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心靈去旅行(桂西南越南柬埔寨22日獨行)--第二十日柬埔寨暹粒

作者: _gf528931135001****

導讀 11.13柬埔寨暹粒-吳哥大圈 又是一日的早起,依然五點出發,只是今天的目的地是皇家浴池(Sra Srang)。今早上帶了一件外套,感覺就沒有那麼冷了。去往吳哥的這條路我們也已經有點熟悉了,經過小吳哥,我們前往皇家浴池。皇家浴池邊等候看日出的人就少許多了,總共也沒有幾十個人。顯得十分清靜。我們三個各自散去,挑自己喜歡的位置或站或坐,靜靜等待日出的來� ...





11.13柬埔寨暹粒-吳哥大圈

又是一日的早起,依然五點出發,只是今天的目的地是皇家浴池(Sra Srang)。今早上帶了一件外套,感覺就沒有那麼冷了。去往吳哥的這條路我們也已經有點熟悉了,經過小吳哥,我們前往皇家浴池。皇家浴池邊等候看日出的人就少許多了,總共也沒有幾十個人。顯得十分清靜。我們三個各自散去,挑自己喜歡的位置或站或坐,靜靜等待日出的來臨。

吸取昨天相機電池不夠用的教訓(昨日的一些小遺憾,早上拍日出耗電太厲害,等到聖劍寺之後一塊電池板完全耗盡電量,另一塊也只剩下一點電。把電留給卡布籠寺拍了幾張,所以昨日下午的照片很少),昨天晚上把兩塊電池都充滿了。今天總算可以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了。

皇家浴池真的是一個觀看日出的好地方,是舉行沐浴儀式的場所,和其它大水池一樣,中央原建有一座寺廟,現在只剩了石基。 皇家浴池內一直都有蓄水,周圍綠葉環繞。按一位法國建築師的話說:它在黃昏時分帶給人以最美麗的吳哥園林景觀。浴池建於十二世紀末,由醛耶跋摩七世下令建成,用來供奉菩薩,屬拜雲式建築。 皇家浴池是吳哥窟看日出的最佳地點之一,在這裡看日出的人不多,而可供作為前景陪襯的水面比吳哥寺大多了。

今天的日出十分給力,整個過程完整而又美麗。是我迄今為止看到過最美麗的一次日出,最關鍵的是,可以隨心所欲的拍照片,或是安靜欣賞。日出後,附近的居民和孩子也有下水嬉戲的,想當年皇家的浴池現在成為了平民百姓尋找樂趣的場所,真是滄海桑田,世事變遷。本來一位大哥對再次看日出頗有微詞,可是看過之後才覺得,這場日出看得十分值得。欣賞日出的同時,我們還能吃早餐。不過酒店准備的早餐雖然豐富,不過相同的內容吃到第三日略有些審美疲勞。好在,它實在對得起我的胃。







