立穩之後才雕刻上去的。

卡納克神廟是埃及境內最大的神廟群。經歷了22個王朝1千來年的跨度。其中包含了太多的故事和傳說。只可惜啊龍的中文水平有限,我們的英文水平更糟,參觀時間又短,只能草草地照些照片。看守神廟的是阿拉伯人,他們對這座浩瀚的廟宇又知道多少呢?這些阿拉伯人對中國人特別好,當我們在人堆中搶鏡頭的時候,一位老者悄悄將我們引到一處無人的景點前,讓我們盡情地拍照,為了表示感謝我們給了他們一堆清涼油和一把圓珠筆。

菲萊神廟

菲萊神廟原來是坐落在尼羅河中的菲萊島上並因此得名,1957年阿斯旺修起攔河大壩將該島淹沒,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幫助下,將該神廟搬遷到現在這座叫做“阿吉勒基亞”的島上,這座神廟供奉的是母牛神伊西斯,據說她是掌管生育的神。關於伊西斯有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伊西斯的丈夫奧斯裡斯是當時的國王,具有無窮美德和智慧,他將游牧部落聚集在一起,教會他們耕種和采礦等技術。使命完成後,他將寶座留給伊西斯,自己前往美索不達米亞去教育其他民族。在路上,他被弟弟賽特赫殺害,屍體肢解後埋在埃及各處。伊西斯在神靈的啟示下,找到了丈夫的所有遺骸並將他們拼到了一起。在伊西斯的熱淚滋潤下,奧斯裡斯復活了,做了陰間的神。而伊西斯則成為活人崇拜的神了。

科安坡雙神廟

另一座值得一提的就是科安坡神廟了。它坐落在尼羅河岸邊,阿斯旺攔河壩修建以前,每年的7月尼羅河水都會泛濫,淹沒掉我和阿龍站著的地方。10月河水退去的時候,神廟就被洗刷得干干淨淨。自從修築了阿斯旺大壩,河水不再泛濫,地下的鹽堿卻逐年上升,不停地侵蝕著神廟的地基和柱基,人們除了用水泥將侵蝕掉的部分填補一下之外別無良策,人們擔心終有一天支撐神廟的柱子傾斜,整座神廟將會轟然倒下。這座神廟最有價值的壁畫我認為是左照片中的那副,它描述的是一位名叫伊姆荷太普的大祭司正在接生的場景。正是這位生活在5000年前的埃及人開創了埃及醫學,並書寫了人類醫學史的第一頁,壁畫中還可見到他當時使用的手術器械。右照片的壁畫描述的是母牛神和老鷹神給國王戴上王冠,並將生命鑰匙交給國王的景像。古埃及人相信神是掌管生命的,誰握有生命鑰匙誰就是神。

金字塔是埃及的另一個像征。可是在我看來它遠不如尼羅河那樣充滿生機,也不像我們看過的神廟那樣令人震撼。金字塔坐落在開羅西南十公裡處的吉薩區,有三座很大的金字塔,分別是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和孟考拉金字塔,其中以胡夫金字塔最為著名,是金字塔中規模最大、建築水平最高、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大約建於公元前2570年,是法老胡夫給自己建造的陵寢。據說這座金字塔的設計者就是那位科安坡神廟壁畫中的醫生伊姆荷太普大祭司。是他首次使用這種梯形錐體的形狀建造陵墓的。運送石料的路是圍繞著金字塔主體的盤旋路,隨著金字塔的長高路也盤旋上升,這樣可以省去不少修路的工本;為了減輕金字塔整體的重量,塔內的墓室上方還有5層空室;具有如此高超的智慧,我懷疑這位大祭司是外星人。據阿龍說,金字塔的地基以及最下面的兩層是來自阿斯旺的花崗岩,其他的石料是附近的石灰岩。要把這樣巨大的石料(2.5噸)運到遠離河流的沙漠來絕非易事,在我看來,胡夫法老既沒有經濟頭腦又缺乏同情憐愛之心,他的兒子哈夫拉和孫子孟考拉繼承了他的貪婪和殘酷,結果修起了自己的不朽墳墓的同時也埋葬了一個時代。據說孟考拉在修建自己的金字塔時,下埃及各地的奴隸已經紛紛起義了。

