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東南行

作者: buddytom

導讀雲南,一個美麗的地方。 在我的心裡,一直有個夢想,希望有一天能去雲南。 去年,我第一次去雲南,當火車上播放著輕快的音樂,播音員小姐用甜美的嗓音說:歡迎到彩雲之南來時,當時我的心激動地不得了。這就是雲南,我的夢想實現了! 今年,幾乎是同一個日子,我又來到了雲南。不過,上次是在滇西北旅游,這次目標是滇東南,主要是去欣賞建水古城和元陽梯田� ...

雲南,一個美麗的地方。

在我的心裡,一直有個夢想,希望有一天能去雲南。

去年,我第一次去雲南,當火車上播放著輕快的音樂,播音員小姐用甜美的嗓音說:歡迎到彩雲之南來時,當時我的心激動地不得了。這就是雲南,我的夢想實現了!

今年,幾乎是同一個日子,我又來到了雲南。不過,上次是在滇西北旅游,這次目標是滇東南,主要是去欣賞建水古城和元陽梯田。印像裡,這兩個地方的名氣好像不如滇西北的大理、麗江和中甸大,但名氣不大的地方不見得風景不好。正好趁風景區尚未完全開發,游客都還沒大批量前來的時候,搶先欣賞一下少帶些經濟意識的更自然的風光。

計劃先去開遠。在火車站前的長途汽車站搭上去開遠的汽車,馬上就出發了。心中對開遠的位置以及其他信息基本上是空白,既然上了路,就走下去吧。反正,到了後,用自己的眼睛看吧,自然會了解的。

路況不錯,車行在山間,風景也很美。

離開昆明不遠,就有一片片的石山。似乎是石林,但離石林要遠著呢。看那些小山,滿布著數不清的石頭,高不及人膝,密密麻麻長滿了一座座的小山頭。遠遠望去,白花花的石頭點綴在綠地裡,煞是好看。從修公路的山體橫斷面上看,這些石頭之間互相是獨立的,感覺就像是土豆一樣長在地裡。相信假以時日,經過地球的造山運動,這些小石頭未嘗不能拙壯成林。這樣的石頭山,在開遠到建水之間也有許多,模樣也大致一樣,離開石林當然要遠得許多了,感覺像是石林的遺脈。

從昆明到開遠要近四個小時的汽車,好在山不是很高,路也比較平坦,轉變不多,到了開遠,感覺還不是很累。隨後的幾天裡,到建水,到元陽,到南沙,經歷的是更多的艱苦。

開遠是個完全現代意義上的小城,多的是現代化的建築和商品,感覺不到這裡是什麼少數民族的居住區,因為大家都不穿民族服裝,也都說雲南話,一種我聽得不是很懂,但知道那語音語調一定是和昆明的差不多。這個城市不大,但規劃發展地很好。逛了之後,感覺現代經濟發展的力量已經完全地把這裡同化了。傳統的,當地的,民族的都已經蕩然無存了。

市內有一個叫滬江公園的地方,那天下午,沒事,就信步走了過去。公園號稱是“滇南明珠”,也有些江南風格的園林布局。可是如果去過蘇州,看過園林的人,就不必要再去看這個公園了,簡直是小打小鬧了。只是園子裡用大王椰子、假檳榔、樹菠蘿、刺葵等來點綴出來的亞熱帶風光,卻是比蘇州園林要多個特色了。

另外有一個好去外,卻是可以去看一看的。南洞風景區,在開遠市南約十公裡的地方。南洞俗稱“龍游南洞”,三面環山,一面臨壩。在巨石嶙峋的山崖下,有三個清澈的龍潭,四周古樹參天,綠蔭蔽日,鳥語花香,流水潺潺。自明朝開發以來,它一直位居“阿迷八景”之首。據阿迷州(開遠古稱)志記載,明朝狀元楊升庵曾游此地,陶醉於眼前景色,並親筆題“南洞”二字,1574年,雲南巡撫鄒應龍游後,更名“通靈”,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清代乾隆年間,通靈洞被開發,洞內雕塑神像、佛像上百尊,還建有龍王廟、谷王廟、三皇山廟等。南洞公園融山、水、洞、樹、瀑為一體,群山環抱,山崖險峻。可能當地對這個景區宣傳的力度不夠,我去的時候,游覽的人不多,幾乎就三兩個吧。進了山門,是一段左面臨河,右邊傍山的直路,遠遠得就聽到嘩嘩的水流聲,感覺很是涼爽。別忘了,這時可是大熱天呀,老遠地坐車跑來,正汗流浹背呢。先聞水聲而去,向前走幾十米,前面現出連綿的大山,高需仰頭方可見頂。在小亭子屹然臨於山半腰,看看遙不可及,數數有四個。

