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莫高窟、鳴沙山、月牙泉

作者: 花兒半開

導讀凌晨五點我便醒了,西北干燥難耐的氣候成了繼高原反應後困擾我的另一個難題。臉上還能做做面膜擦擦保濕霜,眼睛也有抗旱的眼藥水,但我拿鼻孔豪無辦法,只能格外小心地保護起來,因為不經意的觸碰便會流血並伴有撕裂般的疼痛,無奈之下只能光用嘴巴呼吸,這樣一來喉嚨便開始干癢起來。。。“甘肅”應為“干肅”才是。。。我恨恨地想。。。敦煌的莫高窟是我整� ...

凌晨五點我便醒了,西北干燥難耐的氣候成了繼高原反應後困擾我的另一個難題。臉上還能做做面膜擦擦保濕霜,眼睛也有抗旱的眼藥水,但我拿鼻孔豪無辦法,只能格外小心地保護起來,因為不經意的觸碰便會流血並伴有撕裂般的疼痛,無奈之下只能光用嘴巴呼吸,這樣一來喉嚨便開始干癢起來。。。“甘肅”應為“干肅”才是。。。我恨恨地想。。。敦煌的莫高窟是我整個行程中最為重要的一站,做為一個信佛之人我渴於觸摸佛教文化經歷朝歷代不同詮釋所沉澱下的歲月痕跡,千佛洞內那無數幅美倫美幻的壁畫能給我一個滿意的答復,我想。

景區門外人頭攢動,讓我突然意識到原來現在正值五一長假之中,這裡的人氣之盛頗讓我意外,光是門外聚集的人流便已倍數於我們前兩天行程中所見到游人的總和了。

與參觀人數成反比的是窟內講解員的素質,我熱切期待的對每幅壁畫所描繪的具深遠意義的佛經故事被洞內據說是臨時聘請的講解小姐們用濃重的西北口音背書式地重復,多則兩三分鐘,少則幾句話草草了事,問及經變的細節及典故皆被推托道時間有限而拒絕回答,這便是聞名遐邇的莫高窟?

藏經洞外的一塊顯眼的石碑上清晰地刻著國學家陳寅洛先生在《陳垣敦煌劫余錄序》中的一句話:敦煌者,吾國學術之傷心地也。

提及“傷心地”人們大概會立即想起王圓祿,想起1900年6月22日這個不尋常的日子,想起從此以後英法美日俄等國的一系列瘋狂掠奪行為,從而痛心疾首地譴責這個窮酸道士的無恥與無知,恨其愚鈍,怒其不爭。。。 客觀地說我對這個來自湖北麻城的窮老道並沒太多的厭惡,同情之余覺得他的所做所為在今天看來卻未必是件壞事: 且不論洞內經卷究竟被王道士賤賣了多少銀兩可至少它們都能毫發未傷地保存至今,再說洞內的壁畫與藏經大都是各朝代所流傳的佛教經卷、文書和由此推及的經變故事,作為一個潦倒的道士他又能有多了解其中蘊涵的巨大文化價值呢?想當時正處亂世之中的人們連最基本的溫飽尚未能顧及又何來誓死保護文化遺產的奮慨激情呢?況且斯坦因、伯希等人在用盡手段騙取寶貴經卷運回各自國家後並沒有將其藏入家中束之高閣代代相傳,而是立即獻至當地博物館並如火如荼地展開了相關的研究。這才成就了敦煌的世界性,才有了廣義上的“敦煌學”。退一萬步來假設王道士當初不為金錢所動,正義凜然地拒絕了所有來自國外的買家,可這些文化瑰寶一旦被當時晚清各級達官貴人們所覬覦,又會以怎樣的方式巧取豪奪占為已有呢?倘若那樣的話試想這些被封存了千百年的脆弱經卷在得不到恰當保存的情況下散落在民間,又將遭受怎樣的毀損呢? 即便有收藏者深諳收藏之道而悉心呵護,它們又一定能躲得開浩浩蕩蕩歷時十年的文化浩劫嗎?一連串的疑問讓我原本揪著的心平和許多,所以我能笑著去撫摸那塊立於第16窟前由王圓祿弟子為他篆刻的功德碑,並笑著對他說:

安息吧,王道士!

從莫高窟出來已是正午時分,一旁的小吃攤正散發著陣陣飄香,我們忍不住了,連忙跳上車直奔市裡那家牛氣衝天的“達記驢肉黃面店”。

這裡還真牛:不到二十平方的廳堂內座無虛席,還有不少人站在一旁咽著口水伸著脖子等座位,我們見狀立即兵分四路,守在店堂的四個角落並不時地觀察著桌面的動靜。

看人吃東西痛苦,餓著肚子看人吃東西更痛苦,餓著肚子看人吃那色香味俱全的驢肉黃面真是苦上加苦,約摸過了半小時無盡的痛苦方才結束,我們搶到了六個空位,索性大家相互擠擠就算了。。

驢肉果然名不虛傳,新鮮滑嫩,粘著用麻醬、辣油及蒜未混著的調料一並送入口中,享受著驢肉夾雜著芝麻與蒜未的清香那別具一格的滋味。。。眾人嘆到不枉我們苦等這半小時。。。待黃面端上桌才發現驢肉已寥寥無幾了。可能因為吃了太多的肉,豬豬跟前的面好像動也沒動,她只是懶懶地說了句:面一般,一般。

由於想躲避烈日炙烤我們選擇了下午六點才上鳴沙山,我喜愛鳴沙山不是因為它的沙,而是在沙山上行走的駱駝,這是怎樣的一類動物啊?唯有它能穿梭於干旱的死亡地帶,與其稱之為“沙漠之舟”倒不如“沙漠之王”來得更貼切。 它體態優雅,氣質不凡,即便是揮漢如雨也照樣神情自若,姿柔擔定,因此它總是給我一種末落貴族般的感覺,俗語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可就是它如此龐大的身軀,卻在主人的無情呵斥中一次又一次地跪倒在游客面前,我能感覺到每一次屈膝對它都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折磨,。。。。。。

滑沙的感覺讓我回想起小時候玩的滑梯,只是上滑梯的路實在太長太難走,為了這短短十幾秒鐘的快感而花上近二十分鐘的負重攀爬,我實在提不起興趣。。。

我們在日落前好不容易趕到了山頂,傳說中那清如鏡、彎似月的“月牙泉”著實讓我失望, 事實上這只是一個人工布景,從前與之相連的黨河水已斷流多時,現在是靠人工引水來維持這個本該永遠消失的景點,而一旁的仿古式建築“畫蛇添足”般增加了刻意的痕跡。。我連拍照的心情都沒了,只是斜躺在沙堆上,俯瞰著山下那密匝匝的駱隊,哪一只是我的?我傻傻地猜著。。。。。。

2005.5.2


精選遊記: 敦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