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西行漫記(3)——莫高窟、鳴沙山、月牙泉

作者: 2011650275

導讀莫高窟位於敦煌東南20多公裡處,在三危山和鳴沙山之間,有清泉自南向北流淌,穿越戈壁沙漠,曲折跌宕,古稱“宕泉”,鳴沙山下的月牙泉就是宕泉流經處。 莫高窟龕始鑿於公元366年,傳說樂僔和尚雲游至此,忽見三危山上金光萬道,宛然有千佛屹立。樂僔認為這是神靈現跡之處,於是在斷崖上建造一窟,在內打坐修行,期待對面三危山能再現佛光。此番西行中,我們� ...

莫高窟位於敦煌東南20多公裡處,在三危山和鳴沙山之間,有清泉自南向北流淌,穿越戈壁沙漠,曲折跌宕,古稱“宕泉”,鳴沙山下的月牙泉就是宕泉流經處。 莫高窟龕始鑿於公元366年,傳說樂僔和尚雲游至此,忽見三危山上金光萬道,宛然有千佛屹立。樂僔認為這是神靈現跡之處,於是在斷崖上建造一窟,在內打坐修行,期待對面三危山能再現佛光。此番西行中,我們曾經很近很近地游走在三危山上,卻沒有見到歷史記載中的佛光。唉,凡人就是凡人啊!

為西行,曾經讀了幾本有關敦煌的書,看了日本、中國分別拍攝的敦煌記錄片,雖然書籍和影像中提及的著名洞窟、塑像、壁畫大多是持普通門票者看不到的曠世傑作,但對了解和欣賞莫高窟還是大有裨益的。特選列幾種,供有趣的驢友閱讀和觀看:

1、井上靖:《敦煌》,這是一部小說,寫的是宋代至西夏這段時間的敦煌,可讀性強,尤其是對莫高窟為什麼會有藏經洞提供了一種想像性的解釋,在學界認為的“避難說”、“廢棄說”外另立一說。

2、陳舜臣:《敦煌之旅》,這是一部散文,記述了作者沿古絲綢之路而行時,所暢想的歷史、人物和遺址。可以幫助我們更多地了解不同朝代,不同人物在這條道路下留下的諸多故事。

3、王蘭平等:《絲綢之路上的外國探險家》,通俗易懂地講述了自斯坦因以來各國探險家在敦煌所做的考察、探險、挖掘、盜掠、強搶,很震憾,也令人深思。

4、王惠民:《敦煌寶藏》,敦煌學的思維,但文筆輕松地完整地帶領大家欣賞敦煌的寶貝們。

5、NHK紀錄片:《敦煌莫高窟》(上、下)

6、中視傳媒、敦煌研究院紀錄片:《敦煌》共10集

我們早八點半在飯店門店坐專線車,約半小時後到達莫高窟。寄過照機、背包,領取耳機後就隨導游進入莫高窟參觀。我們這一隊參觀了12、17、248、244、237、96、130、148共8窟。參觀畢,耳機立刻上交。如果願意,也可以等候下一隊參觀者,然後混跡其中,再多參觀幾個洞窟。但是,由於開放的洞窟僅有極少是有名的,比如涅磐佛,其余不是相同就是風格相似的,因此,我們放棄再參觀洞窟,而是不急不慢地在洞窟外隨處看看或靜坐聆聽在洞窟前和白樺林上刮過的風。只有讓心安靜下來,才能與洞窟中的古人對話。

莫高窟洞窟區域外面也有許多值得參觀的地方,比如常書鴻紀念館、黨河兩岸、遠眺南區等。特別推薦的是莫高窟博物館,裡面有復制的著名洞窟、塑像、壁畫,還可以買紀念郵票、明信片、線描圖,可以蓋紀念郵戳。

我們在莫高窟呆了五個小時才離開,意猶未盡。為了避開敦煌三點鐘左右最烈的陽光,我們回飯店稍事休息,就花十塊錢打車去了鳴沙山。

游鳴沙山最好的安排是先游覽月牙泉和周邊的亭台樓閣,再騎馬或步行上山看日落,不然等日落後再去月牙泉就什麼也看不見了。

我們選擇了騎駱駝上山,五人一隊,有當地人牽著,沿著山麓迤邐而行,此時拍照絕佳,可以拍沙山、駝隊。欣賞過落日,我們還從山頂滑沙而下,有點小刺激。

回到市區,敦煌飯店旁邊的達記總店品賞黃面和醬驢肉。我這個不愛吃面的、從來不敢吃驢肉的人,衝去達記的名氣去了,賞了,結果是要隆重地向驢友們推薦:好吃又不貴,現在想起驢肉還要流哈啦子呢。

友情提醒:1、有專線車去莫高窟,起點在敦煌飯店,途經火車站,8元/位,車很多;2、鳴沙山有公交回市區,1/位。3、莫高窟參觀時間為8:30——16:30,票價160元/位。4、游鳴沙山要避開正午,要麼趕早看日出,要麼乘晚看日落。九月中旬日落時間約17:45,日出時間不詳,哈。

莫高窟外景有大大小小的舍利塔



莫高窟洞窟兩側



九層樓遠眺



莫高窟前的宕河,現稱黨河。



逆光初看,月牙泉水渾濁



轉到對面,順光再看,水清冽,倒影動人。



沙漠難得見到一抹綠令人頓生喜悅!



牽駝隊的大爺,身體倍兒棒!



沙漠駝鈴,當暮色四合時再聽,特別有羈旅之感。





沙漠落日



精選遊記: 敦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