向下有台階,走下去是一個陰涼的小公園,水聲就來自這裡。水勢很大,嘩嘩地的聲音很響,像是剛下過極大的雨,可是昨夜的雨卻不是很大的。看了看介紹,知道水是來自三個洞的,各有不同的名字。每個暗洞都幽深莫測,據說是雲南規模最大的地下暗河出口之一。這個小公園依水而設,或架座小橋,或加個瀑布,或水在橋下流,或人在亭前坐。水上無船,稀稀的幾個游人在園子裡東逛西逛,亭子下有茶室,但也沒人值守。這裡地勢低 ,對面就是青山,下面是流水,想像能在這裡擁杯涼茶,對水小憩,當是人生樂事。

對面山上的小亭子,皆劈山而建,依水而懸。從一側登上,感覺好像很高很遠,走不多久,猛然抬頭,亭子就在眼前。亭子鮮有游人,有些冷清,山風吹過,很是舒服。山腰有路,皆鋪以水泥台階,順而前行,幾個小亭子皆能經過。立於亭上,遠觀茫茫群山,隱於煙霧之中,幾個暗洞流出的水彙成河而下,像條白帶飄於天邊,纏繞著青山。山多鮮人掌,生於林木之陰,頗為奇怪。

建水是一座古城,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在到這裡之前,我是想像不到的。在西南邊陲居然能有這樣一個擁有歷史和文化的小鎮,多少出乎人的意料之外吧。這裡,居然有世界第二的孔夫子廟(文廟),還有蘇州園林風格的朱家花園,很是豪華氣派。

傍晚從開遠出發,近三個小時的山路,到建水裡已經是9點鐘了。第二天早晨,先沿著大街瞎逛,想看看建水城的自然面目。漫步建水南半段的街頭,建於元明清各代的各種建築點綴在長街兩側,很有種在江南小鎮的感覺。建水城的北半部分多是拔地而起的現代建築,逛過去,感覺像是從古代的燦爛中一下子回到了現代,已經是索然無味了。建水的古跡很多,分布於全縣各個地方的古橋,古寺和其它古跡更比比皆是,比較著名的有元代的文廟,指林寺,聖旨碑,古窖址;明代的朝陽樓,燃燈寺;清代的雙龍橋,崇正書院,煥文書院,學政考棚和納樓土司府署等。大型民居有朱家花園,張家花園等。此外,還有周雲祥反清仇洋起義大本營天君朝和朱德同志舊居等近代革命遺址。反正,到這裡來,滿目的是歷史文化的堆積,到處閃爍著古老文明的光彩。