胡夫金字塔 哈夫拉金字塔 孟考拉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的基層

古埃及的歷史可以粗略地分為王朝時期和外族統治時期。王朝時期從紀元前4500年到紀元前332年;大致相當於我國的三皇五帝到西周(戰國末期),遺留的古跡有吉薩金字塔(紀元前2600年;中國的三皇五帝時期),卡納克神廟(紀元前2000年~紀元前1100年;中國的夏~商朝),盧克索神廟(紀元前1400年;中國的商朝),帝王谷(紀元前1600年~紀元前1100年;中國的商朝)。這一時期的古跡無一例外都是體型龐大,壁畫的內容大致描繪了法老的生活和祭祀的情景(右中照片)。一位團友在參觀時無意說了句:埃及古跡都是帝王將相,咱們國家的磚畫盡是百姓生活。不錯,從這些壁畫中完全看不出當年埃及人民的生活狀態,但是從這些巨大的工程中可以想像當年埃及百姓的勞役是多麼繁重。也許正是這些繁重的勞役導致法老時期的衰落和滅亡的吧。所謂的“外族統治時期”指的是紀元前332年~公元642年;既希腊王朝;馬其頓王朝;托勒密王朝和羅馬王朝。相當於我國的秦始皇時期到唐朝。這一時期遺留的古跡有菲萊神廟、科安坡神廟和埃德福神廟(托勒密王朝)。這些神廟都沒有方尖碑,柱子也沒有那麼高大。壁畫的內容講述的是王權神授的傳說。從壁畫的內容可以看出這一時期埃及的文明已經有所改變,融入了不少古希腊的傳說。但是神廟的建制和外形相差並不大,只是規模小得多。是不是反映了這一時期統治者不再像法老時期那樣具有無邊的法力,或是說百姓不再那樣容易控制了呢?無論歐洲人的統治比起法老時期顯得多麼寬容大度,埃及還是在公元641年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直到現在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依舊是阿拉伯人。

在埃及時我曾問過阿龍,胡夫的後人現在何方?他回答說沒有了。這個回答讓我陡然升起一種悲涼之感,創造如此恢宏文明的人種竟然消失了。我不禁為自己的民族擔起心來。回國後惡補了一陣世界歷史,企圖尋求古埃及人滅亡的原因。學習心得簡單概括如下:埃及地處地中海南岸緊鄰西亞,國土內外沒有高大的山脈可為關隘,海上民族和馬上民族可以無障礙通行,一旦戰爭爆發無險可守。這是地理上的缺陷;法老治國太過張揚,修建巨大的工程惹人嫉妒,國內盛產的小麥棉花讓人垂涎,婚姻關系不避親疏使得人種劣化,難以抵抗外族侵入。這是治國方略上的缺陷;將使用文字的權力控制在少數祭司的手上成為他們的特權,一旦這個職業衰退文字也就隨之滅亡了。沒有文字民族精神就無法傳遞,這是教育的缺陷;在3個缺陷的合力作用之下,一個原本輝煌的民族消失了。

古代的中國受到地理環境的保護,比起兩河流域和古埃及來,有著相對平靜的發展空間;我國從很早就對婚姻有嚴格的規定,多民族雜居鼓勵通婚,使人種可以優化;感謝孔子把教育平民化,皇家貴族也不曾壟斷過文化,科舉制給了平民接受教育的動力;我們真應該感謝我們智慧的祖先,才使中華民族得以延續5千年而不衰。但是今天,高度發達的交通使我國失去了地理屏障的保護,崇拜西方的文明有可能讓我們輕視自己文明的價值,在破除封資修的革命口號中我們毀掉了多少物質的和非物質的遺產啊!如果說世界4大古老文明只有我們能夠延續至今,是得益於地理環境的話,那麼現在這個因素已經不存在了。語言文字是我們的最後防線,可令人痛心的是如今家長和學校對漢語教學遠不如對英語教學來得重視,難道我們中華民族的壽數也要走到頭了嗎?


精選遊記: 開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