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妃是誰的妃子?

作者: mark2002002

導讀香妃是誰的妃子?/《還珠格格》中的含香=容妃的血統+香妃的情愛+文學藝術 -鐘林- 一.香妃出世 據筆者推算,大約在1745年,香妃生於新疆喀什的一個貧苦人家,出生後渾身散發著一股麝香味,因此起名為“伊帕爾汗”(維吾爾語,“香妞”“香王(後)”之意)。 麝香,是雄麝(俗稱“香獐子”)肚臍和生殖器之間的腺體的分泌物,即雄性荷爾蒙,有特殊香氣,� ...

香妃是誰的妃子?/《還珠格格》中的含香=容妃的血統+香妃的情愛+文學藝術

-鐘林-

一.香妃出世

據筆者推算,大約在1745年,香妃生於新疆喀什的一個貧苦人家,出生後渾身散發著一股麝香味,因此起名為“伊帕爾汗”(維吾爾語,“香妞”“香王(後)”之意)。

麝香,是雄麝(俗稱“香獐子”)肚臍和生殖器之間的腺體的分泌物,即雄性荷爾蒙,有特殊香氣,可以激起男性的性欲,這就是乾隆為什麼會對香妃有那麼大的興趣的原因之一。

今天,科學已經證明,通過飲食,人體可以像香妃一樣,渾身散發出香味,欲知詳情,請跟我來。

二.香妃出嫁

因香味而出名的伊帕爾汗才十來歲,就被阿帕克和卓的嫡系後裔“皇帝”霍集占小和卓納為小妾。

三.香妃被俘

1759年7月11日, 在清軍與大小和卓的最後一場戰鬥中,大小和卓遭到了徹底的失敗 (7月28日,大小和卓被他人處死)。傳說時年14歲且渾身香氣撲鼻的伊帕爾汗就在這場戰爭中被俘。

四.香妃被押往北京

1760年元月前後香妃被押至京城。新疆拜城縣人毛拉木沙·騫拉米在他的《伊米得史》一書中透露:乾隆皇帝弘歷非常喜歡伊帕爾汗,但伊帕爾汗只對從新疆帶去的沙棗花情有獨鐘,並經常落淚不止要求回新疆。

五.香妃引發新疆"烏什人民起義"

1765年,乾隆可能為討伊帕爾汗的歡心,解除她的思鄉之念,下令把新疆沙棗樹移植宮廷.漢文史籍記載新疆烏什縣的240人負責將事先栽種在木桶裡的沙棗苗運往北京, 後來因為不給報酬而釀成了新疆歷史上有名的新疆"烏什人民起義",乾隆下令嚴厲鎮壓, 其規模甚至比平定當年大小和卓的叛亂還要大,造成無數清軍與烏什人民的死亡。

六.香妃刺殺乾隆

可能在"烏什人民起義"這一年,乾隆帶著伊帕爾汗等南下蘇杭游玩. 到杭州後,乾隆企圖強行占有伊帕爾汗的心,因此伊帕爾汗“袖出白刃”刺殺乾隆,未成。

七.香妃自盡

這事被皇後烏喇那拉氏知道後,要求立即殺死伊帕爾汗,乾隆舍不得. 為此,皇後烏喇那拉氏大鬧了一場,並氣憤的剪去了自己的頭發,有意觸犯了滿族的大忌. 因此乾隆命皇後烏喇那拉氏立即回京.不多久,乾隆帶著伊帕爾汗等也回到了京城.回京後不久,香妃就懸梁自盡,時年20。第二年,烏喇那拉氏也死了。

歷史記載,自皇後烏喇那拉氏死後,乾隆再在也不立皇後。筆者認為,香妃使乾隆刻骨銘心,終生難忘,所以不再立皇後。

八.香妃被運回新疆

香妃臨終遺言:請把我的屍體和我已故家族的屍骨運回新疆,我 們要長眠在家族的陵墓裡。乾隆皇帝派124人將香妃的遺體以及其已故家族的屍骨送回新疆,其中包括額色尹、帕爾薩和圖爾都的屍骨。圖爾都的滿族妻子蘇黛香陪伴靈柩在路上整整走了3年。