看完日出,我們開著tutu車前往大吳哥。吳哥通王城(Angkor Thom),也稱“大吳哥,吳哥通城,吳哥城,洲城”,Thom讀“通”,是“大”的意思,按照梵文原意,Angkor是“城市”的意思,那麼Angkor Thom就是“大城市”的意思。吳哥通王城是吳哥王朝的首都,始建於9世紀,多次毀於戰火,後幾經重建。現今一直是12世紀末、13世紀初由柬王闍耶拔摩七世所建。吳哥通王城呈正方形,全城共有5道城門,4道通向城中心的巴戎寺,還有一道通向皇宮的“勝利門”,城門上面是面向四方的四面佛像。5座城門外各有一座橫跨護城河的大橋,橋的兩旁置有石像,每邊27尊。石神高2米半,成跪坐狀。城內主要建築物為巴戎寺,其核心部分是一組由16座相連寶塔構成的建築群,每座塔布滿著雕刻。除中央塔外,在兩層台基的四周還排列著幾十座形體相同的石塔,每座塔各有一個四面佛,他面含微笑,凝視遠方,臉行似柬王攝耶拔摩七世的容貌。圍繞著台基上的建築有兩個同心的方形回廊,回廊上雕刻著大量的浮雕,主要以神話故事、當時重大的現實鬥爭和日常生活為題材。吳哥是高棉人的精神中心和宗教中心。吳哥也是旅行者向往的聖地。 吳哥是9-15世紀東南亞高棉王國的都城(吳哥Angkor一詞源於梵語Nagara,意為都市),9世紀初始,吳哥王朝(802-1431)先後25位國王,統治著中南半島南端以及越南和孟加拉灣之間的大片土地,其勢力範圍遠遠超出了今天柬埔寨的領土,盛極一時。其間大興土木,留下了古今奇跡吳哥城(Angkor Thom)、吳哥窟(Angkor Wat)和女王宮等600多座印度教與佛教建築風格的寺塔,大放異彩。1431年泰族軍隊攻占並洗劫了吳哥,該城廢棄。隨後,繁華的吳哥就湮沒於方圓45平方公裡叢林榛莽之中,到16世紀已成為一片雜木叢生的廢墟,逐漸被人們遺忘。方圓10平方公裡的吳哥城,俗稱大吳哥,是高棉帝國的最後一座都城,始建於9世紀末,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約1181年—1215在位)趕走了入侵的占婆人後又作了重修,被稱為“第四次吳哥”。

大吳哥的景點其實包括了巴戎寺,巴芳寺,空中宮殿,萬像台,審判塔,十二生肖塔等。由於占地面積大,是很耗時間的一處場所,我的旅程從最精美的巴戎寺開始。那著名的“高棉人的微笑”就是源於巴戎寺。巴戎寺坐落於吳哥通王城之中心點,其回廊東西長160公尺、南北長140公尺;回廊上方原本皆有木造之屋頂,但由於年代久遠,目前只剩下斷垣殘壁及巨大之石柱供後人憑吊。值得一提的是寺廟之牆壁上仍保存著豐富且生動之雕刻,舉凡古代戰爭記述、尋常百姓之生活百態、洞裡薩湖之湖畔風光等皆充分透露著當時之情景,絕對是不可不看的珍貴史跡。那一幅幅活靈活現的壁畫彷佛訴說著一段段遙遠的故事。 巴戎寺的外觀似乎與吳哥窟很相似,但巴戎寺是佛教寺院,它的整體構成是以傳說中佛教最高境界的須彌山為樣本的(印度教也有須彌山,其細節與佛教的雖然不同,但基本上可以相互對應)。與吳哥窟相似,巴戎寺也建在三層基台上,底層基台尺寸為140MXL60M(南北×東西),二層基台尺寸為72MX80M(南北×東西),三層基台為十字形平面,中心為圓形平面的雕刻塔。各層基台的周圍有圍廊,基台中部和圍廊上共有塔49座,形成林立的塔群。巴戎寺最著名的是刻在塔身的巨大的四面觀音像,像征著當時高棉王國的強盛。49座佛塔均為巨大的四面佛雕像,佛像為典型高棉人面容,據說是建造巴戎寺的神王阇耶跋摩七世的面容。佛像臉帶安詳的微笑,這就是令吳哥窟蜚聲世界的“高棉的微笑”。穿行在眾多佛塔間,身處任何一個角落,都浮雕會發現有帶笑的眼睛注視著游客的一舉一動。







走在巴戎寺裡是一種奇妙的感覺,有些像小小的迷宮。有些局促,因為一直在被注視著,好像誤闖了別人的屋子;又感覺很美好,因為無論你何時抬起頭,看到的都是不會改變的微笑。而看那些浮雕需要耐心,實在有太多太多的東西值得一看。很多部分已經殘破,還需要加上自己的想像。這又是一個能夠花費大量時間下去的地方,看你對這些內容有多熱愛。巴戎寺與小吳哥是不同的,一個磅礡大氣,一個細膩溫婉。很好地體現了五個不同時期不同的建築風格。