我沒有去這麼多地方,只是沿街信步而行。過了氣勢挺拔、雄鎮西南的朝陽樓,前面就是著名的朱家花園了。

朱家花園是朱朝瑛兄弟於民國前建成,有多個門可以進去。聽導游講這裡曾經戰火洗禮,多有損毀。抗擊越南時期,曾是大後方的一家軍用醫院,後經當地政府50萬買回,又投資千余萬元進行維修,增其舊制,完善其建築及損毀窗棱雕畫,始對外開放。我曾去過蘇州、同裡、周莊,也去過黃山腳下的西遞等傳統建築保存比較好的地方,對舊的大宅子也算有所見識吧。但朱家花園規模極其巨大,占地300多畝。主體建築呈“縱三橫四”布局,院落層出,計有大小天井42個之多。在園子裡行走,感覺庭院與廳堂布置得很是得當,不顯得過分擁擠,空間景觀層次分明,形成類似“迷宮式”一樣的木構架建築群。聽人說,如此規模巨大的民居建築群體,保存如此完好,在國內其他地方還很少能看到。朱家花園的窗戶很美,全有丹青雕畫和詩句可以欣賞。每屋全不相同,風格各異。特別是詩句,很有味道。全是些古代的名詩名句,或有詞句於其中,間有對聯於正門,像是一座古代文字文化的殿堂。長徜其間,誦讀些學過的、未學過的詩句,欣賞著各種風格的丹青國畫,其樂何極!朱家本不富,是後人勤儉節約,從做長工開始積累起來財富的,後經營茶葉、個舊的大錫以及鴉片等,其生意南極越南河內,東及廣州、香港,迅速暴富了起來。不過,朱朝瑛本人也曾是民國的功臣,官及建水軍事統領,只是後來因支持袁世凱而兵敗客死他鄉,此後,朱家就一蹶不振了,直至現在。不知朱家後人現在再到自己祖上的宅子來,是何種感想?世事難料,物是人非,讓我等游人倒是替朱家後人空余滿腹心酸而已。

再向前不遠,就是著名的文廟了。文廟始建於元至元22年(1285年),占地114畝,總體布局采用中軸對稱宮殿式,仿山東曲孔廟風格建造。我在濟南呆過五年,當時離曲阜如此之近,居然沒去過孔廟,以後一直引以為憾事。游學南京時在夫子廟看過夫子的事跡展覽,在江蘇常熟的虞山也拜訪過南方夫子的陵墓,但在離當年齊國千裡之外的滇南,能有機會欣賞孔廟,也算是有幸了。從正門進去,當面就是一尊孔子像,背後是一片荷塘,荷葉正綠,荷花正紅,點綴於水面上,一眼望去,及於很遠,頗有“接天蓮葉無窮碧”的感覺。沿著池子一直向前,可以得窺文廟門徑了。文廟保存地較為完好,特別是山門和旁門。旁門大書著“禮門”兩個大字,古色古香的,看上去既規模宏大、氣勢雄偉,又有濃濃的古意,顯出魏魏的莊嚴和肅穆來。廟內沒有孔子十弟子的塑像,感覺缺少點東西。可能印像裡一直把孔子的弟子們與孔了放在了一起。不知道曲阜的孔廟裡是不是也沒有孔子的徒弟們。再向裡是有關孔子事跡的博物館,我沒有進去,在夫子廟已經看了也學了許多有關的故事和知識了。

為了節省時間,當天下午,就乘中巴車出發去元陽。

噫吁嘻,遙乎遠哉,元陽之遠,遠於到天涯!

不長的幾十公裡路,要走近三個小時。坐在從建水到元陽南沙的車上,在剛修好的看起來還算平整的柏油山路上,迂回著前進。中巴車就在山腰上,傍著深不見底的懸涯,依著高聳的青山,顫抖著、跳躍著向前衝。在山裡,路永遠沒有直的,百米之內,鮮有直路,全是繞過來繞過去的山路。車子一會兒繞一個近於360度的大彎,只是轉過一個小坡;一會兒,沿群山轉了幾公裡,只是為了到對面百多米的山腰。平常我就有暈車的壞習慣,在這樣的車上,有如坐在浪尖上,不暈才怪呢。但為了好風景,忍著也是值得的。記得去年從大理到麗江,再從麗江到滬沽湖,也是這樣的山路,也是忍過來的,因為之後的風景太值得了。想像著一會兒就能見到美不勝收的元陽梯田了,看著莽莽的青山,雲在山中起,人在雲中行,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在如畫的風景中,心情也就一直快樂著,似乎也不暈了。如果你不是很困,還是不要眯著眼睛睡覺了,一則車子晃得厲害,你也沒辦法睡,二則,從城市來這裡,風景十分地美,山裡的一叢叢的慈竹夾道而來,伴著清爽的山風,縹緲的白雲,近看也罷,遠望也罷,全是詩是畫。中途司機可能會停一次或兩次休息,如果有山民賣煮玉米的,千萬要買來嘗嘗,即使你不餓,那味道是說不出的清爽宜口,而且很是便宜。