九.香妃入土,歷史被埋沒

大概在1770年,蘇黛香一行到達喀什,香妃被安葬在阿帕克和卓(香妃丈夫的曾祖父)陵墓內。 由於香妃的品德是阿帕克和卓望塵莫及的,再加上她的名氣,因此當地有些人開始將阿帕克和卓陵墓也稱為伊帕爾汗墓。

十.乾隆思念香妃

1780年,乾隆皇帝頒旨維修阿帕克和卓陵墓(內有伊帕爾汗的墓)。

1790年,乾隆寫了一首題為《自警》的詩,詩中有這樣一句話:"卅載畫圖朝夕似".對此, 我的解釋是:從1760年伊帕爾汗入京到現在已經30年了。伊帕爾汗生前,乾隆一直得不到她 的身心,因此早晚都要看她的畫像;伊帕爾汗歸真後,乾隆更是日夜思念她。

十一.香妃變成香娘娘,地位空前大增

1892年,伊帕爾汗已經去世一百多年了,但她的名氣有增無減,這可在蕭雄《西域雜述詩》一書中的“香娘娘廟”詩及詩注得到印證。“香娘娘廟”詩及詩注原文如下:

廟貌巍峨水繞廊,

紛紛女伴謁香娘。

抒誠泣捧金蟾鎖,

密禱心中願未償。

香娘娘廟在喀什噶爾回城北四五裡許,廟形四方,上覆綠瓷瓦,中空而頂圓,無像設, 惟墓在焉。四圍喬木叢蔭,引水為池,環而繞之,清澈 可鑒。近時彼都回婦(即維吾爾 族婦女,鐘林注,下同),約於廟前新開八雜(即巴扎,集市之意,此巴扎在星期五,星期五 是男穆斯林每周一次的聚禮日,婦女則趁機開巴扎),以添熱鬧。八雜者,市鎮集場之謂 也。以交易皆女流,漢人呼為陰八雜。 在八雜之第三日(即星期天),居然七日為期, 與男子集場(即陽八雜) 相若。

香娘娘,乾隆間喀什噶爾人,降生不凡,體有香氣,性 真篤,因戀母, 歸沒於母家。 其後(即將伊帕爾汗安葬於阿帕克和陵墓後),(此墓的 杜阿,即含有信息的墓土)甚著靈異,凡婦人求子(求男則在窗子上掛黑、白或藍布條, 求女則掛紅或花布 條),女子擇婿,或夫婦不睦者,皆於八雜日(即星期五)虔誠祈禱。 其俗不用香燭祭品之類,但手捧門鎖,盡情一哭,並取廟旁淨土(即杜阿) 少許攜歸, 調水飲之,聞往往有驗。

由蕭雄的記載可知,當時女性特別崇拜伊帕爾汗,是她們心目 中的“聖娘娘”,因此,漢語這時將伊帕爾汗翻譯為 香娘娘,並將阿帕克和卓墓也稱為 “香娘娘墓”。(香妃廟會如今已演變成喀什的重要旅游景觀----中亞第一大巴扎。)

十二.香妃妃子歷史,大白於天下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可能是在辛亥革命和皇帝已經下台的的影響下,人們的思想有 了變化,對伊帕爾汗墓的崇拜程度開始下降,因此到1920年時,大多數人們不再把伊帕爾 汗看作“聖娘娘”,並且敢重提妃子經歷,因此,這時漢語將伊帕爾汗墓稱為“妃陵”(見《謝彬游記》) 或“香妃墓”。“妃陵”和“香妃墓”這兩個名稱都沒有了“香娘娘墓” 所寓意的靈性。

十三.騷客亂推測,容妃變香妃

1979年,河北省遵化縣馬蘭峪的清東陵裕妃園寢內的一座墓自然坍塌,在露出的木板上有 “奉至仁至慈的安拉之名”的阿拉伯文字。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通 過對屍骨和文獻等的研 究,最終確任此墓為《清史稿·後妃傳》中乾隆的維吾爾族妃子“容妃”。(乾隆可能有好幾個維吾爾族妃子,筆者推測。)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從此有些人誤將這個“容妃”當作“香妃”,並得出“香妃墓”不在喀什的錯誤結論, 因此把伊帕爾汗墓定名為“阿帕克和卓墓”或“阿巴霍加墓”。

十四.容妃無香,含香失香,容妃是誰?