巴芳寺(Baphuon)是柬埔寨吳哥古跡之一,位於吳哥城內,巴戎寺西北。巴芳寺是11世紀中葉真腊國王烏達雅地耶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 II) 建立的獻給印度教濕婆神的國寺。巴芳寺是一座須彌山寺,由三層須彌台構成,底層須彌台東西方向長120米,南北方向長100米。三層須彌台基總高度為34米。宋代泉州市舶司提舉趙汝適著於1225年的《諸蕃志》真腊條記載:“西南隅銅台上列銅塔二十有四,鎮以八銅像”。所指的銅台就是巴芳寺。1296年至1297年元朝周達觀奉命隨使團前往真腊。回國著《真腊風土記》。周達觀在書中寫道“金塔之北可一裡許,有銅塔一座,比金塔更高,望之郁然。其北一裡許國主之廬也”。金塔指巴雲寺塔。銅塔指當時巴芳寺中心的銅塔,原先的24座銅塔,23座已不知去向。巴雲寺中心塔高45米,巴普昂銅塔應高50米,今也不存。15世紀後期,巴普昂寺改為佛寺,在第二層台基西邊修建了一尊個70多米長9米高的臥佛,銅塔可能因此被拆除。巴芳寺台基原建立在沙土上,由於它體積龐大,在建立臥佛時可能已經大部分坍塌了。





我去看巴方寺的時候,由法國參與的修建工作已完成大部,只剩頂端部分未完工。不知道是不是那個部分也不再准備修復了。現在看來,似已經完全沒有當初描述的這種風采。不過你只要聽過整個修復過程,16年的修復,漫長的工程,30萬的石塊歸位,就可以想像一下當年這座寺的風景了。

到達空中宮殿的時候,只是遠處看了一下,周圍有水塘,樓梯看上去還是很陡。最奇怪的是也沒有見到游客上去。我就以為它是不開放的了。不過回來看資料的時候發現有人上去過。空中宮殿(Phimeanakas),原名金角山,是柬埔寨吳哥古跡之一,位於吳哥城中巴雲寺西北,巴普昂寺東北。空中宮殿是皇宮中的神廟,城中最高的建築。最初是真腊國王羅因陀羅跋摩二世(Rājendravarman II )興建王宮時建造的濕婆廟,後來被蘇利耶跋摩一世改建成須彌山式印度教寺廟。空中宮殿雖然名為宮殿,實際上並非王宮。王宮在空中宮殿東北約二百米處,因為是木建築,現已不存。根據宋代、元代典籍記載,王宮極為壯麗,鑲金牆壁,地鋪銀磚,王宮的大柱都雕刻佛像,國王的五香寶座鑲嵌七色寶石。空中宮殿由三層長方形須彌台重疊成金字塔形,像徵須彌山,各層須彌台的四角裝飾著獅子或大像。須彌台由紅土磚塊壘成,第一層台基長約35米寬約28米高4.6米,第二層台基長約30米寬約23米高4.4米,第三層台基長約25米寬約19米高3.2,總高度16米。須彌山四邊正中,各有陡峭的台階連通上層。最高層的須彌台周邊有一道現已不完整的畫廊。空中宮殿頂層須彌台中央,原有金寶塔一座,現不存。1295年隨元朝使團出訪真腊國的周達觀敘述,空中宮殿的金塔是國王的寢宮,國王每夜必到金塔中睡眠。民間傳說,金塔內住著高棉人奉為神靈的九頭蛇精,夜化女身,與國王同寢交媾,雖王後也不敢入內。二鼓方才出來與王後同寢。如蛇精一日不見,則國王死期將近,如國王一日不去,必定有災禍降臨。



事實上這些傳說給了我無限的遐想空間,站在萬像門時我想起導游講的這個地方也可以稱作是檢閱台,想像當時王朝的鼎盛時期,金戈鐵馬,疆域達到前所未有的寬廣。這個城市中充滿了各式的房屋,商貿繁華。不遠處就是王宮。每到節慶時節,國王帶著一干大臣站在這個閱兵台,檢閱他戰無不勝的軍隊。陣勢是何等磅礡。只是世事變遷,當初的木質建築已經不復存在。只留下這些石塊無聲的記載著當年的秘密。









