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晃蕩去——張家口·大鏡門

作者: 阿乳齒

導讀安頓好之後,趁著夕陽斜落,迫不及待地奔向長城關隘大鏡門。通往大鏡門的明德北街不寬,破落零亂,卻時不時地冒出座座傳統民居,卷棚頂筒瓦上成片的枯草,搏風下精致的山花,勾檐滴水上模糊的獅紋,屋脊上綿延的磚雕花紋,我開始激動起來,夢幻般的覺著自己來到了山西,不知道為什麼會覺得是山西而不是其他,不過倒的確不遠了,這裡到大同,也只不過三個小時� ...

安頓好之後,趁著夕陽斜落,迫不及待地奔向長城關隘大鏡門。通往大鏡門的明德北街不寬,破落零亂,卻時不時地冒出座座傳統民居,卷棚頂筒瓦上成片的枯草,搏風下精致的山花,勾檐滴水上模糊的獅紋,屋脊上綿延的磚雕花紋,我開始激動起來,夢幻般的覺著自己來到了山西,不知道為什麼會覺得是山西而不是其他,不過倒的確不遠了,這裡到大同,也只不過三個小時的車程罷了。街道上人聲嘈雜,夏利車來來往往,大鏡門平靜地出現在自己的視野裡,灰暗的磚牆,近代的修飾開始剝落,露出本真的青磚。紅色的城門掩在角落裡,券洞裡行人,汽車,摩的若無其事地此來彼往,沒有人抬望一眼,門楣上書寫著赫赫四字“大好河山”,聽說那是察哈爾都統高維岳的手筆,是啊,他們為什麼要抬頭仰望呢,如今的大鏡門,只不過是個通道而已,甚至這只是個壓抑的通道。沒有了關內關外的涇渭分明,出入大鏡門變得平淡無奇便也是再自然不過的了。

大鏡門坐鎮東西太平山的豁口,古長城沿著山脊把蜿蜒無盡的山勢勾畫得淋漓盡致,斜陽西下,這裡的余暉卸下脈脈的兒女情長,化成火燒般的陽剛豪情,浸染著枯澀的山脈。城門東側的城牆北街區割斷了幾百米,便只好沿牆西行,拾級而上,回望火紅的東太平山,長城雄起,卻不是我想像中的模樣,除了大鏡門上的雉堞,不再見得蹤影,有隱隱的烽堠敵台,卻是壯士暮年般的落寞,只因那裡已然是一具坦坦蕩蕩的長城身軀了,歷經數百年風雨,一切修飾都被剝離,不再有條石和青磚,夕陽下只剩金黃的夯土本色。這一切的確不像我想像中的那樣宏偉,但我並沒有失望,只要落寞的身軀還在,那壯美的魂終究是不會逝去的,何況這是火紅夕陽下的鍛煉呢?

如果說遠觀東太平山上的長城感覺是雄壯的話,那麼近觀西太平山上的則感覺是一曲悲歌壯賦,背陰的山面,近處磚包敵台頂部裸露的三合土上雜草叢生,遠處的敵台則赤坦坦的,腳下依舊是雜草,兩座敵台之間,堆滿了曾經用來包砌的石塊,這,也是曾經的長城。風起山上,這不正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的悲壯意境嗎?

上山的時候,俯瞰,破舊的老城,不過目光馬上被一組建築組群的流暢屋面吸引了過去,硬山正房耳房勾連搭卷棚頂,左右廂房硬山頂,雖然幾處已被改造但基本保存完好,而且令人驚訝的是還有一懸山頂門樓,這可不是平民百姓的居所,問身邊的朋友,答曰不知,而從那刻起,我的好奇心被激活。下山時,天色漸暗,原想去這組建築群探訪一番,可又生怕太晚了驚擾主人,只好作罷,但還是不甘地抄到後路,仔細地打量著正屋,正脊上的磚雕,竟然是龍紋!正屋邊上,還有一高大的三合土墩,離城牆二十米左右,這也是曾經的敵台嗎?滿腹狐疑,天暗了,不得不回去了。

順著明德北街回去時,路邊有座房子,嵌著歐式線腳的磚券窗,朋友說,估計這是銀行,銀行?他說,曾看到一部記錄片介紹過張家口舊時的銀行業雲雲。眼前的街道還是很破,刺眼的車燈,奔跑的小孩,喧鬧中透出祥和,數百年前的這條街上,一定是極其繁華的場面吧。

路過一處老房,拆得差不多了,邊上的小門還留著,轉進去,想在碎磚瓦中找找有沒有獅紋滴水,無果,轉出來,沿著幽暗的街道回去了。


精選遊記: 張家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