要知道,容妃在清宮生活了28年,沒有一個人稱她為“香妃”;在《清史稿·後妃傳》中有關她的許多記載也從未將她與“香”字聯系起來,她不可能是香妃。因此《還珠格格》只得讓含香瀕死一次,失去了香味,從而靠近歷史記載。

容妃,原名買木熱·艾孜木,1734年生於新疆莎車,是大戶阿裡和卓的千金,而香妃則是窮苦人家的孩子。阿裡和卓早逝後,她由哥哥圖爾都扶養成人。

1759年,清政府為表彰額色尹、帕爾薩、瑪木特和圖爾都等人在平定“大小和卓之亂” 時的功績,讓他們和另外三家在平叛中立功的維吾爾族上層人士陸續到北京朝覲乾隆皇帝。

在慶功宴會上,乾隆皇帝召見了在平叛中立功的額色尹家族。傳說,接見時,額色尹家族 行參拜大禮:“謝聖上待西域臣民恩重如山,情深似海。”乾隆在御座上欠身答道:“有功即 登殿,休論東西南北。”大家面面相覷,不知如何回答。這時,買木熱·艾孜木緩步向前,立於 殿中,答道:“無色也進宮,不分漢滿蒙回。”乾隆驚問道:“下邊答話者何人?”“小女和 卓氏在謝萬歲之恩。”說著伏地叩頭,不慎把放在袖內的一枝沙棗花失落在地,素愛吟詩聯句 的乾隆皇帝,脫口吟道:“小女子袖內攜花,暗藏春色。”買木熱·艾孜木見金碧輝煌的皇宮裡 香煙繚繞,便即景答道:“萬歲爺金殿秉燭,明察秋毫。”乾隆聽後, 深感這一西域女子竟如 此才思敏捷,談吐非凡,十分歡喜,當即封為“貴人”。這一年,買木熱·艾孜木已經26歲了。

1763年,買木熱·艾孜木由貴人升為嬪。1768年,買木熱·艾孜木被晉封為“容妃”。

1788年5月24日,容妃病故於北京,作為皇族成員,容妃被安葬於河北省遵化縣馬蘭峪的清東 陵裕妃園寢內,享年54歲。買木熱·艾孜木在宮中生活了28年,她把維吾爾族的木卡姆音樂和賽 乃姆舞蹈帶入宮廷,在宮廷大為提倡和傳播。這對西域和中原音樂舞蹈藝術的進一步融合,對我國近代歌舞的形成,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上面的圖片,是容妃在北京時,由意大利畫家朗世寧畫的。筆者通過對畫像中的容妃面骨的計算機分析,發現容妃有蒙古血統,這進一步證實了筆者的上述結論,因為1892年蕭雄的《西域雜述詩》記載,伊帕爾汗是喀什人;而買木熱·艾孜木,歷史明確記載為莎車人。喜歡新疆歷史或研究歷史的人知道,莎車是已經畏兀兒化的蒙古察合台後裔的居住地之一。

結論:容妃的血統+香妃的情愛+文學藝術=含香

--------------------------------------------------------------------------------

歡迎您發表在線評論

歡迎您把這篇文章轉發給您的朋友

如果讀者的在線評論確屬高見,那麼筆者會將其鏈接如下:

1、佚名:如何像香妃一樣,獲得迷人的體香

2、香妃的經濟功勛:喀什(香妃)大巴扎(香妃集市)

3、吳頎、濮雨雁:奇風異彩話香妃巴扎

4、您的高見……

--------------------------------------------------------------------------------

【新疆行旅游資料電子文庫,markinfo@*** 聯系人:鐘林】 返回首頁


精選遊記: 喀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