全部游覽完大吳哥的時候已經是上午10:30之後了,原本安排的計劃是去聖劍寺。不過這個時候才知道昨天司機耍了心眼。和他指出後,他惱羞成怒,威脅把我們送回酒店下午不接我們了。本來我是無意好言相勸的,理虧在前,還要耍脾氣,又不是找不到tutu車司機。不過兩位大哥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還是勸了他下午再來。這也給大家提個醒,遇到會說中文的司機一定要小心。我估計他之前在中國游客上得過便宜,所以使這個小心眼。另外自己也仔細一點。

還是按照計劃回酒店休息。我們去酒店邊上的餐館吃了碗面,回去睡了一會。酒店房頂有個很大的露台。由於白天這裡日照強烈,所以洗了衣服晾在上面很方便。下午2點多,小伙子還是來接我們了,脾氣也好些了,上午不情願給的水下午也准備妥當了。於是繼續下午的行程,涅磐宮(龍蟠水池)(Neak Pean)--塔遜寺(Ta Som)--東梅奔(Eastern Mebon)--豆蔻寺(Prasat Kravan)--比粒寺(Pre Rup)。

通往涅磐宮的這一段路景色特色優美。頭頂藍藍的天空,腳踩鋪設在水面上的木棧道,欣賞著長在水中的樹木。拍出來的照片也特別優美。據說到了旱季時,水面就會消失不見,不知道會有什麼另一番景像。涅盤宮建於12世紀,是佛教廟宇,大水池中央有個小島,島上只有一座仿造「須彌山」而建造的石塔小寺廟,石塔上雕刻兩只纏繞的巨蛇王(Naga),小島東側還有一座白馬雕像,而Neak Pean的意思是「纏繞的巨蛇」,就是取自島上的巨蛇王像而得名。加亞華爾曼七世(JayavarmanⅦ)在位時期,積極進行各項建築工程,史學者認為他在位37年中,以攸關民生生活所需的公共工程為第一優先,包括蓋水庫、鋪路修橋、建101所驛站、102所醫院……,其中涅盤宮(Neak Pean)算是一座寺廟療養所,在當時是一個大醫院。即使在今日,柬埔寨人還是相信蛇廟的神奇藥療,雖然水池荒廢已久,柬埔寨人前往蛇廟參觀,也想采摘長在水池土地裡的植物,拿回家做藥浴。 而大水池(被稱為聖池)四邊各連接一座小水池,而大水池的水得個別通過四座雕有像(北方—代表水)、馬(西方—代表風)、獅(南方—代表火)、人(東方—代表土),當時的人們在主池底部種滿草,雨季池水漲滿,藥草於水中自然分解而成為藥池,藥水由大水池流入小室中代表陰器的扁平凹槽,再由各出水口流出,底下設有蓮花座,病患便跪在這裡以藥草水淋身治病。由於四座小水池據說有不同的療效,病人分別被判別病症,將遵循指示去做藥水浸泡。小水池出水口上方的遮蓋屋頂還雕刻著診治病人、按摩的圖像。 不過現在我們只能遠觀這座小廟,我猜想可能是因為怕游客掉入幾個小水池中。沒法近觀,實在有些遺憾。





塔遜寺也叫塔遜將軍寺,也是《古墓麗影》的主要拍攝地之一。寺廟比較小,寺廟周圍曾經住過很多的僧人,至今還可以看見他們居住過的痕跡。塔遜寺的牆壁上的很多雕刻都保存的比較完好,女神們姿態優美,表情也很豐富。東塔門是整座寺廟的點睛之處,整座門被一個大樹的根系完全覆蓋,寺門與樹融為一體,與門後的四面佛塔相互陪伴千年之久。走出東塔門,塔遜寺就游覽結束了。 這個寺和塔布籠寺有那麼一點點共通之處。只是規模比較小。