路上多有交通事故,我從開遠到元陽來回就看到三起。快到南沙是,車轉過一個山腰,當我第一眼看到如飄帶一樣的紅河時,接著就看到路邊,被撞成幾段的一輛貨車,趴在路側,緊靠著懸崖的邊上。看不到是否有人受傷,但其情其景極是危險。以後,也看到被撞到溝裡的轎車以及撞死一頭牛的大貨車,牛就在車輪底下,已經不動了。再看我乘的中巴,司機像旋風一樣地往前闖,想想真替自己擔心,保險還沒買呢。

元陽的梯田不在元陽市(南沙),而是在老城新街。從元陽的南沙過去,還有近30公裡,約一個小時多吧。南沙原名南賽,是傣語,意為水邊沙灘的意思。1956年因書寫不便而稱南沙。海拔僅僅240米,紅河、排沙河、麻粟寨河在此彙合東流。據史料記載,南沙始建於1991年,時因老縣城新街1989年發生滑坡,元陽縣委、政府從發展元陽經濟、長遠發展城市出發,決定把縣城搬至南沙重建。南沙縣城建在排沙河南岸沙灘上,原先並沒有任何建築物,設計上帶來很大的便利,均按現代化城市布局、規劃和建設,但對於旅游來說,也沒什麼新意,新意全在老城新街。從南沙來回經過,我對這裡沒有特別的印像,印像就是這裡海拔非常地低,來去的路都在天上飄了下來。坐在去新街的車上回首南沙,像是從天上看人間。

新街位於縣城南部30公裡,海拔1500多米,夏天來到這裡,涼爽得緊,很是愜意。下了車,馬上一股涼意襲來,有些冷了,可能也近了傍晚吧。不急找旅店,先背上包,逛逛新街。鎮子地勢不平坦,整個鎮子就建在一個大坡上,汽車站是個小廣場,在鎮的中央。只有一條像樣的水泥石板路,不過是帶著台階的步行街。穿著民族服裝的哈尼族、彝族等少數民族的人就在街上成群成群地走來走去。當地人多背著一個竹制的大筐,筐內可以放雜物。後來我到一些村子裡去時,也注意到,對於住在山區來說,當地人都是靠背來把莊稼、農產品等等運回家的,想來十分地不易了。

逛到天麻麻黑了,就到坡頂的雲合客棧找了個最高層的房間,站在陽台上遠遠望去,視野非常開闊,村野與青山在茫茫幕色中沉沉藹藹的,十分地恬靜自然。晚風徐徐吹來,就這樣靜靜地坐著,不帶一絲世間的煩惱,頗為舒服。“鷹飛戾天者,迷途知返;經綸世務者,望峰息心。”大概就是這種意境吧。這裡,是觀賞元陽梯田的橋頭堡,但從這個角度,還是看不到梯田的。

第二天,與別人合包了一個小面包車,去看梯田。

位於哀牢山區的元陽梯田,據說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景色之一。這裡,平地極少,處於哀牢山區腹地,世代居住著哈尼族為主的山地居民。聽說,2500年前,哈尼族的祖先從西藏高原來到雲南南部這個邊陲山區,初來乍到就遇到了一大難題:周圍的山谷根本不適宜種植。哈尼族人以頑強的民族性格與大自然搏鬥,用石塊砌起圍牆,圍住新開墾的農田,還引來山泉灌溉,並在水霧繚繞的梯田中種植稻谷。於是,千百年來,哈尼人把哀牢山這一帶的山區變成了一幅幅的藝術品。明朝皇帝曾給哈尼族人賜名“山岳神雕手”,這一美名便世代相傳下來。

箐口民俗村是我們此行的第一個村子,也是我第一眼看到梯田的地方。第一眼,我就驚呆了。梯田就在面前,目前正是盛夏,梯田裡長著綠色的水稻。一層層的,平平整整,不是整齊的四方型的,而是依山而去,自然地彎成一道或幾道彎,那麼自然,那麼不飾雕琢,像是小提琴的發音板上的彎曲,非常地優美。站在村口,可以直接近距離地看梯田。梯田從面前,一彎一彎地,一直延伸到山的那一邊,到看不見,但綠意卻是濃濃的,並不因遠遠地而消退。