東梅奔原建於東池中央島上,現池水已干涸。金剛寶座塔形式,三層五塔。第一、二層台階的四角分別有四座與真像同樣大小的大像雕塑,源於四巨像支撐宇宙的古印度神話。有關東梅奔為什麼有孔的解釋,聽了導游的解釋,不過感覺未盡疑惑。大家可以發揮自己的想像。

豆蔻寺(Prasat Kravan)是柬埔寨吳哥古跡中的一座印度教寺廟,現代名字 為“Cardamon Sanctuary”,位於皇家浴池(Srah Srang) 之南。豆蔻寺建於921年,19世紀由法國人重建。主塔壁上的浮雕,描繪印度神話中毗濕奴騎大鵬金翅鳥(Garuda),西塔壁上浮雕描繪毗濕奴的神妃吉祥天。這個寺就是我們昨天沒去成的那個寺,雖然規模真的是很小。但是因為它的建築主要是磚砌的,和其他的石砌不同。加上塔內的浮雕,漏掉了就會覺得很可惜。



最後一個,也是我們吳哥之景中的最後一站是比粒寺,比粒寺位於東梅奔寺的南側約1.5公裡的地方,也是一座金字塔式建築,通東梅奔寺建造在同一時期,但規模比其巨大。比粒寺是進行火葬儀式的地方。 比粒寺(PRE RUP)為古代皇族火化變身為神之神殿,又稱變身塔。可以看到燒焦過的痕跡,千年前在此舉行儀式,定是達官雲集,不能隨便進入的。是典型塔山建築,基座上建造磚塔。它的結構與塔遜寺(TA SOM)很相似,因屬紅磚結構,在夕陽照耀下泛著暖暖的紅;加之這裡開闊的視野,吸引著一些游客在此看日落。我們今天選擇觀看日落的地方正是此地。比粒寺有作為日落觀看地的有利條件,很高,視野開闊。周圍又有原始森林。加上它本身的傳奇,到這裡看日落的人也不少。不過,依然可以選擇一個合適的地方等待日落。而不是像巴肯山上的人擠人。可能知道這是我們最後一日觀看日落,所以今天的日落也是最美的。看著天邊有光芒萬丈變成美麗的彩霞,我終於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對日落情有獨鐘。比粒寺的日落讓人絲毫感覺不到夕陽西下的悲傷,而是暖暖的美好。我會覺得,太陽此刻落下,只是為了明天更美的升起。







依依不舍的從比粒寺下來,吳哥的行程就告以段落了。回城的路上,在漆黑的夜色中,我仍在努力記住吳哥的一草一木,這個地方,我想我還會再來。晚餐不再像前幾天一樣吃得簡單,今天小奢一下嘗試了LP上推薦的一家高棉餐廳。白色的裝飾很清爽,店內也提供很多各式介紹的免費雜志。我們點了店裡的特色菜。丁丁當時想我介紹的時候說她們有些吃不慣,不過我很喜歡這種風味。而且就餐環境不錯。一定要早點去,到7點多的時候就要開始等座了。最後買單的時候發現也不是很貴,三人18刀。帶著心滿意足回酒店休息,今晚要好好睡一覺了。和兩位大哥約好明日睡到自然醒各自吃早餐。然後再一起去博物館。行程就要結束,我開始有不舍的感覺了。





小貼示:

今天一天的行程不算緊,所以可以回酒店休息一下。柬埔寨中午的陽光還是很猛烈的,早上走在大吳哥中就充分領教了。一定要充分做好防曬;

大吳哥最好看完日出直接去,如果不看日出也趕早去。因為是旅行團的必游景點,晚了之後人就非常多了;

有意或者無意嘗試了幾家LP的推薦,覺得都還不錯,只是價錢和當時的推薦會有差別,當自己覺得沒有選擇的時候,還是可以看一看。

有關費用:

吳哥大圈tutu包車 15刀/車,折合5刀每人;

住宿 22刀。


精選遊記: 暹粒-吳哥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