我們參觀了這個民俗村,村子還算干淨,比較後面我們去的幾個村子,像猛品、勝村等要干淨了許多。當地人經濟條件非常地差,村子多是傳統的舊式哈尼民族屋,像蘑菇一樣。在村裡,我遇到了一個叫羅美英的十歲女孩,她正上小學二年級,長得非常可愛,笑起來很是天真活潑。請她帶路看了看村子,也去看了看她的家。這次,我經受了極大的震憾。她的家就是那種蘑菇房子,屋裡很陰暗,地也很潮。對於她的家,我能描述的只有四個字:家徒四壁!他的爸爸跟我說,因為他身體不好,也不會做生意,守著幾畝田地,掙不到錢,只好這樣湊合著過日子。山裡,是他們手創的如詩如畫的梯田,可是,家裡,村民竟然就這樣生存著!我看了看羅美英小姑娘的書包,裡面有幾本國家統一的小學課本,已經被她翻得很爛,摸上去潮潮的,上面有她寫的習字練習,歪歪扭扭的,也不成樣子。問她爸爸學校怎樣,他說,都是當地的哈尼族裡稍有些水平的人來作教師的,也不正規,孩子得不到好的教育。當時,我的眼睛就有些濕潤,我要下了她的詳細地址,希望能憑我的微薄之力,為她今後的讀書創造些可行的便利吧。如果哪位朋友去箐口村,代我帶點小禮物給羅美英,我在這裡先表示謝謝了。(這裡有她的照片,可以看看。)

從公路上一路走來,但見無窮無盡的梯田從一座座山頭上層層延展下來,交彙成萬頃海洋,在陽光和雲霧的交替變幻中,氣像萬千,壯闊無比。時值夏季,居老虎嘴瞭望,我的心一下子驚呆了。太美了!太美了!!!當時心裡只有這一個簡單的想法。你不能想像,站在這裡,面前是一片綠黃相間的茫茫梯田,像一層層的雲海,唯見波濤滾滾,不聞浪花有聲,海中點綴著大小幾個小屋子,像是航行的小舟,在海中浮沉。3000多畝梯田形狀各異,順著梯田的田梗看去,更如萬蛇蠕動。遠遠的那青翠的山頭,在雲彩之中變幻,眨眨眼,似仙境如夢幻,其壯美真是難以言語描述。這裡被攝影家們稱為世界上最壯麗的田園風光;被法國報刊列為1993年度新發現的七大人文景觀之一。來到這裡,你不能不驚嘆不絕,實在是美到了極致。聽說夏季還不是最美的,最美的是冬春二季。即使如此,在這個時候,在這裡,這山這梯田,已經組成了人間最美的風景。

向兩邊看,遠遠的,是幾座山梁,梯田就在山間,就著山勢坡度,忽高忽低、忽大忽小、忽曲忽直,或如彎月型天梯,直指蒼穹,或如彎彎的流水,載著綠意,一去而遠。這些山與山之間,梯田連著梯田,陽光傾瀉,波光粼粼,在白茫茫的雲霧中,成立體的海洋。據說一對法國戀人來到這裡後,驚嘆於這裡的風景,就在梯田間的小屋裡舉行了婚禮。

在這裡隨意走走,處處是梯田的景致,不管是清晨或傍晚散步,最是理想去處。元陽梯田甲天下,這話一點兒也不過分。你只能感嘆,江山競如此多嬌!

我來的時候正好不是元陽梯田的旅游旺季,路上車不多,去參觀了幾個村子,游人也不多。這樣,可以更好地觀賞梯田、理解梯田。這裡,梯田就是一切,隨意向一個方向看去,如果不是一些少數民族的村居,就是絢麗多姿的茫茫梯田。山中雲多,起雲時,雲繞著梯田,有些朦朧,這時,梯田就像溫馴的綿羊,靜臥在白雲下,山峰、樹木、房舍點綴其間,如同蓬萊仙境;時而雲起雲湧,雲借山風飄來飄去,梯田就在雲中,就像是洶湧的海潮,拍打著露於雲海的懸崖,或奔騰不息,或一瀉千裡。偶爾能看到的公路,就飄浮在茫茫雲海之上,與梯田,與小村,構成獨特的雲中奇觀,不能不為之傾倒……

元陽,一個神奇的地方,來年冬春,帶上像機,我將再來。


精選遊記: 紅河

評論